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 issn.1672-0407.2024.23.039
[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新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其防范措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金融和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商業銀行在實際業務開展中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各種會計風險。本文介紹了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主要類型,重點分析了商業銀行存在會計風險的原因,并就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給出應對對策及建議,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商業銀行;會計風險與防范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志碼:A
在新時代,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核心,其運營發展愈發重要。但市場快速變化與監管加強使銀行面臨會計風險挑戰,威脅著銀行財務安全及金融體系穩定。因此,深入研究新時代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防范措施,對保障銀行穩健經營、維護金融安全至關重要。
1 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主要類型
1.1 會計憑證風險
商業銀行在會計憑證方面可能面臨多種風險,會計憑證風險主要涉及會計憑證的生成、傳遞、保存和使用等環節,具體來說,會計憑證風險主要表現在憑證的真實性及完整性風險、憑證傳遞風險、憑證保存風險等方面。
憑證的真實性風險是指會計憑證的生成不真實,如偽造、變造憑證,或者憑證的內容與實際交易不符,將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能導致企業財務報表失真。憑證完整性風險主要指因憑證的缺失或不完整而導致會計信息的遺漏,無法準確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憑證傳遞風險指憑證在傳遞過程中,可能存在丟失、損壞或被盜用的風險,特別是紙質憑證,由于其物理性質,更容易受到這些風險的影響。憑證的保存不當也可能導致風險,例如,紙質憑證可能因為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而損毀,電子憑證可能因為系統故障或黑客攻擊而丟失或被篡改。此外,如果憑證的保存期限管理不當,過期的憑證未被及時銷毀,也可能泄露敏感信息。
1.2 會計核算風險
會計核算風險主要是指在企業會計的核算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導致核算結果不準確、不完整或誤導性,進而可能給企業的財務決策和經營管理帶來負面影響的風險,這些風險因素涵蓋了多個方面。首先,信息失真風險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如果會計信息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及時,可能無法基于真實、全面的信息做出決策。其次,政策合規風險也不可忽視,對會計政策法規的理解偏差或應用不當,可能導致會計核算出現偏差。最后,業務流程風險也不容忽視,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的缺陷可能導致核算錯誤的風險增加。因此,優化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對于降低會計核算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1.3 會計監督風險
會計監督風險是銀行在運營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和防范的風險之一,會計監督風險是指因為金融會計監督職能相對軟弱,那些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經營行為未能得到有效監督[1]。具體來說,會計監督風險表現為銀行在會計的實際操作中,往往局限于簡單的記賬、算賬、結算和報表等工作,缺乏對會計核算資料的細致分析,以及對經濟流轉的有效監督。這種情況導致銀行風險分析和預告機制的基礎不牢固,無法滿足銀行的經營要求。
1.4 會計電算化風險
會計電算化風險是一個復雜且多面的問題,其涵蓋了多個方面,主要包括系統風險、人為風險和數據安全性風險等。首先,系統風險涉及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故障、病毒感染及黑客攻擊等。其次,人為風險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包括誤操作、密碼泄露及內部員工的欺詐行為等。系統風險和人為風險都可能導致數據被篡改、盜竊或泄露。最后,數據安全性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重要的財務數據,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一旦泄露或非法獲取,可能導致公司的商業機密被竊取,給銀行帶來重大損失。
2 銀行會計風險主要成因
2.1 會計制度問題
2.1.1 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內部控制是預防和控制會計風險的重要手
段[2]。如果銀行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方面存在不足,或者某些關鍵環節的控制措施缺失或不完善,導致潛在的風險點未能得到有效監控,這些都可能導致人員負荷過重或權限濫用等問題,增加會計風險。
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風險的水平,盡管銀行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偏差。這可能是執行人員對制度理解不足、執行意識不強或出于某種利益考慮而故意規避制度導致的。隨著銀行業務的發展和風險的變化,內部監控手段和技術也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然而,部分銀行可能在這方面投入不足,導致內部監控手段和技術相對落后,無法滿足現代銀行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的需要。
2.1.2 核算程序不規范
首先,缺乏標準化的核算流程。許多銀行沒有制定并完善其會計核算流程,使得核算工作隨意、不確定。不規范的操作會降低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影響銀行的決策和運營。
其次,核算不及時。銀行業務復雜多樣,要求會計人員嚴格按時序核算。然而,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核算延誤的情況,這會導致財務報表的失真。
最后,程序設置與執行問題。一些銀行在會計核算程序設置上存在不合理之處,無法保障整個核算過程的正常進行[3]。同時,即使程序設定合理,相關工作人員也未必會嚴格遵守,這使得許多程序性規定流于形式。
2.2 銀行內部管理問題
2.2.1 會計管理乏力
商業銀行存在會計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會計管理乏力,銀行業務繁雜,涉及資金流動、貸款、投資等多個方面,每個環節都關乎銀行的經濟利益和資金安全。但在實際操作中,會計管理乏力會導致問題頻發。
會計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夠,導致一些會計人員可能會違規操作,掩蓋真實的財務狀況,增加銀行的風險。同時,若會計人員對業務風險的識別和評估能力不足,誤批高風險業務,則會進一步加大風險敞口。
2.2.2 銀行的會計工作人員素質不高
當前,部分銀行的會計工作人員素質不高是一個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最終工作的質量[4]。會計工作嚴謹精細,需要處理大量數據,并且這些數據關乎企業的決策和運營。同時,銀行會計涉及資金龐大、業務繁多,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但現實中,部分銀行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影響工作質量和效率,可能導致財務風險和法律問題。
首先,一些銀行會計工作人員缺乏扎實的會計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可能無法準確理解和應用會計準則和法規,導致財務報表出現錯誤或不合規的情況[5]。同時,在處理復雜業務時,他們可能缺乏經驗和技能,難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和風險。其次,部分銀行會計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不強。他們可能受到個人利益的驅使,違規操作或泄露客戶信息,給銀行和客戶帶來損失。最后,一些銀行的招聘和培訓機制不完善,導致一些專業素質不足的人員進入會計崗位,在培訓方面也可能存在投入不足、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等問題,影響從業人員素質提升。
2.2.3 信息化技術應用不足
信息化技術應用不足也是導致銀行會計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數字化時代,信息化技術對提升銀行會計效率和風險管理至關重要,但部分銀行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不足,增加了會計工作的風險。
信息化技術應用不足可能導致數據處理效率低下。傳統的手工會計處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銀行業務的復雜性和時效性需求,而信息化技術能夠幫助銀行實現快速、準確的數據處理。然而,一些銀行由于技術更新滯后或系統升級不足,仍然依賴傳統會計處理方式,導致效率低下,容易出現錯誤和延誤。
信息化技術應用不足也會削弱風險識別和防控能力?,F代信息化技術能夠幫助銀行及時發現潛在的會計風險,但部分銀行在信息化技術方面投入不足,缺乏風險識別系統和預警機制,難以及時發現和妥善應對會計風險,可能導致重大損失。
信息化技術應用不足還可能影響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內部控制是銀行會計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信息化技術能夠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準確性[6]。但部分銀行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有缺陷,內控流程不夠自動化和智能化,易出現人為干預和誤操作,增大會計風險。
2.3 外部環境與社會因素
外部環境與社會因素在導致銀行會計風險出現方面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這些因素復雜多變,不僅影響銀行日常運營,更對會計工作的準確性和穩健性構成挑戰。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是銀行會計風險的重要外部成因,經濟周期的波動、貨幣政策的調整、國際經濟局勢的變動等都會直接影響到銀行業務的規模和結構,進而對會計工作產生影響。例如,在經濟下行期,企業還款能力下降,可能導致銀行貸款違約率上升,增加會計風險[7]。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程度也直接關系到銀行會計風險的大小。在信用體系不健全的社會中,企業和個人的違約行為會更加頻繁,這無疑加大了銀行的風險識別難度。同時,社會誠信意識缺失也可能導致會計舞弊和欺詐行為的發生,進一步加劇了會計風險。
3 對策與建議
3.1 建立健全商業銀行風險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商業銀行風險內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銀行會計風險的關鍵對策之一。在復雜的金融環境中,銀行會計風險往往難以避免,但完善的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幫助銀行有效地識別、評估、監控和應對風險,保障會計工作穩健運行。建立健全風險內部控制制度能提升銀行會計工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減少操作風險。同時,制度化的內部控制還可以規范會計信息的生成、傳遞和存儲過程,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風險內部控制制度還能夠增強銀行的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通過定期的風險評估和風險識別機制,銀行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會計風險點,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和控制[8]。這有助于銀行預警和及時干預風險,防止風險擴大或造成實際損失。
3.2 推進銀行業財務集中核算管理改革
推進銀行業財務集中核算管理改革是銀行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降低經營成本、防范金融風險和提升內控管理能力的重要舉措[9]。銀行應建立完善的財務集中核算管理體系,明確各級核算中心的職責和權限,確保核算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銀行還應制定明確的財務集中核算管理改革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明確改革的目標、路徑和時間表。這有助于統一全行上下對改革重要性的認識,形成改革合力,確保改革的有序推進。同時,應優化核算流程,提高核算效率,減少重復勞動和不必要的支出。
3.3 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素質
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是商業銀行應對銀行會計風險的重要舉措。銀行會計風險往往與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職業道德和操作規范密切相關,因此提升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對于防范和應對會計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有助于增強銀行的風險識別和防控能力[10]。專業素質高的會計人員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和應用會計準則和法規,及時發現并糾正會計工作中的錯誤和疏漏,從而降低會計風險的發生概率。同時,通過深入分析財務數據,會計人員能夠識別潛在的風險點,助力銀行的風險管理。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有助于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升他們的職業道德和誠信意識,可以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嚴格執行,減少人為風險。
因此,商業銀行應該重視提升會計人員素質的工作,通過加強培訓、引進人才、建立激勵機制等提升其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同時,銀行還應該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和管理,確保他們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防范會計風險。
3.4 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
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對應對銀行會計風險具有深遠的意義。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銀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這一背景下,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對會計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1]。
首先,信息化技術能夠提高銀行會計工作的效率。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系統快速處理數據,減少人工操作,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降低了人為因素導致的錯誤和疏漏的風險。
其次,信息化技術有助于提升銀行會計工作的準確性。通過采用先進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銀行可以更加精確地核算和記錄會計事項,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有助于銀行及時發現和糾正會計工作中的問題,降低會計風險。
最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還有助于推動銀行業的創新發展。通過引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會計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信息化技術還可以幫助銀行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風險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綜合來看,新時代商業銀行在防范會計風險方面需要全面提升管理和內部控制水平,加強科技和人才的運用能力,與監管機構形成合力,方能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江. 金融會計風險及防范措施研究[J]. 北方經貿,2015(2):104,107.
[2]陳守英. 腐敗預防視角下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 當代會計,2017(5):56-57.
[3]葛雪琳. 商業銀行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路徑探析[J]. 中國市場,2016(31):137,141.
[4]周正富. 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與防范研究[J]. 商業觀察,2023,9 (13):61-64.
[5]王瑩. 會計準則的變革對企業財務報告的影響[J]. 財會學習,2023(14):1-3.
[6]葛蓉蓉. 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制度淺議[J]. 中國農業會計,2013(12):12-13.
[7]郝生俊. 資本緩沖對我國銀行信貸行為影響的研究[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8]周麗麗. 干貨分享: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風險控制方略[J]. 中國商人,2023(10):92-93.
[9]劉陽. 推進銀行業財務集中核算管理的對策分析 J]. 農業發展與金融,2023(9):63-65.
[10]楊丹丹. 基于預期信用損失的商業銀行金融資產減值研究[D]. 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2021.
[11]趙春盈.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會計信息化的影響與應對研究[J]. 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1):194-195.
[作者簡介]張雪,女,安徽臨泉人,安徽臨泉農村商業銀行,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