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 issn.1672-0407.2024.23.014
[摘 要]文章從業財融合的視角出發研究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路徑,闡述業財融合的概念及其在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的重要性,接著分析當前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財務預算與經營業務預算脫節、預算執行及過程控制不力、預算考核機制不夠完善等。針對以上問題,文章提出三點優化措施。一是圍繞企業戰略目標輸出業務計劃,實現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融合,通過編制全面預算后反向驗證戰略計劃的合理性及可行性;二是加強預算執行監控,通過核算細化進而對預算及經營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和監控,通過各部各層計劃、預算、核算、考核的閉環,實現預算的系統性管理;三是搭建預算評價考核機制,完善關鍵績效指標,推進預算目標落地。文章指出,通過優化全面預算管理,走向有序管理的運營模式建設,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減少經營決策的盲目及隨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整體績效和管理水平,并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業財融合;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傳統的預算管理模式逐漸顯露出其難以適應現代企業運營需求的局限性。在這種背景下,業財融合理念的興起為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業財融合強調將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有機結合,以實現企業整體績效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業財融合理念的核心是將財務目標與業務目標相結合,通過深入理解企業的戰略定位和核心競爭力,將預算制定與戰略規劃相銜接。傳統預算管理模式主要關注財務指標和成本控制,而業財融合視角下的全面預算管理更加強調績效評估、價值創造和資源配置的一體化。
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業財融合的優化策略包括以下兩方面。首先,強調跨部門協作和信息共享,將預算管理中的數字化表述和量化特性展現出來,作為戰略計劃可行性的沙盤預演;其次,借助數字化技術和數據分析工具,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靈活性,目的更多是強化預算的過程管控和及時糾偏業務調整;最后,業財融合還強調績效管理和激勵機制的有效結合,通過設定明確的績效指標和獎勵機制,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1]。業財融合的全面預算管理不僅注重預算編制階段,還強調預算執行和控制的有效性。通過建立有效的預算執行機制和監控體系,及時調整資源配置和業務策略,使預算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指導工具和績效評估的依據。
1 業財融合相關概述
1.1 業財融合的概念
業財融合是指企業將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進行融合,實現業務決策與財務決策的高度統一。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存在著“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導致業務決策與財務決策存在脫節,難以充分共享信息資源[2]。而業財融合旨在打破這種壁壘,實現業務與財務的高度融合,為企業提供更準確、更全面的信息支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業財融合需要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將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進行整合共享。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建立以業務流程為核心的管理模式,圍繞業務流程制定相應的財務策略,充分發揮財務在業務決策中的輔助作用。同時,財務部門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業務運行情況,為業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業財融合有助于企業真正做到“業務即會計、會計即業務”,實現價值鏈的無縫協同。
1.2 業財融合理念在全面預算管理中的重要性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工具,其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績效。而業財融合理念為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首先,業財融合有助于提高預算編制的全面性和前瞻性。通過業財數據的融合共享,預算編制可以更好地結合企業的業務實際情況,全面考慮各項業務活動的資源配置及價值評價,提高預算的準確性。同時,業財融合還可以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和行業變化,更好地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編制出具有前瞻性的滾動預算。其次,業財融合有助于加強預算執行的監控和管理。企業可以基于統一的業財數據中心,實時監控業務活動與預算執行的差異情況,及時發現偏差并采取調整措施,從而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最后,業財融合為優化預算考核機制提供了數據基礎。通過業財數據融合,企業能夠建立更加全面的績效考核體系,將財務指標與業務指標相結合,真實反映各職能部門和個人的工作績效,從而推動各部門的積極性,以達成公司整體業績指標[3]。
2 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現存問題
2.1 預算編制缺乏全面性和前瞻性
在制造企業的全面預算編制過程中,存在財務預算與業務預算脫節的問題,導致預算缺乏全面性。傳統的預算編制方式通常過于依賴歷史數據和主觀判斷,對未來市場變化和新興業務的考慮不足,缺乏前瞻性。這種情況在經濟環境劇烈變化、行業新態勢頻繁出現的當下,容易導致預算編制與實際經營發生偏差,影響預算管理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制造企業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全面性,將財務預算與業務預算相結合,涵蓋銷售、生產、采購、資金等各個方面。同時,應該借助數據分析和市場調研等手段,更準確地預測未來的市場需求和變化趨勢,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預算計劃。這樣可以更好地適應變化的經濟環境,避免預算與實際經營的偏差[4]。
2.2 預算執行控制不夠有力
制造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復雜,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容易發生偏差。然而,一些企業對預算執行的監控管理不到位,缺乏有力的執行控制機制,導致實際運營與預算存在較大差距。為了加強預算執行的控制,制造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監控機制和執行控制體系。一些制造企業的預算制定與實際業務活動相脫節,預算制定者并不完全了解業務一線的實際情況,導致預算與實際執行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使預算執行控制變得困難,這是因為控制標準與實際業務活動不匹配。還有一些制造企業缺乏有效的預算監控機制,無法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和監控,導致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難以被及時發現和解決,影響了預算控制的力度。
2.3 預算考核機制不夠完善
業財融合視角下制造企業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時,預算考核機制的不完善是明顯的短板,預算考核機制作為確保預算目標得以實現、提高預算管理效率和質量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許多企業預算考核目標的設定不夠明確和具體,缺乏清晰的目標定位和具體的量化指標,導致考核目標過于籠統和模糊,難以準確衡量和評估預算執行情況。而且預算考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預算管理涉及企業內部的多個部門和員工,需要各方之間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溝通,企業如果在預算考核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溝通和協作機制,就會導致信息不暢、責任不明確,影響預算考核的準確性和公正性[5]。
3 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優化策略
3.1 制定整體預算目標
制定整體預算目標是優化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步驟。傳統的預算管理過于關注財務指標,忽視了業務層面的目標和需求。為了實現業財融合,制造企業應該制定整體預算目標,將財務目標與業務目標相結合。首先,明確制造企業的業務戰略和財務目標,了解公司的長期規劃、市場定位、競爭優勢及預期的財務表現,通過與業務部門的緊密合作,確保預算目標與公司的整體戰略方向保持一致。其次,分析歷史數據和行業趨勢,需要分析過去幾年的歷史數據,了解公司的業務發展趨勢、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情況,關注行業趨勢和市場變化,以便更好地預測未來的業務需求和財務風險。第三,基于業務戰略、財務目標、歷史數據和行業趨勢的分析,設定預算目標的關鍵指標,包括銷售收入、毛利率、成本控制、研發投入、市場份額等。最后,制定具體的預算計劃,編制預算表格、確定預算周期、分配預算資源等,預算計劃應該詳細到每個部門、每個項目甚至每個員工,以確保預算目標的落地實施[6]。
3.2 制定績效評估指標
制定績效評估指標時要明確評估的目的和原則,業財融合視角下的全面預算管理優化旨在提升制造企業的財務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評估原則應包括客觀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在制定績效評估指標時,企業需要根據其戰略目標和業務特點確定關鍵的績效指標。這些指標應該涵蓋財務績效、業務績效及可持續發展績效等多個方面。財務績效指標可以包括銷售收入、利潤、資產回報率等,用于評估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和盈利能力。業務績效指標可以包括市場份額、產品質量、客戶滿意度等,用于衡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業務表現。可持續發展績效指標可以包括環境影響、社會責任和員工福利等,用于評估企業的可持續經營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在制定這些指標時,企業還應考慮行業標準和最佳實踐,以確保指標的科學性和可比性。指標的選擇應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的績效狀況,為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和信息。通過制定績效評估指標,企業可以實現對預算執行情況和業務績效的監控和評價[7]。及時了解和分析績效指標的變化情況,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及時調整和優化,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針對性。此外,績效評估指標還可以激勵和引導員工的行為,促進組織的持續改進和發展。因此,績效評估指標的制定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它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的戰略目標、業務特點、行業標準和最佳實踐。只有選擇合適的指標并進行有效評估,企業才能全面了解自身的績效狀況,為未來的發展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持[8]。
3.3 加強業務與財務合作
加強業務與財務合作是優化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關鍵策略之一。傳統的預算管理往往存在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脫節和沖突,導致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效果不佳。為了實現業財融合,制造企業應該加強業務與財務部門之間的合作和溝通。首先,建立跨部門的預算編制和執行機制。這意味著業務部門應該參與預算的制定和決策過程,而財務部門應該能夠理解和考慮業務部門的需求和特點。通過業務部門的參與,可以更好地捕捉業務層面的需求和目標,確保預算的制定和執行符合實際情況[9]。其次,加強信息共享和溝通。業務部門應提供準確的數據和信息,以支持預算的編制和執行。財務部門則應及時反饋預算執行情況,為業務部門提供有關財務績效和預算執行的信息。信息共享和溝通的加強可以促進雙方的理解和合作,使預算管理更加準確和有效。第三,通過培訓和知識分享活動,可以提升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理解和合作意識。例如,可以開展財務知識培訓,幫助業務部門了解財務指標和預算管理的基本原理。同時,也可以向財務部門介紹業務部門的特點和需求,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最后,加強業務與財務合作可以實現預算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合作可以促進預算目標的制定和執行,提高預算的準確性和可行性[10]。雙方的合作還可以促進信息的共享和溝通,使預算管理與業務運營相結合,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更全面和準確的依據。
4 結語
通過制定整體預算目標、制定績效評估指標和加強業務與財務合作等路徑探究,可以優化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實現業財融合,提高預算管理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制定整體預算目標能夠將財務目標與業務目標相結合,實現預算與業務發展的一致性。制定績效評估指標能夠全面評估企業的績效,包括財務績效、業務績效和可持續發展績效,為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和信息。加強業務與財務合作能夠消除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脫節,促進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預算管理的效果和企業績效。通過這些優化研究路徑的實施,制造企業能夠有效地實現業財融合,優化預算管理,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效果。同時,企業還能夠更好地衡量和評估業務和財務的績效,從而優化資源的配置和決策的制定。此外,加強業務與財務之間的合作,將有助于提高預算制定和執行的效率,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文嘉儀,陳雪嬌. 基于業財融合的全面預算管理研究[J]. 中國產經,2023(24):149-151.
[2]張馳. 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優化分析[J]. 時代經貿,2023,20(12):91-93.
[3]王琪. 基于業財融合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模式研究[J]. 現代商業研究,2023(11):182-184.
[4]段瑩麗,牟亞茹. 基于業財融合下的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探究[J]. 商業觀察,2023,9(36):101-104,108.
[5]陸健. 業財融合視角下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探討[J].大眾投資指南,2023(24):176-178.
[6]姚思勤. 業財融合下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探討[J]. 中國集體經濟,2023(35):44-47.
[7]黃丹. 業財融合角度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探討[J]. 大眾投資指南,2023(23):149-151.
[8]魯小瑩. 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優化探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21):119-121.
[9]時春苓. 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建設探究[J]. 市場瞭望,2023(21):55-57.
[10]連兵,谷晨,薛晶晶. 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研究——以H企業為例[J].江蘇商論,2023(8):88-90.
[作者簡介]楊丹奉,女,重慶人,重慶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業財融合、全面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