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目的]推進大數據審計在社區治理中的應用,提升審計效率和準確性,拓展審計的廣度和深度,促進社區治理高質量發展,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社會穩定和諧、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方法]以大數據審計技術為基礎,通過文獻、調查問卷和訪談等開展研究,分析強化信息收集、優化資源配置、加大信息公開、正確把握輿情方向、應用數據決策支持等,嘗試提出大數據審計賦能社區治理的具體路徑。[研究結論]提出強化大數據審計信息收集整合,提高社區治理的數智化;優化大數據審計資源配置能力,促進社區治理的高效化;把握大數據審計輿情引導方向,增強社區治理的精準化;應用大數據審計決策支持,加快社區治理的科學化;加大大數據審計信息公開,促進社區治理的規范化等五項對策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大數據;審計;社區治理;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4.10.07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1]。大數據審計是指審計機關運用大數據技術方法和工具,利用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經濟社會運行數據,開展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和跨業務的深入數據挖掘與分析,提升審計發現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行為。大數據審計對審計質量、審計工作效率、審計范圍的提升以及審計風險的降低有著積極影響[2],與傳統審計方式相比,大數據審計不再采取抽查審計的方式,而是采取對全樣本進行審計的方式。大數據審計過程中,可以批量調用工商、社保、稅務、人口、不動產等外部數據進行關聯認證,進一步堵塞因各部門數據壁壘而產生的漏洞。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審計是審計機關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社區是中國城市社會的細胞,是基層群眾自治的場域,也是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單元[3]。社區治理審計主要包括審查體制機制、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評估服務水平和設施建設,檢查經費管理、輿情引導、信息公開和社會力量參與等。如何讓數字技術切實應用于社區治理,發揮大數據審計賦能社區治理的作用,加快社區治理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范式轉變,提升社區治理工作水平,是當下需深思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強化大數據審計信息收集整合,提高社區治理的數智化
隨著社區治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治理的審計模式發生了從結構化數據審計到大數據審計的轉變。社區治理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應注重基礎業務數據的信息化建設,然后逐步向數字化轉型。信息化是數字化的基礎,數字化則是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人員以大數據技術和方法為基礎,運用傳統審計方法和新興數據分析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大規模數據集中進行處理和分析,達到識別潛在問題和風險的目的。大數據審計以智能化操作系統為基礎,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審計人員面對的是具有差異化的場景,如不同的街道、居委會、黨群組織等。因此,只有通過大量的統計調研,深入了解不同街道、居委會、黨群組織、社會組織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治理模式、服務水平等,才能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標準化的審計系統,訓練通用型的審計模型。隨著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應用的不斷發展,治理過程更加智能便利,為實現社區治理的數智化提供了堅實基礎。
(一)完善數據收集體系建設
數據收集體系是由數據庫采集、系統日志采集、感知設備采集、數據收集系統、審計接口技術等組成的收集渠道集合。數據收集系統可以利用傳感器、網絡爬蟲、智能設備、調查問卷、訪談記錄和開發數據采集手機App等實時獲取和收集各種類型的數據信息,包括圖片、文本信息、音頻等。建設完善的數據收集體系,應建立健全治理過程信息化制度建設,明確治理過程信息化建設負責人、監督人等的職責,規范治理過程信息化數據存儲標準,明確治理過程中必須保留的電子圖片、音頻記錄和文本信息,規定數據留存時間,促進社區治理工作者快速轉變工作觀念和習慣。當前我國治理理念總體上強調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中心,主張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4]。為此,要建立社區治理數據共享平臺,使不同的街道、居委會、黨群機構的治理數據時時貫通,實現縱向分層級共享、橫向分區域共享等多種方式的共享模式,從而擴大數據規模、簡化收集流程、提高使用效率,并通過建立數據共享機制,促進相關部門和治理主體間的數據共享和交流,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和價值。
(二)優化數據存儲體系布局
數據是大數據審計的基礎,審計系統是大數據審計的抓手。只有完善治理數據的收集體系,才能更好地實現社區治理過程數據化。我國大部分城市都是以區劃定行政管轄,區域內社區治理模式、治理主體、具體政策等基本相同,但城市各區人口眾多,治理問題多樣,且新的難點不斷出現,在社區治理過程中,各區建立獨立的數據收集、存儲系統,可以促進數據存儲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大數據的最小單位是bit,而大數據的存儲單位已經超出常用的GB和TB,達到EB甚至ZB[5]。這種量級的數據存儲已遠超出普通電腦或硬盤的存儲能力。在大數據審計的實際工作中,可以依靠云存儲技術,建立云存儲賬號,同時在云存儲的基礎上建立數據倉庫和數據湖等數據分類存儲和管理系統,用于存儲和管理各類數據。數據倉庫主要用于存儲結構化數據,數據湖用于存儲各種類型的數據,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
在存儲管理系統建設過程中,應加設數據監控功能,確保所有人在所有時段對所有數據進行使用和傳輸等都留有痕跡,一旦發生數據泄露、篡改等,就有據可查。同時,要采取數據加密、訪問限制、權限控制等管理手段,保護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在社區治理數據存儲過程中,數據的安全和保護尤為重要,特別是社區居民的個人隱私、敏感信息等。在大數據審計過程中,數據的收集、存儲、傳輸和使用等需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任何個人或集體不能對數據進行篡改和私自刪除,所有數據應留有備份。
(三)統一數據存儲體系標準
大數據審計是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人員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結合分析方法,發現審計疑點,提出審計問題的審計方式。為實現大數據審計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對審計數據的標準與格式必須進行統一或相對統一的處理,以便對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和分類比較,減輕審計人員的數據處理難度,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從而充分發揮審計系統的使用率和準確度,降低數據整合的難度和成本,提高審計效率。
二、優化大數據審計資源配置能力,促進社區治理的高效化
大數據審計賦能社區治理,需要不斷提升治理主體的預測風險和優化資源配置能力,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城市社區治理改革的重大意義[6]。為此,應加強社區治理主體的業務素質和能力,包括社區治理主體的領導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等;不斷提升社區治理信息化水平,提升數據分析和整合能力,建立健全風險評估和預警系統;提升社區治理資源優化與配置能力,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利用率,幫助社區治理主體更好地預測和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加快社區治理高效化和智能化建設。
(一)提升數據分析和模型構建能力,以大數據模型構建提高審計效率
社區治理主體多樣、業務繁雜,治理數據來源和形式廣泛,因此,社區治理的常規審計只能通過抽樣的方式進行,很難實現全樣本審計。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和模型構建可以有效提升審計效率,一方面,審計計劃是實施審計的依據,合理確定審計重點是提高審計效率的關鍵[7],可以通過數據清洗、數據整合和數據可視化快速確定審計重點,采取網絡爬蟲、API接口、NoSQL數據庫、T檢驗和圖表等,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完善數據收集途徑,進行統計描述和可視化分析,幫助審計人員直觀理解數據并確定審計重點,快速準確發現隱藏的信息和證據,減少函證程序的使用,縮短審計周期,提高審計效率,促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可以基于已有數據、共享數據和實時數據,進行探索性數據分析(EDA),了解數據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在此基礎上構建多種預測模型,如分類模型、回歸模型和時間序列模型等,分類模型包括用于數據分類的決策樹、隨機森林和支持向量機等,回歸模型包括用于預測連續值的線性回歸和邏輯回歸等,時間序列模型包括用于分析時間序列數據的趨勢和季節性的ARIMA模型和指數平滑法等。模型選擇可以使用交叉驗證、ROC曲線進行評估,比較模型在不同閾值下的表現,從而選擇最優預測模型開展大數據審計,大幅提升審計效率和準確度。
(二)建立健全風險評估和預警系統,以大數據評估系統防控審計風險
在國際審計準則第25號《重要性和審計風險》中,審計風險被界定為,由于存在重大錯誤的會計信息,審計人員有可能給出不恰當的評價而導致的風險[8]。在傳統審計模式下,為評估社區治理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績效責任,通常采用風險評估、控制測試、細節測試等過程進行審計,通過詢問、分析程序、觀察和檢查等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主要依賴結構化數據和關系型數據進行審計分析,無法有效處理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難以及時發現被審計主體隱藏性的違規行為,審計風險較大。大數據審計則基于大數據模型,設計多指標綜合評估系統,建立社區治理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通過對歷史數據、現有數據、實時數據的分析、對比,識別和發現潛在問題和風險點,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社區治理挑戰,如交通擁堵、電梯擁堵,某時段的水壓不穩、電力不足,犯罪率上升,等等。大數據審計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社區治理的不同影響,因此可以更準確地預測可能再次出現的治理挑戰,及時發出預警,使社區治理工作者或機構能夠及時地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法。
(三)提升資源優化與分配能力,以大數據監測優化治理資源
與傳統審計模式相比,大數據審計的重心由線下轉到線上,更多地依靠數據分析和智能技術。這種審計方法需要的人力、物力較少,操作更加簡單,審計結果更加準確。社區治理主體可以根據大數據審計的風險評估結果,提前制定社區資源優化與分配方案,將相應的資源重點配置在可能出現風險的領域,優化社區治理的資源配置,包括社區安全管理和災害風險管控等。社區治理主體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社區資源的動態調配,如公共衛生資源分配和醫療資源優化等,有效提高社區資源利用率。
三、把握大數據審計輿情引導方向,增強社區治理的精準化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77.5%,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66.5%[9]。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的不斷發展,我國新媒體和自媒體數量迅速增加,尤其是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的發展使自媒體內容更加多元。自媒體已經成為民眾娛樂、休閑、互動、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人們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然而,自媒體的發展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如網絡暴力、網絡謠言、信息泄露和資金安全等,從而導致社會輿情的產生,對社區治理帶來嚴峻挑戰。
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發展為大數據審計在社區治理中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一是使數據來源更加豐富,新聞網站、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等生成了大量的用戶數據,為大數據審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幫助審計人員全面了解社區內外的輿情動態;二是審計人員實現了數據的實時獲取,可以通過網絡實時監控收集數據,及時識別社區治理中的潛在風險和問題;三是推動了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如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數據挖掘的發展等,大數據審計能夠高效地處理和分析社區治理中產生的海量數據,發現隱藏的問題和異常;四是促進了信息的共享與協作,審計人員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和共享社區治理數據和分析結果,從而有效提高社區治理效能。
(一)加速提高輿情監測與信息研判能力
當今社會,輿情風險和危機事件的應對已經成為社區治理中越來越大的挑戰。大數據審計作為一種新型的社區治理手段,為社區治理中的輿情風險控制和危機事件應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大數據審計是進行輿情分析和預警的重要環節,通過收集社交媒體、社交群、新聞報道、樓宇信息等多種信息源,使得相關工作人員實時了解社區居民可能出現的輿情信息和情緒動態,還可以通過機器學習預測大數據中未直接披露的信息,從而推斷意見群體潛在輿論傾向[10],對社會輿情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監測,提高信息研判能力,及時發現社區存在的問題,提出預案并予以解決。
(二)有效提升風險評估和輿情預警能力
風險評估是對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后(但還沒有結束)的評估,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數據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是確保評估準確的前提條件。風險評估為社區治理提供了識別和分析風險的基礎,大數據審計提升了風險評估的精度和效率,內部控制是大數據審計的重要內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直接影響財務管理和決策過程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社區治理事務繁雜,數據來源多種多樣。在優化審計風險評估與內部控制方面,整合技術和數據分析工具是一項關鍵措施[11]。大數據審計可以通過數據處理系統對社區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快速地發現異常問題,包括服務供給情況、領導責任落實情況、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情況以及資產、資金、資源的管理情況等,使審計工作更加科學高效。
大數據審計可以提升輿論風險的評估能力,準確地分析輿論事件對社區治理的影響程度、時間跨度、影響范圍等,為危機應對提供可靠支撐。大數據審計通過互聯網信息采集及信息智能處理技術對互聯網中的敏感信息進行自動檢測、自動抓取、自動分類等,通過預警系統生成簡報、報告等,以此預判輿情的發展趨勢和影響范圍的大小,及時地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實現治理主體對社區居民的輿情預警,及時作出正確的輿論引導,防止輿情的不斷發酵和升級。
(三)不斷增強輿情治理與輿論引導能力
社區輿情發生時,大數據審計可以為社區治理主體迅速地作出應對策略提供依據,快速地實現輿情追蹤、抑制輿情擴散,準確地找出輿情的根源和產生原因,及時消除輿情。當社會大眾的生活和工作都被算法控制,信息鴻溝就會越拉越大,弱勢群體會加速失去他們的判斷力[12]。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治理主體要對社區居民進行正向的觀念教育,促進社區居民形成更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根據大數據審計數據結果,可以在宣傳效果好的地點設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欄,在社區公眾號定期發布愛國主義教育文章及視頻,在樓宇電梯播放愛護環境宣傳片等,以此對社區居民進行全方位的思想引領和正向的輿論引導,提升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居民自治的意愿和水平。
四、應用大數據審計決策支持,加快社區治理的科學化
隨著城市規模快速擴張,社區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流動人口不斷增加,社區治理面臨著鄰里關系、社區安全、環境保護和資源分配等諸多挑戰,在此過程中大數據審計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科學有效的問題解決途徑。在實際工作中,審計決策支持系統可以持續監測審計風險評估模型,如果監測到超出預設風險閾值的情況,審計決策系統能夠快速預警,提示審計人員注意該異常情況,實現風險的實時監管[13],給予決策者更加科學、便捷、準確、智能化的決策建議,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決策和方案,促進社區居民更加積極地參與社區自治,實現社區治理的科學化、智能化,促使社區可持續發展。
(一)建立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社區治理工作中的決策支持系統,是在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通過人工智能和決策支持系統(DSS)建立的智能化系統,通過整合多種技術手段,提供全面的智能決策支持,輔助決策過程,提升治理工作效率和準確性。社區治理過程中每時每刻都在生成和積累海量數據,包括資源數據、財務數據、安全數據、決策數據、居民信息和審計信息等。在傳統的社區治理模式下,大部分數據都未能得到保存和重視。在大數據背景下,審計證據的獲取將變得更為容易[14],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可以對社區治理中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并根據分析結果給出可視化的決策建議。
(二)實現多元方案對比評估
決策過程的多元化方案是促進社區治理科學化的有效方式。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應具備生成多個方案和進行多個方案對比評估的功能,使決策更加科學有效,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合理。同時進行評估和對比,根據可行性、成本控制、風險等級進行排序,以便決策者能夠選擇最優的解決方案。
(三)實施實時監控動態反饋
社區人員、事務、資源處在不斷的變化中,社區治理的數據和情況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應具備實時監控和反饋的功能,實時監控社區治理的情況和效果,并能及時進行反饋,使決策者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智能決策支持系統還要具備強大的數據存儲功能,為大數據審計提供實時的數據儲備和可追蹤的數據路徑。
(四)加強大數據審計人才隊伍建設
信息化為大數據審計提供了可行性基礎,也加快了數字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為了確保大數據審計智能化發展和智能支持系統的有效利用,我們必須加強大數據審計人才隊伍建設,包括引進既掌握會計審計知識又掌握大數據技術的專業復合型人才。大數據審計數據處理中心和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更新換代較快。決策者,特別是首次使用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決策者,可能對系統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不熟悉,需要專門的教學指導或人員培訓,幫助決策者快速、準確地掌握系統的使用,建立專業的技術支持和服務部門,幫助決策者在使用過程中及時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而為決策者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決策支持,推動社區治理的改善和發展。
五、加大大數據審計信息公開,促進社區治理的規范化
審計信息公開的方式分為兩種:一是法定主動公開,是指審計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通過政府網站、報紙等媒體宣發經審核的審計信息;二是依申請公開,主要是由公民、各社會組織向審計機關申請公開的信息[15]。大數據審計是在收集社區治理數據的基礎上開展的,包括社區活動記錄、財務收支、物品保管等情況,從而建立完善的數據庫。大數據審計能夠讓審計人員更好地分析和運用數據,對數據進行智能化處理,并以地圖或圖表等形式進行可視化展示,使社區居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從而更好地了解社區治理情況。
(一)建立健全信息公開機制
大數據審計能夠提高信息準確性和可信度,將審計信息公開真實地反映社區情況,避免數據錯誤,減少質疑,促進社區治理的規范化,增強居民對社區治理主體的信任。
大數據審計的技術核心是數據處理中心。它可以不間斷地收集、整理、分析、處理治理數據,自動生成報告或圖表,從而反饋結果。信息公開不限于財務收支,還可以包括法律法規所允許的其他信息,如不涉及居民隱私和國家安全的實時電梯使用數據、體育器材使用數據、社區安全數據、小區車輛數據等。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治理主體可以將這些信息在居民的移動互聯終端加以展現,使居民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實時地了解自己的居住空間環境,從而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政府審計信息公開是推進政府部門陽光審計的重要步驟[16],大數據審計在社區治理中的應用,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加大公開力度,推動治理信息的公開透明,促進居民參與自治,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增強參與感和信任感,提高治理體系法治化、規范化、智能化和現代化水平。
(二)加強居民監督促進社區治理規范
在社區治理過程中,居民可以通過參加社區會議、查看財務收支情況和公示信息等方式參與社區治理,監督社區公共設施維護、公共場所和公共資金的使用情況,在治理過程中發揮積極的監督作用。居民監督可以推動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督促社區治理各種工作按規章制度進行,促進社區治理的規范化。
六、結語
大數據審計可以通過社區治理過程信息化體系構建、審計隊伍建設、審計系統開發、治理主體培訓等,提高數據收集與整合能力、完善數據存儲體系布局、統一數據存儲標準,從而提升數據分析和模型構建能力,助力社區治理效能的提高。大數據審計是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徑,社區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是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社區治理主體通過大數據審計,能夠有效地提升輿情控制與危機應對能力,預測輿情發展趨勢、促進輿情監測與信息研判、增強輿情預警能力和風險評估水平,從而實現對輿情的治理和引導。大數據審計過程中建立的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可以實現多方案的預評估和多方案的對比評估,從而實現對治理信息的實時監控和動態反饋,為治理主體提供智能化的決策支撐。大數據審計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審計效率和精度、增強監督力度、優化社區治理服務水平、提升治理主體的應急管理成效和居民自治意愿,從而在整體上提升社區治理能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23(21):4-10.
[2] 許端端,羅焰,魏蓉蓉.大數據對審計工作的影響與挑戰[J].審計與理財,2023(11):16-17.
[3] 陳家喜.反思中國城市社區治理結構: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論視角[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8(1):71-76.
[4] 許寶君,陳偉東.自主治理與政府嵌入統合:公共事務治理之道[J].河南社會科學,2017,25(5):104-111.
[5] 張敏.財務共享模式下的大數據審計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4(3):88-90.
[6] 楊華.強化黨建引領發揮審計機關在社區治理改革中的作用[J].審計月刊,2021(11):43-44.
[7] 馬芳芳.改進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N].財會信報,2024-01-22(6).
[8] 公麗.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風險及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4(18):154-156.
[9]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4-03-22)[2024-06-27].https://www.cnnic.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10] 張志安.新媒體與輿論:十二個關鍵問題[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
[11] 吳海萍.審計風險評估與內部控制優化研究[J].現代商業研究,2023(11):164-166.
[12] 駱正林.大數據時代輿情環境的變遷與網絡輿情的傳播特征[J].新聞愛好者,2023(2):10-16.
[13] 朱旭麗.基于大數據的審計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與實踐[J].會計師,2023(22):76-78.
[14] 郝玉貴,徐遠灑.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審計決策及其運行模式[J].生產力研究,2017(7):141-146.
[15] 周寧,葉戰備.審計信息公開提升政府公信力研究[J].市場周刊,2023,36(8):118-121,170.
[16] 徐霞.政府審計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對策研究[J].財經界,2021(25):189-190.
Analysis of Empowering Community Governance Through the Practical Pathways of Big Data Auditing
Wang" Zhen" " Shi" Huil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100004)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auditing for community governance,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auditing, expanding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auditing coverage, and foste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hese efforts contribute to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s,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and ensuring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Research method] Leveraging big data auditing technology, this study employs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conduct its research. It analyzes and enhances information gathering, optimizes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oosts transparency through increase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ccurately captures public sentiment, and harnesses data for decision-making support. The paper aims to delineate a concrete roadmap for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big data auditing to enhance community governance.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study presents five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for enhancing community governance through big data auditing: enhancing the integration and collection of big data auditing information to elevate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optimizing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capabilities of big data auditing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ccurately guiding public sentiment through the direction of big data auditing insights to enhance the precis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ppling big data auditing decision support to expedite the scientization and data-driven approach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enhancing the transparency of big data auditing information to foste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big data; auditing; community governance; practical pathways
作者簡介:王震,男,1986年生,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施惠玲,女,1965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