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自主學習是發展潛能的橋梁,也是當代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陣地。教師應積極探索,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真正地、實在地得以體現,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為有效。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本文從如何激發動機、培養興趣;找準起點;關注個性差異;和諧的人際關系;還學生有效自主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 "興趣 "自主學習 "有效
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的自主學習是相對于強制學習、限制學習、毫無自由的學習而言的,并非是完全的自學,更不提倡“放羊式”教學,它并不排斥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學生的自主學習,只有在教師的組織和激勵后,在教師創造的良好教學氛圍中,才能活潑地進行,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起組織者、促進者、幫助者、服務者的作用。
一、激趣其“引”——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行為和效果。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也是有效學習的保證。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才能自覺、自動、積極地進行體育學習。
1.動態游戲,寓教于樂
兒童喜歡游戲,是因為游戲活動本身具有一定的情節、形象、角色和競爭機制等特點,是吸引學生學習體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在準備活動中穿插了“熊和石頭人”游戲,主要情節是熊要吃石頭人,石頭人擺造型不動,否則就要被熊吃掉。此時,教師把石頭人走變為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走路,特有造型。于是,走、跑、跳、爬、滾等各種基本動作有機地融于游戲之中。不僅激發了孩子游戲的興趣,更讓孩子充分地活動了身體。
2."情境激趣,愉悅身心
巧設情境,使學生感受樂趣,愉悅身心,培養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二年級“變向跑”(障礙變向)教學情景:主要組織過程:(1)情境創設:“臺風來了”,出示圖片、播放風聲,引起回憶;(2)發現問題:快速變向通過障礙(引發身體重心要下降的問題);(3)技能學習:學——跟示范模仿、試——自主練習、議——合作交流動作要點、展——嘗試連續變向;(4)技能應用:快速變向穿越體驗、合作穿越障礙、障礙穿越競賽、學習經驗交流。
小學生特別喜歡比賽,他們的好勝心強,那些跑、跳、投等各項活動,只要采用比賽評分的方法,同學們都會特別積極地參與,因為每位學生都有上進心和榮譽感。教師要正確分析和把握這一特點。在體育教學中我采用分組比賽、對抗賽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游戲的趣味性。
例如:在50米快速跑中,我將男、女生各分成兩組,舉行迎面接力賽。同學們聽到比賽個個精神振奮,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待教師發口令后,各組學生你追我趕,爭先恐后。跑的同學非常認真積極,看的同學心里特別著急,給他們加油吶喊,氣氛特別活躍。比賽結束后,教師及時進行講評,加以獎懲。
二、尋求其“點”——認知沖突與問題情境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確定教學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把學生們帶入“沖突”與“問題”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主動探索。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同一教學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引起學生新的探究活動,滿足其好奇心,從而使他們產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例如:30米跑可以改變動作的組成因素而創造一種新的動作,可以變成蹲著、背向、扒著、俯撐、仰撐起跑……等等,改變跑的路線,可變成直線、曲線、折線、圓形跑等等;又如:徒手操練習,可改變原來的整齊的隊伍,師領作的練習形式,成自由散點跟隨老師做各種動物模仿(如鳥飛、馬跑、大象走等),在聽到師信號時,突然由活動狀態成靜止狀態且做出各種不同的造型,師進行評價,看誰動作優美,接下來再進行師領作生練習,效果明顯要好于前者。
1.關注差異,確保需求
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強弱,接受能力有快慢,心理素質和性格也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應材施教、分層教學,并重視分類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
2.創設機遇,體驗成功
實踐證明,學習上獲得成功,能產生滿足感,并伴隨愉快的成功體驗,繼而能產生進一步學習再獲成功的愿望。反之,則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對學習產生畏懼和反感。因此,我們應該在課堂中為每一位學生創造成功的機遇,體驗成功的喜悅,幫助學生強化和鞏固學習興趣。
例如:跨越式跳高教學第二課時便可以分層,助跑起跳、兩腿依次過桿、依次落地沒有掌握好的學生,可用低皮筋反復練習;中等的學生可不斷調整皮筋高度進行練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進行跳過橫桿的練習,并且可讓他們提前掌握跳高的比賽規則,如場地和器材的要求、丈量成績的方法及如何排名次等,同時可讓他們以小老師的身份去輔導其他學生。使其主動有效的學習,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3.意義教育,內化需要
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在機制是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在需要的驅動下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現時性傾向狀態。不同的需要導致不同的動機,當學生合理的需要得到滿足,便會產生更大的動力。
例如:在耐力跑及身體素質等枯燥的內容學習時,特別是女學生怕苦、怕累不想練習時,師可根據女生愛美的心理,講明這些練習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使身材更加健美,從而使她們把練習引導到滿足“好身材”的需要上,促進了她們積極主動的練習。
三、發展其“維”——培育多元發展空間
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擁有充分有效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他們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斷,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選擇的有效地學習。有些教師總是不放心學生,認為講的越多,對學生幫助越大,實際上講課既占用了大量時間,效果又不明顯,學習是一種主觀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學生一個自我實踐的機會,學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識與發展的過程中,在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的學會學習。
學習籃球運球過人的基本技術之后,給學生一些自由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練習,你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技術動作出現,急停、急起、假動作過人、運球轉身過人、體前變向過人,學生既掌握了基本的技術,又在此基礎上提高了能力,對學生來說既保持和培養了體育活動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學效果突顯。
總之,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切實提高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不僅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也會影響到學生的終身發展。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積極探索研究,不斷總結完善,真正發揮出自主學習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焦連營.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方式的有效途徑[J],中國學校體育,2008.8.
[2] 章志光.小學教育心理學[J],科學出版社,1998.6.
[3] 張玉成.體育課堂中如何進行有效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2.
[4] 季 "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5] 陳曉明.聚焦體育課堂 實施有效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