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然而目前機械單一、簡單枯燥的聽錄音、讀課文、背誦課文這樣的作業卻并不能真正達到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優化設置口語作業:要保持聽讀背作業的新鮮感;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要創造聽讀背作業的真實感,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而要注重聽讀背作業的層次感,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而要提高聽讀背作業的成就感。通過這四個方面的優化使用,從而讓學生真正做好家庭作業,讓家庭作業起到良好的延伸作用,更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聽讀背作業""" 優化"""" 小學英語
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活動不應該僅限于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而據筆者了解,大部分的教師最常布置的家庭作業就是:聽、讀、背。不可否認,“聽讀背”這個教師的法寶在英語學習中確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的聽說能力,閱讀能力,語用交際能力大都是基于此。然而這樣機械單一、簡單枯燥的“聽讀背”作業卻讓學生對家庭作業失去了興趣,只是為了完成家作而完成,并達不到我們真正的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針對這樣的問題,本文從幾個方面著手,試圖能改變這樣的現狀,真正讓“聽讀背”這個法寶作業發揮作用。
要保持“聽讀背”作業的新鮮感
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受興趣的支配,而好奇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培養興趣的起點。因此我們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要激發學生完成聽讀背作業的興趣,產生內動力,因此,聽讀背作業必須要時常要給孩子一種新鮮感。
1、錄音模仿,變身“模仿達人”。我們在布置聽讀背作業時可以依托一些軟件平臺進行。孩子們可以在平臺中練習、檢測自己聽說水平,可以在平臺中展示自己的語音,爭當一位模仿小達人。這樣的聽讀背作業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就更濃厚了。
2、合作表演,變身“最佳演員”。小學階段的孩子熱愛模仿,喜歡表演,因此我們可以讓在聽讀背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孩子們人人是演員,更能爭做小明星!
3、課文復述,變身“故事大王”。聽故事,講故事,也是學生所喜愛的學習形式,因此在適當的課文中,我們可以穿插布置這樣的復述故事作業。在復述的過程其實已經將本課內容全都內化為孩子自己的認知,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語用能力。
4、自我編劇,變身“編劇明星”。學生都是極富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和詮釋也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通常教師布置學生聽、讀、背的作業都是本課學習的課文內容,有助于鞏固復習,然而很多孩子都會覺得這樣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書本上的文本內容只是一個特定的的場景,較為局限,因此我們可以試著拓展更多的聽讀內容來滿足學生的需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活動進行整合, 根據課堂與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設計符合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接近現實生活的課后作業, 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 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完成家作作業的熱情。
二、要創造聽讀背作業的真實感
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言,因此,我們所設置的作業必須是以生活實際為依托的,學生所聽的、所讀的、所背的內容都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做到聽完有的說,讀完說得出,背完用得上。
三、要注重聽讀背作業的層次感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不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在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并表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提高。所以,我們在設置家庭作業的時候,要遵循人人參與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盡量布置一些有彈性的作業,使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兒可做。在家作布置中,應更關注不同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同時,分層的不固定,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強烈的競爭意識,促進了教學的互動。
四、要提高聽讀背作業的成就感
學生完成的作業,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學生的一件作品。任何人都渴望自己的辛勤之作能被別人接受,能被別人欣賞。因此,在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上應該更注重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首先,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實時獎勵積分。完成作業(即能朗讀背誦)能得到相應的積分,累積積分能得到相應的獎勵,對于學生來說還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學生往往都會非常在意自己得到了多少積分,從而驅動自己能認真地去完成作業;
其次,借助一些多媒體軟件平臺,對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進行自評、學生互評及家長教師點評。教師的有針對性地作業點評對學生肯定有很大的作用,同時這樣的多維度評價方式既讓孩子做了自己學習的主人,有利于學生對自我的肯定,形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讓同學之間可以起到相互監督、相互學習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學習積極性;并且有了家長的參與和關注,更是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再次,根據孩子們完成作業的質量進行評選相應的“模仿達人”“最佳演員”“故事大王”“編劇明星”等,并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這些小明星的活動展示。請模仿達人帶領大家一起模仿課文朗讀,請最佳演員教授大家如何更好地對課文進行表演,請故事大王分享更多好聽的故事,請編劇明星帶領大家一起創編課文,這樣讓學生來帶動學生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從而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就感,那對于英語學習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見,教師在設置“聽讀背”作業時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符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等實際情況,并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共鳴,讓他們感到聽有所用,讀有所感,背有所思,那這樣的作業學生就會喜歡做,樂意做。心理學家洛克通過實驗證實:受歡迎的作業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而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去學好英語,用好英語。
【參考文獻】
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閔群" 吳鈺《小學英語口語作業的多維化設計與實施》 少年兒童研究 2012.8
劉楊" 《讓英語聽力家庭作業成為教學的有效延伸》" 基礎教育研究" 2017.16
王篤勤" 《英語教學策略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