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礎,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內涵的分析,明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要求,以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財經分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團隊為例,通過調研該團隊發展現狀,剖析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為職業院校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提供相應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職業院校;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2.024
1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內涵
1.1“教學團隊”是建設基礎
學者羅賓斯提出團隊就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了特定目標按照一定規則結合在一起的組織。隨后“團隊”這一名詞被借鑒到教育領域中,由具有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的教師組成的團隊就是“教學團隊”。教學團隊能夠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深入推進教學改革,是“雙高計劃”的建設基礎。教師之間不僅能夠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夠相互學習、交流經驗,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
1.2“結構化”是基本特征
教學團隊的結構化分為整體和個體2個部分。整體結構化包括來源、職稱、專長和任務分工結構化,個體結構化包括雙師素質。根據《建設方案》要求,筆者對科學合理的隊伍結構進行了總結,來源結構化要求團隊成員須是來自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集聚綜合性隊伍,骨干成員一般15~20人且相對穩定。職稱結構化即要求團隊成員老中青相結合,中職、高職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職務)或相關高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教師分別占30%、40%以上,且年齡結構合理;專長結構化是要求骨干成員有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的行業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兼職任教,其中中職至少2名、高職院校則是至少3名。高校專職教師擅長理論教學,而行企人才擅長技術實操,優勢互補、共創雙贏;任務分工結構化,即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標準的制定、課程內容的設計、課程評價的實施等方面都要堅持校企共建,學校導師與行企專家分工協作,合作完成;個體結構化即團隊成員的組成要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至少要有一半成員滿足“雙師型”教師的要求。
1.3“創新”是動力源泉
創新是教師團隊發展的動力之源。根據《建設方案》,筆者將教師教學團隊的創新點進行了總結,一是教學改革的創新。要求將最新研發成果融入教學,推動教師實習實訓指導能力和技術技能積累創新,二是建設內容的創新。要求在團隊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考核等方面協同創新。三是教學內容的創新。探索模塊化教學模式,嘗試新教學新方法,支持每位教師形成特色教學風格。
1.4“高水平”是發展要求
“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雙高計劃”的主要目標,也是建設“雙高計劃”的主要行動主體。“結構化”在組建團隊的過程中可以達成,“創新”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體現,但是達到“高水平”“高水準”則是對于團隊建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也是團隊成員共同發展的愿景,所謂“高水平”即能夠引領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形成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新范式,深化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能夠輻射帶動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現狀
2.1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教師教學團隊基本概況
我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是以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為核心,以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大數據與審計、會計信息管理專業為支撐,面向傳統會計崗位、智能財稅崗位、共享財務崗位、大數據分析崗位、管理會計崗位、市場調查分析崗位、智能審計崗位等職業崗位群的學院五年制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基于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大數據與會計教學團隊,被評為江蘇省職業教育數智財金“雙師型”名師工作室、第二批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市級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依托這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我校獲批了江蘇省教育廳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江蘇省第一批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項目、多項“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十四五”省級規劃教材、多門“十四五”江蘇省職業教育首批在線精品課程,并在技能大賽、教學大賽、創業創新大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2.2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教師教學團隊建設現狀
2.2.1團隊成員結構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教師教學團隊共由18名校內外專兼職教師組成。以下將從團隊成員性別、專業身份、年齡、學歷、職稱、職業資格等級證書進行分析。
首先,團隊成員中有7名男教師,占比39%;11名女教師,占比61%,團隊中男教師較少,且7名男教師中有3名是校外導師。男女結構由于專業特性不平衡。其次,團隊成員中最多的是專業核心課教師,有9名,占比50%,專業基礎課教師5名,實習指導教師1名,企業兼職教師3名,而沒有公共基礎課教師,團隊結構有待優化。
年齡方面,團隊成員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其中年齡在25~35歲區間的教師有6名,占比33%,36~45歲區間有7名,占比39%,老中青結構合理;團隊成員擁有博士2名,碩士12名,本科4名,缺少最高學歷為博士的成員,高層次學歷結構有待提升;擁有教授(正高級)1名,副教授(副高級)4名,講師11名,助講2名,團隊需正高級職稱教師的有力支撐;擁有高級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的有6名,占比33%,中級有10名,初級2名,但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相關高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教師比例為44%,已達到國家級教學團隊評審要求;擁有“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有15名,且均為專職教師,依據《江蘇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非教師系列相關專業技術資格和職業證書目錄(征求意見稿)》,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100%。
2.2.2團隊制度建設
教師團隊科學規劃,強化團隊管理制度與保障機制,加強產教融合項目建設,落實建設資金和相關政策,由團隊負責人領導,具體負責師資團隊、專業群建設、課程建設、校企合作等項目的日常管理和具體部署工作,指導協調相關產業企業、學校部門及政府組織并有效開展工作,及時處理方案實施和各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各建設項目實施過程控制和目標管理,及時提出需報教育廳及學校研究議定的重大事項,統籌協調院內外關系和產教資源,擬訂相關規章制度及相關文件等。
2.2.3團隊建設成效
教學創新團隊利用專業協同發展優勢,開展會計與金融利用新興技術的產業創新應用研究。2022年4月起,教學團隊利用產業學院與科技型合作企業,打造一支高水平、專業化、國際化的研究與推廣團隊,聚焦于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與會計研究,服務數字財經產業領域,助力教師深入產學研工作一線,把省級教學創新團隊建在產業端和學校端。同時,推動新興人才培養研究能力提升,搭建面向我省的開放式交流數智財金的人才研究機構,推動人才輸出合作平臺,每年為江蘇省上百家財經科技企業中高端崗位提供在線人才培訓服務。通過剖析國內知名的投智鏈、智能財稅系統、RPA財務機器人等財務平臺軟件,要求教師采用案例式、項目式、團隊式的教學方法,改造課程,培養學生的數智財金項目需求分析、需求實現、Python數據分析等能力,以產帶教,使學生具備創新思維、數據思維、新技術思維,培養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
3建設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中存在問題及優化對策
3.1教學團隊個人定位須明確
團隊帶頭人目前已具備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與獎項,具有多年豐富的職業教育教學經驗及管理協調能力,成果豐碩,成效顯著,確定了打造“教學+教研+技能+服務”四位一體的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目標,能夠協調團隊成員的工作,推動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起到很好的引領帶頭作用。但是團隊成員中個別教師存在對自身職能定位尚不明晰的問題。首先,從團隊結構來講,尚缺乏一名公共基礎課教師的加入,當專業教學與公共基礎的知識點有交涉的部分,有些老師會抱有僥幸或無關緊要的態度,忽視教學中可以延伸的知識點或可以深化的德融點,錯過“課程思政”的融入時機。對于這個問題,建議邀請一名德育專業教師加入團隊,定期開展教學研討與交流,將課程思政與模塊化教學深度融合,形成協同育人功效;其次,專業教師的個人發展具有局限性,有些教師“偏科”嚴重,以課程教學和技能競賽為主,在科研方面的成就不高。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團隊去年獲國家級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省級技能大賽一等獎7項、省級教學大賽一等獎1項、省級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2項,團隊成員獲“江蘇技能大師”“江蘇工匠”榮譽稱號。但據我校科研處統計,專業教師公開發表論文篇數較低,平均每位教師每年發表論文的數量低于1篇,申請主持省級、市級科研課題不夠積極。對于這類問題,建議學校可以出臺相關科研激勵政策,提升論文報銷經費與課題研究經費,在教師考核中加重科研比例,著力推動建設科教融合型團隊。
3.2教學團隊建設的政策與體制機制需完善落實
目前,建設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存在運行保障機制不完善、激勵政策不落實、體制不健全等問題,針對以上不足,筆者提出3方面建議。
建立教學團隊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落實學校有關師資建設的各項管理制度,制定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實施細則。實行項目負責人制,簽訂“項目管理責任書”,責任落實到人;建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實行信息公開,加強民主監督;科學編制專業群建設資金預算,杜絕重復建設,嚴格資金監管;開展專業群建設項目全程全面管控,采用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實施激勵機制;制定落實教師人才引進政策,完善團隊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細化多元化結構性考核機制。
建立校企協同的管理機制。政行企校合作成立團隊建設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團隊建設的整體規劃,審議重大事項;在學校層面設立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指導委員會,承擔團隊建設中項目咨詢、論證、民主監督等任務;在會計系成立教學創新團隊協同教研中心,負責科教研學研究工作,確保各項建設任務高質量完成。
強化政策激勵,將教師參加團隊建設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和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加強經費保障,用于立項團隊開展課題研究、研討培訓、資源開發、績效評估等工作,學校按照1:1提供配套,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支持國家級、省級團隊建設,重點用于專業建設、教材建設、技能大賽、教學大賽、論文發表,“1+X”證書實施等工作。
3.3教學團隊文化建設需加強鞏固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師資隊伍都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黨的根本宗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能夠為學校發展、專業建設、課程研究作出自己的貢獻。但是在建設過程中,對建設規劃內容、方案、精神等方面缺乏認知、理解和解讀,特別是不同教研室的教師可能由于專業不同、辦公地點分離等外在因素,都把建設重點放在自己的專業上,團隊成員之間缺少交流、互助和溝通,教學資源、教育理念、協同創新等無法及時共享,導致專業建設理念無法貫穿團隊內部,大大降低了團隊教師項目建設效率。因此,加強教學團隊文化建設,鼓勵成員之間互幫互助、資源共享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借助產教融合項目加強專業團隊之間的聯系,專業群中的專業具有互通性,借助省級教學資源庫,最大程度發揮信息共享的價值。其次,通過各種團建活動、獎勵政策構建專業之間的利益共同體,達成合作雙贏的效果。最后,促進“企業導師進校園,專業教師下企業”的雙向流動,為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創造機會。例如,積極開展教師外出培訓活動,共建校企產業學院,增加學校、企業、教師互動互通,增強團隊凝聚力。
總之,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是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重中之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團隊需要清晰地認識建設發展中的不足,采取積極措施,不斷改進、優化,團隊成員團結協作、創新發展、穩步推進、砥礪前行,致力于把省級教學創新團隊品牌打造成國家級職業教育品牌,將教學改革堅持到底,為整個淮海經濟區的職業教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05):5963.
[2]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J].教育科學論壇,2019,(15):69.
[3]張文惠.職業院校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與實踐[J].能源技術與管理,2023,48(5):194197.
[4]成圖雅.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團隊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4,45(06):107109.
[5]丁飛洋,高羚,王瀟洋,等.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對策[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24,38(01):97102+128.
[6]謝婧雯.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支持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4,(04):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