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社會經濟逐漸向現代化發展方向邁進。為實現穩定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我國逐漸加大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力度。在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下,政策性銀行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日漸凸顯,其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支持,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基于此,文章簡要分析政策性銀行的特點,闡述政策性銀行支持鄉村振興的邏輯機理,以農業政策性銀行為例,提出政策性銀行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以期進一步發揮出政策性銀行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與價值。
[關鍵詞]政策性銀行;鄉村振興;農業發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4.050
[中圖分類號]F832.31;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14-0-03
0" " "引 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并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出發,對“三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突出了“三農”工作的重要意義。政策性銀行是一種特殊的金融機構,由政府創立或擔保,目的在于貫徹落實國家的產業政策或區域發展政策。在市場經濟發展環境下,政策性銀行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支持,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因此,重點探究政策性銀行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意義重大。
1" " "政策性銀行的特點
政策性銀行是指由政府創立,以貫徹政府的經濟政策為目標,在特定領域開展金融業務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專業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主要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不以營利為目的。對于政策性銀行而言,其并不注重利潤獲取,更加關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實現。第二,有特定的業務領域和對象。一般而言,政策性銀行會重點關注某一特定區域,為其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從而確保其得以健康發展。第三,融資原則特殊[1]。實際上,政策性銀行擁有相對寬松的融資資格和條件,相較于商業性金融機構,其貸款利率往往更低,甚至會低于籌資成本。第四,資金來源特殊。從資金來源上看,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提供資金、金融市場融資和國際金融機構融資等。第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通常情況下,政策性銀行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并且擁有特定的職能范圍,以確保其能夠更好地履行自身政策性職能。
2" " "政策性銀行支持鄉村振興的邏輯機理
2.1" "理論邏輯
在當前發展環境下,高回報行業和地區往往更容易獲得金融資本,而對于不具備較強經濟發展能力的農村地區來說,其則存在金融資金支持力度不足的情況。我國政策性銀行的主要職能是貫徹國家戰略和宏觀經濟政策,宏觀調控經濟,有效體現出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政府功能,解決金融市場失靈問題。政策性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農村而言,其之所以無法達到經濟發達的狀態,一方面是因為不具備充足的生計資本,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不具備生計資本累積的機會與能力。而政策性銀行具有惠普性,相較于商業金融具有較大的優勢,不僅能夠使農村居民獲得更多金融資本,還能解決鄉村振興推進中出現的金融市場失靈問題,轉變以往金融資源偏向經濟發達地區的局勢,為農村地區提供資金支持,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
2.2" "實踐邏輯
鄉村振興涉及多個領域,如人才發展、社會文明建設、縮小城鄉差距等。之所以存在城鄉發展差距大、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原因之一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政策性銀行不同于一般商業銀行,其具有公益屬性,能夠在農村發揮較大的作用,還可有效降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發生概率,為農村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縮短收入分配差距,同時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推動鄉村地區產業興旺。
3" " "政策性銀行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農業政策性銀行是國家政策性銀行的一種,也是專門為農業提供特別貸款、支持或保護農業生產與經營的政策性金融機構,通過發放中長期優惠性貸款來支持農業發展。農業政策性銀行更能推動鄉村振興,因此,下面將以農業政策性銀行為例,探索其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3.1" "明確目標及職能定位
農業政策性銀行在提供金融服務時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充分發揮出自身政策性職能作用,與其他金融機構進行有效區分,根據“三農”政策要求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持。農業政策性銀行需要對相關農業扶持政策進行深入了解,并做到堅決執行,突出支農職責,對一些重大優質項目需要適當退出,確保商業銀行能夠積極加入,嚴格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將關注點放在農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區域,使其擁有足夠的發展資金,以此在農業發展中發揮出農業政策性銀行的實際作用。農業政策性銀行還需要將社會效益提升放在重要位置,緊密結合“三農”政策開展實際工作。不過,農業政策性銀行作為我國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參與主體,也應適當開展自營性業務,確保政策任務良好完成,促進“三農”政策良好落實。因此,農業政策性銀行在建立評價體系、指標的過程中應注重平衡性和科學性,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與價值。
3.2" "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
首先,調整銀行債券政策。在實踐環節,農業政策性銀行可以與其他金融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發行與鄉村振興有關的低息專項債券,為鄉村振興順利推進提供支持。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實現資金籌集壓力的有效緩解,并且可以降低金融風險的發生概率,實現“回歸本源”,為“三農”事業發展提供支持。其次,可以進行人民銀行再貸款的適度調整,將關注點放在糧油貸款上,將其作為關鍵業務。最后,合理調整存款準備金。農業政策性銀行需要做好存款準備金調整工作,取消其利率要求,與其他銀行保持同步,確保自身擁有較多可支配的資金[2]。
3.3" "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領域的資金投入力度
第一,農業政策性銀行需要將關注點放在鄉村振興中長期項目上,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如基礎設施建設與項目改造等,從而使鄉村地區擁有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促進鄉村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交通狀況會對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并且影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等,所以農業政策性銀行應將交通項目作為重點支持項目。找準鄉村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時機,結合當地實際發展情況,對當地交通網絡分布進行調研,支持相關建設單位重點做好當地交通項目開發建設工作,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重點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外,農業政策性銀行也需要對鄉村地區電網建設、飲水安全、垃圾治理等方面加以關注,從整體上提升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第二,持續提升國家糧食安全金融服務水平,重點解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的融資問題,使鄉村地區擁有較強的糧食收儲能力。在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的地區,需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方案作為主要依據,支持灌溉技術研發工作,履行支農惠農職責,突出政策性銀行優勢,重點支持農田水利項目,提升當地生產能力,促進當地農業向現代化方向邁進,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3.4" "創新融資模式與金融產品
一是創新信貸融資模式。農業政策性銀行需要重點分析鄉村振興金融需求,在此基礎上對信貸融資模式加以創新,將不增加隱性負債作為前提,重點突出公益屬性。同時,應將市場作為導向創新融資模式,如將建設用地和耕地指標作為重點關注的內容,重點支持“土地+”業務活動。借助這樣的方式,統籌治理農村土地,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率,促使農村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另外,針對手續規范、信用良好的項目,需要進行重點扶持。二是創新多元化金融產品[3]。農業政策性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需要詳細分析現有金融產品,實現金融產品優化與調整,同時應使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積極研發政策性金融產品,將研發項目中心設置在鄉村振興效果顯著的區域,重點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從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產品體系。加大新融資工具和渠道的探究力度,為相關經營主體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除此之外,農業政策性銀行應重點了解鄉村振興中農業發展的主要需求,在此基礎上對金融產品加以優化,還應全面落實模塊化思維,確保金融支持業務高效推進。
3.5" "優化銀行支持鄉村振興的環境
若想在鄉村振興中充分發揮出農業政策性銀行的實際作用,需要將重點放在支持環境建設上。首先,根據現階段的時代發展特征,科學構建農業政策性銀行地方性法規并不斷進行優化,明確銀行業務和服務范圍,通過法律手段對銀行行為進行約束,同時為其合法權益提供保障。其次,通過完善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制度層面對農業政策性銀行的目標群體加以明確,對存在的違規貸款情況進行責任追究,保證精準放貸,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職能作用。再次,根據規定開展以資抵債、表外利息減免工作,加大不良貸款專人專業清收辦法探索力度和推行力度,構建出更加完善的不良貸款盤活管理機制。最后,依據法律法規,對貸款挪用現象進行防控,幫助政策性銀行重點監督貸款用途,確保金融支持真正用于鄉村振興,突出鄉村振興中農業政策性銀行的實際作用與價值。
3.6" "健全內部運行管理機制
第一,更新信貸政策。農業政策性銀行應加大對實體農業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尤其是農村地區的農業企業,應使其獲得更加優質的信貸服務,同時不斷提高儲蓄比例,確保資本能夠順利回流。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農業政策性銀行需要掌握鄉村振興發展要求,找準放款重點,并且使各個分行擁有相應權力,可以更好地開展信貸服務,促進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農業政策性銀行還應立足實際,科學制定差異化信用制度,并實現制度的全面落實。對客戶信用情況作出評價,加大監控力度,促使其資金周轉需求得到滿足[4]。若客戶還款風險大,經營效果不佳,農業政策性銀行需要重點做好風險調查工作,可以選擇降低信貸額度的方式,也可取消相關業務,以防范還款風險。農業政策性銀行還需要實施區域差別貸款優惠,重點支持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并強化信用風險管理。對金融風險進行嚴格防控,做好信貸業務精簡工作,制定出更加規范、科學的審批程序,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第二,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在政策性銀行發展過程中,人才是不可缺少的資源。若想實現業務順利開展,農業政策性銀行應重點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農業政策性銀行需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特別是關鍵性崗位人才,應科學編制人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并對人才進行重點培養。此外,還應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多種途徑引進金融人才,滿足實際工作需求。構建完善的績效評價機制,促使員工不斷提升自身水平,最終打造出一支綜合能力強的人才隊伍。
3.7" "加大風險防控力度
首先,科學構建風險評價體系。在實施項目前,農業政策性銀行應對項目效益和風險認真進行評估,從而科學制定投資決策。開展綜合效益評估時,應將重點放在回報周期等方面,在風險評估上應將重點放在項目市場風險與技術風險等方面。各項評估指標均應有對應評價得分,從而獲得良好的評估效果[5]。其次,注重風險監測。農業政策性銀行需要借助數據庫,重點分析不同信貸業務的風險情況,在此基礎上實現對信貸業務風險的有效控制。此外,構建完善的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為風險監控、預警等工作提供支持,及時發現并解決風險問題,避免銀行面臨較大的風險,影響自身在鄉村振興中作用的良好發揮。最后,優化客戶分類,轉變當前以政府為單位的等級劃分方式,同時詳細了解客戶信用情況,劃分出不同等級,搭建客戶分類管理系統,確保客戶正常還款,防范客戶還款風險。嚴格監管偏遠地區信貸項目情況,重點評價不同主體實際還款能力。在政府補助、補貼等項目上,需要保證其擁有充足的現金流,做到合規經營,不可出現違規行為。
4" " "結束語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村經濟發展尤為重要。農村地區需要積極推進鄉村振興,重點應對“三農”問題。但鄉村振興戰略在推進過程中的資金需求較大,需要政策性銀行為其提供支持。因此,政策性銀行需要從鄉村振興資金需求入手,積極探索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如通過明確目標和職能定位,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領域的資金投入力度,創新融資模式與金融產品,健全內部運行管理機制,以及加大風險防控力度等措施,突出自身在鄉村振興中的實際價值,助力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馬盡悅.基于村委會視角的政策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路徑探析[J].江蘇農村經濟,2023(9):64-66.
[2]趙娟.淺析政策性銀行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角色定位[J].時代金融,2023(6):42-43,61.
[3]徐雨光.鄉村振興視角下遼寧省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研究[J].農業經濟,2023(9):124-125.
[4]李真,褚穎.“鄉村振興”視域下財稅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現狀探討:基于河南省的實踐[J].河南農業,2023(15):52-53.
[5]虎維山.鄉村振興背景下西部地區財稅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探討[J].農村科學實驗,2023(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