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罹患率也在不斷攀升,已成為現階段社區常見的骨性疾病,中醫治療該病方法繁多,療效也很明顯。本文檢索近5年關于中醫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相關研究報道,分別從病因病機、臨床分型、內服外治等方面進行綜述。
關鍵詞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醫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4)18-0016-03
引用本文 王譯, 吳耀持, 周雯睿, 等. 近5年中醫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研究進展[J]. 上海醫藥, 2024, 45(18): 16-18; 44.
基金項目:上海市寶山區科學技術委員會課題(2023-E-60)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in recent 5 years
WANG Yi1, WU Yaochi2, ZHOU Wenrui1, GU Huanghuan1, TANG Shi3
(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Youy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999, China; 2. Acupuncture, Massage and Orthopedics Department of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Ying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Continuously intensifying of aging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incidence rate of osteoporosis is also increasing, and has become a community common bone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variety of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also very obvious. The article retrieves relevant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summarizes them from the aspects of etiology, pathogenesis,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s.
KEY WORDS primary osteopor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全身性骨病,其特征為骨量降低,骨微結構破壞,骨強度減低,骨脆性增高至骨折風險增高,按照病因學可分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及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又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Ⅰ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Ⅱ型)及特發性骨質疏松癥(青少年型)[1]。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罹患率也在不斷攀升,該病已然成為現階段社區常見的骨性疾病,并引發大家的關注。而該病所誘發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則可進一步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及致殘率、致死率增高[2]。目前,中醫藥治療該病的手段多種多樣,如中藥內服外敷、針刺、艾灸、導引術、熏蒸敷貼等,均有一定療效。本文對近5年來運用中醫藥手段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研究進展進行歸納分析,以期在未來的研究治療中,更好地運用與鉆研,以便進一步研究出更為簡、便、驗、效的治療方法。
1 中醫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認識
1.1 病因病機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可歸屬于祖國醫學中“骨痿”范疇。林賢燦等[3]認為腎主骨生髓,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脾腎相關,骨肉不相親,故而其主要病因病機為“脾腎兩虛”“血瘀”。王擁軍等[4]總結施杞學術經驗認為其病理基礎為腎精虧虛、陰陽失衡、精虧骨損。《素問·痿論》有云:“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腎為水臟,長期受熱邪灼燒,陰液耗損,則致骨枯髓減,足不任身。腎主骨生髓,腎氣虛衰,則骨弱髓空。而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兩者又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5]。故而骨質疏松癥的病因病機不外乎腎虛、脾弱。
1.2 辯證分型
臨床上對于骨質疏松癥的中醫辨證分型仍較為混亂,廖翼濤等[6]對大量權威文獻的證型分類進行梳理,得出分型種類多少不一的結果,多則6型,少則2型,同時辨證分型還存在著同證異名的情況。學術界的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文獻中梳理出17種證型,則更為不規范。但無論是在權威文獻中還是臨床研究中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以及氣滯血瘀證出現的頻次都是最多的,故而可見多數專家學者認為此病不外乎腎虛、脾弱、血瘀。
2 中醫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方法
2.1 中醫內治法
2.1.1 單味中藥療法
單味中草藥療法—即為運用單一中草藥煎湯或提取有效成分進行治療干預。吳泱等[7]將單藥肉蓯蓉煎湯用于治療組,對比口服西藥組,得出單味中藥肉蓯蓉便可有效抗骨質疏松,并有雙向調節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作用,可改善骨代謝,提高骨密度。劉海燕[8]則是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治療組淫羊藿提取液,對比治療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謝指標的變化,分析出治療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中藥淫羊藿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較好,為治療該病較好的方案之一。
2.1.2 復方中藥療法
復方中藥療法—即兩味及以上中藥煎湯或制成膏劑等劑型,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加減組方。章曉云等[9]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益腎固舒方對腎虛血瘀型患者進行干預,得出試驗組總有效率、骨代謝指標及骨密度改善情況較對照組更優。葉偉等[10]運用壯骨益髓湯聯合西藥進行治療,對于改善骨質疏松癥亦有一定的療效,且不良反應較低。
2.1.3 中成藥療法
中成藥--以中藥材為原料,按規定的處方和制劑工藝加工制成一定劑型的中藥制品。汪小健等[11]在對照組基礎上給治療組加用骨健口服液進行治療;俞華等[12]給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金匱腎氣丸治療。以上各組試驗中無論評分、骨密度均為試驗組優于對照組,部分研究進一步進行骨代謝指標檢測,結果顯示試驗組骨代謝指標改善亦優于對照組。
通過大量文獻檢索可見在藥物選擇使用中無論是單藥,復方亦或者是中成藥,多以補虛藥為主,復方及中成藥中或輔以活血化瘀類藥物。
2.2 中醫外治法
2.2.1 針刺
針刺療法最常見,也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中醫外治療法之一。因溫針為在針柄處加艾燃燒以達到增強針感作用,故此處亦將該治療方法囊括于此大類中。田春艷等[13]運用俞募配穴聯合少陽經穴針刺干預可見,該針刺方法治療骨質疏松癥能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強骨密度,改善疼痛癥狀。孟梅飛和方弘偉[14]給治療組口服骨康膠囊并聯合溫針(大杼、懸鐘、委中等穴)進行治療,結果顯示針藥聯合療法能夠促進骨形成和吸收,增加骨密度,改善癥狀。
2.2.2 灸法
灸法—即為在特定穴位燃燒艾柱,從而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活躍臟腑功能,旺盛新陳代謝,產生抗體及免疫力,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李海勇等[15]運用督脈灸治療脾腎陽虛型患者,最終出督灸可以減輕腰背部疼痛,改善臨床癥狀。朱玉輝[16]進行前瞻性研究,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熱敏灸聯合治療,結果該治療方式對骨密度及骨代謝指標均有積極影響意義。
2.2.3 外敷貼敷
外敷貼敷—即將藥物或藥膏涂敷于特定皮膚表面,藥物經皮膚吸收后達到相應治療效果。韓怡菊和杜敏[17]選取87例符合肝腎不足證的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選用口服鈣爾奇D聯合穴位敷貼,觀察組加用子午流注納支法穴位敷貼進行治療,治療8周后,研究組治療有效率、各類評分結果以及生活質量表的8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2.2.4 功法導引術
功法導引術—即是通過功法訓練通過意識地運用使身心優化的一種自我保健運動。陳小波等[18]選取了120例中醫辨證屬肺腎兩虛型患者,隨機分組,觀察組在對照組口服西藥的基礎上加入六字訣呼吸操訓練1個月后,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且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質及相關骨代謝指標。此外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功法亦可在臨床癥狀、骨代謝等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2.2.5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通過手在體表相應部位進行推、拿、提、捏、揉等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毛凌宇等[19]在隨機分組后將推拿結合中藥治療的方法運用于40例觀察組患者(主要以滾法及擦法在腰背部治療,再以摩法置于腹部健脾理氣、溫腎壯陽),分別在臨床療效及VAS評分方面取得了積極的結果。
2.2.6 中藥熏蒸
中藥熏蒸是以熱藥蒸汽為治療因子的化學、物理綜合療法,能直達病灶。呂慶江和傅燕楠[20]的研究顯示,治療后口服西藥組與中藥熏蒸聯合口服西藥組的VAS評分及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評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總有效率上聯合治療組優于西藥治療組。
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中醫藥外治法中,選穴規律多以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為主。腎與膀胱相表里,脾與胃相表里。此選穴規律亦與該病的病因病機相應。
3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劇,人們對骨質疏松癥的關注度有相應的提高。但相較于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社區常見慢性疾病,該病依然因為被誤認為一種正常的自然衰老狀態,且認定其發生后往往不可逆轉,進而導致就診率及治療率不高。然而該病最為嚴重的并發癥為骨質疏松性骨折,其導致高致殘率及高死亡率嚴重影響著人民大眾的生活治療。有調查顯示,在上海75%骨質疏松癥患者從未進行正規的就醫,接受治療率僅為2%[21]。故而在考慮治療的同時,更應該加大對該病防治的宣傳,讓大眾有意識地進行前期預防及篩查,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目前,常規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主要手段仍以口服藥物為主,但考慮到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罹患對象多為老年人,該類人群同時罹患其他慢性疾病并服用相關藥物的情況不在少數,若能進一步研究中醫藥外治方法干預該病,或可在提高有效性治療的同時,減緩大量藥物對于肝腎功能的負擔。
4 展望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在辨證分型方面尚無統一標準。中醫藥在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方面方法各異,包括中藥內服外敷、針灸、推拿、導引功法等,療效也均非常盡如人意,但治療周期亦沒有一個相應的規范,何時進行相應的影像學及生化指標復查亦無明確期限,以上情況大多根據醫者經驗進行制訂,此類問題均值得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另外,對于社區醫務工作者而言,每天面對大量的社區老年患者,不僅需要改善疾病給與患者帶來的痛苦,亦需要幫助他們第一時間及時發現疾病的存在。故不僅需要對該病的診療規范、指南進行充分學習,亦要在預防及早發現、早診斷中做好準備。幫助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手段,也是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章振林.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2)[J]. 中國全科醫學, 2023, 26(14): 1671-1691.
[2] 趙東峰, 唐德志. 骨質疏松癥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J/ OL]. 世界中醫藥: 1-8[2023-04-30]. 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11.5529.R.20230411.1541.058.html.
[3] 林賢燦, 林燕平, 黃宏興, 等. 黃宏興教授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學術思想初探[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2, 31(10): 1410-1414.
[4] 王擁軍, 趙東峰, 舒冰, 等. 施杞防治骨代謝疾病的學術思想研究[J].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7, 51(7): 1-5.
[5] 孫廣仁. 中醫基礎理論[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 122-128.
[6] 廖翼濤, 張賢, 李超, 等. 骨質疏松癥中醫證型與骨轉換標志物相關性研究[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22, 28(12): 1823-1827.
[7] 吳泱, 張翔, 張鴻振, 等. 中藥肉蓯蓉治療骨質疏松癥及調控骨代謝組學的臨床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 2019, 57(6): 120-124.
[8] 劉海燕. 中藥淫羊藿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J]. 內蒙古中醫藥, 2019, 38(1): 16-17.
[9] 章曉云, 劉樺, 柴源, 等. 益腎固疏方干預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標志物的變化及臨床療效[J/OL].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1-6[2023-04-30]. 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21.1581.R.20230207.1452.002.html.
[10] 葉偉, 詹艷紅, 徐衛東. 壯骨益髓湯聯合西藥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44例[J]. 江西中醫藥, 2022, 53(6): 27-29.
[11] 汪小健, 王瑞, 顧勇, 等. 骨健口服液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 時珍國醫國藥, 2022, 33(10): 2424-2427.
[12] 俞華, 郭慶華, 徐帆, 等. 金匱腎氣丸在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中的療效及對癥候積分與骨密度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刊, 2022, 24(9): 870-875.
[13] 田春艷, 楊晶晶, 刀葉婷, 等. 俞募配穴聯合少陽經穴針刺對骨質疏松癥骨代謝的影響[J]. 上海針灸雜志, 2023, 42(4): 391-394.
[14] 孟梅飛, 方弘偉. 溫針灸聯合骨康膠囊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J]. 新中醫, 2022, 54(1): 190-193.
[15] 李海勇, 方梅, 盧慧, 等. 督灸治療脾腎陽虛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79例[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23, 31(1): 66- 68.
[16] 朱玉輝. 熱敏灸聯合補腎健脾湯治療脾腎陽虛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 2022, 19(27): 80-83.
[17] 韓怡菊, 杜敏. 子午流注納支法穴位敷貼治療肝腎不足證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 中國臨床研究, 2019, 32(1): 103-106.
[18] 陳小波, 肖燕平, 賴日英, 等. 六字訣呼吸操對肺腎兩虛型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指標及中醫體質的影響[J].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2, 29(1): 62-64.
[19] 毛凌宇, 呂立江, 劉鼎, 等. 推拿結合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J]. 新中醫, 2018, 50(11): 201-203.
[20] 呂慶江, 傅燕楠. 中藥熏蒸輔助治療血瘀氣滯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腰背痛效果觀察[J]. 中國鄉村醫藥, 2022, 29(13): 15-16.
[21] 李兵. 骨質疏松高危人群應及早就醫患者就診率不足1/4治療率僅2%[J]. 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 2006, 8(21):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