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經濟時代,企業面臨技術融合瓶頸、數據安全壓力、人才供需失衡和技術投資風險等方面的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企業需要采取數字化技術深度整合與開放創新、構建全方位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實施精準數字人才戰略和提升動態投資管理能力等策略,實現數字化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有機結合,順應數字經濟新趨勢,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紹數字經濟時代的特征及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然后分析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挑戰,最后提出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技術創新的實踐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經濟;企業;技術創新;數據安全;人才戰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4.037
[中圖分類號]F273.1;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14-0-03
0" " "引 言
數字經濟的興起催促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企業為實現數字化轉型,需要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然而,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進行技術創新時面臨技術融合瓶頸、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多方面的挑戰。本文立足數字經濟時代特征,探討企業面臨的技術創新困境,并提出企業技術創新的實踐路徑,以期為企業順利實施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
1" " "數字經濟時代的特征及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數字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是經濟活動的數字化、平臺化、生態化、智能化。具體而言,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改變了產業形態,使傳統行業實現智能化升級[1],如工業制造業中的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金融行業中的移動支付、區塊鏈、數字貨幣等都促進了經濟活動模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這給企業技術創新帶來了深遠影響。第一,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方向多元化,即不僅要開展產品或服務創新,還要圍繞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進行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例如,對工業企業而言,產品技術創新要與工業軟硬件深度融合,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可視化管理。第二,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海量數據將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支撐,只有建立以數據驅動為底層邏輯的技術創新模式,才能更好地開展需求預測、產品設計、營銷策劃等創新活動,從而提高技術創新質量。第三,開放共享的數字化環境要求企業打破創新邊界,通過數字化手段開展開放式創新,與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創業團隊等廣泛協同進行企業管理和技術升級的創新。
2" "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挑戰
2.1" "存在技術融合創新瓶頸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面臨著對傳統業務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然而,很多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往往存在技術融合創新瓶頸問題。①很多企業對新技術認識不足,沒有形成清晰的數字化轉型規劃,制定的技術路線圖與實施路徑存在偏差。例如,智能制造不是簡單地引入幾套智能設備或軟件,而是需要對整個制造業務流程進行再造,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管理、供應鏈協同等全流程的深度智能化。②企業在數字化技術融合應用中,常常出現模塊化、信息“孤島”的問題[2]。智能工廠需要各類生產設備、運營系統、質量檢測設備、工業互聯軟件等相互連接、高效協同,否則就會出現技術融合不足的問題。③傳統企業數字化人才嚴重短缺,制約了企業技術創新的進程。很多企業在技術創新取得階段性進展后,會因缺少數字化人才而難以持續推進和深入。
2.2nbsp;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壓力大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資產。但與此同時,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壓力大也成為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首先,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會產生包括用戶數據、交易數據、運營數據等在內的大量核心數據,這些數據一旦泄露,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其次,傳統防護手段難以應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數據安全威脅,如針對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的黑客攻擊和數據盜取事件屢見不鮮,企業數據防護體系亟待升級。最后,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數據隱私保護的監管力度不一、標準復雜[3]。因此,企業亟須科學應對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挑戰,打造全面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
2.3" "人才供需失衡與技能升級難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對數字化人才的需求激增,而高端數字化人才供給短缺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制約因素。具體而言,一是企業對掌握數字化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而這種綜合理工科和管理學的高端人才嚴重缺乏,給企業技術創新帶來巨大的人力資源壓力。二是數字化技術迭代速度極快,而企業現有員工數字技能提升難以跟上技術更新的速度。例如,工業互聯網標準和技術每年都有新的變化,從而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持續培訓和再教育提出了要求。三是傳統行業與互聯網企業在數字人才上的競爭異常激烈,使得人才流動性增強,導致企業面臨核心業務團隊穩定性風險,也增加了人才引進成本。當前,解決數字人才供需矛盾和推進技術創新是企業面臨的當務之急。
2.4" "投資決策風險大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又一大挑戰是數字化技術迭代速度極快給技術投資決策帶來的風險。第一,企業數字化技術選擇風險增大。例如,當前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就已經有十幾種可選方案,企業很難判斷哪種技術將會成為主導技術,選擇先進性不足的技術可能很快面臨淘汰。第二,數字化技術投資回收期難以預測。以工業互聯網為例,其投資回收期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從1~5年不等,這給資本密集型企業的收益預測帶來困難。第三,數字化技術升級換代速度快,容易使企業面臨技術過時風險。以5G技術為例[4],其標準和設備每年都在演進升級,這給相關產業鏈企業的技術路線選擇帶來困難。總體而言,數字化技術日新月異的特點決定了企業需要應對技術迭代風險,進行動態的技術評估,妥善把控數字化投資節奏與力度,以實現技術持續創新[5]。
3" "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技術創新的實踐路徑
3.1" "加強數字技術深度整合與開放創新
為有效解決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技術融合創新的系統性難題,實現業務模式、組織流程、商業模式等多維度的數字化創新,企業需要實施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與開放式協同創新的策略。首先,企業應建立數字化技術融合的頂層設計與規劃體系,通過對企業業務與數字化技術匹配度的評估分析,明確核心系統與業務模塊,制定分步實施的數字化技術融合路線圖,確保數字化技術引入方向正確、有序高效。例如,對制造業企業來說,數字化規劃需要同步考慮產品研發、生產制造、質量管理等全流程,逐步實現設計自動化、產線數字化、質量智能化,最終構建數字化的端到端運營體系。其次,企業要重視數字化組織流程再造,這是技術融合的重要保障[6]。例如,建立靈活高效的企業數據治理流程,實現數據采集、清洗、存儲、分析、應用的一體化治理,提高數據質量與業務協同能力。企業還要建立與之匹配的技術研發流程,實現敏捷需求響應和快速迭代優化,確保數字產品與解決方案能夠跟上外部技術和市場變革的節奏。最后,企業要積極拓展數字化技術開放式創新范圍,與外部機構形成數字化生態系統,實施云端協同創新。例如,可通過建立工業互聯網創新平臺,匯聚行業關鍵參與方共建技術、應用與解決方案,共享客戶網絡與渠道資源,實現對產業數字化升級的加速推進。
3.2" "高效建設數據安全防護體系
為了應對數字經濟時代日益復雜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難題,企業亟須構建全方位、高效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①企業應建立數據安全管理責任體系與考核機制,明確數據安全工作流程,整合資源,統一數據安全管理,落實數據采集、存儲、使用、共享、銷毀各個環節的安全制度,確保各項管理制度能夠嚴格執行。將數據安全目標納入企業戰略考核體系,建立數據安全事故責任追究機制,全面提升數據安全管理水平。②企業要全面加固數據安全技術防線。重點是要構建網絡安全防護體系,采用防火墻、入侵檢測、數據加密、漏洞掃描等傳統網絡安全技術,并積極應用人工智能安全分析、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企業還要重視終端安全防護,對操作系統和重要業務系統實施嚴密的權限管控。另外,要定期開展滲透測試來發現系統漏洞,并根據測試結果持續增強系統防護能力。③要加強數據安全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建設。對重要業務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制定切實可行的數據安全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演練。同時,要重視合規性評估與運營,特別是對涉及隱私等敏感信息的業務,要加強合規控制,確保企業能夠滿足監管要求。
3.3" "實施數字化技術人才戰略
在數字經濟時代,有效緩解數字人才供需矛盾并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在于,企業需要從全局和長遠的戰略高度精心設計與實施數字化技術人才戰略。首先,企業應繪制具有前瞻性和精細化的數字人才戰略藍圖。這意味著企業要深度洞察未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趨勢,精準分析自身在不同階段對數字人才的需求缺口,并據此構建全方位的人才引進、培養和保留機制。例如,設立獨立的數字化技術研發中心,與國內外知名高校聯合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數字化技術研究院,同時要拓寬招聘渠道。其次,打造內部持續學習與知識更新的學習型組織文化。企業管理層應當倡導“工作即學習,學習即發展”的理念,投資創建互動性強且資源豐富的沉浸式數字教育平臺,激勵全體員工積極參與數字化技能的學習與提升。同時,定制化設計涵蓋從基礎到高級的數字技能培訓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崗位特性和員工職業發展階段提供個性化的培訓路徑。此外,搭建內部知識共享社區,定期舉辦專題研討會和經驗交流活動,以制度化的方式支持全員數字化素養不斷提升。最后,企業需要構建開放靈活的人才流動和協作網絡,打破行業壁壘,促進跨領域、跨機構間數字人才的有效配置[7]。通過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等的合作,實現人才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尤其要加強與互聯網頭部企業的戰略合作,借鑒其先進的數字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經驗,加速傳統業務板塊向數字化方向成功轉型。同時,實施企業內部輪崗制度,確保數字人才能夠在不同的項目和部門中得到歷練和成長,從而更高效地服務于企業技術創新。
3.4" "強化動態技術投資與迭代風險管理
面對數字經濟時代技術迭代速度極快帶來的技術投資決策風險,企業需要建立動態的數字化技術供給評估與管理機制,實現技術投資決策的精細化治理。第一,企業應構建數字化技術智能分析和評估體系。①通過爬蟲、文本分析等方法,實時收集前沿技術信息,建立數字化技術知識圖譜,跟蹤引領性技術的最新發展情況。②應用技術建立預測模型,評估不同技術的市場應用前景、商業化周期、投資回報期等,為技術路線選擇提供依據。例如,通過情景分析法,構建5G技術可能的發展路徑和產業化模式,明確關鍵部署節點。③利用多準則決策模型,綜合考慮技術可行性、商業價值、風險程度與企業戰略契合度等指標,對不同技術方案進行動態排序、篩選優化,輸出技術投資建議。第二,要將技術投資評估與產品規劃深度融合。①在產品定期規劃中,對涉及的數字化技術展開評估,輸出技術路線圖。②建立項目管理框架,在具體產品設計之初就構建技術架構,并設置技術檢查點,持續跟蹤相關技術和市場變化,動態調整技術方案。③分類施行技術供給管理,對基礎型、前沿探索型與成熟應用型技術制定差異化倒逼機制與考核指標體系,推進精細化技術投入與管理。第三,通過建立風險預警與事后評價機制,實現技術投資閉環動態管理。①運用蒙特卡羅模擬、敏感度分析等定量技術評估模型,持續計算和監控技術投資風險,防止決策偏差。②建立事后技術供給審計機制,出現知識過時、競爭技術興起等情況時,開展新技術調研和引入,優化技術結構。③匯聚內外部評價,識別技術投資薄弱環節,推動技術管理體系優化。
4" " "結束語
數字經濟時代要求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面對數字化技術快速演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企業必須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深入推進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再造。總體而言,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漸進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在技術、業務、組織、文化等多方面融通創新。企業應因勢利導,主動作為,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與政府、行業組織、創新機構等攜手合作,共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在新的發展階段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主要參考文獻
[1]翟緒權,夏鑫雨.數字經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機制構成與實踐路徑[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1):44-55,168-169.
[2]黃先海,高亞興.數實產業技術融合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基于中國企業專利信息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23(11):118-136.
[3]王惠.基于數字經濟的工業企業創新策略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23):71-73.
[4]劉佳,陳璐.數字經濟時代技術創新賦能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營銷界,2023(14):62-64.
[5]張穎帥.數字經濟發展與流通企業技術創新: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J].商業經濟研究,2023(11):120-123.
[6]康曉莉.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方向的影響研究[J].中國中小企業,2023(12):156-158.
[7]董安琪,劉全勇.數字經濟時代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動能、要素與變革路徑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23(2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