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響水黃海農場與康莊公社項莊的結合部,處于大有街的最北頭。農場曾有一個青石大碾盤,兩個孩子手拉手也量不到頭,使出吃奶的力氣推,石轱轆也紋絲不動。只有套了壯牛,大石轱轆才轟轟隆隆地滾轉起來,一圈一圈,一年一年,刻錄著我們黑白年代的青蔥歲月。
抗戰時期,我父親是縣大隊長,帶了幾百號人打日本鬼子,鬼子出了幾百大洋要他的頭顱。三舅是新四軍的連長,負傷后坐過鬼子的大牢,被成功救出……每天聽著父輩的抗戰故事,看著戰爭電影,我家門前的大路上經常有解放軍拉練路過,軍車、大炮、隊伍……煙塵滾滾,旌旗獵獵,激蕩人心。
上二年級之前,我一直篤定地認為,鬼子還會來,戰爭是早晚的事,童年里一直時刻準備著“提高警惕,保衛祖國”。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都有一個英雄夢。
我是必須戰斗的,保衛農場,保衛家鄉,就必須挖出一條地道來,直通戰略要點大碾盤。
我被這宏大情景激動得夜不能寐。我在我家的菜地一角動工。等天黑了,我一人下手,每天挖一點,用蘆葦蓋上,秘密只能讓星星和我知道。挖了幾天,大約不到兩米,卻出水了,這讓我大為失望。更要命的是,有一晚,我媽去菜地解手,一腳踩上了我的地道口。我媽從草堆上抽了一根棉花秸,一瘸一拐到處找我。我躲到大碾盤上,望著一天的星星,還有一農場渾然入睡的人們,很是傷心。我的英雄夢在黑夜里破碎一地。
打鬼子是需要勇敢的,我們得鍛煉勇氣。我們從大碾盤上往下跳,看誰蹦得高和遠,誰就能當兵。爭斗得不分上下,就有人提議,從大轱轆上往下跳,那才叫勇敢,幸得有項莊老鄉路過,及時制止。
學校搞軍訓,老師叫我們做紅纓槍和背包。我就央求哥哥們幫著做。把一塊木片削成長菱形,一頭插入竹竿,再用苘麻扎成穗子,用紅墨水染紅,紅纓槍就成了。背包就用麻袋疊成四方形,再用苘麻繩子扎成豆腐塊狀,上下穿兩根繩,就可以背在身上了。我背背包,肩扛紅纓槍,《雞毛信》里的小海娃一樣,很是威武和英雄。到了學校,看同學們的裝備各有特色,有把槍頭用銀白色漆染了,也有用香煙里的錫紙裹貼槍頭,遠看去像有金屬寒光,很犀利的樣子。穗子用紅綢碎布條扎,很高級。有人偷了人家自行車坐墊下的紅穗子扎,下垂感更強,風吹飄飄,很是威風。
軍訓動員會上,知青老師一臉嚴肅,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理想的人,要遵守紀律,強調一切行動聽指揮,叫臥倒時,就是地上有水或者一泡牛屎,也必須趴下。我們橫擺胳膊,挺直腰板,抿緊嘴巴,瞪大眼睛,很莊重也很認真地聽。
有一天下午,全校緊急集合。汪校長戰前動員,當眾拆了一封雞毛信,他說:發現了敵情,有一幫特務降落在農場的后樹林,我們必須前去搜捕。大家興奮又緊張,心跳咚咚。大批人馬開拔到后樹林,從東往西拉網式搜查。后樹林蔥蘢郁郁,荊棘叢生。大家高聲呼應,互相壯膽。有人在樹縫里找到了畫著特務的紙片,樹梢上掛著手帕做成的敵人降落傘……樹林被我們翻了個底朝天。最后,校長表揚我們膽大心細、勇敢機智,特務全部抓獲。我們受了表揚心歡暢,排著隊,伴著晚霞,唱著歌回家:“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著,我們都是共產兒童團……”
后來我們才知道,是一位劉姓知青老師預先設好了計劃,在后樹林里埋伏了一系列“敵情”,用來鍛煉我們的戰斗能力。
“文革”結束,一家人揚眉吐氣。三年后,我上四年級,當兵的二哥回家探親,光彩照人。我尾隨不舍,想過一下當兵的癮,二哥終于答應了。在晚上,我一身軍裝穿戴整齊,我媽說像《閃閃的紅星》里的潘冬子。我在家里走過來,走過去,還跑到屋外走了一圈,可惜沒遇到一個人。
現如今,那方大碾盤早已不知去向,我家住過的地方起了一片樓房。回頭看看,起起落落,上上下下,都是為生活勞苦忙碌,匍匐執著地活著。但不論身處何時何地何境,我們是非分明,勇敢無畏,勤懇正直,向光向陽而生,自己做了自己的英雄。偶爾在夜深人靜時,崇高與擔當、光榮與夢想還在大曬場上旺盛奔跑,自由飛翔。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