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的提高。這種長期的灌輸式學習使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恭順,自然也就窒息了學生的創造性。而學生是一個有豐富內心世界、獨立人格尊嚴和巨大生命潛能的活動生命體,我們教師要改變過去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活動性是學生本來的天性,學生的活動過程就是思考探究的過程、合作創新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培養交流情感的過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活動素材,結合當地具體實際,把地理活動課上好,讓學生“動”起來,讓地理課“活”起來。
地理活動教學,就是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具有活動性的地理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的教學形式。它提倡的是參與、探索、思考、實踐的學習方式,與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活動教學中的“活動”它強調的是學生主體主動的、有思維積極參與的、觀念與行為相統一的、內部與外部并重的、充滿改造和創造精神的、能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的、整體的、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
活動教學其特點是學生在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其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進而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它一方面要求學生全員參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學生五官并舉,主動感受外界信息,并運用已有知識與技能對外界信息進行吸收、消化、加工與改造,主動去重新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形成新的能力。另外,學生在自覺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滿足了學習的興趣與需要,充分發揮了學習潛能,甚至可能有一些新的發現與創造性見解,實現了對自身的超越,進一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教學營造了一個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教學從抽象的知識世界回歸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有利于學生聰明才智的發揮、創造能力的發展。在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分析歸納、抽象概括、創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現創新的情感,領悟創新的策略,健全創新性人格,培養創新能力。
活動是人發展的源泉與動力,活動中孕育著學生發展的所有傾向。以活動教學為中心,放手發動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構建,最終實現主動發展。增強教學活動性的方法很多。例如,在地理教學中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擴大學生在思想、學習等各方面的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相互協作能力,提高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再如,讓學生走上講臺,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不僅能極大地增強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意識以及勇于探索的興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學生好動,喜歡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實際活動教學中注意采取了以下幾種形式:
1、學辦地理手抄報。課前讓學生翻閱大量的有關地理知識的書報雜志收集資料,發動學生自己動手編、選、排、抄。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書寫、繪畫、閱讀、寫作、排版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知識變通能力。
2、手工制作等高線地形模型。利用橡皮泥、土泥塊或者泡沫塑料,參照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自制一個等高線地形模型。通過地形模型手工制作,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綜合考察石門山活動。在登山過程中,讓學生辨認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學會辨別方向,了解海拔、相對高度的概念,學會地理攝影、標本制作,并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地形的綜合治理與開發,回校后整理材料撰寫考察報告。通過登山系列考察活動,讓學生在考察中探索,在探索中收獲,收獲人文、地理、生態等方面的知識,收獲同學間的感情友誼,收獲做人的道理。
4、參觀山東省科技館。山東省科技館以人類、探索、創新為主題,布設了400余件展品,涵蓋了天文、地理、能源、海洋、農業、交通、生物、科技等多項學科。在科技館內,同學們親自動手操作、實踐,從中體會到了科技的無限奧秘,感受到了科學技術的巨大作用,同時也增長了同學們的見識,拓展了同學們的視野。
5、開展愛遺產知識競答活動。為了增加同學們對我市“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了解,大力宣傳《文物保護法》,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我們舉辦了“愛國愛家愛遺產,我為名城做貢獻”知識競答活動。通過此項活動的舉辦,同學們對我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對《文物保護法》重點內容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當然,除了以上幾種形式外,還組織學生進行了地理綜合素質評價測試、環境教育主題班會召開、愛家鄉教育專題講座、曲阜城建農業生態園參觀、曲阜污水處理廠考察等等。這些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了地理知識的表象儲存,提高了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不斷增加了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廣度,同時增強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效應,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總之,地理活動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是自覺主動地行為者,而不是教師的追隨者,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角,教師要把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