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第四學段學生“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閱讀關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的優秀作品”。本文嘗試將群文閱讀教學法應用于初中名著導讀教學中,擬定議題,聚合相關篇章,以“小人物”為切入點,感受不同時代的底層人民生活的奮斗與苦難。通過多維閱讀活動擴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其閱讀素養。本文以九年級下冊“名著導讀”專題推薦書目《駱駝祥子》為例進行具體闡釋。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長篇小說,描寫了一個人力車夫來到城市謀生,祥子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的一輛車。然而在城市打拼的祥子經歷了人生的三起三落,最終夢想破滅,在污濁與黑暗的社會中沉淪,發生了人性的轉變。教師在進行名著導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當關注文本的藝術價值,還應當注重對學生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以社會底層人群為主人公的小說作品,可以更加貼近生活,實現文本學習的現實價值。引入群文閱讀教學視野,進行同人物類型的對比學習,我們會發現《駱駝祥子》一文的外生性價值值得重視,文章的延展性可帶我們走向深度閱讀。
開放式議題,文本參照系擬定
獨特而有思考性的議題,是開展深度教學的前提。名著導讀推薦書目作為“整本書”,本身就帶有體系化的思想主題以及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所以我們在設計議題的時候,不僅要注重發散典型化類比,還要留給學生對于人物形象獨特性的思考空間。考慮到文學名著的主題往往是多元而復雜的,因此議題不一定是完整的、觀點明確的陳述句,最好為半開放式,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
一、開放式范圍討論
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名著導讀”推薦書目為《駱駝祥子》。教材介紹這部小說時多次提到祥子的形象獨特性,《駱駝祥子》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祥子的一生將買一輛車作為自己謀生以及奮斗的目標,然而這卻是一個具有悲劇性的人物,奮斗的人生并沒有鑄就生命的美好。圍繞祥子這一經典形象,可以將教學議題設置為“在謀生之外”。
實際教學中,學生可能會對議題的后半句空白感到疑惑,這正是此次名著導讀教學的任務。這種半開放式的議題可以放寬學生思考的維度,學生可以思考《駱駝祥子》一書除了在謀生之外還有什么內容、思想與主題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在給出具有留白形式的議題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與議題相關的文本,發散思維。
二、開放式文本搭建
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圍繞議題進行文本重組,篩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篇章或具有對比性的“異質化”篇章,組織學生進行研討閱讀,本次名著導讀群文閱讀的篇目側重“讀后導”課型,從學生熟悉的文本入手,由已知到未知探索群文文本搭建的可實踐性。
首先,從相近年齡入手,作品描繪的時代與現在的初中生之間有著巨大的隔閡。為了讓學生感知祥子在謀生之外的變化,教師可以選取教材之中學生接觸過的相似人物形象進行對比閱讀,比如六年級的《少年閏土》,同樣作為一個小人物,這樣的身份讓相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理解。
其次,從相似小人物入手,本單元導語闡述道“這些人物雖然平凡,且有弱點,但他們身上又常常閃現優秀品格的光輝,引導人們向善、務實,求美。”《老王》中的老王作為與祥子同樣的拉車夫,《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作為同樣受時代背景折磨的小人物,這些文本都是名著閱讀教學可供選擇的文本。
最后,從人生價值的引導角度,教師可以有選擇地拓展文本,有八年級的名著導讀課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老人與海》等,在進行《駱駝祥子》導讀課程的時候可以進行人物形象的聯讀對比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對小人物命運的悲劇進行思考,由閱讀文本遷移到人生命運的思考,為學生的人生成長提供價值引導,而且可以為接下來八年級的名著閱讀起到串聯鋪墊作用。
通過這些文本的搭建,學生在對比引導之中就能發現小人物在社會底層奮斗之中所產生的變化。通過不同文本對比閱讀,學生明白了《駱駝祥子》不僅講述了底層小人物的奮斗謀生的過程,而且講述了祥子從誠實可愛到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棄的性格轉變。他們對本節課議題“在謀生之外”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把握。
縱橫式閱讀,小人物形象感悟
在教材名著導讀《駱駝祥子》的提示語中,我們可以發現編者反復提到“人物”這個關鍵詞,《駱駝祥子》更是直接以人物進行命名,因此我們大致可以確定本次名著教學的重心,在于“人物”。
一、相似時代作品聯讀——時代背景混亂
學生與祥子所生活的時代背景距離太遠,對于時代悲劇的接觸不多。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讀懂祥子的性格變化,教師可以采取“群文縱橫式”閱讀策略,選擇與《駱駝祥子》相同背景的材料與作品,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勾勒作品所處時代的風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材料一:“而在民國時期,天災人禍不斷,以種田為生的農民難以維持生計,不少農民甚至失去土地背井離鄉。有的人當了土匪,開始打家劫舍。大量的破產農民和無業游民更是成為軍隊的后備力量,他們加入了軍隊,為軍閥效力。不少軍閥在戰爭中用金錢來鼓勵讓士兵為自己沖鋒陷陣,很多貧苦的士兵為了生存就算為了軍閥賣命也在所不惜。”——節選自《民國社會與軍閥混戰》
材料二:“祥子第一次打擊來源于自己好不容易存錢買的車卻被大兵搶了去,幾年努力付諸東流。”——節選自《駱駝祥子》
選取相似的社會背景描寫,將時代真實與小說構造的社會背景對照閱讀,學生對人物所生活的時代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從而理解小人物謀生的艱難與不易,對祥子的人生困難也能有發自內心的觸動。
二、相似命運作品聯讀——小人物精神毀滅
為了讓學生理解教材中提示到的“作者不只從社會環境,而且從這些人物自身挖掘他們悲劇的原因”。在人物對照的異同閱讀學習之中,教師將描寫小人物的片段進行對比,體會面對苦難的社會背景,小人物受時代迫害而精神毀滅的內在因由,感受人物自身的不同選擇對人物命運造就的影響。
材料一:“我們從干校回來,載客三輪都取締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他并沒有力氣運送什么貨物。幸虧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老王欣然在三輪平板的周圍裝上半寸高的邊緣,好像有了這半寸邊緣,乘客就圍住了不會掉落。”——《老王》
材料二:“這來的便是閏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是又粗又笨而且開裂了……他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地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前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故鄉》
通過相似的謀生經歷,我們能夠發現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不易與艱辛。但是在不同的社會時期有不同的人物命運悲劇,在特殊時期老王是不幸的但他是善良的,在封建時期閏土是不幸的但他是麻木的,在軍閥混戰時期祥子是不幸的但他是扭曲的。通過相似的時代背景迫害,人物的走向雖然都是不幸,但是在謀生之外,老王選擇保持人性本真與善良,祥子卻是選擇與社會黑暗的污濁與不堪同流合污,沉淪其中。祥子就是在社會的罪惡之中迷失自我的典型性人物,在謀生之外發生了個性的轉變。
教師通過對這些因社會悲劇相似,而被迫害的小人物形象進行對比,可以加深學生對議題的理解,“在謀生之外”,個人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是選擇向命運低頭,還是與命運共舞。
開拓式思維,多結局及原因探究
名著導讀群文閱讀視域可以對學生人格以及人生價值進行塑造和培養。初中生處于青少年階段最為敏感的時期,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評價這一年齡段的青少年存在“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危機,他們的心理發展任務就是培養自我同一性。祥子在底層生活中掙扎成長,在謀生的過程中實現了性格的變化,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群文閱讀視域下的名著導讀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他們尋找自我價值。
一、“駱駝式人物”多結局差異對比
“駱駝式人物”指像駱駝一樣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忍辱負重、沉默憨厚,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像祥子這樣的“駱駝式”小人物不在少數,但是這些“駱駝式”人物的結局卻并不相同,通過人物結局的差異對比,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為接下來探尋人物命運悲劇做好鋪墊。
教師選擇群文教學文本,與學生一同進行“駱駝式”人物命運結局的對比概括,比如祥子的結局是徹底的死亡,保爾的結局是嶄新的重生;祥子的結局是買車夢的破滅,老王的結局是拉車生意的知足;祥子的結局是污濁社會的沉淪,閏土的結局是對封建社會的順從。
在概括表達之后,學生能夠把握祥子的人生經歷了“三起三落”,初步了解了祥子以及無數的“駱駝式”人物的謀生之路是艱難而曲折的,但是在謀生之外,“駱駝式”人物的人生還得到了什么改變?學生可以在議題的引導下,深入探討人物命運悲劇的原因。
二、“駱駝式人物”多結局原因探究
在此次群文閱讀的視域下,通過議題的設置,學生能通過人物形象的共性對比發現這些都是“小人物”,雖然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小人物”都有著獨特的性格特點,但他們都面臨著“謀生”這一現實問題,并且在“謀生”的過程中遭遇了諸多挫折與困難。我們可以說“駱駝式”人物面對悲劇的結局存在差異,并且造成悲劇的原因也存在多樣性。
通過前面兩個階段的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已經能夠理解祥子的人物形象,關注到社會底層人民的掙扎與苦痛,了解到人物命運的悲劇不僅由時代造成,更有個人因素的影響。通過祥子的個性轉變,學生可能會感到唏噓,同時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性格的塑造提供警醒作用。在探尋祥子命運悲劇的過程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相似人物命運的不同走向,學生會對自己未來的人生選擇產生慎重的思考。教師可以從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人物命運的悲劇探討中提出發人深省的思考,讓學生從人物走向自身,學會聯系實際生活產生自己的讀書感悟。
在可供參考的群文教學文本之中,還有許多遭受苦難的“駱駝式”人物,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學生可以在相似的議題之中繼續進行思考。駱駝祥子以及保爾的苦難有什么不同?造成保爾與祥子結局差異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保爾最終還是取得了輝煌燦爛的人生結局?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進行知人論世的分析方法,并由此進行學習方法的遷移指導,從而走向高層次的教學梳理。
本文嘗試將名著導讀放在群文閱讀教學的視域之下進行。從議題的開放性確定,到文本解讀的縱橫視野,再到文本的深度探究,圍繞群文教學的一貫方法進行名著導讀的教學,讓學生從孤立單文本的學習到開放多文本的探究,更有利于打開學生的思維,這樣“群”的理念不僅停留在教學而且成為學生歸納人物形象,進行文本學習的基本思路。比如本文的《駱駝祥子》,通過多文本的遷移思考,不僅可以拓展學生關注生活之中的小人物,關心社會發展,而且可以讓學生從文本中虛構的人物形象走向現實生活,從人物命運的學習中確立自身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作者簡介:
宋吉祥,2000年生,女,湖北襄陽人,長江大學人文與新媒體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