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對農民夫婦撿來的孩子,長于農村,對家鄉、農業有著特別深厚的情感。小時候,家里生活拮據、父輩勞作的艱辛讓我印象深刻。初中畢業便外出打工,打拼8年在城里同時開了幾家店,還通過自考拿到了大專、本科文憑。2016年,我懷揣改變農村面貌的夢想,回到家鄉江蘇省泰興市廣陵鎮創業,成立織夢家庭農場。“織夢”,顧名思義,編織夢想。一路走來,我很篤定:要編織什么樣的夢想!
然而,夢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農場創辦之初,我便很快體會到務農的艱辛與不易。為了能讓農場綠油油的蔬菜、一筐筐的雞蛋賣個好價錢,天剛蒙蒙亮,父母就騎著三輪車去很遠的菜場賣菜,有時賣不完還要再拉回來,但他們依然干得很起勁,那一刻我知道“織夢”編織的是我們一家人的“小康夢”。
新鮮、純天然的蔬菜,為什么得不到市場的認可?看著父母這么辛苦,那一刻自己做了個決定:一定要把家里的菜賣個好價格。于是我把之前在外工作的營銷經驗用到農產品銷售上,微營銷、群接龍、開發微信小程序、招募社區團長、設置城區領取點,為客戶送上新鮮的蔬菜,農場的產品逐漸得到市場認可,有時需要提前一個月預訂,父母再也不用起早貪黑成了我最大的欣慰。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致很多農產品滯銷,當看到周邊菜農們渴望出貨的眼神,我意識到,“織夢”所編織的不僅是我們這一家人的“小康夢”,還是這一方老百姓的“致富夢”。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如何把農民的蔬菜賣到各大商超,讓我犯了難。有人說,“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啦,商超不是那么好進的,他們都有固定的供應商”。雖然反對、質疑聲很多,但我沒有放棄。為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我為蔬菜、瓜果、農副產品等注冊“廣琳織夢”商標。同時,專門配備果蔬農藥殘留安全檢測室,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菜籃子”安全。帶著我們特有的優勢、更帶著鄉親們的熱切期盼,我從一次又一次的閉門羹中,逐個敲開了大潤發、盒馬鮮生等連鎖超市的大門。依托大型商超的生鮮供應鏈和品牌營銷的支持,發展訂單銷售。
夢想的力量很大,三年的時間里農場從最初供應一家超市到目前上百家超市,從剛開始的一天幾十斤,到現在的高峰期一天幾百噸,這些數字的背后是數千家庭在共富的路上越走越寬的成果。
一路走來,也不是一帆風順。曾記得,我懷孕7個多月時,一位菜農老伯找到我,原來他的1萬公斤甘藍滯銷了,讓我幫他想辦法。我立刻聯系商超,商量搞促銷,僅1個小時1萬公斤甘藍就被各家超市訂購了,老伯高興壞了,加班加點采摘打包,不承想,我們第二天把貨送到超市總倉時,超市竟然全部拒收,原因是溫度高致甘藍在袋子里起熱變色。聽到這個消息,我帶領員工趕到現場返工,整整忙了一個通宵,直至順利交貨。員工看到我熬紅的眼睛,對我說,“你這何苦呢?”那時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們只是忙了一個晚上,而對于菜農來說,這可是他一個季度甚至一年的開支,當我看到菜農拿到錢時那燦爛的笑容,感覺一切都值得。
2021年,織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農場擁有了一支50人的專業核心團隊,實現了線上線下產銷融合。為了帶動更多的村民依靠產業致富,也為了通過網絡直播給消費者帶來可視化選擇,保障農產品銷售渠道暢通,目前農場已與大型超市簽訂了種植合作協議,訂單化生產,綠色種植,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也保障農戶收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進程中,我成為了一名建設者。如今,延伸產業鏈成了農場新的努力方向,在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2023年農場建成了8000平方米農產品加工分揀中心,邁進了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構建全產業鏈的新領域。同時,落地了工廠化育苗項目,種子、育苗、種植、采摘、分揀、加工、配送,全程監管質量,高端綠色蔬菜種植,提高蔬菜附加值,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菜籃子”安全。此外,農場大力發展鄉村“采摘游”,從水果到蔬菜,通過現采現摘,實現從田地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務。旺季時,每天能接待100多人次采摘,每公斤增加收益達5元左右。還與全市幼小中學合作,開展農業生產體驗活動,打造產教融合示范點。農場帶動了1000多個農戶就業增收。
轉眼8年過去,我從初出茅廬的農村姑娘,一路成長為江蘇省、泰州市人大代表,榮獲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泰州市勞動模范、泰州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在農場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種蔬菜、做電商、發展采摘游,為鄉村全面振興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未來我將堅守本心,扎根生我養我的地方,用行動回饋家鄉,像父輩一樣將汗水灑在家鄉的土地上。我也深刻體會到,農民不僅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職業,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和力量的寫照。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織夢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