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對原有的教學策略和模式進行優化創新。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加強情感教育,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拉近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實現情感共鳴?;诖?,本文主要圍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提高情感教育效能的策略展開討論,以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積極創設良好教學情境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便有效落實情感教育,提高閱讀教學整體成效。教師依托文本所涉及的情境,借助信息技術融入生活化的元素,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升華情感體驗,加深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一文時,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感受文章所涉及的情境,教師可以在導學階段播放有關濟南冬天的紀錄片或視頻,將濟南冬天的景色通過視頻或圖文結合的形式充分展示出來,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真實的場景來進行情感體驗,真切地感受作者對濟南溫暖、舒適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時,教師也可以搜集當地冬季的實景圖片,讓學生通過對比,加深共情體驗。
二、深度剖析經典閱讀內容
雖然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不少語文學習的經驗,對語文教材所涉及的諸多文章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但由于閱讀教學所選取的文章有一定難度,且對學生抽象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有較高要求,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部分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師教學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帶領學生感悟和體驗文章所表達的具體情感。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智取生辰綱》一文時,由于該文章是《水滸傳》的選段,部分沒有閱讀過原著的學生無法完全了解選段中的人物角色,難以厘清故事脈絡。這時就需要教師將文中涉及的人物和人物關系以卡片或多媒體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在各人物卡片上填上對應的姓名,并說出他們各自的特長、形象特征等,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每一個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行為特征,為后續開展情感教學、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充分融入生活化元素
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化元素開展教學,以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和領悟,這也是當前教師落實情感教育、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可以基于文章內容,同時融入生活化的元素,滲透情感教育,以此促進學生在閱讀中實現情感的升華,從而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實現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一文時,基于教學目標,教師要求學生能夠通過作者的描寫來感悟母愛的偉大,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在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探索文章中評價母親的句子,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并試著用一句話來概括和評價自己的母親。通過深度剖析文章內容,并結合真實的個人情感,學生就能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感悟文章情感、傾聽內心的聲音,促進了情感滲透,也強化了與母親之間的情感聯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需要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充分考慮學情,適時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和講解,同時融入生活化的教學元素,促進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提高情感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