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工作是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浦東新區農廣校農民教育培訓宣傳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面臨發展的瓶頸,浦東新區農廣校聚焦宣傳工作中的短板,積極探索有效路徑,聚力提升宣傳工作出新彩。
一、培訓宣傳工作的浦東經驗
浦東新區農廣校屬于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員會主管的事業單位,是浦東新區培訓職能單位,下設4個宣傳陣地,宣傳欄1個,電子屏3個,同時依托農民田間學校宣傳培訓工作。建立信息稿報送審核機制,單位建立了信息工作人員、科室主任、校領導三級審核機制,嚴格把關宣傳信息報送程序;建立了新聞信息稿錄用激勵考核機制,年度統計各部門、個人錄用稿件數量并給予表彰;每年年初圍繞重點培訓工作、重大活動、先進典型等排出信息宣傳計劃表,制定年度新聞宣傳計劃并及時報送上級單位;全力配合上級單位對信息員的培訓工作,全面提高信息工作人員的宣傳水平;建立及維系與各級媒體記者的聯系,主動配合各級媒體采訪報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亮點工作;建立了信息輿情防控及處置機制,及時做好信息輿情的收集、研判、處置和反饋。
二、“四圍繞”提升宣傳工作實效
自浦東新區農廣校開展培訓工作以來,始終立足鄉村振興大局,以需求為導向實施高質量培訓,努力打造適應引領區農業農村發展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圍繞培訓成果的宣傳報道取得了實效,在樹立典型、營造氛圍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一是圍繞高素質農民培訓、頭雁、菁鷹、農業經理人、農民科技節、新農人品牌IP塑造、鄉村民宿品質提升等培訓中的各項特色亮點工作等,通過浦東發布、浦東三農、浦東惠農通等官方微信公眾號、浦東農網門戶網站及區級以上媒體開展多種宣傳報道196篇,充分發揮了官方平臺及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
二是圍繞浦東新農人故事及先進事跡,宣傳報道新農人風采,以“小切口”展現了“大情懷”,樹立了先進新農人的典型,如新華社報道《智慧稻田的90后“飛手”:新農人放飛新希望》,中新社報道《“農二代”沈滬銘:耕耘現代農業需要各領域青年人才》,讓更多青年人看到鄉村大有可為,吸引了更多優秀青年人才邁入農業領域。圍繞農民重大專題活動如浦東農民科技節,在區級以上媒體通過報紙、電視、廣播、客戶端及公眾號形式對連續舉辦16屆的浦東農民科技節進行全方位多渠道報道,以數智化催生農業新質生產力,展現現代智慧農業風采,營造了浦東農民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氛圍;同時在農民科技節活動期間,開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等系列線下培訓,并依托農民田間學校開展科技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圍繞先進典型及做法如產業化聯合體,農民日報報道《答好賣大米這道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必答題——浦東兩個稻米產業化聯合體牽頭單位的經營之道》,解放日報報道《“巨無霸”級農業合作社成立,傳遞出怎樣的市場信號?》等,各經營主體抱團合作提質增效的實例宣傳,吸引了更多的經營主體成立和加入產業化聯合體,并因地制宜地探索發展模式,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圍繞特色亮點工作如新農人品牌IP塑造培訓,東方城鄉報報道《浦東新區首屆“新農人品牌IP塑造”開班》,培訓結合新媒體營銷時代趨勢,緊跟新農人需求,提升新農人個人影響力,推動農產品“破圈”賦能,通過對靈活的培訓方式和有效的培訓內容的宣傳,讓更多新農人了解到了單位的追求創新和切實為民辦學的理念。
三、現階段浦東新區培訓宣傳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大宣傳”格局缺位,組織協調服務不夠
一是重視程度不夠。雖然根據主管部門宣傳要求嚴格落實宣傳任務,并在宣傳工作上建立保障機制,但“大宣傳”格局缺位,全面系統的宣傳思想引領不足。二是未能成立專門有效的宣傳小組,明確信息專員。由于業務工作繁忙,宣傳者大都身兼數職,難以抽出更多時間深化宣傳培訓的成果,雖然培訓業務工作碩果滿滿,對外宣傳卻未能起到更好的顯示度和影響力,宣傳效果不顯著。三是宣傳經費保障不足。財政預算在宣傳經費上的投入不足,未有專項經費支持宣傳工作,難以注入更加專業的力量進行深度挖掘,形成系列報道,擴大培訓效果的影響力、傳播力和引領力。四是業務工作活動經費有限,不足為宣傳預算預留空間,多數情況下只能通過主管部門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活動前的造勢和活動后的宣傳輻射范圍較小,宣傳效果有限。
(二)信息共享存在信息差,資源利用不夠充分
一是與上級單位資源共享程度不高。日常與上級主管單位的業務工作聯系緊密,且上級單位宣傳經費較為充足,與各級媒體合作范圍較為廣泛,合作方式較為多樣,宣傳選題方向和媒體專版往往有很大的使用空間,但由于與上級主管單位存在信息差,未能及時有效的了解主管單位的宣傳資源情況及資源使用要求,并及時表達宣傳需求和報送宣傳選題,以至資源共享程度較低,錯過部分宣傳機會。二是與區級以上媒體連接緊密程度不夠。雖然在日常的業務工作中會受邀接受一些媒體采訪,與各級媒體建立了一定聯系,但受經費限制,未能進行深度合作,特別是影響力大的央媒,未能充分利用區融媒體在新媒體上的資源,如抖音號、視頻號、學習強國視頻號等,發揮新媒體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的優勢。
(三)宣傳員綜合素質層次不齊,宣傳人才隊伍建設不足
一是由于業務繁忙,宣傳力量薄弱,且工作人員基本不具有新聞專業背景,未經過專業的攝影、寫作、排版訓練,專業水平有限。工作人員寫作水平和寫作觀念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不完全適應,雖然投稿積極性較高,投稿數量可觀,但信息內容較多側重于日常工作動態、調研及工作會議,如培訓開班工作會議、各類培訓調研研討會或者各類培訓開班動員會等動態類信息,缺乏具有數據支撐量化的培訓成果類的報道以及大眾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報道。二是工作人員對信息的敏感度不夠,信息面了解較窄,且主動積累、整理提煉業務寫作素材的意識不足。
四、新媒體時代下提升浦東新區培訓宣傳工作的路徑
(一)強化組織領導保障,錨定宣傳“定星盤”
在思想上更加重視,始終把握好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把握好意識形態領域主陣地,堅持宣傳與業務兩條腿走路,為鄉村振興培育人才凝聚力量。一是完善工作機制,規范宣傳管理。健全供稿機制,成立宣傳小組,明確信息專員,由信息員撰寫,信息專員潤色,科室主任把關,單位領導審核,及時宣傳報送培訓工作的特色亮點工作。二是細化宣傳計劃,突出重點報道。圍繞重點培訓項目、現代農業人才重要政策文件出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先進典型等重點工作排出信息宣傳計劃,進一步細化階段性重點信息的撰寫及報送。三是分配落實任務,壓實宣傳責任。制定年度及階段性信息錄用任務清單,明確任務目標,按月下發工作提示,落實好責任對象,定期收集高質量信息,把握好工作方向。四是強化考核表彰,提升工作成效。細化目標任務,量化考核標準,完善考核表彰辦法,并進一步做好每季度信息錄用的統計匯總工作,及時把握信息刊登進展,按季度通報信息刊登情況,提高投稿積極性。五是加強預算編制,提升保障能力。積極向上級機關爭取和投入宣傳專項預算資金,并合理安排使用;合理增加安排各類培訓班經費中的宣傳經費。
(二)加強資源整合,打好宣傳“組合拳”
一是加強日常與上級機關的緊密聯系。積極與上級單位溝通,詳細了解上級部門的宣傳資源及資源可共享的程度與要求,共享上級機關與各級主流媒體合作的專版等資源,加深對培訓的報道,如報道新型經營主體典型、講好新三農人故事,浦東產業聯合體的發展歷程等;與上級思想保持統一,積極了解上級官方公眾號的發布要求和側重點,轉變寫作方式,提高公眾號的刊登率和曝光度,充分發揮官方新媒體的宣傳作用;同時及時了解上級機關的內部信息平臺和寫作要求,把握與上級機關重點工作的共性,積極撰寫報送上級和國家重視的熱點信息和重點信息,爭取上級單位領導的批示和認可,提升內部宣傳效果,進一步提高上級機關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為系列報道爭取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二是要善于“借船出海”,加強與各級媒體的深度合作。在財政資金的保障下,通過建立策劃、通聯與培訓機制,由媒體采編人員與信息員組成宣傳組,加強培訓成果在中央、省市、區級關鍵平臺和核心媒體重要版面、學習強國等平臺的宣傳報道;聯合區融媒體中心,利用好浦東發布微博、抖音號、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推送平臺開展系列宣傳,擴大宣傳范圍,提高影響力。主動向各級媒體提供宣傳素材,建立并維系好與各類媒體記者的緊密聯系,加強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宣傳報道。
(三)全力培育基層“細胞”,畫好宣傳“同心圓”
一是完善內部梯隊建設。重點打造一支能寫、善書的新聞信息宣傳工作隊伍,提高政治站位,明確每位工作人員的責任對口宣傳渠道,做好對上信息報送、對下政策宣傳,對內工作傳達、對外新聞宣傳等各項工作,將工作進一步分解,將責任進一步細化,做到遇事有人抓,遇責有人擔,使培訓信息宣傳沒有真空地帶。二是加強工作人員的寫作與新媒體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強參與配合上級機關對于工作人員的寫作能力培訓,增強工作人員對信息宣傳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及時把握上級和國家關注的重點及熱點信息,了解上級的宣傳要求和宣傳方向,提高新聞信息敏感度,擴大信息知曉面,提高工作人員對業務工作內容優化提煉的意識;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與本單位的信息寫作培訓,邀請上級機關、媒體記者在政務信息、新聞稿件寫作、攝影攝像等方面對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轉變寫作觀念,優化寫作形式,深化報道內容,全面提高工作人員的寫作能力和攝影水平。
(作者單位:1.上海市浦東新區農廣校;2.上海市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