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當前全民健身的浪潮愈演愈烈,全民健身操也得到大力普及,高校健美操學生作為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群體,其參與并貢獻于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具有深遠的意義,這同時也是順應《“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主要目標。本文從高校健美操學生的視角出發,分析了社區體育的構成要素和特點,研究了社區體育健身活動開展的方式以及高校健美操學生涉足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必要性,最后深入探究其拓寬路徑,以期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和延伸提供理論依據與現實指導。
[關鍵詞] 高校健美操;身心健康;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
Exploring the Path of Expand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Aerobics Students in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ZHANG" Jing
(Sports College,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active atmosphere of the wide popularization of the national body-building and the vigorous popularization of the national body-building exercises, as a group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college aerobics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his is also in line with the“14th five-year plan” the main objectives of spor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aerobics students,analyze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sports,studies the ways of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activities and the necessity of college aerobics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community sports,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broadening path of college aerobics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community sports,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national fitness.
Key words: College aerobics; B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中圖分類號:G80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9.000
備注:無
作者簡介:張靜(1981—),女,碩士研究生,副高級-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健美操方向。
普通作者:1
作者簡介:
張靜(1981-),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健美操方向
在《“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指導下,一個關鍵的任務便是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面對當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不足,如指導資源匱乏和居民參與熱情下降等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來強化和優化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從而提高居民的參與意愿和滿意度。高校健美操專業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擁有為社區體育提供指導和服務的能力。他們需要一個實踐的平臺來將所學應用于實際,并在此過程中積累經驗,提升指導能力。因此,參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不僅是他們的一項重要使命,也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社區體育的構成要素及特點
1.1" 社區體育的構成要素
社區體育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在社會體育實踐中涌現出來的一種新的體育觀念。現階段的概念釋義:在人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域內[于街道(鄉、鎮)、居(村)委會轄區范圍],以轄區的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物質基礎,以全體社區成員為主體,以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增進社區成員的身心健康、鞏固和發展社區情感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開展的區域性群眾體育[1]。社區體育的構成要素如圖1:
圖1" 社區體育構成要素
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配合對于建立一個高效、可持續和受歡迎的社區體育健身系統至關重要。通過加強這些要素的整合和發展,可以促進社區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
1.2" 社區體育的特點
1.2.1" 活動范圍呈現區域性特點
區域活動是以社區為單位舉辦的活動,活動的參與者往往都是該社區的居民[2]。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會盡自己的努力來參與和支持活動。比如一些活動需要居民自愿提供場地、物資以及人力,這種自發性的活動方式使得社區居民之間更加團結。
1.2.2" 活動時間呈現余暇性特點
這主要體現在時間自由、自愿參與、休閑和娛樂、多種形式以及自主安排等方面。這些特點使得余暇活動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
1.2.3" 活動場地設施呈現有益性特點
社區體育主要對社區現有體育場地設施進行二次整合和利用,最大程度滿足人們全民健身的需求,如社區廣場、小公園、綠化帶、籃球場等。
1.2.4" 活動內容呈現傳統性為主特點
參與社區體育健身的居民選擇的大都是簡單易學的傳統體育項目,如散步、健步走、健步跑、羽毛球、健美操、太極拳等活動內容,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體育需求,達到全民健身的效果。
1.2.5" 活動組織呈現缺乏指導特點
社區體育組織的不健全和管理體制的薄弱確實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它可能導致社區體育活動處于無組織的自發狀態,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統一的管理。缺乏專業指導還可能導致社區體育活動的質量不高,居民在參與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無法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
2" 社區體育健身活動開展方式
2.1宣傳教育與科學健身指導相結合
宣傳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共同制定計劃,明確宣傳教育和科學健身指導的目標、內容、方式和時間等,確保兩者的有效結合,還可以制作一系列關于科學健身的宣傳材料,如海報、宣傳冊、視頻等,這些材料可以包括健身知識、健身方法、健身效果等內容,以吸引公眾的注意力,然后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傳播媒介進行廣泛宣傳,向公眾普及全民健身的理念和知識,提高公眾的健身意識。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如健步走、健步跑比賽、健美操課程等,讓公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健身的樂趣,同時加深對科學健身的理解。
2.2" 構建完善的體育社團
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營養過剩而運動不足導致的肥胖現象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極大危害,人們逐漸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構建完善的社區體育健身社團是十分必要的。體育社團成立之初,就要明確社團的宗旨和章程,包括社團的名稱、性質、目的、活動范圍、組織機構、會員權利和義務等,確保社團的健康發展。此外還需要建立完善系統的組織機構,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和權限范圍,形成高效的管理體系。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招募,如發布招募信息、開展宣傳活動等。同時,要建立會員和志愿者的檔案,定期進行管理和更新。同時要根據社團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提高成員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只有做到這些方面,才能使體育社團健康、穩定地發展壯大。
2.3" 改善社區的體育設施
政府作為社會的管理者,有責任為社區提供完善的體育設施。除了直接投入資金建設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如為社區體育設施建設提供稅收減免或資金補貼,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融入和支持這一領域。
社區作為居民的聚集地,對居民的實際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社區可以定期收集居民對于體育設施的意見和建議,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此外,社區還可以定期組織體育活動,增進居民間的互動,同時也提高體育設施的使用率。
居民作為體育設施的直接使用者,對設施的質量和種類有著最直接的體驗。居民應積極參與設施的維護工作,發現設施損壞及時報告。同時,居民還應提高對體育活動的認識和參與度,充分利用社區內的體育設施進行鍛煉,使其發揮最大的價值。
只有政府、社區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社區體育設施的持續改善,為居民創造更好的健身環境。
3" 高校健美操學生涉足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必要性
在當前全民健身廣泛推廣、全民健身操大力普及的背景下,為了更加深入細致地對高校健美操學生涉足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路徑進行思考與探究,故作者從高校健美操學生的視角出發,為未來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聯動發展,更好地推廣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借鑒。
3.1" 滿足健美操專業學生學練相結合的需求
高校健美操專業的學生在學校接受全面系統的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訓練,包括各種級別的規定套路和不同類型的舞蹈與操類項目[3]。盡管教師會教授諸如編操、編舞、領操以及音樂剪輯等實用技能,但在實踐中,學生往往缺乏足夠的機會將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目前,學生的實踐機會主要集中在商業健身俱樂部,這種單一的實踐渠道限制了他們的全面發展。因此,拓展實踐范圍,特別是參與到社區體育活動中,變得尤為重要。
首先,高校健美操專業的學生參與到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指導的實際工作中,可以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他們可以在實踐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從而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其次,通過實際參與社區體育活動,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據此進行針對性的補充和完善,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最后,社區平臺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展示個人才能和技能的機會,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們能夠更好地鍛煉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為未來就業和良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2 滿足社區體育對高校健美操專業學生服務指導的需求
當下很多舞蹈類健身活動,如廣場舞、健身舞、民族舞等,由于其內容簡便靈活的特點,不僅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參與,而且還能起到充分鍛煉身心的功效,深受健身人群的喜愛。然而,社區體育健身舞(操)指導人員的短缺與健身愛好者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此外,目前在社區提供指導服務的人員往往缺乏專業的系統理論與知識培訓,導致實際操作中動作不規范、編排不科學等問題頻發。因此,迫切需要引進專業的指導人才。高校健美操專業的學生經過系統學習和訓練,大都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的運動技能,能夠勝任社區體育健身舞(操)的領舞、帶操和編排等工作,填補社區體育服務中的“組織空白”,有效緩解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供需矛盾,滿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體育運動需求。
3.3 促進高校健美操教學同社區體育服務的融合
健美操專業學生參與到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中,有助于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協同進步。通過與社區居民的互動與合作,高校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社會需求和市場趨勢,為自己的職業規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社區居民也能受益于高校資源,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和健康水平。
大四學生都要參加一個學期的教育實習,提前幫助他們進入和適應角色。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確定學生的實習地點,一個是學校分配,另一個是學生自主尋找。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自主尋找實習地點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有時會出現學生實際上并未真正參與實習的情況。因此,為了切實發揮實習的價值,提升學生實習的質量,學校可以適當增加實習分配點的比重,發揮社會體育活動點的功能,為健美操專業學生提供優質實習基地。
3.4" 符合全民健身操普及推廣的要求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健美操項目的普及程度和認知度的提高,確實存在名稱、定義和概念上的混淆,這種混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的整體形象和推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健美操協會做出了明智的決定,將“普及性健美操”正式更名為“全民健身操”,并開始加大對全民健身操的普及力度[4]。高校健美操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可以為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提供有力支持。通過普及健美操知識、傳授技能、組織活動等形式,高校學生可以為廣大群眾提供健身指導和幫助,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廣泛開展。
4" 高校健美操學生涉足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拓寬路徑
4.1" 建立聯系交流平臺
高校健美操學生可以主動與所在社區或附近社區建立聯系,了解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和現狀,尋找參與的機會。可以通過與社區管理機構、居委會或體育組織進行溝通,表達合作意愿,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成包括社區領導、社區居民志愿者、體育愛好者以及高校學生。鑒于本文旨在探討高校健美操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因此重點討論健美操學生的招募途徑。高校健美操學生的招募主要通過兩種機制進行:
高校指定派送。這種機制基于高校與社區之間固定的合作伙伴關系,由高校領導和教師指定學生參與社區體育服務項目。
學生自愿報名。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意愿自愿報名參加社區體育服務項目。
整個招募過程通常由院校的學生會社團組織、健美操協會或公益協會負責,并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程序后,確定最終參與人選。
4.2" 搭建成員培訓體系
建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培訓體系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成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促進組織的可持續發展。高校健美操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健美操技能培訓,還可以通過開設短期課程、組織培訓班或指導社團等形式,教授健美操的基本動作、節奏和韻律等知識,提高居民的技能水平和參與熱情。培訓工作的開展以健美操學生為主體,通過定期對社區體育指導人員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領舞、帶操等技術,引導他們迅速發揮自身價值,更好地為社區全民健身貢獻力量。
4.3" 開拓信息宣傳資源
為了促進高校與社區之間的合作,需要搭建一個開放式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以下是具體的實施步驟。
4.3.1 延伸高校層面推廣覆蓋面
高校領導應給予高度重視,由健美操教研室以及健美操協會牽頭組織,其他社團協會協助,通過校園媒體如報刊、海報、廣播站、校園網站等多種渠道,提高在學生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4.3.2 豐富社區體育市場開發渠道
增強社區體育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可以激發更多居民的參與熱情,積極拓展與政府機構、體育文化相關產業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合作,通過這些合作伙伴的支持,定期在社區舉辦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操表演以及公益體育活動,并充分利用多種傳播渠道,包括電視、網絡平臺、社交媒體和傳統紙質媒體等,對活動進行全面宣傳。這些宣傳活動不僅能提高社區體育活動的知名度,還能讓更多居民了解到參與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和益處,從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全民健康生活的隊伍中來。
4.3.3完善信息發布機制
構建一個特定的信息發布平臺,用于及時公布選拔、培訓、考核、組織、比賽、表演、政策解讀、健身舞(操)普及知識以及活動的時間、舞種等相關信息,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通過以上這些措施,可以有效促進高校與社區之間的合作,為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
4.4 健全評價激勵體系
首先,應當制定一套志愿服務的標準手冊,該手冊應全面評估志愿者的個人經歷、服務態度、服務時長、服務頻率和服務反饋等多個方面,力求綜合評價整體服務效果。其次,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社會福利事業,在滿足人們體育健身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5]。鑒于其公益福利的性質,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需要為居民提供無償服務或低償服務制度,以確保那些經濟條件有限或特定需求的社區成員能夠獲得必要的體育服務。然而,僅僅依賴無償服務或低償服務制度可能不足以激勵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服務質量。因此,建立無償服務與有償服務相融合的激勵機制是十分必要的,這種機制旨在鼓勵服務人員提供更優質、更高效服務,同時確保服務的可持續性和公平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不僅在社會服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是第三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激勵更多的專業人士投身于這項事業,我們需要為指導服務人員提供足夠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以下是幾種有效的資金支持方式:多方籌集資金。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和撥款,利用公共財政資源推動社區體育發展,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籌款活動,比如舉辦慈善跑、拍賣會等,讓居民參與到資金籌集的過程中來;精神獎勵。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對優秀指導服務人員進行表彰,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認可度,進一步弘揚志愿服務精神;選拔與培養。及時選拔表現突出的服務人員擔任更重要的角色,并培養一批核心人員,以提升服務質量;與學分和評優掛鉤。將高校志愿指導服務與學生的“學分”和“評優”掛鉤,作為一種額外的激勵措施。通過以上這些措施,不僅可以為指導服務人員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還能夠增強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從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推動社區體育事業的發展。
4.5" 完善服務保障體系
為了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并加強志愿服務的各項保障機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確保其持續性和有效性:
4.5.1法律援助
推進健身指導服務的立法進程,明確指導服務者的法律地位,這也是高校參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人員建設的必要條件。
4.5.2政府支持
在強化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進程中,政府作為主導力量,應當從多個維度出發,全方位地加大支持與保障力度,以確保社區體育活動的蓬勃發展和居民健康福祉的提升。政府組織可以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管理工作委托給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機構,這些機構在社區中有著廣泛的聯系和經驗,對社區的需求和情況較為熟悉,可以更好地推動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和管理[6]。
4.5.3 高校鼓勵
高校在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拓寬路徑過程中,發揮了自身獨特的優勢和作用。高校擁有豐富的體育資源和專業人才,可以為社區提供高質量的體育健身指導和服務。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與社區合作,促進學生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不僅有助于提升社區體育活動的專業性和吸引力,還能為高校師生提供寶貴的實踐機會和社會服務平臺。
4.5.4 社會參與
動員廣大群眾,團結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形成全民健身合力,塑造良好社會風氣。
5" 結語
綜上所述,拓寬高校健美操學生涉足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路徑意義重大,通過參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高校健美操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夠為社區體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和推廣。因此,高校應該積極鼓勵和支持健美操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提供更多的平臺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曉穎.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健美操教學研究[J].山東開放大學學報,2023(10):50-53.
[2] 陳靜怡.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健美操教學優化策略探討[J].拳擊與格斗,2023(8):73-75.
[3] 趙宏鳳.全民健身視域下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改革探尋[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6):72-74.
[4] 任雪.“體教融合”視閾下高校健美操發展困境與路徑探究[J].武術研究,2023(2):153-156.
[5] 陳芹.大學健美操課程“課內外一體化”實踐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2(4):60-62.
[6] 林海芹.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健美操的教學改革探究[J].健與美,2022(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