








摘要:政府投資項目規模不斷擴大,且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特征,要求審計工作精準且高效,以確保公共資金的合理使用和項目的順利實施。然而,現有政府審計體系面臨審計質量不一、資源配置不足、技術應用落后等問題,影響了決算審計的效率和公眾對政府投資項目的信任度。因此,針對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控制展開探究,以期為提高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審計質量控制
0"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投資項目作為推動社會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規模不斷擴大,這要求對項目財務管理和執行效率進行嚴格監督。而決算審計可以對公共資金使用進行監督和評估,提高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信譽度和透明度,直接影響政府在財政管理、資金分配和項目實施等方面的效能[1]。隨著經濟環境的日益復雜、多變及需求的不斷增長,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面臨審計資源有限、審計技術落后、審計方法不足等問題,進而導致審計效率低下、審計質量不穩定,影響政府投資項目的整體績效和公共資金的合理利用。因此,本文探討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控制問題,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控制策略,旨在為提高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提供指導。
1" 理論基礎
1.1" 決算審計
決算審計在于驗證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合理性及效率性,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涵蓋了對項目支出的核查,以及對資金籌集、分配、使用和最終的財務結果等項目財務報告的整體評估,用以評估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和執行情況,以及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合規性。在實踐中,決算審計需要基于確立的法律法規和審計標準進行,強調對風險評估和關注點的識別,最后向利益相關者指出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并提供解決建議,保證審計結果公開、透明,進而提升財務管理的透明度,促進政府和公眾互信。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流程見圖1。
1.2" 政府投資項目
政府投資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供、社會福利提升及科技和教育發展等多個領域,旨在改善公共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增長和實現長期的社會利益,其規模龐大、影響深遠,涉及復雜的跨部門協調和多層次的管理[2]。在理論層面,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強調項目的有效規劃、資源的合理分配、風險的有效控制及成果的持續監測。另外,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要能夠適應經濟波動、政策調整和市場需求變化等外部環境異動,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達到預期的社會和經濟效果,為社會公眾帶來最大利益。
2" 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控制案例分析
2.1" Y縣政府投資項目概況
Y縣政府投資項目聚焦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改善和地方經濟發展等領域,旨在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增長。Y縣審計局機構設置見圖2。
Y縣政府使用預算內的資金,以及通過公債和其他融資渠道籌集必要的資金,用以支持項目的開展,并采取跨部門合作的方式,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和高效管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Y縣政府注重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定期向公眾公布項目進展和財務情況,以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性和信任度。2023年Y縣政府投資項目數量及金額見表1。
2.2" Y縣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情況
經過訪談與調查,了解到Y縣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制度保障情況,見表2。目前Y縣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制度不完整,無法有效開展審計工作。
Y縣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情況主要分為以下4個部分:
第一,審計準備。決算審計準備階段重點在于對審計目標的明確界定和審計資源的合理分配。在這一階段,審計團隊會對項目的財務記錄、合同文檔及相關管理報告進行詳細梳理和分析。Y縣相關組織對審計團隊進行培訓,確保審計人員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有效應對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復雜情況。
第二,審計實施。在這一階段,審計團隊通過實地考察、財務分析和訪談等方式,關注項目支出的合規性、資金管理的有效性及項目進度的合理性,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
第三,審計復核與報告。審計團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指出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供針對性建議和改進措施,注重報告編制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最終形成一份詳盡的審計報告。
第四,審計追蹤與復盤。Y縣政府在投資項目的決算審計中尚未建立完善的審計追蹤和復盤機制,對于審計建議的實施情況和項目改進的效果缺乏持續的監督和評估,容易影響審計結果的有效運用,限制審計活動在促進項目管理和財務透明度方面的潛在價值。
2.3" Y縣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評價
Y縣對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進行評價,需要建立全面且可衡量的評價指標體系。結合Y縣決算審計需求及審計現狀建立指標體系,見表3。
使用層次分析法(AHP),邀請審計領域的專家及Y縣審計局相關專業人員(共25名)對指標進行重要性評價,建立對比矩陣,并使用SPSSAU軟件驗證評級結果的一致性,計算評價指標的權重,結果見表4。
針對評價指標,建立模糊評價集合:{好,較好,一般,較差,差}。對應集合為:V={5,4,3,2,1}。邀請Y縣審計局工作人員及所有與投資項目相關的人員共132人,對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指標開展滿意度評價,并進行歸一化處理,最終評價結果見表5。
利用AHP確定的權重,結合滿意度評價結果,使用模糊數學進行評價結果計算。模糊綜合評價結果見表6。
表6結果顯示,Y縣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綜合得分為3.25分,屬于較好水平。其中,審計目標和范圍的明確性、審計程序規劃階段的有效性、審計執行階段的透明度和一致性得分為3.23、3.46、3.32,均處在較好水平,而審計結果報告階段的準確性和清晰度得分為2.98,屬于一般水平。結合滿意度評分,Y縣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存在審計目標不明確、資源和人員分配不合理、審計執行階段文件透明度較低及審計報告低效運用等問題。
2.4" Y縣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存在的問題
2.4.1" 審計目標不明確
審計目標不明確主要表現在對審計范圍和深度的界定不清晰,以及對特定項目的關注點缺乏具體指導。審計團隊過分關注某些次要的財務細節,忽視了更為重要的項目管理、資金使用有效性等問題,導致審計結果無法全面反映項目的真實狀況,影響了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2.4.2" 資源和人員分配不合理
由于審計項目數量和復雜度日益提升,Y縣現有審計人員數量和能力往往無法滿足審計工作的實際需求。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或高新技術項目的引入,Y縣現有審計團隊的專業能力和專業背景與審計任務要求不匹配,導致審計效率低下,無法及時完成審計任務[3]。在資源配置上,雖然Y縣引入一些現代審計工具,但是審計人員缺乏使用這些工具的培訓和經驗。審計團隊無法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導致審計結果無法準確反映項目的真實狀況,從而影響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和決策水平。
2.4.3" 審計執行階段文件透明度較低
審計文件的透明度是指審計過程中生成的各類文件,如審計計劃、進展報告、初步發現報告和最終報告等,能夠被利益相關者清楚地了解和訪問的程度。目前,Y縣存在審計過程中的重要發現和建議沒有被及時或適當地傳達給項目管理團隊或上級決策機構的現象,導致關鍵問題未能得到及時解決。民眾對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審計效果存在誤解,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另外,Y縣缺乏有效的溝通平臺或制度,導致審計文件未能及時公開或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給公眾,影響了審計結果的有效傳遞和應用,以及公眾對審計工作的認知和信任度。
2.4.4" 審計報告低效運用
Y縣審計報告低效運用表現在審計建議的實施不到位及審計結果對于改進項目管理和決策的影響有限兩個方面。項目管理團隊、政府決策層缺乏對審計建議的充分關注和執行,導致審計建議未能轉化為具體的改進措施,審計工作未能有效地引導政府投資項目的優化和改進。在某些情況下,審計報告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存在過于籠統或缺乏具體的執行路徑等問題,導致報告的核心信息未能有效傳達給利益相關者,進而使報告中的建議難以落地。
3" 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控制策略
3.1" 精確化審計目標,強化審計團隊能力
精確化審計目標需要對審計范圍、重點和預期成果有明確的界定,對項目財務的健康性、合規性及資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有具體評估,以提升審計過程的系統性和有效性,確保審計結果能夠針對性地被反饋給項目管理和政策制定者,促進項目改進和優化。在此基礎上,政府需要強化審計團隊成員在財務、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專業知識,重視審計團隊成員對審計方法的掌握、數據分析能力的提升及有效溝通技巧的培養,確保審計團隊能夠對項目財務報告和管理情況進行準確評估,促進政府投資項目的成功實施和持續改進[4]。
3.2" 采用高效審計策略,進行深度探究
在政府投資項目中,高效的審計策略需要對資金使用情況、項目進度是否符合預期及項目成果的達成情況等進行細致審查,采用靈活的審計計劃和適應性強的審計方法,以便能夠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變化進行調整,提升審計速度和及時性,保證審計活動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另外,深度探究要求在關注表面的財務數據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背后的管理問題和操作流程,揭示項目管理的不足之處,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合規性進行嚴格審查,確保項目執行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促進公共資金的合理使用和項目目標的順利達成。
3.3" 提升問題識別能力與報告質量
審計人員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對行業特性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礎上,審計人員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夠在復雜的財務數據和項目報告中識別出潛在的問題和異常,提前預警風險。審計報告編寫需要準確無誤且易于理解,應包含詳細的問題描述、影響分析及改進措施,采用圖表、案例研究等方式呈現復雜的信息,能夠為項目管理者和決策者提供明確的指導,為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優化提供重要支持,增強公眾對政府投資項目管理透明度和有效性的信心。
3.4" 關注審計結果的實際應用與成效分析
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用以監督和促進審計建議的執行。通過定期的跟進會議和進度報告,確保審計建議被納入項目管理的決策過程,并實時監控改進措施的實施情況,提升項目管理者和決策者對審計結果重要性的認識,力促政府投資項目改進和優化。另一方面,成效分析應基于具體的量化指標和定性評價,如審計建議采納率、項目改進的實際效果及審計工作對項目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影響等。通過分析審計后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時間效率,可以評估審計建議對項目管理的實際影響,有助于評估審計工作的實際價值,揭示審計過程中的潛在不足,為未來的審計策略調整提供依據。
3.5" 審計復盤與持續改進
審計復盤在于從已完成的審計工作中吸取經驗教訓,為未來的審計活動提供改進依據。在進行審計復盤時,審計人員需要對審計準備、實施、報告編制及結果的溝通和應用等審計過程的每個階段進行詳細分析,識別資源配置不足、技術應用的局限性及溝通不暢等問題?;趯徲嫃捅P的結果,政府采取實際行動解決這些問題,不斷優化審計流程和方法。審計人員要定期評估審計流程的有效性,確保所采取的改進措施能夠實際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使得審計活動能夠更好地服務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優化。
3.6" 構建基于大數據的政府審計平臺
一方面,基于大數據的政府審計平臺,可以整合和分析來自不同來源的大量數據,使審計團隊更快識別潛在的風險和異常。分析項目支出的歷史數據,可以發現預算超支的模式或資金流向的異常;結合現有數據采用復雜的數據分析方法,可以預測潛在的風險,并為審計團隊提供更深入的見解[5]。另一方面,基于大數據的政府審計平臺,也是一個信息共享和協作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審計團隊可以及時分享審計發現和建議,政府部門和項目管理者也可以迅速反饋相關信息和采取行動,有助于提高審計建議的實施效率,促進審計團隊與政府部門、項目管理者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并確保審計工作能夠及時適應項目管理的變化。
4" 結語
隨著政府投資項目規模的擴大及復雜性的提升,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文以Y縣為例,使用實證分析方法評價了Y縣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質量,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精確化審計目標、強化審計團隊能力、采用高效審計方法等策略,希望可以提升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的整體效能,確保公共資金的有效使用和項目管理的透明性,增強公眾對政府投資決策和管理的信任。
參考文獻
[1]李大吉.政府投資項目資金財務審計[J].今日財富,2023(24):98-100.
[2]李平.政府投資項目竣工決算審計應關注的重點[J].審計月刊,2022(9):29-30.
[3]何華寧.關于大數據時代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的實踐與思考[J].今日財富,2021(14):187-188.
[4]葛建英.關于政府投資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審核的幾點思考[J].財經界,2021(6):129-130.
[5]徐秀嵐.淺論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竣工財務決算審計[J].財會學習,2020(14):203,205.
收稿日期:2024-01-06
作者簡介:
何康,男,1985年生,本科,審計師,主要研究方向:政府投資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