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高中教育階段設定成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面對科技發展的今天,人才培養需要打破“千人一面”的高度同質化、規格化、統一化的培養模式,打造適應高速發展的多元化個性人才。因此,提高高中教學的廣度與深度,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教學的空間和知識。
一、歷史課堂教學與學科實踐探究現狀
(一)學校創設課堂教學與學科實踐活動整合模式空洞
高中歷史學科是在“以實踐活動促發展”的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進行的,這是對傳統歷史課堂教學的突破,但將兩者有效整合能更加體現歷史教學的教育性、啟發性、體驗性、自主性,從而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積極思考、勇于實踐的意識,引導學生在歷史活動的探究過程中體驗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在歷史探究活動中汲取自我生存的智慧。但大多數學校的高中歷史學科只是將他課堂活動作為學生活動,對于學科實踐活動的方式、深度、廣度等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學科實踐活動形勢大于內容,知識理論大于實踐分析,學習時效性大打折扣。并無實效。
(二)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與學科實踐活動整合的動力不足
高中歷史老師受到教材、教學空間、教學資源等方面的制約,課堂教學內容主要是知識結構的梳理和歷史現象的分析,再加上學生認知和能力的局限,課堂教學呈現出缺少學科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空泛性。新課程歷史知識體系,需要更加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創設更多與歷史課堂教學相關的實踐活動,在理想標準和實際狀況,新理念與舊評價中找打整合的策略。
新課標更加重視知識傳授的過程與方法,要設法教學生怎樣去學。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思考,尋找更加有效的課程導入方式,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輔助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對于歷史事件分析的思維能力,在具體教學設計中需要進行主題分類,并運用相關歷史地圖,構建起一套歷史思維體系,如果不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技能還是很難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運用。教師需要把握好選擇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相關原則,合理地運用課程標準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思維有效性。
二、歷史課堂教學與學科實踐探究活動有效整合原則
(一)科學性
科學性是在課堂教學與學科實踐活動中選擇適合整合的課程主題,還需要在整合的過程中,教師發揮其科學的質疑和批判精神。新課標強調歷史學科在教學理念上的更新,歷史課堂重點應由單一的知識傳授拓展到過程與方法的傳授;在教學內容上,既要重視知識的連續性,更要重視知識的多樣性;在教學方法上,要更加鼓勵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
發展性是包括學生和教師的雙向發展,歷史學科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獨立思考,整合歷史進程中的史實,發現規律運用辯證地思維理解分析歷史。高中歷史學科內容不但包括中國的歷史文化,也包含了世界各個國家與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通過信息技術綜合運用,利用視覺以及聽覺效果,可以優化歷史教學目標,讓課堂上古老的歷史展現出生機和魅力,讓學生對歷史有形象的記憶。
課堂教學和學科實踐活動的立足點是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實際出發,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再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體驗感,形成“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形式動態化、教學活動體驗化、教材使用創造化是新課程編制與實施的新理念。”例如在政治制度專題的學習中,可以結合當前的熱門時事,營造生動多樣的教學情境。同時,實事求是的挖掘各個地區的鄉土資源,融入當地的歷史教學中,也是值得提倡的整合方式。整合鄉土資源,不僅能更好的的顯示出當地的教學特色,還能提高學生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歷史課堂教學與學科實踐探究活動整合策略
多元化分層教學,不僅適用于課堂教學,在學科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的結合中,多元化分層教學會為學科增加趣味,同時也符合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綜合素養能力的要求。
首先,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實施科學分層并確定目標。教師可通過合理分層考核的方式,將這部分的學生進行分層。例如,可根據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作為分層的依據,分別考查學生的歷史學習基礎水平、歷史理解與歷史解釋的能力,并了解學生的歷史價值觀以及歷史學習興趣。為達成全面的了解,在分層考核的題目設置中,教師可以分別對學生的認識、能力進行測驗。
其次,根據學生的層次,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中,教師要堅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保持著一視同仁的態度,平等地對待學生,不得歧視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需給予這部分學生充分的鼓勵。首先,在日常的歷史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制定出明確的學科要求[2]。例如,教師引導學生使用信息化教學技術,讓歷史課堂豐富多彩,幫助各層次的學生更加明確地了解各個歷史要素的特點,把握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認識歷史實踐發展的必然性和時代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最后,創建自主學習平臺,提供分層學習資源。在高中階段的分層學習中,自主學習模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分層學習需求,創建出自主學習平臺,并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用的學習資源。首先,需充分應用線上教學資源。近年來,我國的線上學習平臺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教師可以應用日常教學中的線上平臺,作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平臺。其次,需要根據學生的層次,提供學習資源。例如,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補充性歷史材料資源,幫助學生建立起更為立體的時代、歷史事件認識;對于學習層次不足的學生,教師則需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補充,可以適度地將部分初中歷史學習資源上傳到平臺中。[5]
結束語: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育的環境出現了變化,教師需要適應于考試改革以及學生發展的需求,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就能夠適應于新高考的需求。為此,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狀況,完成學生的合理分層,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習目標;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層次,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另外,還要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提供分層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