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各行各業都實現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企業實現供應鏈一體化的運營模式下,面臨著諸多財務風險。為了有效提升企業財務風險管控能力,本文基于供應鏈一體化模式下企業的運營特點入手,細致分析供應鏈一體化下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類別,并提出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措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消耗,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為推動企業長遠發展提供可靠支持。
供應鏈一體化的內涵
當前,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在互聯網技術與高效物流運輸的加持下,許多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并且供應鏈的出現逐步改變傳統貿易模式,成為當今產業組織的主導方向。在供應鏈模式下,許多大型貿易企業逐步將重心投入到企業創新技術的發展中,注重自身的客戶服務水平,對于許多生產和運輸環節逐步承包給小型企業,從而形成利益共享的價值鏈。基于此,一些中小型企業通過自身特有渠道和優勢,逐步成為供應鏈一體化重點關鍵環節。總的來看,供應鏈模式的出現,不僅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生產加工成本,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供應鏈一體化是指將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一個高效、協同、透明的整體,實現信息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目標。這種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供應鏈一體化下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
供應商違約引發的缺貨及盈利風險 供應商違約風險作為采購供應鏈環節對企業經濟效益和生存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風險因素,如果缺乏良好的風險管控措施,勢必對企業健康發展帶來嚴重的阻礙,然而引發這一風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企業缺乏對供應商的管控與考核。企業缺乏對供應商的管控與考核是導致供應商違約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沒有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和完善的供應商管理體系,就會增加與供應商簽約之后出現違約的風險。第二,企業對單一供應商過于依賴。企業對單一供應商過于依賴也是導致供應商違約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企業過度依賴某一家供應商,一旦該供應商出現問題如違約或供貨中斷,企業將面臨較大的缺貨和盈利風險。第三,企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企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也是一種風險。如果企業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供應商,一旦該供應商出現問題,企業將面臨無法替代的狀況,從而增加了違約風險。
貨款回收慢引發的應收賬款償還風險 在供應鏈一體化的環境下,企業面臨的另一重大財務風險是貨款回收慢引發的應收賬款償還風險。這一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客戶信用管理不嚴格。在供應鏈一體化模式下,企業可能會因為對客戶的信用評估不足或者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機制,導致銷售后貨款回收速度慢,甚至產生壞賬。這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還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第二,供應鏈協同管理不足。供應鏈一體化要求企業與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實現緊密協同,包括信息共享、風險共擔等。然而,如果企業在這方面做得不足,比如信息共享不及時、不準確,就可能導致貨款回收慢,增加應收賬款償還風險。第三,法律法規和合同條款不明確。在供應鏈一體化中,企業與供應商、客戶之間的合同關系更加復雜。如果合同中的條款不明確,或者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和執行存在偏差,就可能在貨款回收方面產生糾紛,導致應收賬款償還風險增大。
固定資產投入過大引發的運營風險 固定資產投入過大是企業運營過程中常見的風險之一,這種風險主要來自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生產能力或進行技術升級時,對固定資產的投資超過了企業的承受能力或市場需求,從而引發運營風險。以下是引發這一風險的主要原因:第一,市場預測不準確。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預測。如果預測不準確,投資建設的生產線或設備可能無法適應市場需求,導致產能過剩,企業面臨資產閑置和虧損的風險。第二,資金鏈緊張。固定資產投資通常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企業的資金鏈緊張,無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可能會導致項目延期、質量下降或中途放棄,從而給企業帶來損失。第三,技術更新迅速。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必須考慮技術的更新換代。如果企業投資的技術設備在短時間內被更先進的技術替代,企業的投資就可能面臨貶值的風險。
物流管理不嚴引發的運輸風險 物流管理不嚴引發的運輸風險是供應鏈一體化下企業面臨的又一重要財務風險。這種風險主要源于企業在物流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可能導致物資損失、延誤交貨、運輸成本增加等問題,進而對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經濟效益產生負面影響。以下是引發這一風險的主要原因:第一,物流管理制度不完善。企業在物流管理過程中,如果沒有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流程,或者制度執行不力,就可能導致物流過程中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增加運輸風險。第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物流信息化已成為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然而,如果企業的物流信息化程度較低,無法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監控,就可能導致物流過程中的信息失真、延誤等問題,增加運輸風險。第三,物流供應商選擇不當。物流供應商的服務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運輸風險。如果企業在選擇物流供應商時缺乏科學的評估機制,或者選擇的物流供應商服務質量不穩定,就可能導致運輸過程中的問題頻發,增加運輸風險。
供應鏈一體化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優化措施
加強供應商的開發與選擇 為了有效控制企業面臨的供應商違約引發的財務風險,應加大供應商的開發力度,選擇優質供應商,制定完善的供應商管理措施,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第一,在供應商的開發階段,企業應建立全面、細致的供應商篩選機制。這包括對供應商的資質、信譽、生產能力、質量控制、技術研發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的評估。通過市場調研、實地考察、詢問行業專家等方式,確保所選供應商能夠滿足企業的長期需求。第二,在供應商的選擇過程中,企業應注重供應商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優先選擇那些有良好歷史記錄、能夠提供穩定產品和服務且具備良好售后服務的供應商[3]。同時,企業還應考慮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簽訂長期合同、共同研發等方式,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第三,企業還應建立供應商的動態管理機制。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評估和審核,確保其始終符合企業的要求。對于表現不佳的供應商,應及時進行調整和替換,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加大應收賬款風險管控力度 企業在供應鏈一體化模式下,需充分考慮實際經營狀況,設立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在確保資產安全管理的基礎上,重視應收賬款金額和占比的管控。第一,建立完善的客戶信用管理體系。這包括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設定信用額度、實施定期審查等。通過對客戶信用狀況的深入了解,企業可以更好地控制銷售后的貨款回收速度,降低壞賬風險。第二,強化供應鏈協同管理。企業應與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實現更緊密的信息共享和風險共擔。通過及時、準確的信息共享,企業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戶的需求和支付狀況,從而更有效地管理應收賬款。第三,建立專業的應收賬款管理團隊。企業應設立專門的應收賬款管理部門或團隊,負責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和風險控制。這些團隊應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和風險管理技能,能夠及時處理和解決應收賬款相關的問題。此外,企業還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風險管理效率,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對應收賬款進行實時監控和預測。通過這些技術手段,企業可以更準確地評估風險、發現潛在問題,并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科學規劃投資項目 在供應鏈一體化背景下,企業在進行投資項目規劃時,需要更加注重科學性和合理性。第一,企業應對投資項目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和分析,了解項目的可行性、盈利潛力以及潛在風險。通過科學的市場分析,企業可以篩選出更具投資價值的項目,降低投資風險。第二,企業在進行項目投資決策時,應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如風險矩陣、決策樹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企業系統地評估項目的風險和收益,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第三,企業還應建立完善的投資項目跟蹤和評估機制。定期對投資項目的進展和效益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對于表現不佳的項目,應及時進行調整或終止,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拓展第三方物流,轉嫁物流風險 在供應鏈一體化背景下,企業可以通過拓展第三方物流來轉嫁物流風險。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通常具備豐富的物流經驗和專業的風險管理能力,能夠幫助企業降低物流過程中的風險。第一,企業可以與信譽良好、經驗豐富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共享物流信息和資源,企業可以更好地掌握物流動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專業能力也能夠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第二,企業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風險管理能力來轉嫁物流風險。例如,企業可以購買物流保險,將物流過程中的損失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此外,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通常具備強大的應急處理能力,能夠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迅速采取措施,減少損失。
第三,企業還可以通過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共同開展風險管理培訓和實踐活動,提升整個供應鏈的風險管理能力。通過共同學習和合作,企業可以不斷完善自身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
供應鏈一體化下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面臨多方面的挑戰,為了有效應對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應采取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模式,結合供應鏈一體化運營模式的特點,優化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全面提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水平,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市場地位,為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新疆壹中心商貿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