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深入分析了史鐵生的《命若琴弦》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旨在探討個體在逆境中如何進行生命抗爭與精神上的超越。在《命若琴弦》中,盲人師徒通過彈奏樂器尋求光明,盡管他們的目標似乎遙不可及,但他們的不懈追求彰顯了人類面對命運時的不屈不撓與堅持。而在《老人與海》中,老漁夫桑提亞哥與自然的斗爭則揭示了人類在面對自然界巨大壓力時所保持的尊嚴與堅韌。通過對命運的荒謬性以及個體抗爭過程的進一步詳細闡釋,本文探討了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無論是在看似無果的追求中,還是在面對命運的挫敗時,個體的抗爭與和解都為當代社會的人們提供了積極的啟示。面對現代社會的諸多挑戰,個體應通過堅守信念與內心和解來平衡生命中的矛盾,以實現生命力量的持續性與精神上的超越。
[關鍵詞] 生命力量" 存在價值" 抗爭精神" 命運" 自然法則
在文學創作領域,個體與命運的抗爭始終是作家們鐘愛的主題。無論是史鐵生的《命若琴弦》,還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均通過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堅韌抗爭,揭示了生命的尊嚴與存在的價值。在《命若琴弦》中,盲人師徒日復一日地彈奏琴弦,以追求那虛幻的光明,而這種看似徒勞的追求卻彰顯了他們對命運的不懈抗爭,展現了人類面對荒誕命運時的堅韌不拔。《老人與海》中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同樣在極端逆境中,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與不屈精神,他與自然力量的抗爭成為人類精神力量的象征。通過這兩部作品,能夠深入探討命運的荒誕性與不可預知性,個體在這種命運面前的抗爭,既體現了生命的尊嚴,也展現了人類在逆境中的精神力量。這種抗爭與和解的辯證統一,為人們提供了在現代社會的復雜背景下如何面對個人困境的深刻啟示。面對不可避免的壓力和挑戰,個體如何通過抗爭來維護生命尊嚴,并通過和解實現自我超越,已成為現代人亟需思考的議題。
一、困境中的生命抗爭
1.《命若琴弦》中的困境與抗爭
在史鐵生所著的《命若琴弦》一書中,盲人師徒的命運被無休止的重復與困境所充斥。他們深信不疑的信念——“彈斷一千根琴弦即可重見光明”,這一充滿象征意義的追求貫穿了他們的一生。然而,這一信念本身似乎充滿了虛無,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命運的荒誕時所表現出的無奈與抗爭。盲人師徒作為社會邊緣群體的代表,他們的生活不僅物資匱乏,更陷入了宿命般的循環:每一代人都繼承了彈琴以求光明的使命,但光明的終極目標始終遙不可及。
史鐵生通過這種情節設定,深刻地展現了人類在面對宿命時的抗爭與堅持。盡管光明的目標無法真正達成,盲人們依舊代代相傳地重復著這一行為。從表面上看,這種追求似乎是徒勞的,但這一重復的過程卻賦予了生命以深遠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并不取決于是否能夠達成某個具體的目標,而是在于面對逆境時所展現出的堅持與抗爭精神[1]。
困境不僅源自外部的物質條件,更源自內心對命運的無力感。盲人師徒的存在象征著對命運的抗爭,即便這種抗爭未能帶來預期的結果,它卻展現了人類在絕望中所表現出的堅忍與尊嚴。史鐵生通過這種循環的困境,揭示了生命中的抗爭本身就是一種超越困境的體現。
2.《老人與海》中的自然與生命抗爭
海明威在其著作《老人與海》中,通過老漁夫桑提亞哥的歷險,展現了人類在面對自然力量時所表現出的堅韌不拔。在連續八十四天未捕獲任何魚類之后,桑提亞哥仍舊選擇揚帆出海,挑戰海洋的威嚴。他獨自一人駕駛漁船深入遼闊海域,與一條龐大的馬林魚展開了持久的較量。盡管最終他未能將整條魚帶回,僅剩魚骨,但在這一場看似必敗的斗爭中,桑提亞哥展現了不屈不撓的尊嚴和頑強的生命力。
海明威以簡潔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立。自然界的強大與不可征服,映射出人類在面對不可抗力時的微不足道。然而,在這種看似絕望的抗爭中,桑提亞哥卻彰顯了生命的尊貴與尊嚴。他的失敗并未減損其價值,反而通過勇敢面對不可避免的失敗,展現了人類精神的堅韌與無畏。
海明威通過桑提亞哥的故事,闡釋了人類與自然、命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盡管結局似乎早已注定是失敗,桑提亞哥依然保持著對生命的尊嚴與堅持。這種抗爭不僅反映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無力感,也展現了人們在逆境中通過斗爭尋找到的生命意義。桑提亞哥的斗爭過程,實則是對人類精神力量的贊頌[2]。
二、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
1.《命若琴弦》中的生命追求
在史鐵生所著的《命若琴弦》一書中,盲人師徒倆的命運充滿了挑戰與艱辛。他們表面上追求的是在彈斷一千根琴弦后獲得光明的虛幻愿景,然而,作品的深層含意在于探索生命的真正意義與存在的價值。史鐵生并未將視野局限于這一虛幻目標的實現與否,而是更深入地關注了盲人師徒在追求過程中所體現的心靈抗爭與精神力量。即便光明似乎遙不可及,盲人們仍舊以堅定的信念去追求,正是這種精神的堅持與奮斗,為他們的生命賦予了深刻的意義。
從存在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某個具體結果的達成,而更多地體現在個體對命運的抵抗與精神的超越上。正如《命若琴弦》中所展現的,盲人們的抗爭并非是對命運的簡單妥協,而是與其的頑強抗爭。盡管他們的命運看似受宿命所控制,但正是這種在絕望中依然堅持的態度,使得他們的生命得到了升華。史鐵生通過這種對命運的挑戰與抗爭,展示了人們在面對生活困境時,如何通過持續的追求來賦予生命更多的價值[3]。
史鐵生的作品表達出,即便最終的目標未能實現,生命中的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勝利。盲人們日復一日的生活,表面上看似空洞無物,實際上卻蘊含著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探求與理解。這種抗爭不僅是與外界困境的斗爭,更是對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正是通過這些不懈的努力與堅持,生命的存在價值得以彰顯,盲人師徒的生活超越了簡單的物質困境,達到了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
2.《老人與海》中的存在哲學
海明威在其著作《老人與海》中,通過主人公桑提亞哥與自然界的斗爭,展現了人類在面對命運時所持有的尊嚴與抵抗精神。桑提亞哥的斗爭并不僅限于捕獲馬林魚,他的海上之旅實際上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證明。在與自然界的較量中,桑提亞哥超越了漁夫的身份,成了人類在面對不可逾越的力量時所表現出的堅忍意志的化身。海明威通過這一形象,表達了對人類精神力量的崇高敬意:即便注定失敗,人類仍能通過不懈地抵抗,彰顯其獨特的尊嚴與價值。
在《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與馬林魚的斗爭象征著人類與命運的較量。海明威借助簡潔而深邃的敘述,探討了人類在面對自然和命運時所感受到的無力與孤獨。盡管桑提亞哥最終未能將馬林魚完整地帶回,但他在斗爭中所表現出的尊嚴與勇氣,賦予了他生命以超越現實的意義。海明威并不以結果來評判英雄,而是通過堅持的過程來彰顯生命的偉大。面對不可避免的失敗,桑提亞哥并未選擇屈服,而是用行動證明了生命的價值在于抵抗的過程,而非勝敗的結果[4]。
桑提亞哥的抵抗不僅體現了個人的尊嚴與堅持,更深層次地表達了人類在面對命運時的勇氣。這種勇氣超越了個體的生死勝敗,成了生命存在的象征。桑提亞哥的形象通過他不屈的精神,加深了海明威對人類存在的理解:即便命運看似無法改變,人類仍可通過堅持與抵抗,證明生命的尊嚴與意義。這種存在哲學強調,真正的生命價值不在于戰勝命運,而在于個體在抵抗中所展現的精神力量與尊嚴。
三、生命中的反抗與和解
1.命運的荒謬與生命的抗爭
在史鐵生的《命若琴弦》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兩部文學作品中,命運被描繪為一種不可預知且充滿荒誕性的力量。無論是盲人師徒追求光明的徒勞努力,還是桑提亞哥與自然界不屈不撓的斗爭,命運均以一種虛無縹緲的形式存在,無法被真正掌握或改變。在《命若琴弦》中,盲人師徒不斷彈奏琴弦,期望通過“彈斷一千根琴弦”來獲得光明,然而,他們最終意識到,所謂的“光明”不過是命運的一個虛幻承諾,陷入了無盡的循環。這種對命運的抗爭,揭示了人類在面對未知和不可控的命運時的無力感與困境[5]。
同樣,在《老人與海》中,自然的力量象征著命運的不可預知性。桑提亞哥盡管竭盡全力去與自然抗爭,最終仍然無法改變自然的法則。他與馬林魚和鯊魚的搏斗雖然展現了他無與倫比的堅韌與毅力,但他只能無奈接受自己最后只能帶著一副魚骨回到岸邊的結局。桑提亞哥面對的命運是不可更改的,盡管他極力抗爭,結局卻早已注定。
然而,盡管命運荒謬且不可預知,盲人師徒與桑提亞哥都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通過抗爭展現了生命的尊嚴與價值。史鐵生與海明威都借助這些人物的抗爭,表達了個體面對命運時的勇氣與堅持。無論結局如何,生命的價值并非體現在抗爭的結果上,而是在抗爭過程中,個體通過挑戰命運,重新定義了自身的存在意義。通過這種抗爭,盲人師徒與桑提亞哥的生命力量得到了升華,他們不僅是在與外界的命運做斗爭,更是在與內心的無奈和絕望對抗。
2.生命的和解與自我超越
在史鐵生與海明威的作品中,個體如何通過與自身及命運的和解,實現生命的自我超越,得到了深刻的展現。在《命若琴弦》一書中,盡管盲者們最終未能重見光明,他們卻并未放棄追求。史鐵生并未將光明的缺失視作挫敗,反而認為盲者師徒對光明的不懈追求,本身就是一種超越命運的體現。即便在命運面前顯得無力,他們依然堅持,展現了與命運的一種和解。這種和解并非意味著對命運的屈服,而是對生命本身的接納與重新認識。
海明威通過《老人與海》中的桑提亞哥,同樣展現了個體在面對失敗時,如何實現和解與自我超越。盡管桑提亞哥未能戰勝自然的力量,但他依然返回故鄉,重新融入生活與自然。這種回歸不僅是肉體上的歸宿,更是心靈上的和解。桑提亞哥通過這次抗爭,感受到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但他也通過這一過程重新定義了自己與自然的關系。這種和解并非對失敗的妥協,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超越,是他對自我存在與自然力量的接納。
史鐵生與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均強調了生命的抗爭與和解是相輔相成的過程。通過抗爭,個體彰顯了生命的尊嚴與價值;通過和解,個體實現了與自我的深入對話,獲得了精神上的升華。抗爭與和解并非對立,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正是通過這種對命運的和解,個體不僅維護了生命的尊嚴,還通過自我接納,實現了對自我存在的進一步升華。史鐵生與海明威的作品均展現了這種抗爭與和解的辯證統一,使其在生命哲學層面達到了更高的境界。
四、生命力量的持續性與現代意義
1.對現代個體困境的啟示
《命若琴弦》與《老人與海》通過描繪個體在極端困境中所展現出的堅韌不拔,為現代社會中個體所面臨的挑戰提供了深刻的啟示。在現代社會,科技的迅猛發展、全球化的不斷演進以及社會結構的日益復雜化,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生活和心理壓力,導致許多人深陷焦慮與迷茫之中。然而,史鐵生與海明威的作品向人們展示了,即便命運顯得多么荒誕不經和不可預測,個體依然能夠通過持續的抗爭,尋找到自身的價值所在。盲人師徒在命運循環中的堅守,以及桑提亞哥面對自然力量時所表現出的勇氣,都傳達出一種無懼的精神:即便最終的結果似乎無法改變,抗爭本身即是對生命意義的探索。這對于當代社會中的個體而言,是一種寶貴的啟示:在面對不可避免的挑戰與壓力時,堅守信念和持續抗爭,是維系生命力量的關鍵所在[6]。
2.抗爭與和解的現實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抗爭與和解作為兩種共存的生命態度,對個體的生存狀態和精神平衡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抗爭體現了人類對環境壓力和命運挑戰的回應,通過這一過程,個體能夠維護其自我價值,正如桑提亞哥在面對逆境時所展現的尊嚴與勇氣。這種抗爭不僅代表了對命運的挑戰,更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入探索。然而,單純依靠抗爭是不足夠的,個體還必須學會與現實環境達成和解。和解代表了一種更深層次的內在力量,它并非簡單的讓步,而是一種接納與超越,有助于個體在失敗后重新獲得前進的動力。通過抗爭,個體展現了其堅韌不拔,通過和解則尋得了內心的和諧,確保了生命在逆境中仍能持續向前發展。這兩種力量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重要。
3.生命力量的持續性
在現代社會錯綜復雜的社會結構中,個體如何維系生命的連續性,主要取決于堅持與和解之間的平衡。堅持,指的是個體在遭遇外部挑戰時,能夠堅守內心的信念與自我價值,這種力量賦予個體在逆境中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和解則有助于個體與不可改變的現實達成內心的和解,避免因挫折而崩潰,從而實現精神上的自我超越。通過堅持,個體抵御外部壓力;通過和解,個體重建內心的平和與力量。現代社會的動蕩不定,使個體面臨更多不可預測的因素,然而,正如《命若琴弦》和《老人與海》中的人物所展現的,個體可以通過堅持與和解,保持對生命的主導權,從而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與生命力量的持續發展。
五、結語
在深入剖析史鐵生的《命若琴弦》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后,不難發現,個體在面對命運時所進行的抗爭,不僅表現為對外部力量的挑戰,更體現了對內心精神的堅守與探尋。在遭遇荒謬且不可預知的命運時,無論是盲人師徒還是桑提亞哥,他們通過不懈的抗爭彰顯了生命的尊嚴,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自我超越。這種抗爭與和解并非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生命力量得以維系的兩個關鍵維度。對于當代社會中的個體而言,這種堅持與和解的精神在應對日益繁復的生活壓力和心理挑戰時,顯得尤為關鍵。個體通過堅守信念、勇于面對逆境,能夠展現生命的價值;而通過與現實的和解,個體則能夠實現精神的升華與內心的寧靜。這一理念不僅為人們應對現代困境提供了啟示,也為在復雜環境下持續激發生命力量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付用現.《命若琴弦》與《老人與海》的敘事比較[J].名作欣賞,2015(30).
[2] 戴春雷.強力意志與生命螺旋:論海明威《老人與海》中的老人與孩子[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
[3] 董鳴鶴.承擔,為了生命的尊嚴——海明威《老人與海》的主題思想[J].作家天地,2023(11).
[4] 包茜.《老人與海》:生命活力與自然法則的對話——解讀海明威的“人與自然”觀念[J].校園英語,2018(49).
[5] 陳璇.存在的價值——探尋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的生存意識[J].名作欣賞,2017(24).
[6] 周富強.從《老人與海》看海明威的生命意識[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0(2).
(特約編輯 范" 聰)
作者簡介:侯萬濤,甘肅省會寧縣第三中學。
基金項目: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農村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強化生命教育的實踐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2〕GHB027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