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常德市武陵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推行沁潤式、主題式、協同式紅色德育,努力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的時代新人。
推行“沁潤式”紅色德育,拓寬教育載體。聚焦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全方位推進陣地建設。依托“智慧校園”平臺,建立“紅領巾E學院”。利用黃愛紀念館、劉澤遠烈士紀念亭等本土紅色資源,開發愛國主義研學基地。育才小學、工農小學獲評“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內容有機融入到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思政課程體系中,讓學生愛聽愛學、聽懂學會。立足辦學實際,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發“弘毅”“追尋武陵紅”“剪紙與國防教育”“翰墨繪中國”等特色課程。借助教育信息化技術,探索“云尋訪”“云研學”,引導學生通過書信、網絡“連線”戍邊戰士,形成“致敬英雄”“本草香囊寄邊關”等特色亮點,被中央電視臺、中國解放軍報、中國文明網專題報道。
推行“主題式”紅色德育,豐富教育內涵。在建黨節、國慶節等重要節點,開展國防教育進校園活動,普及國防知識,培養學生愛國擁軍之情。在元宵、清明等傳統節日,通過猜燈謎、烈士陵園掃墓、經典誦讀等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聘請退役軍人講述保家衛國事跡、軍旅生活故事,邀請抗戰老兵講述個人親身經歷,讓學生汲取堅毅進取、向善向上的力量。每年“六一”全區舉辦慶祝活動,選樹200 余名愛黨愛國、品學兼優“新時代好少年”,號召學生向榜樣看齊,學優爭優。豐富文體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其中。紫菱小學打造國防特色體育節,分篇章、分軍種進行方陣訓練,并將《狼牙山五壯士》《金色的魚鉤》等創意國防劇本搬上校園舞臺,幫助學生沉浸式了解國防知識、軍隊文化與紅色歷史。
推行“協同式”紅色德育,增強教育實效。建立學校、家委會、教師、家長協同育人機制,實現家長學校全覆蓋。結合全民國防教育月,號召家長共看一部紅色電影、共繪一幅紅色地圖、共讀一篇紅色經典、共唱一首紅色歌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三觀。發揮“五老”優勢,實行聯片結對,統籌全區5.5 萬名青少年實現網格化管理。引導“五老”結合親身經歷,走進校園、深入課堂,為青少年講好講活黨的故事、國防知識和革命事跡。調動群團組織、公益組織等力量,組織全區各行業4000 余名黨員組成志愿者隊伍,深入一線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國防知識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愛國思想,營造濃厚愛國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