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育專業是我國體育院系的傳統專業,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深化推進,以及社會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高校越來越重視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目標也從“專業型”向“通才型”轉變。目前體育教育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影響,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體育教育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模式不完善,學生不能獲得良好體能與競技技能和意識。基于此,本文在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對高校體育教育創新與發展策略進行探究,了解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創新發展策略,旨在加強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充分發揮高校體育育人價值,促進體育專業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深化體教融合;高校體育;教育;創新;發展策略
一、引言
2020年8月,我國相關部門發布并實施《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強調了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創新與發展的重要性,并明確指出老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發展狀況、體育教育發展規律以及高校體育人才培養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運用學校體育改革新理念,滿足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以及高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學者劉佳、陳明通過研究,發現體教結合模式存在一些問題,需在傳統模式基礎上不斷優化完善,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教育與體育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發展。學者富學新等人通過研究,發現英國在建設體育學科主要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美國促進體育與其他科目融合,德國主要是計劃與演繹的辦學[1]。總之,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體育教育模式不同,國外沒有固定的教學方式與培養模式,但具有很強目的性,體教融合是有效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大學生運動員全面發展。
二、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創新與發展策略的探究重要性
探究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創新與發展策略,能夠為今后制定學生培養方案提供參考,及時發現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創新與發展策略,對高校體育教育充分發揮育人作用有著重要理論指導意義以及學術價值。而且也為今后更好地探究高校體育專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不斷創新發展高校體育教育,可以發揮高校培養機制、完善學校競賽體系、加快體教融合發展、營造校園籃球文化以及培養學生運動愛好。而且還豐富了教師自身教學方法,改善了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為其他課程提供了借鑒意義。結合體教融合政策,培養更優秀的體育專業人才,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三、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
本文通過文獻查找網站進行相關文獻的收集、閱讀、整理,為本次課題研究提供思路與理論基礎。通過微信問卷星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部門學生與老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創新發展策略。共發放100份調查問卷,回收問卷90份,有效問卷90份,回收率90%,有效率100%。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如下。
(一)體教融合背景下學生老師具有體育精神的情況
從調查情況來看,體教融合背景下,老師在開展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有87.8%的學生認為老師具有體育精神,有12.2%的學生認為老師沒有體育精神。老師重視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這與老師本身的運動經歷有關。具體數據見表1。

(二)體教融合背景下學生參與體育比賽活動的情況
從調查情況來看,體教融合背景下,有58.9%的學生愿意參加體育比賽活動,41.1%的學生不愿意參加體育比賽活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有學校開展活動次數少;體育比賽項目開展種類少,加上受場地儀器限制,大多時候開展的是熱門項目,學生參與興趣不高;學生受到限制較多,人數、班級、年級等,只有少部分競技能力強的學生參加。具體數據見表2。

(三)體教融合背景下學生與老師對體育教育培養方案滿意度的評價情況
從調查情況來看,體教融合背景下,有91.1%的學生對體育教育方案滿意,其中非常滿意占12.2%,比較滿意占20.0%,一般滿意占58.9%。有83.3%的老師對體育教育方案滿意,其中非常滿意占14.4%,比較滿意占20.0%,一般滿意占48.9%。學生與老師都認為目前的高校體育教育方案不符合當下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具體數據見表3。

四、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長期存在的體制與思想壁壘
從實際情況來看,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存在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長期存在的體制與思想壁壘的問題,我國完善的組織管理機構框架由教育部門、體育部門以及其他部門組成,國家教育部門以及體育部門能夠管理學校體育部門,雖然為體教融合奠定了基礎,但存在體制與思想壁壘,導致高校體育工作開展效果不佳。
高校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國家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會存在職責交叉,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協調機制時,會缺乏有效聯系,難以制定并落實相關政策。而且并不能從資源配置與競賽機制方面充分考慮高校體育工作發展的目標與利益,制約了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之間的常態化融合,阻礙了高校體育發展[2]。
(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貫徹不足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要求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綜合素質提升,老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磨煉學生意志品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三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體教融合背景下,部分高校存在對“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貫徹不足的問題,導致部分高校體育老師對體育教育教學認識不充分,出現教育方案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以及評價方式不完善等問題,老師并未在“健康第一”的指導下開展教學,導致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受到影響。
(三)缺乏專項經費支持
體教融合背景下,部分高校還存在缺乏專項經費支持的問題,高校體育老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并未落實體教融合教學理念,也沒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專項訓練,專項經費不足。
這就導致高校無法建設高標準訓練場館與競技場,也無法購買先進體育訓練設施以及器材,沒有給學生提供場地與設備,從而導致高校體育教育教學質量降低,體教融合無法取得良好人才培養質量,無法完成高校體育專業育人目標。
五、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創新與發展策略
(一)消除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存在的體制與思想壁壘
消除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存在的體制與思想壁壘,能夠確保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之間協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體育教學資源的育人功能,從而提高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確保每個部門都履職盡責,擔負其重任。
首先,教育部門需要與地方體育部門立足于體教融合,讓體育教育與學科教育充分融合,以培養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為目標,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賽事體系,從而實現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資源共享。與此同時,為了消除體制與思想壁壘,教育部門與地方體育部門也可以實行體制改革,將教育局與體育局合并,確保體育賽事每個環節順利開展。
其次,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需要加強溝通聯系,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國際組織交流合作模式簽訂相關合約,通過合約約束雙方行為。就像國家體育部門與清華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陜西省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簽訂了《體教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等,通過簽訂的合約順利開展高校體育教育活動,詳細規定高校體育競賽、高校體育運動隊建設與提高師資隊伍綜合素質能力的具體安排,實現兩者的充分融合[3]。
最后,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實施常態化聯動機制加強溝通與交流,對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充分發揮部門教學資源的作用,即按該高校體育學科建設。比如:可以通過座談會、征求意見等活動實現常態化聯動機制的溝通與交流,完善高校體育教育方案,推動體教融合意見的出臺與落實。
(二)深入貫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高校深入貫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需要重視健康教育。首先,高校加大體育老師對“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學習力度,通過專業培訓、研討會以及座談會讓老師充分了解“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這一內涵與重要性,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的過程中深入貫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教學重點,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學習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其次,高校體育專業需要積極開發體育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體育課程、教材以及教學研究成果的作用,加強健康研究,讓體育訓練與健康充分融合,為我國后續社會健康發展提供動力。最后,高校需要讓體育、教育、健康結合,根據市場發展趨勢、教學情況以及體育事業發展方向制定明確的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校內訓練、文化學習以及實踐培訓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4]。
(三)加強高校體育運動隊建設
高校加強高校體育運動隊建設,踐行體教融合,需要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積極開展豐富的體育競技活動,并向企業拉贊助,打造知名度較高體育賽事品牌,或者是為企業品牌作宣傳等。確保高校在體育運動建設上投入的資金充足,能夠為高校體育運動隊訓練以及競賽的開展提供堅實物質基礎。為高校運動隊成員購買先進體育訓練設施與器材,并為其建設高標準訓練場館與競技場,提供體育訓練場地與器材,老師順利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學生提高自身綜合能力。高校還需要優化完善競技人才培養機制,公平、公正、公開地選拔高校運動隊成員,在選拔結束后對校隊成員開展個性化授課,采取學分制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為校隊成員完成學業提供條件[5]。
(四)提高師資隊伍綜合素質能力
首先,高校需實施體育專業教師人才招聘計劃,并設立專門的專職教練員崗位,根據實際體育專業教學情況,邀請退役教練員、運動員參與高校體育教育活動,從全方位、多角度選擇高素質優秀體育專業老師,使得高校體育專業教師隊伍綜合素質能力顯著提高。
其次,高校需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復合型體育專業老師,讓老師帶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訓練活動以及教學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教學、訓練以及執裁等技能,能夠有效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6]。
最后加強評價考核,實施獎懲制度,對優秀合格的體育老師給予獎勵,對差勁不合格的體育老師給予懲罰,激發老師工作的積極性,確保高校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
綜上所述,目前,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存在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長期存在的體制與思想壁壘、“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貫徹不足、缺乏專項經費支持的問題,高校應采取消除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存在的體制與思想壁壘、深入貫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加強高校體育運動隊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綜合素質能力等對策,及時解決問題,提高體育教育教學效率與質量,有效踐行體教融合理念。
參考文獻:
[1]盛鵬杰.體教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D].鄭州大學,2022.
[2]蔣云龍,高力翔.“體教融合”視域下高校體育教育領域的發展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1,20(09):62-65.
[3]李國華,卞輝,李艷茹.困境與突破:新時代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發展策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2,39(05):633-640.
[4]谷永娟,雷耀方.“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優化發展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22,(37):141-144.
[5]楚遠征,楊東坡.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優化發展的路徑探討[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21):92-94.
[6]何宜中.體教融合視域下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策略探究[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23,42(05):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