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林景觀設計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城市居住質量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心理健康、促進社會交往等方式,園林景觀設計可顯著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適度與幸福感。基于文獻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討園林景觀設計在提升城市居住質量中的具體作用和影響,提出科學規劃、綠色技術應用、社區參與、政策支持等具體措施與建議。園林景觀設計不僅能夠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還能促進社區和諧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居住空間;社會交往;可持續發展
一、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
(一)園林景觀設計的定義與內涵
園林景觀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融合了藝術、生態學、園藝學等多領域的知識,旨在通過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將自然元素與人造元素有機結合,創造既美觀又功能豐富的戶外環境。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包括植物的種植和景觀的布置,還涉及地形、水體、建筑小品等多方面內容。其內涵不僅在于美化環境,還在于通過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城市生態系統,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和創新,逐漸成為城市規劃和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1]。
(二)園林景觀設計的理論基礎
園林景觀設計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生態學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和景觀生態學。生態學理論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促進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主張在滿足當前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后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倡導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景觀生態學研究景觀的結構、功能和動態變化,強調景觀設計應考慮生態過程和環境保護。基于這些理論的指導,園林景觀設計不僅關注景觀的美觀性,還注重其生態功能和可持續性,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園林景觀設計在城市空間中的作用
(一)改善生態環境
園林景觀設計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綠化是其中的關鍵,通過大面積的綠地和樹木種植,可以有效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釋放氧氣,凈化空氣,提高城市空氣質量。此外,植被還具有吸附灰塵、降低噪聲的功能,能夠顯著改善城市環境的舒適度。其次,水體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元素,通過合理的水體布局和設計,不僅可以美化社區景觀,還能調節區域氣候,增加空氣濕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水體的存在還為城市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可促進生態平衡。園林景觀設計通過植物和水體的有機結合,創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居住質量,使城市居民能夠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生活,享受清新的空氣和舒適的氣候。
(二)提高心理健康與生活舒適水平
園林景觀設計對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舒適度有著顯著的積極影響。研究表明,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心理健康有益,能夠有效減輕壓力、焦慮和抑郁癥狀。在園林景觀中,居民可以通過散步、休閑、運動等活動與自然接觸,從而實現身心放松,獲得愉悅感。景觀中的綠植和水體不僅提供了視覺上的美感,還能通過獨特的氣味和聲音(如樹木的沙沙聲和水流聲)對人們產生舒緩效果。此外,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休閑娛樂設施,如步道、涼亭、兒童游樂場等,為居民提供了豐富的戶外活動空間和社交場所。這些設施不僅增加了生活的便利性和樂趣,還促進了居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有助于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園林景觀設計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舒適度,并可進一步提高整體居住空間的質量[2]。
(三)促進社會交往,體現社區文化
園林景觀設計在促進社會交往和社區文化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設計合理的公共活動空間,如廣場、花園、運動場地等,可為居民提供交流互動的平臺。這些公共空間不僅是居民進行日常活動的場所,也是社區活動和文化活動的舉辦地,有助于增強社區凝聚力和居民的歸屬感。園林景觀設計還可以反映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歷史傳統,通過景觀元素的設置,如雕塑、文化墻等,傳遞文化信息,增強社區的文化氛圍和居民的文化認同感。景觀中的人性化設計,如無障礙通道、休憩座椅等,體現了對不同群體的關懷,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包容。因此,園林景觀設計不僅提升了城市的美觀度和生態環境質量,還通過創造多樣化的公共空間,促進了社會交往和社區文化的發展,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社區的活力。
三、園林景觀設計提升城市居住質量案例
——上海市世紀公園
上海市世紀公園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公園之一,其園林景觀設計在提升城市居住質量方面具有顯著的代表性和示范效應。世紀公園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占地面積達140.3公頃,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融合了中西方園林藝術,是現代城市公園的典范。
世紀公園的設計理念注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可持續發展。園內種植了大量的喬木、灌木和草坪,形成了豐富的綠化層次。這些植物不僅美化了環境,還有效改善了空氣質量。園內的湖泊、溪流等水體景觀設計合理,既增加了空氣濕度,又起到了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同時,水體為多種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地,維持著公園的生物多樣性。
公園內的景觀設計充分考慮了居民的心理和生活需求。世紀公園中設有多個主題花園,這些花園不僅為居民提供了視覺和嗅覺上的享受,還營造了寧靜、舒適的休閑環境。公園內的步道系統連接各個景點,居民可以在步行過程中享受自然美景,放松身心。此外,公園內的健身設施、兒童游樂場、休閑涼亭等,為不同年齡段的居民提供了多樣化的活動空間,滿足了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
世紀公園還在促進社會交往和社區文化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園內設有多個大型廣場和活動場地,是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和社區活動的重要場所。每年,公園內會舉行花卉展覽、音樂會、體育比賽等活動,吸引了大量居民參與,促進了社區互動和文化交流。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還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居民的歸屬感。
通過科學的規劃和設計,世紀公園成功地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提升了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舒適度,促進了社會交往和社區文化的發展。其建設經驗為其他城市的公園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參考[3]。
四、以園林景觀設計提升城市居住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科學規劃與設計
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園林景觀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在科學規劃與設計中,需要綜合考慮生態、經濟與社會因素。如在世紀公園的規劃中,設計者充分考慮了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如氣候、地形、水文等,選擇適宜的植物種類,設計了合理的綠化布局,使公園不僅美觀,還能發揮良好的生態效益。通過大面積綠地的設置,公園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空氣質量,調節了小氣候,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同時,公園內的水體景觀設計,不僅美化了環境,還起到了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
多功能景觀的合理布局也是科學規劃與設計的重要方面。如在世紀公園的設計中,各種功能區,如休閑區、娛樂區、健身區、文化區等,布局合理,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公園內的步道連接各個功能區,使居民能夠方便地在各個區域之間穿行,享受不同的活動空間。這種多功能的設計不僅提高了公園的使用效率,還豐富了居民的休閑體驗。
在科學規劃與設計中,還需要重視文化元素的融入和人性化設計。世紀公園的設計就充分考慮了中西方園林藝術的融合,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公園內的文化景觀,如雕塑,不僅增加了公園的觀賞價值,還為居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此外,公園內的人性化設計充分考慮了不同群體的需求,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科學規劃與設計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要求,還需要公眾的參與和社會的支持。在世紀公園的建設過程中,設計者積極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使公園的規劃設計更加符合居民的需求和期望。這種公眾參與的方式,不僅增強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還提高了公園的社會認可度和使用率。
(二)綠色技術的應用
綠色技術的應用是以園林景觀設計提升城市居住質量的重要途徑。采用先進的綠色技術,可以有效實現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從而提高城市生態環境的質量。
低影響開發(LID)技術在世紀公園中得到了廣泛應用。LID技術強調通過自然過程管理雨水,減少徑流,降低污染負荷。在世紀公園的設計中,設置了雨水花園、滲透溝、透水鋪裝等設施,使雨水能夠自然滲透,補充地下水,減少城市洪澇和水污染問題。這些設施不僅美化了公園環境,還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了水資源的良性循環[4]。
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是綠色技術應用的另一個重要方式。世紀公園在建筑物墻面和屋頂上廣泛應用了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技術,不僅增加了城市的綠化面積,還有效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和溫度,提升城市的氣候舒適度。此外,這些綠化措施還為鳥類和昆蟲提供了棲息地,保護了城市的生物多樣性。
綠色建筑技術在世紀公園的設施建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公園內的建筑物采用了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如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太陽能利用等。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還減輕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公園內的廁所、休憩設施等,都采用了節水設備和環保材料,充分體現了綠色設計理念。
再生材料和廢棄物利用也是綠色技術應用的重要內容。在世紀公園的建設過程中,大量使用了再生材料和廢棄物。比如,公園內的步道和廣場采用了再生混凝土和廢舊磚塊,不僅節約了資源,還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這種廢棄物的利用不僅降低了建設成本,還減輕了環境負擔。
綠色技術的應用,不僅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還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通過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城市居民創造一個綠色、健康、宜居的生活環境。
(三)社區參與和公眾教育
廣泛的社區參與和有效的公眾教育,可以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園林景觀設計的成功實施和可持續發展。
鼓勵居民參與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和維護,可以增強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對環境的認同感。在世紀公園的建設過程中,設計者通過舉辦公眾座談會、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使公園的設計更加符合居民的需求和期望。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居民的參與度,還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促進了社會和諧。
開展各種形式的環保教育活動,可以提高居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促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加環保的行為。世紀公園定期舉辦環保講座、自然觀察活動和生態工作坊等,向居民傳授環保知識,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和實踐能力。例如,公園內設有環保宣傳欄,介紹植物的種類和生態功能,鼓勵居民關注和保護身邊的自然環境。
設計無障礙設施,開展包容性的社區活動,可以確保所有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等群體,都能平等地享受園林景觀的福利。在世紀公園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無障礙通道和休憩設施的設置,確保了不同群體的便利性和不同景點的可達性。同時,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社區活動,如家庭日、文化節等,增強了社區的包容性和多樣性[5]。
廣泛的社區參與和有效的公眾教育,可以實現居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提升城市居住質量,創造一個健康、宜居和可持續的城市環境。
五、結語
園林景觀設計在提升城市居住質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科學規劃與設計、應用綠色技術、促進社區參與與公眾教育,可以顯著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舒適度,增強社區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以上海市世紀公園為例,其成功經驗展示了園林景觀設計在提升城市居住質量中的實際效果。未來,進一步推廣和應用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居民創造更加美好、健康和宜居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向星融.生態理念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探究[J].現代園藝,2024(8):104-107.
[2]李鵬.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創新策略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3(15):167-169.
[3]范豪益.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優化研究[J].上海包裝,2023(1):66-68.
[4]陳溯寧.生態理念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性分析[J].居舍,2021(21):100-101.
[5]王勇.探析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問題[J].建材與裝飾,2020(21):91,93.
作者簡介:
湯茜,貴陽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