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病人血清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正五聚體蛋白-3(PTX-3)、白細胞介素33(IL-33)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慢性肺心病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伴有心力衰竭分為肺心病組(82例)和伴心力衰竭組(56例),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50名作為對照組。比較3組臨床資料及血清NT-proBNP、PTX-3、IL-33水平,分析NT-proBNP、PTX-3、IL-33與心功能指標之間的相關性,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血清NT-proBNP、PTX-3、IL-33診斷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效能。結果:對照組、肺心病組和伴心力衰竭組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肺心病組和伴心力衰竭組血清NT-proBNP、PTX-3、IL-33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伴心力衰竭組血清NT-proBNP、PTX-3、IL-33均高于肺心病組(P<0.05)。血清NT-proBNP、PTX-3、IL-33與LVEDD呈正相關(P<0.05),與LVEF呈負相關(P<0.05)。ROC曲線顯示,血清NT-proBNP、PTX-3、IL-33及聯合預測的曲線下面積(AUC)值分別為0.718,0.704,0.741,0.775。結論:血清NT-proBNP、PTX-3、IL-33水平變化與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進展有關,可有效評估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
關鍵詞"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正五聚體蛋白-3;白細胞介素33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23.017
慢性肺心病是老年人中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肺部和胸部長期存在慢性疾病或長期肺血管阻力升高所引起的肺動脈高壓,發病率較高[1]。慢性肺心病治療周期較長,如果病情惡化,可能導致病人發生右心衰竭,這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時而有效地診斷慢性肺心病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對于治療慢性肺心病導致的心力衰竭以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觀點認為,多種促炎因子導致心力衰竭,并導致各種并發癥,因此,使用不同的生物學標志物可以更有效地評估病人的疾病狀態[2]。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是通過B型腦鈉肽酶切割生成的,其分泌量會隨著心肌細胞負荷的增加而增加。作為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生物標志物,NT-proBNP可以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3]。正五聚體蛋白-3(PTX-3)可通過多種機制調節心肌功能,能直接影響心肌細胞和心臟成纖維細胞,導致心肌肥大和纖維化,影響心臟收縮功能;此外,PTX-3還能刺激相關基因,對心肌重塑過程產生影響,PTX-3可作為心力衰竭診斷的有效指標[4-5]。白細胞介素33(IL-33)作為一種白細胞介素,可參與炎癥反應和應激反應,在心力衰竭中IL-33水平發生明顯
作者單位" 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陜西銅川 727000)
通訊作者"" 趙生文,E-mail:tczhaoshengwen@163.com
引用信息" 張青,宋明,閆嘉,等.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病人血清NT-proBNP、PTX-3和IL-33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23):4330-4333.
變化[6]。鑒于此,本研究觀察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病人血清NT-proBNP、PTX-3、IL-33水平變化,并分析其臨床意義,以期為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相關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慢性肺心病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肺心病[7]相關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齊全;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肝腎衰竭;2)惡性腫瘤;3)免疫系統疾病;4)在過去3個月內進行過大型手術,特別是心臟和心血管手術;5)患有支氣管擴張、肺癌等肺部疾病;6)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7)在研究開始前1周內接受過強心劑、利尿劑、血管活性藥物等治療。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50名作為對照組。138例慢性肺心病病人根據心力衰竭[8]相關診斷標準分為肺心病組和伴心力衰竭組。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批號:NLLSL-2024-015),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收集研究對象臨床資料及實驗室檢查指標。采集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以2 500 r/min離心15 min后,收集上清液,每管500 μL分裝入EP管內,于-80 ℃冰箱冷凍保存。采用電化學發光全自動免疫分析儀測定NT-proBNP;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PTX-3和IL-33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間臨床資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病人心功能指標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比較血清NT-proBNP、PTX-3、IL-33變化情況,分析NT-proBNP、PTX-3、IL-33與心功能指標之間的相關性,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血清NT-proBNP、PTX-3、IL-33診斷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臨床效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繪制ROC曲線,評價NT-proBNP、PTX-3、IL-33對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3組臨床資料比較
138例慢性肺心病病人中伴有心力衰竭者56例,發生率為40.58%。3組LVEDD和LVEF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3組血清NT-proBNP、PTX-3、IL-33水平比較
肺心病組和伴心力衰竭組血清NT-proBNP、PTX-3、IL-33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伴心力衰竭組血清NT-proBNP、PTX-3、IL-33水平均高于肺心病組(P<0.05)。詳見表2。
2.3" 伴心力衰竭組NT-proBNP、PTX-3、IL-33與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NT-proBNP、PTX-3、IL-33與LVEDD呈正相關(P<0.05),與LVEF呈負相關(P<0.05)。詳見表3。
2.4" ROC曲線評估血清NT-proBNP、PTX-3、IL-33對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
ROC曲線顯示,血清NT-proBNP、PTX-3、IL-33及聯合預測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18,0.704,0.741,0.775。詳見表4和圖1。
3" 討" 論
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人們生活環境也發生了改變,而這些改變導致了大氣環境受損和嚴重污染,空氣中含有的有害顆粒和粉塵也日益增多。各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例如慢性肺心病患病率上升。由于病人患病后的病情逐漸惡化且發展緩慢,因此治療過程復雜且時間較長。此外,當病情加重時,病人有可能發展為右心衰竭,這是導致病人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9]。因此,尋找適當的方法及時有效地診斷慢性肺心病,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具有重要意義,這對于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療和預后非常關鍵。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發現許多與心力衰竭相關的指標,如B型尿鈉肽與心力衰竭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然而,血清B型尿鈉肽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病人的年齡、感染以及肝腎功能等[10]。NT-proBNP的半衰期較長,與B型尿鈉肽相比,NT-proBNP更容易檢測和識別,并且更加穩定。因此,在臨床診斷中,通常通過測量血清NT-proBNP水平評估B型尿鈉肽的血清水平[11]。目前,NT-proBNP已廣泛作為評估心功能的指標。血清NT-proBNP水平與病人的心功能分級之間呈正相關,此外,血清NT-proBNP水平直接影響病人的治療和預后情況。因此,當前研究的關注點和熱點是探討血清NT-proBNP與其他相關指標聯合診斷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
心力衰竭病人身體免疫力會受到干擾,炎性因子的增加和抗炎因子的缺乏都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機體免疫炎癥狀態的激活不僅影響心力衰竭病人心臟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介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臟重塑,從而參與其形成和發展[12]。IL-33是一種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ST2)配體,在心肌刺激中,ST2和IL-33的組合可以激活下游信號通路,從而抑制心肌重塑并保護心肌[13]。然而,可溶性ST2也可以與IL-33結合,競爭性地抑制ST2L與IL-33的結合,削弱ST2L對心肌功能的保護作用,從而誘導心肌重塑和功能障礙。據報道,PTX-3能與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結合,阻礙血管修復,進而減少心肌血供[14]。同時,一項研究顯示,PTX-3在心力衰竭的初期階段即開始表達,并且其水平與心臟功能等級緊密相關,這或許是因為PTX-3參與了心室重塑和心肌纖維化的過程[15]。本研究結果顯示,伴心力衰竭組血清NT-proBNP、PTX-3、IL-33高于肺心病組和對照組,血清PTX-3、NT-proBNP、IL-33與LVEDD呈正相關,與LVEF呈負相關,ROC曲線顯示,血清NT-proBNP、PTX-3、IL-33及聯合預測的AUC值分別為0.718,0.704,0.741,0.775,血清NT-proBNP、PTX-3、IL-33可用于評估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進展程度,對于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參考。這些生物標志物可幫助發現病人患有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并為早期干預提供指導。
綜上所述,NT-proBNP、PTX-3以及IL-33水平變化與慢性肺心病病人心力衰竭的病情進展密切相關,可作為臨床評估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 丁文虹,崔勝男,扈春麗,等.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聯合米力農治療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6):1295-1298.
[2]" PELLICORI P,CLELAND J G F,CLARK A 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a breathless conspiracy[J].Cardiology Clinics,2022,40(2):171-182.
[3]" 劉于春,王婷,王曼.動脈血氣C反應蛋白N末端腦鈉肽前體在不同心功能分級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山西醫藥雜志,2023,52(3):206-210.
[4]" 張曄,李銀福,史雷忠,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galectin-3、PTX-3水平的變化及其與預后的關系[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9,28(3):289-292.
[5]" 賈晨紅,哈生林,姜金坪,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alectin-3、hs-cTnT、Cys C和PTX-3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0,20(14):2672-2675.
[6]" MEHRABI NASAB E,HASSANZADEH MAKOEI R,AGHAJANI H,et al.IL-33/ST2 pathway as upper-hand of inflammation in allergic asthma contributes as predictive biomarker in heart failure[J].ESC Heart Failure,2022,9(6):3785-3790.
[7]"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8,17(12):959-965.
[8]"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心力衰竭學組,中國心衰中心聯盟專家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質量評價和控制指標專家共識[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1,13(3):52-62.
[9]" MECHLER K,LIANTONIO J.Palliative care approach to chronic diseases:end stages of heart failur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liver failure,and renal failure[J].Primary Care,2019,46(3):415-432.
[10]" HORODINSCHI R N,BRATU O G,DEDIU G N,et al.Heart failure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eview[J].Acta Cardiol,2020,75(2):97-104.
[11]" MUELLER C,MCDONALD K,DE BOER R A,et al.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practical guidance on the use of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19,21(6):715-731.
[12]" BERNHAGEN J.A new cytokine target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BioMedicine,2021,69:103479.
[13]" 曲延成,楊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與血漿IL-18、IL-37及IL-33的相關性研究[J].貴州醫藥,2018,42(6):659-661.
[14]" 湯豐寧,龍勇,丁寧,等.sST2、IL-33與慢性腎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9,11(4):44-48.
[15]" 孫宏超,金鳳表,侯維娜,等.血清Galectin-3、PTX-3與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臨床指標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5):912-916.
(收稿日期:2024-02-06)
(本文編輯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