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不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傷害,還給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學校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正確鑒別并全面治理校園欺凌,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教育環境,保障每個學生健康成長。
校園欺凌是指在學校或校園環境中,一個或多個學生通過言語、肢體或社交手段對其他學生進行持續、有意的傷害或侵犯行為。校園欺凌不僅體現在語言暴力和身體侵犯上,還表現在關系欺凌和網絡欺凌。教師要針對不同形式的校園欺凌,綜合采取多種手段進行預防和處理。
作為校園欺凌的最大受害者,受欺凌者在受到欺凌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嚴重的心理傷害:一是自尊心受損。二是內心矛盾或焦慮。三是社交障礙和孤獨感。四是抑郁和自殺傾向。持續的欺凌經歷可能會導致受欺凌者感到絕望和無助,出現抑郁情緒和自殺傾向。這種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進行及時的干預。
諸多欺凌現象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健康影響需要及時進行心理支持或行為干預,進而幫助欺凌雙方重建健康的心態。防范中小學校園欺凌可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
1.完善立法,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國家應盡快完 善相關立法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用相關法律法規為 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此外,國家還應對嚴重的校園欺凌建立起聯合懲戒機制,對情節嚴重的欺凌實施者實施相應的管制、處罰和懲戒。
"2.創新跟進,將校園欺凌扼殺在搖籃中。一是為學生建立相應的紀律保障機制,強化學生的思想教育,并教授給學生明確保護自己安全的有效方法和措 施。二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三是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醫師),建立學校心靈聊吧(心理療愈室),對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治療。四是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和教師防欺凌發生專業培訓。
3.提供支持,為孩子營造起溫暖的港灣。一是營造一個安全、民主、尊重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尊重他人,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欺凌的實施 者。在寬松的氛圍下,教師要鼓勵孩子真實地表達自己在學校的所思所行。二是多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每天詢問孩子的基本情況。
綜上,校園欺凌不僅損害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也影響了學校的整體教育環境。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采用各種機制和措施,為孩子創造安全、和諧的學習環境,確保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