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英語教學中,黑板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黑板了。掛圖、幻燈、投影儀、多媒體等教學方式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內涵更加豐富。特別是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它以鮮活的色彩、立體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給人一種賞心悅目和身臨其境的感覺,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不過在這些先進的教學儀器普及的同時,我們也得大作黑板這篇文章,畢竟這是我們教師的主陣地,而且黑板板書實時、持久的效果遠好于多媒體手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黑板的重要性卻常常被忽視,板書設計單調乏味、混亂無序,導致學生厭學情緒滋生,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那么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迅速有效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識呢?歸根到底,這就是一個關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問題。在我們的印象中,板書無非就是“黑板白字”,形式單一,枯燥乏味。而提倡板書設計就是要徹底改變這一傳統模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圖表資料,使之圖文并茂,豐富板書的內容;形式上適當使用彩色粉筆和符號標識,充實板書的色彩,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備課時,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板書,對每一個單詞、每一張圖片、每一個例句,甚至于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事先安排得心中有數。在具體的設計中,特別要注意充分發揮各要素的作用,如:
(一)圖片。看圖可以說是板書的“前奏”,其內容往往又是課文的重點。一般每篇課文(對話)中都會有配套的圖片,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板書的一部分來加以充分利用。在課前教師可以針對這些畫面設計一些相應的問題,并將它們寫在黑板上。這樣可以先讓好奇的學生去注意圖畫的內容,考慮你所提出的問題,一下子就能引起他們的興趣,為一堂課的開始起個好頭。以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1為例,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 ? (他們是誰?他們在哪兒?);(2)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從畫面上你能看到什么呢?);(3)What are they doing?(他們在干什么?)。
(二)簡筆畫。簡筆畫最適合于在黑板上表達,它可以在教學中充當“催化劑”的作用。有許多很難進行的抽象教學活動在它的輔助參與下,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并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The Olympic Games 一課時,可能直接用英語向學生解釋說明奧運會五環旗(The Olympic Flag)時,學生理解起來并不那么容易,甚至有些困難。此時,教師如果改用簡筆畫,先向他們展示五環標志, 然后再用英語導入“There are five rings joined together, which stands for five continents in different colors──Europe: blue; Africa: black; America: red; Asia: yellow; Oceania: green.”這樣不僅簡潔明晰,而且易于識記。
(三)色彩。如果說簡筆畫是“催化劑”的話,那么色彩就是“興奮劑”。許多學生厭倦了色彩單調的板書,特別是英語中這些彎彎曲曲的字母,用學生的話說“就象是看‘天書’”、“沒意思”、“不想看”、“看不懂”。如此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就會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乃至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這時,色彩就會發揮作用了,那鮮艷的色彩就象一個個興奮點。圖文并茂的內容能形象地表達單詞或課文(對話)的內容,學生也會精神振奮,思維活躍起來。我想他們鐘情于“多媒體”的道理也在于此吧!那么我們又何嘗不可吸收一些“多媒體”的優點來呢?在課堂中適當讓學生做些小游戲,進行一些豐富多彩的小活動。它一來可以豐富我們的課堂內容,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來可以彌補板書中沒有聲音沒有動作的不足。它與板書相輔相成,共同構筑美好的四十五分鐘。整堂課下來,學生由圖片和問題引路,隨著黑板內容的不斷充實,學習的熱情也不斷高漲,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解答問題,增強信心,內容多彩,激發興趣。集整體性、藝術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板書設計,大大改善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板書的設計是一門藝術,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好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不斷去學習、去實踐、去探索、去總結。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