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了專家訪談法及文獻資料法對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的構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通過分析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課程群構建的背景及必要性,并且通過對涼山地區獨特的體育資源和體育文化傳統項目的深入挖掘,結合現代體育教育的理念和技術,提出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并且依據針對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的特點,本文提出了一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高度實用性的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方案。本文不僅詳細闡述了特色課程群的構建原則、設計思路、結構框架,還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法、思路和要求,以期為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涼山地區;體育專業;特色課程;課程群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Group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in Liangshan Area
YIN Zhaowei
Xichang Ethnic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Xichang,Sichuan Province,615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expert interviews and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group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in Liangshan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group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Liangshan area, and through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unique sports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projects in the Liangshan area,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sports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group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Liangshan are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Liangshan area,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t of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ly practical plans for 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group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This article not only elaborates on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design ideas, and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urse group, but also propos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ideas, and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in Liangshan area.
KeyWords:Liangshan region;Sports major;Characteristic courses;Course groups
中圖分類號: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9.000
基金項目:課題來源: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科研項目成果(項目名稱: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3年度校級科研項目(XYKY202313)。
備注:單位省市;四川西昌
作者簡介:殷召威(1994—),男,碩士研究生,初級-助理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普通作者:1
基金項目:課題來源: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科研項目成果(項目名稱: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3年度校級科研項目;編號:(XYKY202313)。
作者簡介:殷召威(1994—),男, 碩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沉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繁榮強盛。聚集在我國不同地區的各民族,形成了不同體育傳統文化在內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環境下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 倪依克,胡小明.民族傳統體育的走向[J].體育科學,2014,34(12):3 - 7.]]。涼山地區,是一個位于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盆地南緣,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體育資源。這些獨特的體育資源不僅體現了涼山地區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也反映了地方文化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深厚底蘊。民族文化的傳承應依托于教育。然而,當前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課程內容單一、缺乏地方特色等,因此專業教育人才的缺失將會制約著涼山地區傳統體育文化的創新及發展。加強實踐性課程的設置、增強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根據就業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促進跨學科融合并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 張義飛,程琳琳,蘇璐璐.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構建[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4,26(3):149-152.]]。因此根據涼山地區民族體育實際情況,凸顯民族優勢,從而進行課程改革,設置具有涼山特色的專業核心課程及民族特色拓展課程。因此,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成為了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改革的重要任務。
1" 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的必要性
構建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發展價值。首先,特色課程群的構建有助于凸顯涼山地區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使體育專業教育更加貼近地方實際和民族需求。其次,特色課程群的構建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和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益。最后,特色課程群的構建還能促進體育專業的創新發展,推動體育學科的交叉融合和共同進步。
1.1 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涼山地區地處高原山區,經濟相對不發達,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育的發展。然而,體育教育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中學階段,學生的身體發育處于高速時期,體育教育尤為重要。民族傳統體育旅游不斷與傳統旅游業之間的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業態,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成為了民族地區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資源之一[[[] 周旺越. 黔南州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23.]]。因此,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專業課程群,能夠更好地適應涼山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出符合地方需求的體育人才。
1.2 提升體育教育質量
構建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需要對課程進行系統化、整體性的優化和整合,從而增強課程之間的聯系和互補性。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還能夠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升體育教育的教學質量。
1.3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的構建,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這有助于培養學生民族傳統項目的興趣,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形成多彩的生活方式,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綜上所述,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它不僅可以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升體育教育質量,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體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2" 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的可行性及特色性
彝族作為涼山地區的主要民族之一,擁有豐富的傳統體育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還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發展潛力。通過對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研究和分析,我們發現這些項目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一方面,彝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這些項目具有獨特的鍛煉價值和健康理念,符合現代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因此,將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特色課程群,不僅能夠豐富課程內容,提升課程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還能為體育專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時,通過深入挖掘和傳承彝族傳統體育項目,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和民族傳統,促進文化多樣性和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的必要性中,我們不僅要考慮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升體育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推動體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還需要特別關注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可行性及特色性。
彝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涼山地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使得它們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首先,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包括摔跤、賽馬、射箭、射弩、打陀螺、蹲斗等,這些項目不僅具有競技性,還兼具娛樂性和觀賞性,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彝族傳統體育項目與當地民俗民風和節慶活動緊密相連,如火把節、彝族年等,這些活動為彝族傳統體育項目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臺,使得它們能夠深入人心,得到廣泛傳播和傳承。
此外,彝族傳統體育項目還具有鮮明的特色性。它們不僅反映了彝族人民勇敢、智慧、勤勞等優秀品質,還體現了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通過參與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學習和實踐,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彝族文化,增強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在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中,將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其中,不僅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彝族文化,還能夠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同時,通過挖掘和整理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可以為高校體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體育教育的創新和發展。
3" 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的原則
專業課程設置首先要符合學科發展規律和專業特色、要以學校性質為基點的人才培養特色、 要突出學生的個性特色[[[] 張正民,殷召威.麗水市“山區+”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的構建研究[J].武術研究,2020,5(01):126-129.]]。在構建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時,除了考慮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升體育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體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以及關注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可行性和特色性外,還需要遵循一定的構建原則。一是突出地方特色,將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課程中,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地方實際和民族需求;二是注重實用性,確保課程內容能夠滿足地方體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三是強化創新能力,鼓勵師生在體育領域進行探索和創新,推動體育學科的交叉融合和共同進步;四是注重課程之間的銜接與交融,形成完整體,提高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3.1 地方性原則
課程群的建設應緊密結合涼山地區的實際情況,反映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應與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相適應,緊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重點挖掘能夠開發特色體育旅游產業的體育項目人才的培養,以滿足地方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從而促進當地特色傳統體育融入旅游產業,為涼山地區發展提供優秀人才。
3.2 整體優化原則
各門各類體育課程專業教學體系的完整性[[[] 榮敦國,毛永.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23,27(4):81-87.]]。課程群的構建應對各門課程進行整體優化,確保課程內容之間的銜接和互補,避免重復和冗余。同時,要注重課程群內部的結構和層次,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
3.3 學生中心原則
課程群的構建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立足學生中心理念,推動交叉學科研究[[[] 崔佳,羅萍,付美婭,等.我國“以學生為中心”研究的熱點主題與前沿演進——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3,39(2):95-106.
]]。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重點。
3.4 實踐性原則
實踐環節的設置在課程群的構建過程中非常的重要,實踐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或得實踐體驗以及實踐機會。依托于實踐教學,從而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5 可持續發展原則
課程群的構建應考慮可持續發展,注重課程的長遠發展和影響力。通過不斷更新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確保課程群能夠持續地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綜上所述,構建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應遵循地方性原則、整體優化原則、學生中心原則、實踐性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這些原則將為構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的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提供指導,為培養符合地方需求的體育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4" 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設計
在設計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時,需要充分考慮地域特色、文化背景、學生需求以及現代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通過挖掘和整合各類資源,開發出具有鮮明特色和時代感的體育課程群,為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體育專業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一、結合地域特色,開發戶外與探險課程。利用涼山地區的山地、高原等自然資源,開發登山、徒步、攀巖、定向越野等戶外課程,培養學生的探險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結合當地的河流、湖泊等水資源,開展游泳、皮劃艇、龍舟等水上運動課程,提升學生的水上運動技能。
二、挖掘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民族傳統體育。將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納入課程體系,如摔跤、射箭、火把舞等,通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使學生掌握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的技能,同時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此外,還可以組織民族體育比賽和文化交流活動,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三、融入現代體育元素,提升課程的時代性。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現代體育的發展動態,將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術、田徑等熱門體育項目納入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和運動興趣。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穿戴設備、虛擬現實技術等,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趣味性。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能訓練的融合。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還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引入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輔導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品質。同時,將體能訓練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5" 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的結構
構建學科知識結構,培養核心素養[[[] 劉忠鑫,朱偉強.論體育學科的大概念教學[J].體育學刊,2021,28(05):70-76.]]。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的結構應清晰合理,包括基礎課程、核心課程、拓展課程等多個層次。
首先,基礎課程層應包括體育基礎理論課程和體育技能基礎課程,為學生奠定扎實的體育理論基礎和基本運動技能。基礎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論知識,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類課程包括體育學概論、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心理學等。
其次,核心課程應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深入挖掘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內涵和價值,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地方文化和民族傳統。可以開設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等現代競技體育項目,同時也可以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如彝族摔跤、火把節舞蹈、射箭等課程。
拓展課程應關注體育領域的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發展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應組織學生參與各類體育賽事、體育俱樂部活動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創新與研究課程層則應教授學生如何進行體育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這類課程可以包括戶外拓展訓練、體育市場營銷和游泳、皮劃艇、龍舟等水上運動課程等。
最后,選修與特色課程層應結合涼山地區其他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和文化藝術元素,豐富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6" 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構建的實施方法、思路
體育課程內容當前存在的\"教材化\"不完整、\"教學化\"不聚焦、\"實踐化\"不突出等問題[[[] 于素梅.從一體化談體育課程的內容邏輯及結構化設置[J].體育教學,2020,40(07):10-12.
]]。在實施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時,我們應遵循以下思路和要求。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力量,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課程群的質量。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引進和培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的教師團隊,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群的建設和改革,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課程群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特色課程群的實施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二、完善教學設施和資源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確保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加強校內外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涼山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這些都是構建特色課程群的重要基礎。我們可以與當地政府、體育協會、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發體育課程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同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手段,拓展課程群的學習空間和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學習方式。
三、加強課程管理和質量監控,建立健全的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確保課程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四是加強校企合作和社會實踐,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就業渠道;五是注重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價值,為地方體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促進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7" 結論與展望
通過對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的構建研究,本文提出了具體的構建策略和實施方案。未來將進一步關注特色課程群的實施效果,并根據反饋進行持續優化和完善,以期為涼山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也希望本研究能為其他地區高校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的構建提供有益借鑒和啟示。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對體育人才需求的。
參考文獻
[1]倪依克,胡小明.民族傳統體育的走向[J].體育科學,2014,34(12):3 - 7.
[2]張義飛,程琳琳,蘇璐璐.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構建[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4,26(3):149-152.
[3]周旺越. 黔南州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23.
[4]張正民,殷召威.麗水市“山區+”體育專業特色課程群的構建研究[J].武術研究,2020,5(1):126-129.
[5]榮敦國,毛永.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23,27(4):81-87.
[6]崔佳,羅萍,付美婭,等.我國“以學生為中心”研究的熱點主題與前沿演進——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3,39(2):95-106.
[7]劉忠鑫,朱偉強.論體育學科的大概念教學[J].體育學刊,2021,28(5):70-76.
[8]于素梅.從一體化談體育課程的內容邏輯及結構化設置[J].體育教學,2020,4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