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而是逐步走向國際化。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頂住各方壓力,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合理有效的營運資金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站在供應鏈的視角,對家電行業巨頭“海爾智家”進行營運資金管理分析,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供應鏈;營運資金;海爾
一、引言
對于企業而言,營運資金是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是企業可以控制并利用的最基本元素。然而,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大批企業開始尋求改革。供應鏈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步轉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本文基于供應鏈視角,對海爾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現狀進行研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二、海爾營運資金狀況分析
1.公司簡介
海爾自1984年成立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大家電行業的領導者和全球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的引領者。公司主營家電研發和生產、銷售以及渠道綜合業務。在“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作為實體經濟代表的海爾,借助互聯網、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持續聚焦實業,逐步實現了由普通白色家電制造商向居民家居生活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轉變,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公司營運資金整體現狀分析
營運資金是指企業用于支持日常生產與經營的資金,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營運資金是指不包括流動負債在內的流動資產總額,包括現金、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存貨等;狹義的營運資金是指扣除流動負債后可用于企業運營的流動資產凈額。本文從狹義營運資金的角度進行討論。
根據表1可以看出,海爾2018—2022年的流動資產逐年上升,2022年已經達到1303.83億元,增長率高達36.64%。海爾的流動負債在2018—2021年也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2022年出現小幅下降。2018—2022年,海爾的營運資金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2021年,營運資金為負數。從整體來看,海爾的營運資金規模體量較小,變動較大,尤其是營運資金出現負數的年份,這會影響其償債能力,不利于公司的持續性發展。
根據表2可知:2018—2022年,海爾的流動資產逐年遞增,總資產規模也逐年遞增。海爾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雖然有小幅變動,但是都維持在50%以上。總體上看,海爾的流動資產比例相對較高,近年來對流動資產保持穩定控制,資產變現能力較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企業償還債務的需要。
根據表3可知,海爾2018—2021年的流動負債逐年增加,2022年出現小幅度下降。流動負債占總負債比重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總的來說,海爾智家的流動負債占比較高,維持在70%以上,尤其是在2021年,達到91.51%。較高的流動負債比率表明,海爾的資金需求主要由一年內到期的債務來滿足,公司需要在維持生產的同時在短期內償還債務,這會對公司資金造成一定壓力。
三、供應鏈視角下海爾營運資金現狀分析
1.采購環節營運資金分析
采購管理作為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證物料的供應與需求,確保產品的生產與質量。海爾十分重視采購業務,根據表4可知,在2018—2022年,海爾公司采購環節營運資金逐年下降,說明公司采購的壓力更多的是在供應商身上。公司的材料存貨逐年遞增,說明海爾近幾年會加大產量。海爾公司的預付賬款呈波浪形變動,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呈現增長趨勢,而且采購環節營運資金中的占比較大,說明公司在采購環節占用供應商的資金較多,不利于與供應商建立穩定持久的合作關系。
海爾集團采購環節營運資金周轉期呈現負數形式,且逐年遞增。根據采購環節營運資金和采購環節營運資金周轉期的計算公式:
采購環節營運資金=原材料+預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
可知:計算結果為負數是由于材料庫存和預付賬款的資金之和小于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資金之和,可見海爾長期占用上游供應商的資金。由于海爾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和話語權,海爾往往能夠以犧牲弱小供應商的利益為代價,占用上游供應商的資金。
2.生產環節營運資金分析
在生產環節中,原材料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和轉化,轉變為具有更高價值的產品,從而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海爾公司生產環節營運資金情況如下所示,計算公式為:
生產環節營運資金=在產品+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應付職工薪酬
由表5可知,海爾近幾年在產品呈現先遞增后遞減的趨勢,數量變動較大。這可能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消費者購買力下降。2018—2022年公司其他應付款也是逐年遞增,從2018年的127.71億元到2022年達到175.12億元,增長幅度大,占生產環節營運資金較多。總的來說,海爾公司2018—2022年生產環節營運資金發展趨勢較好,總體向上增長。
3.銷售環節營運資金分析
銷售環節被認為是供應鏈的最后一環,決定有多少資金進入公司、公司資金回收的速度以及能夠從生產和管理中獲得多少利潤。海爾公司銷售環節營運資金計算公式為:
銷售環節營運資金=庫存商品+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應交稅費-預收賬款
由表6可知海爾庫存商品在此環節占用的資金數額從2018年的205.55億元到2022年增長為368.59億元,庫存持續提高。海爾需要進行審查,以確保剩余或過時貨物的銷售不會放緩或停滯。海爾應收賬款年增長率較高,可見公司的核心業務收入有所增長。但如果應收賬款管理不善,很容易導致資金不能及時收回等問題。
四、供應鏈視角下海爾營運資金存在的問題
1.材料存貨占比較高,占用供應商資金過多
企業要想擴大生產規模,就必須重視原材料的采購。海爾的原材料從2018年的25.30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62.20億元,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物價上漲和材料存貨采購增多所導致的。電器行業的原材料多為金屬,原材料占成本的比重一般在80%以上。大宗原材料與零部件價格的全面上漲,會加大公司的采購資金需求。
同時,采購需求的增加,會提升其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海爾期望對供應商延期付款,而供應商期望海爾能夠迅速付款以減少資金占用,因此海爾與供應商有了不同的付款期望。海爾對上游供應商的資金保持著較高的風險敞口和依賴程度,這不僅造成了資金償付風險,而且削弱了海爾的長期商業信譽,惡化了與供應商的關系,對未來的生產經營造成了隱性威脅。
2.存貨管理不足,其他應付款占比較高
眾所周知,電器行業市場趨于飽和狀態,如果公司不能對市場有一個良好的把控,容易造成庫存積壓或者供不應求的現象。同時,電器銷售有明顯的旺季和淡季,不同時期應采取不同的生產策略。海爾公司的庫存商品從2016年至2021年逐年遞增,2022年庫存商品為368.59億元,庫存商品留存較多。可見,公司對于庫存商品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欠缺。庫存商品較多,不僅會增加公司的儲存成本,也會因為占用過多的營運資金而影響資金周轉效率和營運能力。
海爾在生產環節,占用其他應付款和應付職工薪酬較多。其他應付款從2018年的127.71億元到2022年增長到175.12億元,應付職工薪酬從2018年的26.75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0.50億元,可見公司其他應付款支出較多,不利于公司生產經營。同時,應付職工薪酬增多,一方面可以看出公司員工規模擴大,另一方面也表示公司營運資金被過多地占用在職工工資上。
3.產成品周轉速度慢,銷售渠道需要擴展
近年來,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再加上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家電行業呈現低迷的態勢。因此,各大家電產商紛紛采取價格戰,通過低價搶占市場。海爾的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好,但是價格相對較高,在價格戰中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公司的產成品庫存較多,產品周轉提速缺乏動力,產成品周轉速度相對其他電器公司來說較慢。
與此同時,海爾的分銷渠道也面臨著管理問題。海爾進行海外收購后,雖然發展了自己的全球經銷商網絡,但也積累了大量庫存。同時,海爾的分銷模式與許多家電制造商一樣,主要依靠經銷商,但隨著直播電商的興起,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在網上購物。而海爾產品的線上渠道銷售相對分散,這些電商平臺并沒有得到充分全面的利用。線下資源優勢與線上購物優勢無法結合。線下資源優勢無法與線上資源同步,銷售受到影響。
五、供應鏈視角下海爾營運資金優化建議
1.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有效把控資金
利用產業領先地位優勢,擠壓上下游廠商的資金的做法并非良性博弈。在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下,海爾集團必須利用強大的互聯網和信息平臺,創造一種新的供應商管理模式。在選擇供應商時,以用戶評分為標準,以便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同時,要不斷與供應商協商,尋找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模式,與供應商之間建立利益共同體,形成緊密的戰略聯盟。
同時,在與供應商之間的資金往來款項中,海爾要加強對應付賬款的賬齡分析能力,及時了解公司負債的實際狀況,合理配置公司資本。要對應付賬款實施分類管理,并按照特點加以劃分。控制應付款項的周轉期,及時進行資金結算。對應付賬款支付的審查和核準等過程進行嚴格把控,以避免弄虛作假等情況出現。
2.以需求為導向以銷定產,加強存貨管理
海爾應當積極進行用戶調研,了解消費者需求,推出新產品。同時,根據淡旺季的銷售情況,制定出既能減少庫存積壓、又能保障充足供給的生產區間。這種動態生產系統能夠刺激需求,因為它使公司能夠對市場變化迅速做出反應,更新和豐富現有產品。這也是滿足不同客戶的特殊需求并迅速滿足其期望的一種方式。
此外,電器行業更新換代的速度快,企業應加強對庫存的內部控制,及時檢查庫存的收貨、交付和儲存狀態,并設立專人進行管理。在采購時,要充分了解庫存信息,根據預算盡量保持最佳庫存量,減少積壓情況的發生。
3.優化銷售渠道,融合制造物流
海爾可以通過打造線上銷售平臺來優化銷售渠道。通過直播帶貨等形式吸引消費者,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帶貨主播的影響,深化電商合作。此外,將網絡平臺與自身的倉儲和生產物流系統相匹配,使平臺能夠接收物流訂單,從而降低倉儲和運輸成本以及提高成品的資源利用率。
電器行業的產品一般為大件,在物流運輸時容易磕碰,而且運費相較于其他產品來說較貴。海爾需要融合制造物流,客戶下單完成后,迅速匹配到較近的倉庫完成發貨,縮短運輸路徑,確保產品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客戶手中。這樣不僅能夠為消費者帶來較好的購物體驗,也能加快產品的周轉,減少資金占用。
六、結語
營運資金對于企業而言,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文站在供應鏈的視角,對海爾2018—2022年的營運資金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海爾公司在營運資金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市場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海爾公司需要把握發展良機,積極提高營運資金效率,為公司的發展積蓄力量。
參考文獻:
[1]喬馨諾,張雪梅.供應鏈思維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J].現代商業,2022(32):86-89.
[2]李彬彬,王虹.類金融模式下S集團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研究——基于“要素-供應鏈”雙視角的多案例[J].財會通訊,2022(22):121-126+162.
[3]趙清宇.供應鏈視角下國美零售營運資金管理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2(15):6-9.
[4]張磊.供應鏈視角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優化策略研究[J].商訊,2022(7):113-116.
[5]蘇有泉.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2(5):112-114.
[6]曾耀銳.基于資金周轉的海爾集團供應鏈管理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2(2):83-89.
作者簡介:周姣(2000— ),女,漢族,湖南益陽人,研究生在讀;宋璇(1978— ),女,湖南益陽人,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林業經濟管理、環境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