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F代化育人工作中,不僅要為學生講解必備的知識,還需要加強對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的重視程度,及時發現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企業的用人標準,優化現有的課程教育方式,從而提高課程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基于此,本文提出高校要立足實際,融合標準化思路,加強對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的重視程度,融合精細化的工作思維,有序推動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進而促進學校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標準化,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管理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2.041
0 引 言
在標準化背景下,高校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優化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的工作方案,并且具備較強的反思意識,融合標準化思維,認真分析以往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依據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將標準化思路融合至不同的環節,從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的效果。
1 基于標準化的高校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的特點
(1)規范性是規范化教學質量評價和管理的中心特點。通過制定教學質量統一標準體系,對教學過程各環節、各要素進行界定,使教學質量評估有了清晰的基礎與借鑒。這一規范性既有利于保證教學質量的一致性與穩定性,又可以給教學管理者明確工作指導與方向[1]。
(2)系統性是標準化教學質量評估和管理的關鍵特點。教學質量評估不只是針對個別教學環節,還應綜合考察教學全過程。就標準化教學質量評估和管理而言,必須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多維度,對教學過程做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評價。這一系統性評估方式有利于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與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
(3)持續改進性也是標準化教學質量評價和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教學質量評估并非一次性活動,而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在標準化的教學質量評估及管理方面,必須定期開展教學質量評估工作,依據評估結果給出改進的措施及建議。這些措施既能針對教學過程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改進,又能對教學管理進行整體優化。通過不斷完善教學質量評估及管理機制,能夠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及管理水平,實現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
2 基于標準化的高校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方法
2.1 重視課堂教學評估
在以標準化為依托的高校教學質量評估和管理工作中,課堂教學評估具有決定性作用,課堂教學作為高等教育體系最為直接、最為核心的一環,其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的效果以及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重視課堂教學評估,是促進高校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2]。
首先,課堂教學評估要注意多維度、全方位地考慮問題,除傳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之外,還應注重教師教學態度、學生參與度及課堂氛圍。對課堂教學進行多維度評價,能夠對課堂教學實際狀況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并找出其優勢與劣勢,為其完善奠定基礎。
其次,課堂教學評估要制定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標作為評價的基礎與準則,其科學性與合理性直接關系著評價結果是否準確可靠。評估指標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學科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需求,保證評估指標的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同時,評估指標要有一定靈活性,使之符合不同科目、不同課程特點。
再次,課堂教學評估要重視數據的搜集與分析,數據為評價提供了依據與支持,只有真實準確的數據才有可能獲得科學評價結果。因此,在評價過程中要重視資料的采集與分析,可采用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學生反饋等多種手段搜集資料,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詮釋。同時,定期對資料進行更新與維護,保證資料及時準確。
最后,評估結果為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了綜合考查與思考的方向,能夠找出問題所在,完善教學過程。因此,評價后要及時向師生反饋評價結果,指導學生依據評價結果不斷改進。同時,還要把評估結果融入教學管理決策中,為教學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與支撐。
2.2 強化智能化模型建設
在以標準化為基礎的高校教學質量評估及管理方面,強化智能化模型建設對于提升評估效率及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智能化模型能夠實現教學數據自動化采集與分析。通過對教學數據的自動抓取、處理與分析,達到快速準確地獲取數據的目的,既提高了評估效率,又降低了人為因素對評估結果造成的影響。
其次,智能化模型能夠利用先進算法與技術預測優化教學質量。通過利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與技術,智能化模型能夠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其規律與趨勢,進而預測與優化今后的教學質量,有利于教學管理者事先發現問題,采取適當措施加以干預與調整[3]。
最后,智能化模型能夠支持教學質量個性化評價和管理,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特點與需求各不相同,有必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計劃與評估方案。通過對學生學習數據與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有利于更好地適應學生學習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對數據的持續采集與分析、算法與技術的優化以及新型評估方法與手段的引進,智能化模型能夠持續促進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工作的完善與革新,有利于提高評估結果準確性與可靠性,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持續開展。
2.3 重視學術質量的提高
在以標準化為基礎的大學教學質量評估和管理工作中,重視學校學術質量的提高是促進整個教育水平提高的關鍵環節。學術質量既是大學辦學實力的主要表現,也是造就高素質人才,促進科技創新與社會進步的主要保證。
首先,學校要建立和完善學術評價體系。學術評價體系作為評價學術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手段,其科學性、公正性對學術評價是否準確有效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學校要建立清晰的學術評價標準與方式,保證評價過程的公正性、透明性與可操作性。
其次,學校要加大對科研的投入與扶持??蒲惺谴髮W提高學術質量的重要依托與保證,學校要增加科研投入,增強科研設備先進性,提升科研項目質量。同時,學校也要為科研提供實驗室、研究經費、科研團隊及其他資源等保障,激勵教師積極從事科研工作。
再次,在做好基礎工作后,學校要重視學術交流與協作。學術交流與合作是促進學術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為給教師提供一個展示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場所,學校應熱心地組織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如學術會議、研討會和講座等。同時,學校還應加強與國際學術界之間的聯系與合作,介紹國際上先進的學術理念與方法,促進學校學術質量不斷提高。
最后,學校要強化學術誠信管理與監督。學術誠信為學術質量提供了基石與保證,學校要加大學術誠信管理與監督力度,建立健全學術誠信制度與管理機制。對學術不端行為,要嚴肅處理,公開曝光,維護學術公正權威。
學校學術質量的提高,是建立在標準化基礎上的,是高校教學質量評估和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建立與完善學術評價體系,增加科研投入與扶持,重視學術交流與合作,強化學術誠信管理與監督,可持續提高學校學術質量與教育水平,在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科技創新與社會進步方面多作貢獻。
3 結 語
將標準化思路融合至高校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高校應根據當前的發展概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教學質量評估以及管理方法,與高?,F代化育人思路相互協調,不斷改進原有的質量評估以及管理方案,全面提升學校的綜合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臧玲玲,魏悅玲.卓越視域下的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研究——基于對英國新版“教學卓越框架”的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23,45(12):45-54.
[2]汪瀅.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算法[J].數字通信世界,2022(10):191-193.
[3]高楊.關于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的思考[J ].新課程研究,2021(36):7-9.
作者簡介
黃婧嵐,本科,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