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分析財務共享模式推動管理流程再造、提升管理內控水平,助推管理戰略轉型,以及與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內在關聯,提出了財務共享視域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路徑。包括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設智能決策系統、應用區塊鏈技術、實施動態風險管理,以達到優化財務流程、提升管理效能、增強財務透明以及提高應對能力的目的。旨在以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全面優化和創新,提高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和財務透明度,從而促進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關鍵詞】財務共享;財務管理;智能決策
【中圖分類號】F275
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已難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市場需求和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企業亟需創新型財務管理模式的引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一種集成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逐漸成為現代企業提升財務管理效能的重要工具。其通過資源的集中管理和流程的優化再造,能夠有效提高企業內控水平和戰略執行力。尤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支持下,財務共享模式能夠為企業提供更為精準和高效的管理手段。因此,研究財務共享視域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路徑,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還對實踐操作提供了指導意義,助力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財務共享模式與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內在關聯
(一)共享模式推動管理流程再造
財務共享模式對于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流程再造具有重要意義,其不僅能夠顯著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還能夠為企業實現全面的管理創新奠定基礎。通過集成化和標準化的財務處理,財務共享模式可在多個方面對企業管理流程進行重塑。首先,通過集成分散的財務職能,財務共享模式能夠打破傳統財務管理中各部門信息孤島的局面,實現信息的高效共享與協同[ 1 ]。通過標準化和集中化的財務處理流程,企業可顯著減少重復勞動和人為錯誤,從而提升財務管理的準確性和效率。其次,財務共享模式能夠通過優化財務流程,簡化業務流程中的審批環節和操作步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有效支持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自動化審批和智能化處理。不僅能夠縮短財務處理的周期,還可提升財務報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企業決策提供更為可靠的數據支持。
(二)共享模式提升管理內控水平
財務共享模式對于企業提升管理內控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還能增強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為財務管理創新提供堅實保障。在此模式下,企業能夠通過集中化和標準化的管理手段,顯著提高內控效率和有效性。第一,財務共享模式能夠通過集中的財務處理和標準化的操作流程,有效降低操作風險和人為錯誤的可能性。集中化管理不僅能夠確保財務數據的統一性和一致性,還會通過標準化流程減少各部門獨立操作可能引發的不一致和錯誤,從而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第二,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財務共享模式能夠實現財務信息的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通過建立統一的財務數據平臺和信息系統,能夠幫助企業實時跟蹤各項財務活動和資金流向,以確保財務操作透明化和可追溯性。此種監控機制能夠保證企業及時發現和預警潛在的財務風險,并在第一時間采取應對措施,從而提升企業的內控水平。
(三)共享模式助推管理戰略轉型
財務共享模式助推企業管理戰略轉型的意義在于提升企業資源配置效率和增強戰略決策的科學性,為企業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成為企業戰略轉型的重要推動力。一方面,財務共享模式能夠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財務資源的集約化管理,提升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集中的財務處理平臺使得企業能夠更加靈活地調配財務資源,有效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壓力,從而支持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2]。另一方面,財務共享模式能夠通過提升財務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為戰略決策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分散的數據管理導致信息獲取滯后,影響著決策的及時性和科學性。而財務共享模式能夠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實現財務數據的實時采集、處理和分析,為企業管理層提供了高質量的決策支持信息。高效、準確的財務數據不僅提高了戰略決策的科學性,還增強了企業應對市場動態變化的能力。
二、財務共享視域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路徑
(一)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財務流程
在財務共享服務的框架下,企業應采取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以全面優化財務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財務流程的各個階段,從初始的需求識別到最終的報表編制,旨在通過系統化的管理和持續改進,提高財務運作的效率和準確性。需求識別和預算編制階段是財務管理的起點。企業應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建立統一的需求識別平臺,并整合各部門的預算需求,形成統一的預算編制方案。同時,企業應合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歷史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預測未來的財務需求,從而制定更精準的預算方案。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集中處理,企業能夠有效避免部門間的信息孤島,提升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在會計核算階段,企業應實現會計數據的集中化管理。通過采用智能化會計系統,財務共享中心能夠自動處理日常會計業務,如憑證錄入、賬務處理和對賬等。智能化系統能夠根據預設的規則自動生成會計憑證,減少人工操作帶來的錯誤,提升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企業還可通過設置自動對賬功能,實現資金流與賬務流的實時匹配,確保賬實相符,提升財務管理的精確度。在支付與結算環節,財務共享中心應建立統一的支付管理平臺。通過與銀行系統的對接,企業可實現支付流程的全程自動化管理[3]。統一的支付平臺不僅能夠實現多種支付渠道的集中管理,還能夠通過預警系統實時監控支付風險,確保資金安全。報表編制階段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企業應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數據集成平臺,實現財務數據的集中采集和分析。同時,利用智能報表系統自動生成各種財務報表和分析報告,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智能報表系統還能夠根據管理層的需求,為企業定制個性化的財務分析報告,提供精準的企業決策數據支持。
(二)智能決策系統,提升管理效能
在財務共享服務的框架下,企業應建設智能決策系統,以提升管理效能。智能決策系統基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并通過實時數據處理和深度分析,提供科學、精準的決策支持,以全面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效能。具體見圖1。
數據收集包括內部數據收集與外部數據收集。其中內部數據收集包括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生產數據、銷售數據等。外部數據收集包括市場數據、經濟數據、行業數據、客戶數據等。數據處理包括數據清洗與數據集成。其中數據清洗需要去除數據中的噪聲和錯誤,確保數據質量。數據集成負責將多源數據整合到統一的數據倉庫中。數據存儲包括數據倉庫以及實時數據存儲。其中數據倉庫用于存儲清洗和集成后的數據,支持后續的數據分析和處理。實時數據存儲用于存儲實時采集的數據,支持實時分析和決策。數據分析包括歷史數據分析以及實時數據分析。其中歷史數據分析指的是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歷史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識別規律和趨勢。實時數據分析指的是利用流數據處理技術,對實時數據進行即時分析和監控。模型構建包括機器學習模型以及優化算法。其中機器學習模型基于歷史數據構建預測模型,如信用評分模型、成本控制模型、盈利預測模型等。利用優化算法改進模型的性能和準確性。智能決策包括預測分析、決策支持、報表生成以及個性化報告。其中預測分析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對未來趨勢進行預測,支持決策。決策支持基于分析結果生成決策建議,如風險預警、資源配置優化、策略調整等。報表生成自動生成管理報表和圖表,提供直觀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展示。個性化報告根據管理層需求,生成定制化的財務分析報告。反饋與優化包括自我學習以及系統評估。其中自我學習指的是通過不斷獲取新數據,系統自動調整和優化預測模型和決策算法。系統評估則是定期評估智能決策系統的性能和效果,進行升級和改進。
(三)區塊鏈技術應用,增強財務透明
在財務共享服務的框架下,企業應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顯著增強財務透明度。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技術,具有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等特點,為財務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第一,區塊鏈技術在財務數據存儲與管理中起著關鍵作用。企業可通過建立基于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將所有財務交易記錄在區塊鏈上。每筆交易都會生成一個唯一的哈希值,并鏈接到前一筆交易的哈希值,以形成一個不可篡改的鏈式結構[4]。此結構能夠使企業的財務數據具備更高的完整性和透明度,任何篡改行為都會被立即發現,從而確保數據的真實性。第二,區塊鏈技術能夠提升財務審核和審計的效率和準確性。通過智能合約,企業可實現自動化的財務審核和審計流程。智能合約是區塊鏈上的自執行代碼,能夠幫助企業在預設條件滿足時自動執行相應操作。例如,企業可在智能合約中設定財務審核規則,當交易符合規則時,智能合約會自動進行審核并記錄結果。此路徑不僅能夠有效減少人工審核的工作量,還能提高審核的準確性和效率,降低審計成本。第三,區塊鏈技術還能夠有效增強供應鏈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在供應鏈管理中,企業可通過區塊鏈記錄供應鏈各環節的財務交易數據,包括采購、生產、物流等環節。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確保了每個環節的數據真實可信,通過實時查詢和驗證交易記錄,能夠有效避免信息不對稱,提升供應鏈的協同效率。同時,企業還可通過區塊鏈追蹤產品的生產和流通情況,防止假冒偽劣產品的流入,保護品牌聲譽。
(四)動態風險管理,提高應對能力
通過實施動態風險管理,企業可以在財務共享服務的支持下,有效識別和應對各類風險,提升財務管理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一方面,企業應建立完善的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風險識別是動態風險管理的起點,企業需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集中數據平臺,全面收集和整合各類風險信息,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并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識別出潛在的風險因素。評估體系則通過量化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為后續的風險應對提供科學依據。另一方面,實時監控是動態風險管理的關鍵。企業應構建基于財務共享中心的實時監控系統,通過物聯網(IoT)等技術,實現對財務數據和業務流程的實時跟蹤和監控。實時監控系統能夠自動識別異常情況并發出預警,幫助企業在風險發生初期迅速采取應對措施,降低風險損失。例如,企業可通過實時監控企業的現金流和流動資金狀況,提前預判可能出現的資金短缺,從而及時調整財務策略,確保資金鏈的穩定[5]。此外,在風險應對策略方面,企業應強調靈活性和前瞻性。基于動態風險管理的理念,企業應制定多種應對預案,并根據風險的變化情況靈活調整策略。企業可利用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模擬不同情景下的風險影響,優化應對方案。例如,在面對市場波動時,企業可以通過衍生品對沖策略降低市場風險,利用動態調整投資組合,保持資產的穩定增長。同時,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企業可通過建立信用評分模型,實時評估客戶的信用狀況,制定差異化的信用政策,以降低壞賬風險。
三、結語
本文探討了包含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決策系統、區塊鏈技術應用和動態風險管理在內的財務共享視域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路徑。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夠優化財務流程,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智能決策系統能夠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精準決策支持;區塊鏈技術能夠通過其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增強企業財務透明度;動態風險管理可通過實時監控和靈活應對策略,提升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通過提出以上科學可行的財務共享視域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路徑,旨在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企業在復雜市場環境中實現穩定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韓雯潔.數字經濟推動企業智能財務發展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23(16):23-26.
[2]李卓霖,張志宏.區塊鏈技術下企業財務管理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4(17):147-149.
[3]劉士璋,常明哲.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優化探討[J].國際商務財會,2023(05):61-64.
[4]楊暢.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對企業發展的意義[J].產業創新研究,2024(12):138-140.
[5]張唐檳.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4(12):156-158.
責編: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