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節奏較快,事業單位要想實現穩定發展目標,需要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借此改善內部環境,提高各部門工作質量和效率,增強綜合實力。為了進一步發揮內部控制管理應用價值,事業單位應按照國家頒發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以及內部現實情況,探尋合理的內部控制管理策略,保障自身能夠持續平穩發展。
概念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是對各部門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一種手段,包括設置與實施兩個環節,目的是避免出現資金外泄,工作行為不規范等現象,確保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提升事業單位公共服務效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涉及五項要素,分別為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其中內部控制環境與事業單位的組織結構、管理紀律有關,需要管理者做好組織結構設計、權責分配等工作;風險評估包含風險識別與風險分析兩項,前者主要是識別事業單位潛在風險類型,后者主要是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分析發生概率以及引發因素,并制定相應防范對策;控制活動形式包括信息處理、業績評價、預算控制和流程控制等;信息與溝通需要單位為各部門提供信息傳遞與交流途徑,建設內外部信息交流機制;內部監督是指對內部控制落實效果進行監督與評估,要求有關人員做好內部控制活動改進、內外部審計等工作。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高效利用資金需要內部控制管理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資金總額有限,如何利用現有資金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服務,成為事業單位最為關注的問題。但是目前部分事業單位在資金分配和應用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各部門資金運用需求,統籌編制資金預算,經常在有關部門提出資金申請書后,采用臨時分配的方法進行,這樣極易出現資金分配不當或短缺等情況。然而內部控制管理可以有效解決該類問題。事業單位可以在內部控制管理中,通過編制資金預算規劃,明確資金分配指標,設計合理的資金分配方案,通過一系列內部控制管理方法,高效利用資金,優化資金使用方式,切實規避資金短缺和資金斷鏈等情況。
防范經濟風險需要內部控制管理 新形勢下,隨著社會經濟變化節奏加快,事業單位在發展中極易遇到經濟風險,需要通過內部控制管理手段,降低經濟風險發生概率?,F階段雖然部分事業單位樹立了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但是未能按照內部實際狀況,建設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未能從制度層面明確各部門職責,規范各項工作流程,從而導致經濟風險頻發。然而當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管理時,可以通過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以及內部監督等,逐步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借助內部控制,找到經濟風險出現的關鍵點,事先設置相應的防范對策,減少經濟風險出現頻率。
提升服務質量需要內部控制管理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其宗旨是為社會和公眾提供優質服務,發揮社會價值。這些年社會各界對事業單位公共服務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事業單位按照時代發展規律,積極為社會經濟建設做出貢獻。但是現今部分事業單位服務質量較差,缺乏良好的社會公眾服務意識,沒有按照現有資源配置,根據社會服務需求,整合各項資源,細化服務措施。然而當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管理時,可以通過大力開展內部控制活動,建設與內部情況、外部需求相符的服務體系,能夠有效改善社會服務運作步驟,精細落實各項服務措施。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內控獎懲激勵手段,管理職責以及持續監督等手段,不斷強化各部門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策略
樹立良好的思想意識 思想意識影響著內部控制管理效果。事業單位應通過內部宣傳和理論學習,引導各部門樹立良好的思想意識。第一,在內部宣傳中,事業單位可以從互聯網中將內部控制管理案例整理出來,將有關案例編輯成文章,通過文字說明的方式,深究有關案例中內部控制管理的作用。此后,事業單位編輯好文章后,可以將其發送到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要求各部門自主閱讀,讓各部門定期反饋讀后感,使各部門在大量閱讀有關文章中,能夠明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從而逐漸樹立良好的思想意識。第二,在理論學習中,事業單位可以讓管理層,負責在每周開展理論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向各部門闡述內部控制管理理念,傳授專業知識,引導各部門深入領會內部控制內涵,從思想上認識到內部控制管理的意義,從而在后期大力支持上級開展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減少內部阻力,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管理環境。
設置合理的內控管理目標 事業單位應按照國家現行規章制度,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要求,設置合理的內控管理目標。在設置該目標的過程中,事業單位應從全局出發,系統梳理各類經濟活動關聯,分析內部控制管理在各類經濟活動中的應用,結合分析結果確立內控管理目標設置要點。
同時,事業單位應從預算管理、國有資產以及財務信息等角度入手,設置合理的內控管理目標,在預算管理中,要求財務人員在開展各項經濟活動前期,編制預算指標,控制各項經濟支出成本,提升資金使用率;在國有資產中,要求管理者做好國有資產安全維護工作,嚴禁各部門隨意使用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外泄;在財務信息中,要求各部門按照實際情況,定期向財務部門提供真實準確財務信息,為后期開展財務內控管理打好基礎。
優化治理結構 其一,建設專門的內部控制管理機構。事業單位應組織領導層、管理層和各部門負責人參與到該機構中來,闡明該機構職責,要求有關人員按照上級下發的內部控制管理任務,管控各類經濟活動、業務運營等是否合法合規,引導有關人員改正工作缺陷,保障單位持續健康發展。其二,將財務部門、業務部門和內部審計監督部門設為平行部門,并為各部門賦予獨立性權利,要求各部門定期向領導層匯報工作開展過程和結果。其三,構建民主議事機制。事業單位應在該機制中,要求有關人員在規定限額以上的經濟事項中,通過投票表決手段,明確每位領導成員需要擔任的管理責任,并且形成的職責決議必須超過60%,否則不予通過。
做好風險評估 新形勢下,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部分事業單位資金收支增大。事業單位要想實現健康長遠發展,需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事業單位應在風險評估前期,確定風險評估對象,要求有關人員重點評估內部組織機制和執行過程,評估各項業務流程是否合理,根據評估結果搭建風險防范管理模型。事業單位應讓有關人員在該模型中,標明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類型、發生概率以及影響程度等,確定各類風險出現的關鍵點,根據現實情況編制風險防范方案,為減少風險發生概率做好準備。此外,事業單位可以運用現代化技術,搭建專業風險評估平臺,讓信息技術專員利用現代化技術,在該平臺中開發建設動態數據收集、智能風險評估、自動匯報預警等功能,并將財務系統、業務系統和資金管理系統等引入其中,統一各系統信息共享流程。在該平臺搭建完成后,讓信息技術專員向有關人員講明使用方法,要求有關人員利用該平臺高效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力求有效規避人為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降低風險發生概率。
完善內控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崗位職責制度。事業單位應在制定該制度中,精細劃分內部控制管理內容,根據各部門運行特征以及管理范圍,為有關崗位分配相應的內部控制管理職責,闡明各崗位參與內部控制管理要求,一旦有關崗位工作人員違反要求,按照情節嚴重程序設計相應責任追究手段,確保各崗位在制度約束下,能夠積極參與到內部控制管理中來。二是建立獎懲制度。事業單位應在建立該制度時,針對各崗位在內部控制管理中的職責,設計相應獎懲指標,對于關鍵崗位和核心人才,構建差異化獎懲指標,適當提高獎懲標準,并將獎懲任務劃分給管理層,要求管理層每月定期對各崗位內部控制管理執行表現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決定是否獎勵薪資,并對考核未達標的工作人員提出改正意見,扣除本月績效,力求不斷規范各崗位內部控制管理參與行為,逐步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水平。
加大全過程監督力度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應根據內部現狀,將內部控制管理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環節,講明三個環節全過程監督要求。首先,在事前環節,事業單位應要求有關管理層負責監督各項決策是否可行,監督財務部門預算方案編制是否符合內部控制管理需求,根據監督中發現的具體問題,為有關人員提出改正意見,保障后續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其次,在事中環節,事業單位應要求相關管理者負責監督內部控制管理開展過程是否符合預期,監督決策方向執行過程以及各項目標運行情況,定期向上級部門反饋監督結果,由上級部門結合具體情況做出戰略調整。最后,在事后環節,事業單位應讓負責監督的管理人員,重點分析各部門以及各崗位內部控制管理結果形成原因,找出內部控制管理中的薄弱點,總結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為后期改進內部控制管理方案提供依據,不斷強化內部控制管理效果。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要想高效利用資金、防范經濟風險以及提升服務質量,需要通過內部控制管理手段。為了強化內部控制管理質量,事業單位應立足內部狀況,采取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策略,樹立良好的思想意識、設置合理的內控管理目標、優化治理結構、做好風險評估、完善內控管理制度、加大全過程監督力度,通過多種方法切實落實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保障自身持續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長嶺開放大學(原名吉林廣播電視大學長嶺縣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