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智能化傳感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逐漸成為提升災害響應準確性的重要工具,而智能化救援裝備方面,小型無人機、搜救機器人、應急救援車輛等設備的應用,為救援行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基于智能化減災技術及救援裝備的發展現狀,對其發展方向進行預測分析。研究表明,智能化減災技術的發展將重點關注先進傳感技術與多源數據的整合、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技術的融合發展。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將趨向于更加復雜的救援需求,實現環境、結構、材料一體化創新發展,可顯著降低災害對人類生命財產的威脅。
關鍵詞:減災技術;應急救援裝備;發展趨勢;智能傳感技術;人工智能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09-0043-03
智能化減災技術通過整合傳感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手段,可以提供實時、精準的環境監測、災害預警和風險評估信息,從而有效降低災害對人類生命財產的威脅。同時,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的發展也為災害救援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些裝備可以在復雜環境中快速展開搜索和救援行動,提高了救援效率的速度和成功率。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智能化減災技術與應急救援裝備的發展趨勢,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從業者提供參考。
1 智能化減災技術的應用現狀
1.1" 智能化傳感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化傳感技術在減災領域,尤其是在消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提升消防安全標準、降低火災事故具有重要意義。智能傳感技術通過感知環境參數,可實時監測火災風險及預警,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智能化傳感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火災探測與報警系統。利用溫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氣敏傳感器等多種傳感器,對火災的早期跡象進行監測與識別,及時發出報警信號,提高火災發現的時效性和報警的準確性。第二,環境監測與數據分析。通過智能傳感設備對建筑物內部環境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如溫度、濕度、氧氣濃度等,結合大數據處理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夠精準預測火災風險,提前采取措施,有效遏制火災事故的發生。第三,智能化消防設備研發與應用。結合傳感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研發智能化消防設備,如智能消防水帶、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這些裝備能夠在火災發生時快速響應、自動滅火,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2" 人工智能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歷史火災數據、氣象數據、建筑物結構參數等多種信息,構建火災風險預測模型,可以科學評估火災發生的概率,并準確預測其可能發生的位置。一旦監測到火災風險超過安全閾值,系統會自動發出預警信號,迅速通知相關人員采取預防措施。通過將視頻監控技術和圖像識別算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系統能夠自動識別監控畫面中的火災跡象,如煙霧、火焰等,并立即觸發報警機制,這種智能化的火災監控系統提高了火災的發現效率和報警的準確性,為消防工作的及時響應和高效處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
1.3" 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
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在消防減災領域的融合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為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提供了強大支持。通過深度融合消防領域的實際需求,共同實現火災預測、風險評估、資源調度等方面的智能化決策和優化。以下是大數據和云計算在消防減災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構建消防大數據平臺,集成消防系統、監控設備、傳感器等多種數據源,通過云計算技術對數據進行存儲、管理和分析。消防人員可以利用該平臺獲取實時的火災數據、氣象預報、人員定位等信息,從而為火災風險評估與預測提供數據支撐,為火場指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構建火災動態模擬模型,該模型能夠精確模擬火場內煙氣擴散路徑、溫度變化趨勢及人員逃生路徑等場景。通過對不同火災場景的模擬和仿真分析,能夠更直觀地評估火災對建筑物結構的潛在威脅及對人員安全的影響,進而優化消防救援方案。
2 智能化減災技術的發展方向
2.1" 先進傳感技術與多源數據整合
在智能化減災技術的發展中,先進傳感技術與多源數據整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未來發展中,智能化減災技術將聚焦于更高精度、更多功能的傳感器技術,以實現對災害前兆更加敏銳與精確地監測。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傳感器不僅要收集數據,還需具備實時傳輸和初步分析數據的能力,加速信息的流轉與利用。將傳感器數據與氣象數據、地理信息系統(GIS)以及社交媒體等多源數據進行融合,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提供更為全面的災害預警和風險評估,是智能化減災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這種數據整合策略,可以幫助決策者從宏觀角度洞察潛在災害的影響,從而制定出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
未來將建立綜合性的智能減災監控平臺,該平臺能夠實時接收、分析各類傳感器和數據源的海量信息,借助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算法可顯著提高數據處理的速度、精度,為減災救援工作提供更加科學高效的決策支持,增強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2.2"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的深度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技術的不斷進步,它們在智能化減災技術中的深度融合將極大提升災害的響應速度。預期AI和ML將在災害預測、風險評估及救援決策等方面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AI和ML的深度融合將促使智能減災系統能夠更加精準地分析歷史數據和實時信息,從而提前識別潛在的風險點,實現更為精確的災害預警。
災害發生后,AI與ML技術將助力智能減災系統迅速評估災害影響范圍和可能災害連鎖反應,以便快速制定有效的應急響應方案。通過持續學習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智能化減災技術能不斷優化其預測模型與響應策略,提高其應對復雜災害情景的能力。AI與ML的深度融合還意味著智能化減災技術將更加個性化、自適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災害類型的特點,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確保資源的優化配置,強化社會對自然災害的防御與應對能力。
2.3" 云計算、物聯網與遠程技術的協同發展
云計算憑借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構筑了減災技術的堅實基石。未來,云平臺將實時收集并分析來自世界各地的災害監測數據,這種集中式的數據處理方式能顯著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與效率。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災害監測網絡更為廣泛精細,通過傳感器與互聯網的緊密連接,可實時監控環境變化,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早期信號,從而提前發出預警,加速應急響應的啟動。
遠程技術的運用不僅能在災害發生后快速部署救援行動,還能提升公眾應對災害的能力,通過遠程教育和培訓增強群眾防災減災的意識。結合云計算和物聯網提供的數據,遠程技術可幫助救援團隊在不到現場的情況下,實時了解災區動態,實現資源的精準調配。
3 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的應用現狀
3.1" 小型無人機
小型無人機在消防領域的應用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為應急響應與救援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徑。小型無人機可以搭載高清攝像頭、紅外熱成像儀等設備,實時獲取并傳輸火災現場的圖像和數據。通過無人機的空中視角,消防人員可以迅速掌握火災的規模、蔓延趨勢以及潛在危險區域,為滅火策略的制定與人員疏散提供信息。小型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與定位系統,可用于搜索被困人員的位置,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指揮中心,提升了救援行動的針對性和效率。
3.2" 小型搜救機器人
小型搜救機器人作為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消防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小型搜救機器人可以進入火災現場或其他危險環境,代替消防人員執行搜救任務。這些機器人可配備高清攝像頭、紅外熱成像儀等設備,實時獲取目標區域的圖像和數據,并將其傳回指揮中心。機器人具有機動性強、抗干擾能力好的特點,可以在狹小空間或有毒有害環境中執行任務,有效提高搜救效率[2]。小型搜救機器人可以用于勘測火災或其他災害事故現場的溫度、氧氣濃度、瓦斯濃度等參數,為消防人員提供準確的環境信息。通過機器人的勘測與評估,可以為消防人員提供科學的滅火策略,并有效指導人員進行疏散。
3.3" 移動應急指揮車
移動應急指揮車在智能化應急救援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類救援車輛配備有高級通信及數據處理技術,確保在災害現場與外界保持有效信息暢通。移動應急指揮車具有視頻監控、數據傳輸以及建立緊急通信系統等功能。
在火災、地震等事故現場,移動應急指揮車能迅速響應,抵達現場并即刻轉化為臨時指揮中心。內部配備小型無人機、小型搜救機器人等前端設備傳回的實時視頻與數據,通過大屏幕顯示器為應急響應團隊提供直觀、全面的現場信息。此外,車輛還搭載有高精度的定位系統,如GPS,確保指揮中心能夠實時掌握所有救援資源的位置。移動應急指揮車通過衛星通信設備與上級指揮部或其他地區的救援機構保持緊密聯系,實現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作戰,提升了救援行動的協調性與廣泛性。車上無線電設備可保障現場救援隊伍之間的通信需要,實現地面與現場之間的無縫連接。
4 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的發展方向
4.1" 裝備結構向復雜需求環境、結構、材料一體化設計方向發展
消防救援是一項危險又復雜的任務,對高效、靈活的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提出了迫切需要。針對不同災害現場的救援需求,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正朝著結構、材料、環境一體化設計方向快速發展。
一方面為裝備結構一體化設計,即采用模塊化設計和尺度一體化方法,將不同功能的模塊整合在一起,使裝備能夠在狹小空間等復雜環境展現出更高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同時保持結構的簡便、強度高和可靠性好等優點。
另一方面為材料一體化設計,應用新型材料,如高溫、耐磨、透氣性好的材料,旨在為消防人員提供更周全的防護和舒適性。
此外,智能化設計還融合了數學建模與先進算法,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工作空間限制、材料變形特性、環境振動因素以及非周期性沖擊載荷等復雜因素,通過神經網絡等智能算法,實現智能構型優化與綜合設計,確保裝備滿足多樣化的功能需求。例如,消防無人機通過傳感器技術、圖像識別能力、自主導航系統等,實現了無人機的自主巡檢、偵查、滅火等功能,提高了救援效率與安全性[3]。
4.2" 裝備性能向高可靠性、較好環境適應性方向發展
在面對火災等緊急救援情況時,高可靠性和較好的環境適應性成為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發展的關鍵方向。高可靠性作為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的核心要求,直接關系到救援行動的效率、人員安全和財產損失的最小化。因此,未來的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將加強對飛行控制、電池續航等核心系統的監測與優化,確保其在復雜多變的救援任務中展現出極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良好的環境適應性是智能化應急裝備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消防應急救援往往發生在高溫、煙霧彌漫等極端環境中,裝備必須具備出色的耐候性和防護能力。為此,未來的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將傾向于采用耐高溫材料和防火設計,以保護關鍵部件不受損壞。同時,裝備還將具備較好的煙霧透過性和熱輻射防護功能,以提供清晰的視野和安全的作業環境,便于消防人員更高效地執行救援任務[4]。
5 結束語
研究表明,智能化減災技術和應急救援裝備正朝著操作便捷、人機友好、安全可靠和提供實時反饋與輔助決策的方向發展。這一趨勢通過一系列創新手段得以實現,包括優化操作流程、提供個性化設置、多重安全驗證、智能識別糾錯和實時信息反饋等技術手段,將提高救援人員的工作效率,增強他們在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性,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士磊.淺析應急救援設備的儲備與維護[J].中國設備工程,2023(15):55-57.
[2]陳虹安,陳冬昌,馬洽穎,等.智能化應急救援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信息記錄材料,2023,24(7):194-197.
[3]陳瓊,王光偉.人工智能在應急救援領域的應用闡述[J].水上安全,2023(4):4-6.
[4]閆文剛.礦山應急救援工作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及應用思考[J].中國金屬通報,2023(1):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