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蟻為害綜合治理是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日常維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和文獻,分析了此類水庫及堤防出現白蟻為害的主要原因、活動規律和防治方法,在此基礎上探討其防治策略。白蟻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原基礎的舊隱患,以及堤壩適宜的環境條件及繁殖蟻紛飛等,其活動與溫度、濕度有較大關系。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白蟻防治包括常態化防治方法(打孔注藥、劈裂灌漿、誘殺法和挖巢法等)和除險加固工程白蟻預防措施(如化學防蟻溝和化學防蟻層)。基于此,提出加強白蟻防治隊伍建設,開展白蟻為害普查,加大白蟻防治經費投入,以及加強白蟻防治技術培訓等策略,為此類水庫及堤防白蟻綜合治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型水庫;堤壩;白蟻綜合治理;誘殺;打孔注藥;劈裂灌漿
中圖分類號" S431"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24-0081-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8
Termite control technology for small reservoirs and grade 4 and 5 levees
YIN Lizhi
(Chuzhou Termite Control Institute, Chuzhou 239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termite dam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aily maintenance of small reservoirs and grade 4 and 5 levees. This article combines work practice and literature to analyze the main causes, activity pattern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termite damage in such reservoirs and levees. On this basis, it explores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termites are the old hidden dangers of the original foundation, the suit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dam and the flying of breeding ants, and their activities have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termite control in small reservoirs and grade 4 and 5 levees includes normal control methods (drilling injection, splitting grouting, trapping and nest digging, etc.) and termite prevention measures (such as chemical anti-ant trench and chemical anti-ant layer). Based on this,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in termite control teams, carry out the inspection of termite damage,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ermite control,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ermite control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termite in such reservoirs and levees.
Keywords" small reservoir; levee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ermite;trapping; drilling and injection; splitting and grouting
部分小型水庫和4、5級堤防為均勻土壩,適宜土棲性白蟻生存繁殖。此外,小型水庫數量多,4、5級堤防岸線長,且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導致日常管理相對薄弱,白蟻為害較重[1-2]。曾吉華等[3]調查發現,黑翅土白蟻是為害水利工程設施的主要優勢種,其在堤壩內會構筑大型的蟻巢、副巢以及眾多的蟻道,多數成年巢的群體數量大,需專門的水分供應,并通過蟻道到迎水坡挖掘取水道,從而貫穿堤壩內外坡。劉向陽等[4]研究表明,當水位超過正常浸水線或汛期水位較高時,水通過蟻道、巢穴進入壩體,可能造成堤壩背水坡面出現散浸、管漏、掉天洞、滑坡和潰壩等險情。
水利工程白蟻防治常用方法有塞堵法、挖巢法、藥殺法和生物防治法等。例如,結合水利工程抽槽翻修采用錐探法與挖巢法滅治白蟻[5];開挖探蟻溝或蟻道口后采用磷化鋁、五氯酚鈉煙熏法滅治,或蟻道漿灌漿滅治[6];在白蟻分飛期設置黑光燈誘集有翅白蟻成蟲[7];通過白蟻分群孔查找巢穴,開挖巢穴捕捉蟻王和蟻后[1];在堤壩背水坡撒施硫磷毒土等。劉向陽等[4]研究認為,堤壩白蟻具有繁殖能力強、活動和為害較隱蔽等特點,常規方法的防治效果不理想,還可能導致部分水利工程設施周圍的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林晚明等[8]研究提出,小型水庫和堤防白蟻防治常采取誘殺法、打孔注藥和劈裂灌漿等綜合防治措施,充分發揮各防治技術的優勢,實現對水庫、堤壩白蟻的有效滅治和預防。本文分析了小型水庫和4、5級堤防出現白蟻為害的主要原因、活動規律和防治方法,并提出了其防治策略,為此類水庫及堤防白蟻綜合治理提供參考。
1 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白蟻為害的主要原因
小型水庫及堤防在建造前未徹底清除原基礎內的白蟻[3],這類白蟻為害一般較重。堤壩迎水坡、背水坡充足的食料和水源,易誘發周圍環境中的白蟻蔓延到堤壩上活動,堤壩內的土壤多為均質黏土且溫度濕度適宜白蟻筑巢繁殖;此外,部分小型水庫及堤防日常管理有待加強,堤壩上堆放的雜草、樹枝或樹根等,易誘集白蟻蔓延[8]。王旋等[9]研究認為,白蟻分飛是其種群擴散的重要途徑,每年白蟻分飛季節,繁殖蟻會分飛到水庫和堤防上建立新的巢體,是水庫和堤防白蟻為害的主要來源。
2 小型水庫及4、5級堤壩白蟻活動規律
2.1 白蟻活動與溫度的關系
白蟻在堤壩上的地表活動與溫度關系密切,蔡邦華等[10]對堤壩白蟻春季和初夏的地表活動調查發現,當平均氣溫接近12 ℃時,堤壩上白蟻開始在地面修筑泥線、泥被,并取食含有纖維素的物質;當最高氣溫達到25 ℃,平均氣溫接近20 ℃,最低氣溫達到15 ℃時,白蟻在堤壩上的地表活動出現大幅躍增現象。根據多年調查,堤壩上白蟻的地面活動一年內有2個高峰期,分別是春季4—5月和秋季9—11月,秋季取食活動比春季多;夏季高溫情況下,白蟻早、晚活動多。工蟻每年于3月中、下旬離開巢穴開始覓食;堤壩白蟻覓食活動高峰期在8月下旬左右,一般會持續到11月中旬左右,11月底之后基本停止地表活動,回到巢穴準備越冬。
2.2 白蟻活動與濕度的關系
廖婷[11]調查發現,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適宜白蟻的生存和繁殖。濕度大小對白蟻在堤壩上的地表活動有一定的影響,但較溫度變化對白蟻活動的影響小。陰雨連綿天氣下,地表濕潤,白蟻在地面上活動形成的泥被、泥線數量很少;久雨天晴后,白蟻在堤壩活動形成的泥被、泥線數量會大幅增多。
2.3 白蟻活動部位
白蟻活動部位一般具有一定的規律[12]。調查發現,在壩上,春季在背水坡離壩肩1/3坡長范圍內,迎水坡在離壩肩1/5坡長范圍內;秋季背水坡在坡腳1/5坡長范圍內,迎水坡在正常水位和汛期高水位之間部位;大壩兩端多于中間,背水坡多于迎水坡。在堤上,春季在背水坡中上部至堤肩和迎水坡堤肩;秋季在迎水坡受水部分堤腳和背水坡中下部至堤腳。
3 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白蟻防治方法
3.1" 常態化白蟻防治
部分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存在交通不便、管理有待加強、白蟻為害較重現象。白蟻的綜合治理需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如針對非飲用水源的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可采用打孔注藥、劈裂灌漿等防治方法;針對飲用水源的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可采取誘殺法和挖巢滅殺等防治方法。
3.1.1 打孔注藥" " 丁珺[1]實踐表明,可在大壩、堤防坡頂和背水坡面打孔注藥防治,布孔呈梅花狀排列,孔深1.5~2.0 m,孔間距、行距均為1.0 m;也可根據坡面長度和白蟻為害程度確定布孔間距、行距和孔深。每孔注入一定量的防治藥劑,濃度按照藥劑說明書配制。采取打孔注藥法,如孔洞正好打在蟻巢附近,藥液可通過孔洞直接進入蟻巢或通過蟻道進入蟻巢;也可通過孔壁向周圍土壤擴散,消除壩內白蟻,并在堤壩背水坡形成一定深度的藥物屏障,阻止周邊環境中白蟻蔓延或分飛到堤壩上筑巢。實踐證明,堤壩土壤中含有白蟻防治藥液,6~7年內可防止產生新的白蟻為害。
3.1.2 劈裂灌漿" " 姚立軍[13]研究提出,劈裂灌漿技術在治理大面積濕坡、漏水和滲水,以及降低浸潤線,提高壩體質量,防止白蟻貫穿堤身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劈裂灌漿的孔深根據堤壩高度而定,孔距一般在3.0~5.0 m,于堤壩頂部排2排,即從堤壩中軸線兩邊(迎水坡方向1.5 m、背水坡方向0.5 m)呈梅花狀排列。漿液用黃黏土和425號水泥,按15%~20%配比,劈裂灌漿壓力一般在0.2~0.3 MPa。一般先從壩中間向大壩兩端施工,先灌上游排孔,再灌下游排孔。灌漿時當迎水坡和背水坡冒漿,立即停灌,開挖冒漿口,用黏土夯實或用木塞堵住出漿口;如發現相鄰孔串漿,確認對大壩安全無影響時,用木塞堵住串漿孔,繼續復灌。灌漿時大壩頂部沿軸線劈裂后,采取開挖、回填和夯實裂縫等措施予以封堵,以增厚防滲帷幕。封孔時邊拔管邊按要求回填稠漿,如果漿面下降可繼續灌入稠漿,直至漿面達到孔口且不再下降,最后用黏土對灌漿孔進行封口。
當蟻道貫穿壩體時,水位超過浸潤線后可能會出現滲漏、管涌等現象,此時立即采取劈裂灌漿進行防滲處理,以有效將壩體內蟻道、巢穴等空洞填實,并在壩內順堤壩軸線方向形成密實、垂直、連續且有一定厚度的防滲漿液固結體,達到防滲加固的目的[4]。
3.1.3 誘殺法" " (1)粉劑滅治。在白蟻取食活動旺季,檢查其在堤壩地表活動源地,如發現白蟻活體,直接噴滅蟻粉劑,利用白蟻舐刷和舐吮等生活習性,將藥物傳遞到整個蟻巢,達到滅治整巢白蟻的效果。一般蟻害部位攜粉白蟻不能低于群體總數的5%[14],每年噴粉4~6次,噴粉時遵循“多點少施”原則。(2)引誘法。在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的背水坡,按5~10 m行距設置誘殺坑或白蟻監測裝置,在白蟻活動季節,定期檢查,如發現白蟻,立即投放誘餌劑誘殺。引誘法是根據土棲性白蟻的生活習性,利用其喂食行為,采取慢性胃毒劑,通過工蟻喂給幼蟻、兵蟻、蟻王和蟻后,從而達到消滅整巢白蟻的目的。誘餌劑配制采用白蟻喜食食料,如雞爪草、枯艾蒿、甘蔗渣或樟樹葉等,曬干打碎后與滅蟻粉劑、引誘信息素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周貴寶等[15]研究提出,誘餌通常投放到白蟻經常活動的泥被、泥線、蟻路、蟻道、菌圃以及分群孔內,引誘其取食回巢,通過慢性胃毒傳遞至整個蟻巢,30~40 d可滅治整巢白蟻。
3.1.4 挖巢法" " 在大壩、堤防上發現有明顯白蟻巢位特征,如分群孔、真菌指示物等,可采取人工挖巢方式防治。挖巢時,盡快取出主巢和副巢,捕捉蟻王、蟻后,再利用化學藥物滅殺殘余白蟻并灌漿堵洞,挖巢結束后及時分層回填,夯實巢穴。挖巢法通常用于白蟻科普知識宣傳和現場觀摩教學,實際應用時需慎重考慮[4]。原因如下:一是挖巢需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否則會迷失主巢方向,導致蟻王、蟻后逃跑,達不到白蟻治理效果;二是挖巢會破壞堤壩原土壤結構,影響堤壩質量,且幼年巢不需要挖,汛期(高水位)不能挖,以及砂質培墻壩不宜挖。
3.2 除險加固工程白蟻防治方法
王愛民等[16]研究提出,開展白蟻綜合治理是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安全鑒定中如含有白蟻為害情況評定,則需在其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中將白蟻防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在工程建設中明確白蟻防治經費,做到白蟻防治與工程建設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和同步投入運行管理。由于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大多數為非飲用水源地,在其除險加固工程建設中,可采取先滅殺再預防的防治措施。
化學藥物屏障預防堤壩白蟻常選用吡蟲啉懸浮劑,該藥劑具有長效、低毒,對環境友好等特性,藥液能與土壤中有機物緊密結合,且在微生物作用下藥效不易降解,白蟻滅殺效果持續時間較長。以20%吡蟲啉懸浮劑為例,進行藥物屏障預防[4,8]。(1)化學防蟻溝。在壩兩端與山體結合部位開挖一條深1.0~1.5 m、寬0.9~1.2 m的防蟻溝,將20%吡蟲啉懸浮劑以0.5%濃度配比,按50 g/m2用量,沿溝壁、溝底噴灑,回填土30 cm再噴灑一次,逐層回填、噴藥、夯實,直至填平。通過設置化學防蟻溝可阻止大壩兩端山體中白蟻通過取食蔓延到壩體內。(2)化學防蟻層。在堤壩背水坡坡面平整后草皮鋪栽前,在土壤表層噴灑20%吡蟲啉懸浮劑,如土壤板結則疏松0.2~0.3 m厚土層。藥劑按0.5%濃度配比,用量70 g/m2,低壓噴灑藥液,噴灑后立即鋪蓋草皮或覆蓋0.2~0.3 m厚的工程原土料。通過設置化學防蟻層可阻止繁殖蟻分飛到堤壩筑巢生存。
4 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白蟻防治策略
4.1 加強白蟻防治隊伍建設
向信云等[17]總結了水利工程白蟻防治常態化管理經驗,提出加強隊伍建設等系列管理策略。加大白蟻為害宣傳,引起公眾對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白蟻為害的重視。各級水利管理部門成立白蟻防治機構,配備專業人員,由專人負責堤壩白蟻防治工作。
4.2 開展白蟻為害大檢查
胡偉等[18]研究提出,開展白蟻為害檢查,是掌握白蟻為害分布和發展趨勢,是指導開展蟻患治理的基礎性工作。每年汛前組織白蟻防治機構對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進行白蟻為害大檢查,掌握白蟻為害程度和重點為害點位,特別加強對上年度汛期高水位發生掉天洞、滑坡、管涌、滲漏或潰壩等險情點位的檢查,為汛前白蟻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4.3 加大白蟻防治投入
劉向陽等[4]針對堤壩白蟻防治,提出加大白蟻防治經費投入。每年從防汛和水管等經費中抽出一部分專項資金用于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白蟻檢查、誘殺、打孔注藥、挖巢和劈裂灌漿等防治;同時結合小型水庫及4、5級堤防除險加固工程,安排專項白蟻防治工程經費,用于其白蟻防治專項治理,將白蟻防治工程措施作為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建設項目,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優先實施,同步驗收。
4.4 加強白蟻防治技術培訓
蘇忠輝等[19]研究提出,加強人員培訓是水利工程白蟻防治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加強對各級水利管理人員,特別是水利管理人員的白蟻防治技術培訓,使其了解堤壩白蟻活動習性,掌握防治基本知識和技能,為常態化開展白蟻防治工作奠定基礎。
綜上,本文分析了小型水庫和4、5級堤防白蟻為害的主要原因、白蟻的活動規律及防治方法,探討了其防治策略。白蟻產生的部分原因是原基礎的舊隱患,堤壩適宜的環境條件及繁殖蟻紛飛等,其活動與溫度、濕度有較大關系。其防治包括常態化防治方法和除險加固工程白蟻預防措施。基于此,提出加強白蟻防治隊伍建設,開展白蟻為害普查,加大白蟻防治經費投入,以及加強白蟻防治技術培訓等策略,為此類水庫及堤防白蟻綜合治理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丁珺.鳳陽縣小型水庫白蟻防治措施探討[J].治淮,2023(11):44-45.
[2] 張月龍.小型水庫加固白蟻防治措施選擇[J].科技創新導報,2012(19):111.
[3] 曾吉華,涂業茍.南昌市重點堤防水庫白蟻危害調查及治理[J].生物災害科學,2018,41(3):230-234.
[4] 劉向陽,郎金慧,杜浩,等.安徽滁州市堤壩白蟻防治現狀與技術探討[J].中國水利,2023(15):40-44.
[5] 汪紅.銅陵地區堤壩黑翅土白蟻危害及治理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3.
[6] 胡偉,李麗波,張凡凱,等.堤壩白蟻誘灌組合式滅殺方法簡介[J].中國防汛抗旱,2016,26(6):38-41.
[7] 張樹田,屈章彬,蔡勤學,等.白蟻防控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22,51(4):83-85.
[8] 林晚明,張劍琴,謝德華,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白蟻綜合治理技術初探[J].華中昆蟲研究,2012(8):298-301.
[9] 王旋,卞一飛,劉艷清,等.長沙市區散白蟻分飛與氣象因素相關性研究[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24,30(3):286-289.
[10] 蔡邦華,陳寧生,陳安國,等.長江大堤上黑翅土白蟻的地面活動與其巢位的關系[J].昆蟲學報,1965(2):128-139.
[11] 廖婷.南寧市水庫堤壩白蟻的發生與管理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014.
[12] 吳曉燕.淺析白龜山水庫白蟻產生原因及活動分布規律[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3(16):99-100.
[13] 姚立軍.劈裂灌漿技術在土質堤壩工程中的運用探討[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9,7(2):64-67,83.
[14] 崔巧利,馬延軍,李培光,等.氯蟲苯甲酰胺對散白蟻的毒性傳遞性研究[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6,22(4):389-392,396.
[15] 周貴寶,許愛如,張大偉,等.江蘇堤壩白蟻防治技術探討[J].江蘇水利,2016,(7):44-46.
[16] 王愛民,田方.薄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白蟻綜合治理[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0(9):26-27.
[17] 向信云,舒富林,衛功好.重慶市水利工程白蟻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水利,2023(15):36-39.
[18] 胡偉,張峰.湖北省水利工程白蟻危害檢查實踐與思考[J].中國水利,2023(15):27-31.
[19] 蘇忠輝,葉乃虎,龐立強.廣東省水利工程白蟻防治技術與策略研究[J].中國水利,2023(15):23-26.
(責任編輯:何"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