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網絡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隨著公共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安全上升至國家層面。我國于2016年11月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正式實施。各高校主動順應國家需求,紛紛設置相關專業,培養人才。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習熱情,更快地掌握最新網絡安全技術,成為我們教學的主要目標。本文結合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設的“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教學實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對高職院校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建設重點和難點的實驗教學,提出了基于kali"linux技術的合理建設方案。
關鍵詞:"網絡安全;網絡技術;實驗教學;教學改革;Kali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2.092
0引言
“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是一門實操性非常強的專業課程,是計算機、通信、數學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交叉性學科,主要包括態勢感知和預警、滲透測試、拒絕服務滲透測試、無線滲透等,內容頗多,且時效性高,技術迭代快,實踐要求高。本文將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提出一套適合高職類院校開展“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建設的合理方案。
1高職院校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教學現狀與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實施和執行,為了更好地順應國家的戰略定位,各高校紛紛以此時間為轉折點,開設網絡安全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網絡安全專業技術人員,但由于時間短、起步晚,前期基礎技術研究不足,后期的經費支持不足,造成不少高職院校開設的網絡安全相關課程,普遍存在明顯問題,特別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尤為嚴重,遠遠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要求。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3個方面。
1.1教材問題
現已出版的、針對高職類院校的“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教材,大多存在教學內容陳舊,跟不上網絡安全技術的快速發展;教材的編寫的思路和形式雷同普通本科類高校的教材,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述,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差,基礎理論與現行技術脫節,無法很好地體現職業教學特點,難以真正實現高職院校重點提高學生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目標。
1.2教學平臺建設問題
從目前高職類院校開展“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情況來看,由于網絡安全技術的特殊性,硬件實物的建設經費龐大,造成多數高職院校面對成百上千萬的硬件投入,望而卻步,導致“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因嚴重缺乏教學硬件設施而無法開展實際操作,從而無法真正達到有效提高學生網絡安全職業技術能力的教學目標。
1.3教與學的沖突現象
網絡安全技術的應用有兩面性。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法》實施,對網絡安全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對滲透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合法化、合規化。在教學中,學生渴望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的網絡環境中,而老師則擔心學生闖禁區,犯錯誤。如何在課程中正確引導學生有效合理地解決教與學的沖突,至關重要。
2關于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建設的建議
影響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的因素很多,這里著重在建設原則、課程標準與實驗指導書、課程實驗平臺的建設、考核評價機制、思政元素的融入等5大方面,對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建設的主要關鍵點提出建議。
2.1“三個模塊”先行原則
“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必選課程,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先行條件和保障,其中先行課程體系的選擇和分類非常重要。
“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先行課程可分為3大模塊,分別為:通識教育課程類、專業群課程類、專業模組課程類。
通識教育課程有高職英語、高等數學、大學語文等課程;專業群課程有網絡技術與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程序設計基礎、JAVA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專業模組課程有windows"server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網絡工程與綜合布線、數據庫技術基礎等。通過3個模塊的先行,為“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展開,奠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知識。
2.2課程標準與實驗指導書
“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具體實施,離不開課程標準的建立。沒有課程標準的支撐,課程建設就是空中樓閣。
“網絡安全技術”的課程標準,應建立在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之上。課程標準的制訂原則,通過所學,掌握網絡安全現行技術與職業技能,掌握當前網絡中主流滲透類型,熟悉各類網絡威脅,提高學生網絡安全維護、網絡安全管理能力,為各類網絡和信息系統提供安全保障。
“實驗指導書”是理論知識的延續,是“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實踐操作部分的核心,學生通過實驗指導書的學習和操作練習,可以加強操作能力的培養,鞏固理論知識,從而掌握最新的網絡安全技術。因此,編寫一本實驗項目設計合理、指導步驟詳實、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和創新的“實驗指導書”,是實驗平臺建設的基礎和學生順利完成實驗項目的保證。
2.3實驗平臺的建設
各校在開展“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時,會面臨資金短缺現象。其解決途徑,可以通過采用虛擬機技術實現。VMware"pro虛擬機軟件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VMware是可以在一臺實機中虛擬出多個操作系統的軟件平臺,虛擬出的操作系統,可以同時支持訪問VMware系統的內部網絡和實機的外部網絡,只需在一臺高性能PC上安裝這一軟件,即可在一臺計算機上同時模擬出滲透測試主機和靶機兩個系統,通過虛擬機上的攻防滲透,解決安全性問題,可為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提供條件。
2.4考核評價機制
學生的學業成績,以操作考核為主,強調動手能力重要性,輔以考勤和平時成績。只有建立以操作考核占大比重的考核評價機制,才能讓學生重視和掌握具體實操內容,培養其職業技術能力,從而體現課程教學的目標。考勤"∶"平時成績"∶"最終操作考核三者的占比可以定為2"∶"2"∶"6。
2.5思政元素的融入
由于“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高危性,有必要在課程理論教學和指導學生完成實驗項目的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普及“網絡安全法”的知識,講解守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法的具體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思想站位和規避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教與學的沖突問題。
3課程教學的設計思路
高職院校的“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教學,可以設計為在計算機上采用以實操性為主的教學模式。課程的總課時應控制在32課時以內。實操部分的難度不應太大,內容也不應太多,以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網絡安全滲透知識為主,提高其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Kali"linux(以下簡稱Kali)是一款基于Debian標準開發的linux操作系統,特點是開源免費,專用于數字取證領域,主要面向專業的網絡滲透測試和安全審計,第一版于2014年公開發布,被廣泛應用于國外科研人員和網絡安全類科技公司,在國內的應用時間較晚,使用范圍也只局限于科技人員內部交流使用,隨著近10年的發展,2023年12月kali發布了第18個版本,隨著版本的不斷更新,集成的系統化、專業化軟件和滲透測試模塊越來越豐富,為我們開展網絡安全類的課程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由于Kali的高度實操性和專業性,與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高度吻合,非常有利于網絡安全類課程的開展。
本課程基于此,設計了以實踐性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從“滲透測試實驗教學平臺的搭建”“系統漏洞滲透測試”“拒絕服務滲透測試”、“無線網絡滲透測試”幾個方面,通過kali在虛擬機中展開。
3.1實驗平臺搭建的先決條件
實驗平臺的搭建離不開高性能計算機和交換機的支持,只有滿足了這兩個要求,實驗才能正常開展。
3.1.1高性能計算機
由于實驗平臺是基于計算機實機展開,對計算機有一定的硬件要求,首先計算機的CPU要支持虛擬化技術,因為不支持虛擬化技術的計算機,VMware無法正常運行;其次計算機的CPU要有多核心數,并且有大內存,因為每一個虛擬出來的系統都會占有實機計算機相應的系統資源。
3.1.2交換機
實訓機房中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二層交換機,必須能達到千兆速率,并且有大吞吐量的能力,部分實驗會有大量發包的情況產生,條件允許,可以采取工作在網絡層的三層交換機代替二層交換機。因為三層交換機的工作能力和吞吐量都有保障。
3.2滲透測試實驗教學平臺的搭建
在一臺高性能計算機上,使用VMware軟件來搭建測試平臺。在VMware中新建兩個系統,分別作為滲透測試主機和靶機,滲透測試主機系統為Kali,靶機系統為windown7"64位,通過這樣的配置,基于VMware虛擬機展開后,滲透測試主機和靶機可以同時存在于一臺計算機中,不僅便于教學,也帶來了更高的安全性。
3.3系統漏洞滲透測試
由于每個系統開發的局限性,以及技術限制,系統或多或少的存在漏洞現象,有些已經被發現,有些還隱藏在系統中。在所有的操作系統層面,微軟的windows系統漏洞數量,名居前列,每月中旬定時發布漏洞和修復補丁,這些漏洞帶來了大量的不穩定安全因素。特別是針對0"day現象,系統已經被人找出漏洞,但系統官方還沒有找到漏洞的解決方式。隨著系統的漏洞越來越多,網絡中的不安全因素也會呈指數增長,我們很有必要進一步了解漏洞的產生以及滲透方式,才能更好地做好各類系統的安全防護。
基于此,我們設計了系統漏洞滲透測試這一環節,系統漏洞滲透的目的是利用系統現存漏洞,通過使用某種技術手段繞過系統認證,從而獲得系統訪問權限的滲透手段。
系統漏洞滲透的過程,一般需要遵循先掃描后滲透的原則,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選擇某幾個系統漏洞為例,進行針對性的講述,講解利用系統漏洞進行滲透的一般方式,先掃描-找漏洞-滲透。
3.4拒絕服務滲透測試
拒絕服務滲透(DoS),英文全稱為“Denial"of"Service”,字面意義為“服務拒絕”,指滲透者想辦法讓目標停止提供服務。只要給目標造成麻煩,使其服務暫停甚至主機死機,屬于拒絕服務滲透范疇。
由于TCP/IP網絡協議本身的安全缺陷,使得拒絕服務滲透成為了滲透測試者的“終極手段”;由于它的重要性,也是我們課程講授的重點,通過利用kali,針對TCP/IP的每一層進行詳細講述和實操,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要點和注意事項。
從TCP/IP協議的第二層開始,每層都有對應的拒絕服務滲透方式,例如:數據鏈路層的macof滲透測試、網絡層的基于hping3的ICMP拒絕服務滲透測試、傳輸層的面向TCP連接協議的TCP拒絕服務滲透測試、應用層的DHCP、HTTP、RDP等協議的拒絕服務滲透測試,如圖1所示,這些拒絕服務滲透測試模式可以基于kali展開。
3.5無線網絡滲透測試
無線網絡的使用越來越普遍,有必要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加入無線網絡滲透測試這一部分,使學生意識到無線網絡的不安全性和脆弱性,提高其防護意識和能力。
針對無線網絡滲透環節,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和特點,可采用針對WEP無線加密的AP進行滲透。因為相比其他傳統無線加密方式,WEP加密方式的無線更容易滲透和獲取權限,比較適合課堂教學使用。
WEP加密的滲透測試原理就是通過用帶有偵聽功能的無線網卡(普通無線網卡不帶此功能),大量收集基于WEP加密方式的無線AP發出的ivs數據包,獲得其訪問權限的過程。
4教學創新與特色
4.1以實踐教學為主導,培養網絡安全專業型人才
本課程的教學宗旨,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遵循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為國家培養實用型網絡安全職業技術人員。期望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特別是實驗環節學習,提升對網絡安全技術的興趣,促使其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研究,將所學知識很好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為我國的網絡強國戰略貢獻力量。
4.2滲透測試實驗與課程教學進度完美結合
“網絡安全技術”課程設計中,存在著大量的滲透測試實驗,由于滲透測試的高耗時性,無法與課時要求完美匹配,作者通過大量的實驗,綜合考慮“系統性”“重要性”和“易學性”的特點,從中總結和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部分,做到了“一課一知識點”“一課一滲透”的教學目標,在有限課時內,滲透測試實驗與課程教學進度完美結合,很好地達到課程教學要求。
4.3綠色教學,節約經費
高校普遍存在建設經費不足的情況,不僅在教學方面,學校各個方面都需要資金。特別是高職類院校,資金更加緊張。我校作為江蘇省內一所高職類院校,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通過校外調研、查閱資料以及綜合研判,本人在課程的實驗教學環節采用虛擬機和開源免費的kali系統展開,通過學生實訓機房的現有設備進行教學。通過這一措施,大大節省了建設經費,同時基于虛擬機的快速布局方式,也加快了課程的開課進度,為課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技術保障和可行性。
5教改的實踐情況
由本人設計并主講的“網絡安全技術”課程,主要是通過理論加實操的模式完成教學。此項實驗性教學改革已在我校2022級計算機應用專業得到為期一個學期的實踐。根據實際教學效果來看,4個班總計181名學生達到基本教學要求。2024年1月期末學生成績分布顯示,綜合成績“良好”的學生占比為7889%,其中優秀的學生占比高達5722%。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漲,期末總體評價較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6結束語
“網絡安全技術”是一門技術更新非常快的課程,同時是一門實操性非常高的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手段,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獲,為其將來的成才之路,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琳.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活頁式教材的開發與設計——以網絡安全技術教材開發為例[J].電腦與電信,2023(04):5457.
[2]林家全.基于網絡安全技術的攻防一體化教學設計與探究[J].現代信息科技,2023,7(10):166170.
[3]楊斌,楊哲.高職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網絡安全技能培養模式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4(01):100102.
[4]李華峰.KaliLinux2網絡滲透測試實踐指南[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