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的創新績效評價成為關鍵。文章首先構建了包含財務基礎能力、研發創新能力以及創新貢獻能力等多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隨后利用熵值法確定各指標權重;最后通過案例分析驗證了模型的有效性,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了科學的績效評價工具。
【關鍵詞】熵值法;科技型企業;績效評價;權重分配
【中圖分類號】F124.3
在當今背景下,傳統的績效評價方法已難以適應科技型企業的需求。因此,構建一個新的科學、合理的科技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于推動企業創新和提升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李露(2016)采用網絡層次分析方法(ANP)構建了科技企業創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企業創新績效評價提供了新視角[ 1 ]。劉章勝(2020)針對技術科技型企業的特點,從技術創新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2]。岳峰(2007)探討了熵值法在確定評價指標權重中的應用,為績效評價提供了新的量化方法[3]。高嚴(2018)針對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提出了績效評價應該更新評價視角與經濟環境相適的觀點[4]。這些文獻從不同角度探討了科技型企業績效評價的方法。基于這些文獻,本文將深化構建一套創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助力企業不斷創新發展。
一、科技型企業創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科技型企業創新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旨在全面衡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績效,在加強研發投入過程中,財務基礎能力、研發創新能力以及創新貢獻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在構建科技型企業創新績效評價體系時,本文選定上述三個指標作為一級指標。
(一)財務基礎能力
在科技型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中,財務基礎能力是一個關鍵因素,它對企業的整體績效具有重要影響,主要包括盈利水平和資產運營能力。
(二)研發創新能力
企業研發創新能力是評價科技型企業最核心的指標,主要包括企業的研發投入以及創新環境。
1.研發投入
科技型企業的研發投入是其創新活動的核心,評估指標包括研發經費占比和研發人員占比。
2.創新環境
政府對科技型企業的政策支持能為企業創新提供支持,促進持續創新。評估指標包括政府補助占比和稅費占比。
(三)創新貢獻能力
科技型企業的創新貢獻能力體現了企業在創新活動中展現的能力及對整體經濟發展的貢獻。創新貢獻能力主要由社會發展貢獻和創新產出構成。
1.社會發展貢獻
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往往伴隨著新的就業機會的產生,因此以就業增長率指標來體現。
2.創新產出
創新產出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科技型企業通過研發活動推動技術進步,通過申請專利等方式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增強核心競爭力。評估指標包括研發費資本化率及專利申請數。
具體指標及計算公式的設計如表1:



三、基于熵值法的科技型企業創新績效實證評價
(一)樣本選擇
根據2023年福布斯中國創新力50強名單,本文選擇10家科技型企業作為樣本,涵蓋新能源、半導體及通訊技術等相關產業,數據樣本見表2。數據來自企業官網披露的年度報告,選取2019年至2023年的相關數據。

(二)基于熵值法的我國科技型企業績效綜合評價
首先,基于2023年數據構建原始矩陣,對正向指標如資產收益率A1用公式2調整,對負向指標如稅費占比B4用公式3調整,之后形成無量綱數據矩陣。

其次,經過極值法無量綱化后,數據矩陣中可能出現零值,影響對數計算。因此,采用公式4進行平移處理(d取值10~30),得到的數據矩陣即為2023年各指標的標準化矩陣,如表3所示。
然后,利用公式6,計算各方案下各指標的比重后,用公式7得出指標的熵值。再利用公式8和公式9分別計算指標的差異性系數和權重。最后,根據公式10即可計算出10家科技型企業在2023年績效的綜合評分,見表4。

運用熵值法,我們已對2019—2023年間的企業創新績效進行了全面分析,并將結果匯總于表5中。
由表5可以發現,評價指標熵值越大,所占權重越小。五年內,存貨周轉率A4擁有最小熵值和最大權重,顯著影響企業創新績效。存貨周轉率體現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響應速度,快速周轉有助于企業及時調整生產策略。存貨周轉率的提升可以體現企業將創新快速商業化的能力。
在2019—2023年,稅費占比B4熵值最大,權重最小,對企業的創新績效影響最小。政府的稅收優惠是刺激企業創新的手段,但其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是有限的。

研發費資本化率C2在這五年中的評價指標中權重都是僅次于存貨周轉率A4,表明該項指標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研發費用是企業創新的重要投入,資本化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企業對研發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的規模,較高的研發費資本化率可以激勵企業持續進行研發投入,推動企業不斷創新。
根據熵值法,綜合得分與企業創新績效水平正相關。從表4和表6可見,2019—2023年樣本企業創新績效均值有所波動,其中2021年相對較高,所選樣本企業2019—2023年的創新績效評價值均值分別為0.248、0.249、0.263、0.232、0.254。在這五年中,每年均有部分企業的綜合得分高于均值,這表示出這些企業在創新績效上表現較好。

圖1展示了10家樣本企業的創新績效,其評價值主要集中在[0.1,0.5]區間,表明這些科技型企業績效總體良好但仍有提升潛力空間。我國科技型企業需加大創新投入與產出以推動持續發展。
從單個企業來看,韋爾股份、寧德時代以及金山辦公的創新績效評價值波動稍大,其他企業的創新績效值整體上處于穩定的發展態勢。2020—2023年綜合得分最高的都是北方華創,2019年綜合得分最高的是金山辦公,說明這幾家企業的創新績效較高。
四、結論與展望
(一)財務基礎能力績效不平衡,創新投入績效偏低
通過表5所示,在財務基礎能力中,各指標之間權重差別巨大,這意味著企業在財務資源分配、成本控制、資金流動性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企業可能在某些非核心業務或非關鍵領域投入過多,導致核心創新活動的資金支持不足。因此,企業需要優化財務管理,確保資金的有效分配和使用,通過建立更加嚴格的預算控制機制、提高財務透明度、加強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等方式,來平衡和提升財務基礎能力績效。
另外,創新投入績效偏低表明企業在研發投入、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資可能不足,且投資效率不高,創新投入的不足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因此,企業應增加對創新活動的投資,包括研發費用、人才引進和培養、技術合作等。同時,需要提高創新投資的效率,比如通過建立有效的創新管理體系、激勵機制和績效評估體系,確保創新投入能夠轉化為實際的創新成果。
(二)存貨周轉率對科技型企業的績效評價影響最大
在科技型企業中,高存貨周轉率反映了企業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較高,創新產出方面經濟效益轉化能力高,這是創新能力強的體現。存貨周轉率較高也意味著企業存貨占用資金較少,資金回籠速度快,這有助于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財務成本。
(三)創新環境支持績效偏低,需要進一步提高
創新環境是影響科技型企業績效的重要外部因素,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是支持企業創新的外部力量,是刺激創新的手段,但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是有限的。政府要改變產業政策的支持方式,把單純的財政補貼轉變為對全產業鏈體系的支持。

主要參考文獻:
[1]李露.基于ANP法的科技企業創新績效評價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6,34(05):69-72.
[2]劉章勝,廖石云.技術科技型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商業經濟,2020(02):78-9.
[3]岳峰.熵值法在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06):26.
[4]高嚴,陳詩思.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績效評價:一個綜述[J].財會通訊,2018(02):52-5.
責編: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