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審計人才如何適應國內外市場新需求已逐漸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AACSB)認證作為商學教育達至世界級水平的重要標志,能夠不斷推動教學模式改革,提升應用型審計人才“學以致用”的能力。文章以西京學院會計學院審計學原理課程為例,基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將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團隊配合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3種教學模式進行整合,不斷探索與改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升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知識的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審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AACSB認證;審計學原理;教學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4.07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14-0-03
0" " "引 言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牢記“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思想和理念,持續提高一流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在當前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情況下,在校學生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至關重要。
AACSB成立于1916年,其為學士、碩士及博士級別的商科與會計項目提供專業認證,是全球商學院三大權威國際認證體系之一[1]。AACSB國際商學院認證主要包括3個方面:①戰略管理與創新;②學習成效;③思想引領、參與度和社會影響力。其中,學習成效包括課程設置、學習過程保證、學生進階、教學效果及影響。可以看出,AACSB國際商學院認證最為關注教育質量。因此,以AACSB國際商學院認證為主要目標,通過以評促建、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手段倒逼學校管理、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能夠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財會類高等教育。
審計作為一門較為獨立的學科,本身專業性較強,更需要豐富的會計、稅務、法律等相關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同時其實踐性較強,需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2]。審計學原理作為審計學科的基礎核心課程,當前教學模式仍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導致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缺失,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改革傳統的審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模式,構建和實施全新的審計學原理教學模式,是當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1" " "“CBL+PBL+TBL”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指出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教育,需要推行啟發式、參與式、合作式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AACSB國際商學院認證要求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學習質量保障(Assurance of Learning,AoL)體系[3]。目前,AACSB重新對AoL進行梳理,將課程作為單獨的一項標準放入認證中,這一改革明確了課程質量的重要性。
傳統的審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一般運用CBL,主要是搜集并改編真實審計項目,形成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對審計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搜集和改編審計失敗案例,在課堂上講授,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強化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但是教學效率不高,不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探索,同時無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PBL由麥克馬斯特大學提出,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中先將問題導入教學,將解決問題作為教學目標,把相關知識點與問題相結合,形成邏輯線,讓學生的學習始終圍繞問題開展,學生可以通過自主研究、合作討論等形式解決相關問題[4]。
TBL由美國賴瑞·邁可森教授提出,主要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團隊協作完成相關任務。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團隊合作為主,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通過小組之間的頭腦風暴或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整個團隊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5]。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PBL、TBL融入CBL的教學模式中,能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同時進一步深化西京學院會計學院審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改革,為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探索出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學模式。
2" " "西京學院會計學院審計學原理課程目標
圍繞AACSB國際商學院認證中的“AoL閉環管理”理念,結合西京學院會計學院審計學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知識、技能、素質3個方面明確審計學原理課程目標,具體如表1所示。從中可以發現,在掌握知識、具備技能、培養素質3個方面,都需要學生具有獨立思考、主動解疑、應用實踐、溝通合作等能力。例如,“通過課程學習能夠對基本審計情況具備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審慎能力,能不斷提升審計專業水準”,即學生需要具有應用實踐、主動解疑的能力。
3" " "“CBL+PBL+TBL”教學模式在審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實施的過程及效果分析
3.1" "教學過程
課程授課對象為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西京學院會計學院審計學專業相應班級共110位學生,其中男生41名,女生69名,相關知識背景無明顯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選取真實審計案例(CBL),設置相關問題(PBL),重新梳理相關教學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TBL)對案例進行分解,合作完成案例分析報告,并在課程中進行展示與交流,最終總結相應內容,同時將整個過程融入課前、課中、課后3個階段。
3.1.1" "課前準備環節
一個好的案例能夠使“CBL+PBL+TBL”教學模式事半功倍。案例應以真實審計案例(CBL)為主,由教師搜集和改編,需要符合審計學原理課程學習的特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應用性。同時,案例內容還應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契合。在此基礎上,設置相關問題(PBL),需要注意突出重點,問題之間必須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能夠將知識點進行串聯[6]。學生在課前應該完成分組工作(TBL),民主商議選出小組長,考慮組內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和特長,合理分工。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案例進行分解,明確完成案例分析所需解決的問題,搜集案例所需材料,做好準備。
3.1.2" "課中實施環節
首先,教師要進行課程導入,引出本節課要討論的案例,同時講解相應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提前明確問題討論的方向。其次,組長帶領本組學生按照計劃的分工細則和時間安排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溝通交流,詢問每個小組的需求,及時給予解答和幫助。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扮演好監督者的角色,及時了解各小組的進度,對進度落后的小組進行指導,以確保每個小組都能按計劃完成任務。討論結束后,教師需要提供平臺展示各小組報告內容,交流案例分析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與經驗見解,并互提修改建議,促進組與組之間的交流溝通,完善各小組的案例分析報告。
3.1.3" "課后總結環節
教師編制案例分析評價表(見表2)并打分評價,通過學堂云、問卷星等方式發放給所有學生,實現自評與互評,綜合得出審計學原理課程案例分析的成績。除此之外,發放調查問卷,搜集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反饋,并形成相關分析報告,以便今后改進。
3.2" "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在結課前,任課教師通過問卷星向學習審計學原理課程的110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12個題目。調查內容包括學習興趣、學生獲得感、學生參與感、是否能夠增強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共發放110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102份問卷,回收率為92.72%。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教學過程方面。在課前準備環節,46.08%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的課前準備工作量較大,53.92%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的課前準備工作量適中,從側面反映了學生在課前準備工作的投入上有一定的差異。在課中討論環節,66.67%的學生認為小組討論有利于頭腦風暴,能夠活躍氣氛并積極交流,熱情較為高漲;45.1%的學生認為討論的題目難度偏大,理論知識掌握不夠,無法討論相關問題。在課后總結環節,91.18%的學生認為自評、互評的課程評價較好,能夠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可以看出,在教學過程方面,學生能夠按照要求完成課前、課中、課后的相關教學任務,但由于其為大二的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較少,選擇的案例可能較難,一些學生出現了畏難心理。
(2)教學效果方面。在學習興趣方面,95.1%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十分有趣,能夠激發學習興趣,與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模式相比,64.71%的學生更喜歡“CBL+PBL+TBL”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調動自身能動性,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在學生獲得感方面,97.06%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能夠使其更好地掌握相應知識,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可以看出,在教學效果方面,學生能夠通過“CBL+PBL+TBL”教學模式轉換自身學習模式,在該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學生鍛煉了創造性思維,提升了創新能力。
4" " "結束語
在“CBL+PBL+TBL”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灌輸專業知識,而是以案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師生互動、團隊互動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團隊合作等能力,增加學生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CBL+PBL+TBL”教學模式在審計學原理課程中的應用,證明其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預期的課程目標,同時也能夠使課程實現閉環管理,滿足AACSB國際商學院認證下AoL的需要。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志瓊,孫暉.基于精益六西格瑪的高校學習質量保障(AoL)過程管理[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3(9):15-18.
[2]吳秋生.《審計學》案例教學體系的創新[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3(1):29-33.
[3]李著成,秦立栓,孫長賓,等.基于AACSB認證的“六位一體”實驗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190-193.
[4]張穎,張寰,趙翠萍.“PBL+TBL+CBL”教學方式創新與實踐探索:以農業企業管理學課程為例[J].大學,2021(35):70-72.
[5]朱娜,劉珍.“TBL-PBL-CBL”三軌教學法在企業管理課程的實踐與探索[J].智庫時代,2019(13):206-207.
[6]白雪,何建艷.PBL+CBL+TBL三軌教學方式探索:以經濟地理學課程為例[J].高教論壇,2020(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