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實施,高等教育領域面臨著培養創新人才的挑戰。通過構建“學業―科研―雙創”三位一體的導師制培養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該模式通過把握學生階段需求、明確導師職責本位、發揮多元主體作用等工作機制,以達到健全導師立體教育體系、促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建構“三全育人”教育格局的實施成效,為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 新工科;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9.026
Exploration" of the Trinity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Mode of"\"Lear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RAO Xianfa1,2, CAI Qian2, XIAO Zunyu2
(1.School of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00;
2.School of Marxism,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inity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model, we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By grasping the needs of students at the stage, defining the responsibility standard of mentors, playing the role of multiple subjects and other working mechanisms, we can achie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erfect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mentors,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educational pattern of \"three full-education\", 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trinity;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mode
1" 新工科背景下“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工作機制
1.1" 把握學生階段需求,梯度遞進培養理念
本科初期,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并逐步引導他們了解自身的專業興趣和潛力,使學生實現學生身份的轉變以及學習行為的塑造。此時,學業導師主要通過“共情式”的教學輔導方式,包括情感性共情、認知性共情和行為性共情三個方面[1],開展諸如課堂教學、學術講座和實驗室參觀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專業知識的好奇心。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后,增選科研導師與創新創業導師。通過實驗室基礎實踐和基礎實訓項目,讓其初步接觸專業技能和工程實踐。
隨著學生專業知識與操作經驗的積累,這一階段著重加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科研素養。導師將引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實驗,以及組織課外科技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學??赏ㄟ^課程設計、競賽項目等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獨立開展研究,以培養他們的科研興趣和創新能力。
在本科后期,導師會更多地側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生涯規劃。通過指導學生參與創業項目、撰寫學術論文和參加專業實習,幫助學生順利過渡到研究生階段或職場,為學生升學就業提供有效支撐。
1.2" 明確導師職責本位,緊密對接育人目標
首先,學業導師負責調整和完善學生的培養方案,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以及新工科的發展趨勢安排學習課程,引入前沿的知識和技術,以此優化課程體系。同時,學業導師負責組織學生參與專業前沿的研討和學術交流活動,提供學術指導和資源支持。學業導師還會與學生一起進行項目設計和實施,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持,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想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其次,科研導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科研問題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蒲袑熍c學生一起制訂科研計劃和目標,明確任務和時間節點,提供科研資源和實驗設備,幫助學生開展科研實驗和數據分析,促進科研項目的順利進行。科研導師通過輔導學生撰寫科研論文和專利申請,促進學生與企業的合作,使學生的職業知識向技術知識轉變,以實現技術知識的創新應用,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和社會化[2]。
最后,創新創業導師負責創設良好的雙創環境,包括搭建創業孵化平臺、建立創新創業實驗室等,為學生提供創業資源和機會,創造創新創業的氛圍和條件。創新創業導師通過開展創新創業理論和案例培訓,引導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時幫助學生進行創業項目篩選和商業模式設計,組織創業實踐活動,如市場調研、商業計劃書編寫等,幫助學生將創業理念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創新創業導師負責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雙創比賽項目,如“互聯網+”“挑戰杯”等,提供比賽指導和準備培訓,提高學生在雙創比賽中的競爭力和表現力。
1.3" 發揮多元主體作用,優化改進評價機制
單一的主體評價考核制度不利于對“三位一體”導師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不利于提高各類導師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素養能力的全方位提高,由此需要引入更加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來全面評價導師制的實施效果[3]。
首先,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評價過程。學生是直接接受導師教育的對象,他們的評價可以直觀反映導師的教學效果和指導質量。通過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可以激勵導師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使導師的各項工作狀態能夠在真實具體的實踐場域中得到考查。
其次,開展導師自我評價與同行評價。導師可以通過自我評價來審視自己在教學、科研和指導方面的實際表現,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制訂改進計劃。同時,通過同行評價,導師可以從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等層面進行多維度相互評價,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再次,行政部門需制定支持“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為該模式的實施提供保障。建立和完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制訂明確的教育質量標準,對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效果進行定期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調整優化[4]。
最后,學校應從頂層策略上營造支持創新和跨學科學習的校園文化,實現校內外評價資源的整合。同時,建立反饋機制,收集來自學生、導師、校友、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反饋信息,用于持續改進教育模式和提升教育質量,實現家校聯動、社校共建。
2" 新工科背景下“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實施成效
2.1" 優化教師隊伍,健全導師立體教育體系
2.1.1" 優化教師隊伍質量
“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優化了教師隊伍。傳統的導師制培養模式主要依賴學業導師,主要以學術研究為主要任務,對于實際工程、科研項目、競賽項目等的指導相對較少。而新工科背景下的導師制引入了科研導師和創新創業導師,一方面豐富了導師資源,擴大了教師隊伍。他們各自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經驗。這種多元化的團隊結構使得學生能夠從不同領域的導師中獲得更全面的指導和培養,有助于他們在學術研究、實踐創新和職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另一方面,引入這兩類導師不僅能夠提供更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也能夠促進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拓寬了教師隊伍的廣度和深度。
2.1.2" 健全導師立體教育體系
這一培養模式使三種導師共同參與學生的培養,通過導師團隊的協同合作,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指導和支持,健全了導師立體教育體系。這種模式促進了學業導師與科研導師的合作,把學業導師注重學術研究和理論的特點與科研導師關注實際問題與操作的優勢進行無縫銜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這種模式把學業導師的專業知識以及科研導師豐富的經驗,與創新創業導師在職業發展和創新思維方面具有的獨特見解相結合,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導師團隊。這種導師立體教育體系可以促進不同類型導師之間的互補和協同,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層面上獲得全方位的培養,成為學術素養和實踐能力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2.2" 轉變教育方式,促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2.2.1" 推動教育方式多樣化轉變
“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更加注重個性化指導,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特長和發展需求。每位學生都會有一個導師團隊,導師會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量身定制培養計劃,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這種個性化的指導方式,不僅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創新潛力,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優勢和潛在的發展方向。這種培養模式要求導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導師需要與學生一起參與科研項目、工程實踐或創新創業活動。這種密切的互動與合作,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導師也能夠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合作,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術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潛力,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
2.2.2" 促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這種培養模式還促進了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引入不同類型的導師,學生能夠獲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指導和支持。學術導師能夠提供專業知識和研究方法的指導,提升學生學術研究的質量與水平??蒲袑熌軌蛳驅W生傳授實踐技能和經驗,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專業知識。通過與專業導師的互動交流,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實際工作環境,提升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創新創業導師是企業界的專家,他們了解行業趨勢和就業市場需求,可以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就業優勢和發展潛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
2.3" 打造德育結構,樹立“三全育人”教育格局
2.3.1" 打造“立德樹人”德育結構
“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學業導師、科研導師和創新創業導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和榜樣,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向學生傳遞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職業道德要求。學業導師通過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誠實守信的學術行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誠信意識;科研導師通過實際案例和實踐經驗的分享,引導學生了解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創新創業導師通過職業操守和職業規范的傳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這種導師制培養模式為學生塑造正確的德育結構提供了重要支持。
2.3.2" 樹立“三全育人”教育格局
在全員育人方面,這種模式有利于打破學生與導師之間、不同導師之間的交流壁壘,以及導師與其他學科領域教師之間的學科壁壘,強化全體教師的育人意識。同時,這一模式通過導師的合理遴選,可以進一步增強教師隊伍的整體育人水平。學??梢酝ㄟ^嚴格的選拔和培訓,選拔具有教育熱情和教學能力的導師參與全員育人。這樣可以確保每位導師都具備育人能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學校育人目標的實現。在全過程育人方面,這一模式覆蓋了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持續的學術指導和職業規劃,幫助學生建立穩定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成長軌跡,“學”“研”“創”無縫對接,確保教育的連續性,達到培養理念與過程的一體貫通。在全方位育人方面,這一模式實現了知識與技能、創新與創業、獨立與批判等全方位能力的培養,針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規劃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指導,實現教育環節與要素的協同配合[5]。
3" 結語
“學研創”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不僅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也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學術與實踐體驗。將學習、研究與創新緊密結合,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夠激發其內在的創造潛力,為其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一培養模式是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它不僅提高了教育質量,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源。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該模式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實戰經驗的高素質工科人才。
基金項目:2022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課題“工科學生‘學研創’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XJG-22-7-30);2023年江西理工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工科研究生‘學研創’三位一體導師制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YJG2023025)。
參考文獻
[1] 王軍峰.共情式對話:新型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新理念[J].青年記者,2023(23):63-65.
[2] 趙鵬燕.知識生產模式轉型下產教融合的邏輯轉向與路徑建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13):27-33.
[3] 朱德全,馮丹.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多元主體的行動邏輯[J].現代教育技術,2024,34(5):5-15.
[4] 楊鳳微,馬祥.高校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的基本要素及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6(12):38-40.
[5] 余勝泉,湯筱玙.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開放教育研究,2024,30(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