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退役軍人王祖發站在了返鄉創業的岔路口,先后通過餐飲、鞋帽批發、跑鄉鎮線路客車等一系列的摸索,通過長期與農民朋友交心談,感受到了農民對富裕生活的渴望與追求,萌發了扎根農村、服務農民的愿望,堅定地將創業目光投向了農業生產的一線。
懷揣夢想" "事業發展轉型升級
2006年,王祖發建立了荊州市公安縣老地方農機有限公司,開始向鄉親們售賣農機,但經營之路挑戰不斷,得益于部隊的堅毅磨煉,他始終秉持著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帶領團隊,一面腳踏實地為鄉親們服務,不斷拓展農機推廣和售后,一面積極與供應商溝通交流,與國內多家著名農機品牌建立了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漸漸改變了捉襟見肘的局面,年銷售額達到3000多萬元。在此基礎上,2010年11月王祖發創辦了公安縣精誠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為社員提供農資供應、耕種管收、貯藏、加工、銷售等全程一站式服務,合作社發展成員275戶,帶動農戶858戶。自2015年以來,合作社先后獲得“市平安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荊州市首屆“十佳合作社”、“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等榮譽稱號,入選全省第三批“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合作社發展穩定后,2021年王祖發又創辦了江南新型農業培訓學校,引導農民走上創業致富路,其本人榮獲2022年度“荊州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秉持初心" "農民培訓堅持強化實踐
江南新型農民技能培訓學校作為精誠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的拓展服務機構,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設有辦公室三間,大教室2間,計算機機房1間,農業生產實訓基地2個,各類教學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管理嚴謹。其中管理人員5名,專業教師17名,具有大中專及以上學歷并取得相應專業的教師資格證或職業資格證,高級職稱3名,中級職稱8名、實行校長負責制的管理體制。學校以“誠信辦學,質量立校,就業可靠”為宗旨,堅持“就業為導向,以愛心促發展”的理念,培養技能硬、素質高的高素質農民為目標,重點面向農業農村及城鎮失業人員進行再就業技能培訓。目前開設機械加工、電子商務、農業機械操作、農機修理、種養技術、無人機操作技術、電工、焊工、鉗工、車工、家政服務、中式烹飪、龍蝦制作、服裝縫紉等專業技能培訓服務。近兩年來,共舉辦培訓班63期,培訓各類技能學員達6000多人次,結業后頒發結業證書和技能等級鑒定證書,并在就業指導上為學員提供幫助,獲得了學員們的一致好評。
勇于探索" "三位一體創新培訓模式
在王祖發的帶領下,農機公司、農業合作社、新型農民培訓學校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機推廣、農民幫扶等方面,開展“三位一體”系列培訓,帶動縣域農業產業化的新技術應用。他在公安縣尹家灣鎮承包1200多畝地,種植水稻珠兩優5298、紅兩優1566,獅子口鎮法華寺村種植優質稻2400多畝,同時針對種植大戶較多的埠河鎮、章莊鋪鎮、孟溪鎮,結合葡萄、果蔬、鳳冠梨的產業特色和需求,因地制宜、因村施教開展農機操作、農機修理、種養技術、無人機操作技術等多項技能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技術水平;在蝦稻養殖較為集中的麻豪口鎮鵝港村、章田寺鄉、毛家港鎮加強養殖管理知識的普及和培訓,幫助農民提高養殖效益。
無人機飛防作為合作社的王牌培訓課程,王祖發從“董事長”轉變為培訓講師,帶領團隊走進田間地頭,免費為農戶提供植保飛防業務,并對感興趣的農民現場教授無人機操作規程和技巧。為了更廣泛地普及技術,他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將“周末培訓+夜間培訓+線上”結合起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設備開展在線教學和視頻教學,讓更多農民接受專業培訓,這一舉措極大地拓展了農民培訓的渠道和途徑。培訓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學員的主體地位,圍繞農民學員設計問題、組織活動,鼓勵和激發農民學員在生產中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制定解決方案并完成實施。鼓勵學員們積極參與課程設置、教學評價等方面工作,尊重大家的意愿和需求,強化實踐教學。通過邀請行業專家、技術團隊入村入戶,開展現場教學和技能培訓,讓農民學員能夠親自動手操作,實踐所學,學以致用。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及時得到專業的指導和幫助,極大地提高了農民培訓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創新“培養示范+挖掘吸納+農業農村局合作”培訓模式,線下培訓產業示范帶頭人80人,挖掘樹立本村示范、帶動周邊的科技推廣帶頭人;同時吸收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組織能力較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優秀學員和科技示范戶作為合作社及學校技術輔導員,幫扶田間學校的建設,通過技術推廣推動當地主導產業的積極輻射作用;與縣農業農村局合作,將植保無人機飛手培育與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相結合,招收有興趣、有能力的高素質農民開展植保無人機操作規程培訓,內容涉及植保無人機構造維修、作業原理和實際操作等。四年來,王祖發的合作社及學校累計培育并輸送農民飛手300余人。
樂于奉獻" "聯農帶動助力鄉村振興
王祖發始終堅持投身農業不僅是個人價值的實現,更是為了幫助家鄉父老鄉親發展,從發展自身產業到創辦農民培訓學校,不遺余力地帶動周圍農戶提升綜合素養。凡是經合作社培訓的學員,學習應用能力和提出、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均得到了顯著地提高,更重要的是帶領周邊農戶開辟了增收致富新渠道。合作社擁有設備近200臺套,社會化服務設備近500臺套,通過不斷整合當地農機資源,有效帶動本地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創收、農田科學規模化種植。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依托,成立了四個服務組織,即機耕服務隊、植保服務隊、機械插秧服務隊、收割服務隊,推進機械化、規?;?、集約化的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還在公安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無人機飛防大隊,植保飛防服務產能達10萬畝以上。目前合作社共發展成員275戶,為周邊農戶開展小麥、油菜、水稻、果蔬作物耕作防收全程托管服務800多家。公安縣獅子口鎮新蘆村的李建操自從加入飛防大隊以后,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感慨道:“2020年以前農田打藥都是人工使用噴霧器,非常費勁,自從有無人機后,不僅效果好多了,還省力,更加節約人力成本。”加入飛防大隊幫助他進入了整個公安縣的資料流通渠道,每年作業面積高達15000多畝,飛防收入更是從年收入1.5萬元至2萬元增長為15萬元左右。經王祖發培育出來的像李建操這樣的專業飛防手有20多個,他們相互合作、抱團發展,在實現個人收入大幅增長的同時,4年來幫助農民累計增收達3000余萬元。
互動式、零間隔培訓使廣大菜農明確了行業發展方向,更新種植觀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發生率降低了30%、防效達90%,防止了無效用藥情況發生,減少用藥30%左右。參加培訓的菜農普遍獲得了增產15%、增收20%的良好經濟效益。另外經學校輔導員指導,學員們在黃瓜拉秧后期又套種苦瓜、絲瓜,套種每畝可收入5000元左右,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新的推廣技術與新型經營理念的結合,大力推動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當地形成了多元化的農業生產體系。近幾年來合作社積極發展訂單農業3萬余畝,為農戶統一供種、統一旋耕、統一插秧、統一收割、統一技術服務,并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從老百姓手上收購;近三年來,年均農機社會化服務達4萬余畝,一大批農機手在家門口就業上崗,輻射帶動周邊270多戶農戶生產發展,戶均增收2000余元。
回首農業創業經歷,盡管過程艱辛,但付出終有回報。王祖發作為全縣第一大農機專業合作社董事長、高素質農民學員的優秀代表,始終走在學習第一線;并根據市場需要,將農機與農藝有效銜接,大量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廣到農民手中,實現科學種田,并免費為其他學員提供就業指導和上崗幫扶。從參加培訓到組織培訓,王祖發在鄉村振興“新戰場”交出了自己精彩的答卷。
(作者單位:1.荊州公安縣精誠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2.湖北省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