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闡述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如何讓學生適應自主學習和互助合作學習。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通過項目遞進驅動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項目遞進驅動;混合教學;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2.093
1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和解決辦法
1.1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如下
(1)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對程序設計的學習有畏難心理。有些農村學生因為條件限制,之前很少接觸電腦。
(2)課程開設在大一上學期,學生從高中跨越到大學,普遍缺乏自主學習、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對于抽象性和邏輯性強的知識點,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1.2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1)以項目遞進驅動形式,逐步深化教學內容。
程序入門時,以智慧生活系統實現對基本語法、數據類型、運算符、選擇結構、循環結構等基礎知識點的理解,用所學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學習效果。第二階段實施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數組、方法等知識點的掌握,每完成一個小項目,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提升,第三個階段,實施倉儲管理系統,對類和對象、實現應用程序與數據庫的連接,通過數據庫對數據的進行查詢、新增、刪除和更新等,實現一個項目軟件的開發,對軟件生命周期進行一次完整的體驗。智慧生活系統、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3個項目由易至難,逐層遞進,不斷深入,抽絲剝繭,對程序設計基礎知識點進行全覆蓋,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融合,將知識和技能融入項目實施過程中。
依據項目開發的邏輯關系,細化教學內容,逐層遞進,項目智慧生活系統難度最小,基本上是單個知識點的應用,且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任務由任務描述、任務分析、知識準備、任務實施4部分組成。學生上完一次課,完成一項任務,能深刻體會課程目標,完成教學目標規定達到的教學任務。由興趣引領學生入門,減少畏難情緒,學生學習極有動力,極有成就感,提升學生應用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知識點,綜合應用知識點,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技能水平。最后是倉儲管理系統,它是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后續延伸且和數據庫相連,完成一個軟件整個生命周期的實施,完成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等,學生的知識、技能、素質進一步提升且綜合了兩門課程知識。
(2)基于職業能力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和線上教學相互補充,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地位,在面對面課堂上,在演示程序時,注重流程和思路,邊打代碼邊與學生探討寫程序的思路,并加上中文注釋,教學進度快慢符合學生的理解接受程度,學生能清楚直觀地看到編程習慣和程序的編寫過程,使用單步調試程序,和學生一起發現錯誤,改正程序。同進將整個課堂教學錄像上并上傳到課程網站上,課堂上沒有消化的部分,學生課后在線繼續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自主探究學習。在課程網站上調動大家圍繞一個主要知識點進行發帖討論,引導學生課后進行在線交流,教師在帖子中適當引導學生思考。
學習程序設計時因學生能力有差異,基礎薄弱的同學容易失去信心,劃分學習小組,選出組長,組長統籌組員的學習動態,組員間互幫互助,對每次學生實訓教師記錄小組完成情況,通過小組互評,調動組員面對面交流,加強學生學習的自動性。
課前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課中進行情景教學、小組討論、實訓演練,學生展示,課后教師評價、小組互評、課后拓展任務提升。課前課中課后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間的互助合作式學習方式相互融合,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成果的創新點
3.1基于職業能力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突破了重難知識點,課堂時間的局限性,發揮課后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不懂地方利用在線資源反復看、邊看邊做,難懂知識點的得到消化。
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性,實現分層教學和個性化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實行教與學。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薄弱,跟不上上課的節奏,有的學生不僅很快理解,而且也能舉一反三。通過課堂視頻和微課和拓展練習,實現分層教學。在線資源是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以流媒體形式展現,能夠滿足個性化學習、混合學習的需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
3.2基于工學結合、逐級遞進的真實項目系統開發
學生在整個過程完全等同于完成軟件工程的一次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等階段,提高團隊協作及職業能力的培養。
3個項目間逐級遞進,以3個實際項目為載體,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層深入、步步遞進,展開教學。3個項目間相輔相成,將課程的基本知識、技能融入項目實施過程中。
4成果的推廣應用效果
通過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引導學生對程序設計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增加了實訓實踐的時間和機會。將課堂時間用于師生的交流互動、應用知識、內化知識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在線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對應職業技能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使學生在程序設計思維、信息管理與開發、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等方面得到培養,為學生的職業能力奠定基礎。對學生進行基礎性的計算思維、編程思想的訓練,為學習后續專業課程鋪墊,同時為今后在軟件開發或維護管理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4.1豐富、完善和擴展了教學資源
凈化和修改現有教學資源,增加更多的課件、視頻、微課、字典式知識庫、資料等教學資源,使已有的和新增的教學資源更加貼合教學目標,成為精品,更好地達到“能學”“輔教”作用。同時,因為以項目任務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為分散的知識點建立字典式知識庫,補充主線教學的不足。課程網站自2015年至今,已有6屆學生使用,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的平臺和條件,使用學生超1000人。
4.2改善了網絡學習體驗和教師課堂管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增強
改善網絡在線課程結構,使網站“易學”“好用”,讓學生能很方便、高效地找到需要學習的資料,以更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網絡學習;教師從后臺觀察和了解學生學習進展和具體情況,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通過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和實訓資源的分級自選,更好地實現了分層教學和個性化培養。建立在線教學網站近3年使用人數對計算機類專業達到全覆蓋,訪問次數上萬次。
4.3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通過3個項目逐級遞進的開展,讓學生廣泛參與其中,積極探索,有著良好的創新實踐能力與團隊精神,為后續課程打下了良好的編程基礎,學生在參加廣東省專業技能大賽中多次獲得一二等獎。在2019—2020年度專業學生參加廣東省專業技能大賽(高職組)中軟件測試項目獲省一等獎,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獲兩個二等獎,近3年來學生參加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軟件測試和開發中獲獎5項。在實施改革前,多年來學生省級以上獲獎數只有兩項。
4.4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學相長,相得益彰。教師團隊成員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累積經驗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了課程團隊建設,申請主持了多個省級市級教學或科研項目。團隊成員近年主持超7個相關項目,發表9篇教學相關論文,申請的4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項目和論文數提高兩倍,促進了課程團隊建設。
參考文獻
[1]"烏云高娃,沈翠新,池瑞楠,等.高職程序設計基礎類課程工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6366.
[2]趙彥.“互聯網+”背景下程序設計基礎在線開放課程新形態資源建設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7(1):6771.
[3]呂雅麗,余燕文,王昂.分層次的“c#程序設計基礎”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人才培養,2016,27(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