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課堂革命;崗課賽證;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
0 引言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調整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電機及控制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如何在教學中有效融合崗位需求、課程教學、技能競賽與職業資格證書,成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問題。本文基于課堂革命的視角,圍繞《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構造與檢修》課程,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對接“1+X”證書體系中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中級證書,重構教學內容。同時基于SPOC 教學模式,構建“三雙五維六業”的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教學新模式,遵循“育心鑄才”的宗旨,融入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和勞動精神,培養獨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車專業高素質新技術技能人才。
1 教學整體設計
1.1 崗課賽證融通,重構教學內容
本教學單元源自企業真實生產案例,選自課程《新能源汽車電機及控制技術》,基于校企深度融合,依托品牌化企業崗位要求,研究課程體系對“1+X”證書(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中級證書)通過率的提升作用,參考新能源汽車技術比賽賽項,依據課程標準,構建“能力遞進式”理實一體教學模塊,將課程教學內容重構為4 個模塊,如圖1 所示。
1.2 著眼“三全育人”,確定教學目標
以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主導,遵循“育心鑄才”的宗旨,根據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行業標準和課程標準,確定了本單元的三維教學目標, 如圖2 所示。
1.3 基于學情分析,確定教學重難點
(1)知識基礎:學生具備新能源汽車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基本組成和工作過程,但不熟悉故障點和檢修的方法。
(2)能力基礎:能正確使用新能源汽車檢修相關的的工具設備,能夠服從管理,規范作業,信息化設備使用熟練。但面對企業真實生產案例,缺乏獨立熟練的操作。
(3)行為習慣:對于傳統的授課方式表現出興趣不足,偏好數字化資源,研討式和實踐式學習氛圍,普遍創新思維能力不強,職業素養較弱。
基于以上學情分析,結合驅動電機故障檢修標準、學生課前測試結果、校企合作企業專家建議,及時調整課堂講解內容,確定教學重點、難點與解決措施,如圖3 所示。
1.4 “ 三雙五維六業”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思路以學生為本,如圖4 所示,基于SPOC 教學模式,創設“三雙(雙導師、雙基地、雙課堂)”真實教學環境,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體教學環節中,融入“協同學習、合作研究、技能訓練、團隊競賽、創新創業”五個維度,實現“產業、專業、職業、學業、就業、創業”融通銜接。形成“三雙協同、五維融通、六業聯動”的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教學新模式。
思政育人和勞動教育貫穿課教學,挖掘本單元思政教育的元素,找準切入點,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3] 。采用過程考核和結果考試相結合、小組自評和小組互評相結合、線上數據和線下記錄相結合、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相結合,形成多元評價方式。
2 教學實施過程
2.1 引學—探究—踐行,精心組織課堂
以圖4 中的項目2 永磁同步電機檢修為例,具體教學實施過程包括:課前引學,學生協同學習;課中探究,設計9 個教學環節層層遞進,讓學生掌握重難點知識;課后踐行,拓展訓練,助力學生創新創業。
2.1.1 課前引學
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小組任務、推送微課、布置在線作業等,學生登錄在線平臺領取學習任務,自主探究,留言問題 [4] 。
2.1.2 課中探究
環節1 :引入企業真實案例,創設實際工作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完成測試,“初探”實車檢修的內容。
環節2 :學習高壓安全護具、專用檢修工具使用規范,掌握解碼器使用和檢測條件,學會分析數據流,“共研”檢測工具的使用,提高安全生產意識。
環節3 :利用純電動課程教學系統配套開發虛擬仿真軟件,“合作”模擬故障檢測規范過程。
環節4 :熟悉純電動實訓車性能參數,強化解碼器的使用和檢測條件的理解;“思”檢測方法,引導學生多維思考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5:小組討論繪制檢修流程圖,梳理故障檢修方案;“練”檢修流程圖,加深故障檢修方法的理解,并進一步感悟團隊精神。
環節6 :規范化完成純電動實車檢修,“訓”檢測技能,執行7s 管理,融入勞動精神,激發學生崗位職責。
環節7 :教師示范正確步驟,根據標準化檢修流程,實操示范護具穿戴,演示檢修過程,重點講解操作規范及安全注意事項。
環節8 :檢修團隊協作配合,以比賽的形式規范化完成實車檢修。以賽促學,學以致賽,為專業技能比賽奠定基礎。
環節9 :展示評比與專家點評,通過作品評析,進一步明確學習方向。企業專家點評與企業接軌,嚴格執行企業施工標準。
2.1.3 課后踐行
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拓展企業訓練任務,學生強化標準檢修流程訓練,增強安全規范意識,探討學習,跟蹤產業前沿技術,開展技能攻關與技術創新。
2.2 虛實結合,推進數字教學
純電動汽車教學系統配套開發課程軟件,加強理解工作過程和控制原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通過新能源課程教學系統配套開發虛擬仿真軟件模擬故障檢修過程,熟悉故障檢修的流程,為實車檢修做準備,層層深入攻克教學難點。
2.3 優化教學方法
通過項目化教學、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任務驅動法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優化教學過程;以項目為引導、任務為驅動,課前引學、課中探究和課后踐行教學組織設計,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及角色扮演等形式組織具體教學活動。企業專家兼職教師全程參與教學實施并按企業工作標準驗收點評,實現學做合一。實操結束7s 管理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通過思政育人,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的精神[4]。
3 教學反思
3.1 教學效果
(1)學習更主動,參與性增強。通過學習通平臺測試數據顯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完成項目考核。
(2)教學更高效,企業更認可。采用SPOC 教學模式,融入“學、研、練、賽、創”五個維度,課前課中課后系統設計,校企共建共同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解決重難點,教學更高效 [5] 。創設“三雙(雙導師、雙基地、雙課堂)”教學環境,企業真實案例驅動,企業標準化施工流程,教師示范演示,學生現場施工提高技能水平,專家現場把關,使企業對人才培養質量更認可。
3.2 存在問題與改進設想
(1)學生對實車結構不熟悉,專用檢修工具的使用不熟練。通過翻轉課堂,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智能信息化教學資源,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前熟悉實車結構,強化檢修工具的練習,增加熟練度 [6] 。
(2)實訓教學系統仿真檢修軟件車型數據不夠全面,部分車型無法匹配。通過開發小成本便于普及的模型教具,進一步升級教學系統仿真檢修軟件系統,完善數據庫。
(3)學生動手實操要求較高,學生不能短時間熟練掌握。通過與企業接軌,嚴格執行企業施工標準,開設免費培訓班自愿強化學習,因材施教并簽訂協議推薦就業。
4 特色創新
4.1 “ 新技術、新規范”教學內容實現專業升級
基于車企生產管理規范和“1+X”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中級要求等標準體系,跟蹤產業前沿技術,開展技能攻關與技術創新,重構教學內容。引入行業最新技術工藝,共享職業教育稀缺資源,對多樣化生源提供免費的培訓學習機會。
4.2 “ 三雙五維六業”教學模式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有效利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采用“三雙協同,五維融通,六業聯動”的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教學新模式,合理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線上線下教學,聘請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因材施教,構建多維課堂。
4.3 融入職業、工匠、勞動精神,實現“育人鑄才”
思政育人和勞動教育貫穿始終,發揚吃苦耐勞、刻苦勤奮、奉獻服務的優良品質,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獲取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的人才觀念,培養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
5 結束語
本文基于課堂革命的視角,以《新能源汽車電機及控制技術》課程為例,探討了“崗課賽證”融通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通過對崗位需求的深入分析、課程內容的優化設計、技能競賽的積極參與以及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本文構建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以適應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通過實施“崗課賽證”融通教育模式,《新能源汽車電機及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該模式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