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標準的實施是標準化的根本目的。在法治的環境下,標準的實施被賦予法的意義,受法的規范。標準的實施分為直接實施和間接實施。從法律上分析,無論是直接實施還是間接實施,均包含著兩種類型:一是實施主體為民事主體,實施行為性質上為民事行為;二是實施主體為公權力機關,實施行為性質上為公權力行為。前者受民法規范,具有私法的意義,后者受公法規范,具有公法的意義。
關鍵詞:科技評價,標準化,“三評”改革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6.008
0 引 言
科技評價是指對科技研究及其相關活動進行客觀、具體、恰當的評價,其主要對象包括科研機構、人才以及科研成果??萍荚u價過程強調對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全面評估,在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對科技事業的穩健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習近基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標準化工作、實施標準化戰略,是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笨萍荚u價標準化即是制定和實施科技評價標準,運用標準化的原理和方法,使科技評價全流程有標準可依、有標準考核,最終獲得科學、公正、有效的評價體系。對于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科技評價的指導思想
科技評價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創新精神和決策部署。這包括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以及堅持正確的科技成果評價導向。通過科技評價,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產出高質量成果,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 科技評價現狀分析
隨著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科技成果的產出和轉化速度不斷加快,科技評價作為衡量科技成果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其標準化和規范化對于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至關重要。
目前,科技評價標準化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一方面,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強調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科技評價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這些政策為科技評價標準化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和指導。另一方面,各省也積極出臺地方政策與標準,如山東省制定了《山東省科技智庫評估體系》,浙江省制定了《“浙江制造”評價規范》,廣東省制定了《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審服務規范》,上海市制定了《高級人才尋訪服務質量與評價要求》,安徽省制定了《科技成果評價規范》等科技評價相關地方標準,進一步規范科技評價活動。
3 科技評價標準化路徑研究
3.1 科技評價標準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 評估標準不足與缺乏指導性
在實際操作中,可用的科技項目評估標準相對較少。一些研究人員沒有基于標準化的基本框架進行工作,導致評估方法、指標和研究與科技項目評估標準化的實際需求存在偏差。這導致了評估體系在評價分類標準的設置上不夠合理,限制了科技項目在經濟上的量化評估,以及評估人員選擇的不合理性。
3.1.2 評價導向和價值發現作用不足
當前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在發揮評價導向和價值發現作用方面尚顯不足。這主要體現在對促進高質量成果的產出以及激勵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積極性方面的效果不充分。
3.1.3 評價體系不健全與單一化
多維度、分類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尚不健全,存在指標單一化、標準定量化、結果功利化等問題。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評價結果的偏頗,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1]。
3.1.4 評價行業不成熟與標準化水平低
科技成果評價行業尚處于不成熟階段,評價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有待提高。行業自律和有效監管體系尚未形成,這可能導致評價過程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現象。
3.1.5 過度功利化與競爭壓力
現行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往往過于重視短期成果和經濟價值,對長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的評價不足。這可能導致科技人才過于追求短期成果和個人榮譽,而忽視了科技發展的長遠規劃和社會責任。同時,評價結果往往影響到職稱晉升、項目資助等資源的分配,可能引發科技人才之間的激烈競爭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3.2 科技評價標準化路徑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以下科技評價標準化路徑。
3.2.1 完善評估標準與框架
加強對科技項目評估標準的研發,建立基于標準化基本框架的評估體系,確保評估方法、指標和研究與科技項目評估標準化的實際需求相匹配。同時,應合理設置評價分類標準,充分考慮科技成果的多種價值維度,避免過于強調單一的量化指標。
3.2.2 強化評價導向與價值發現
優化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充分發揮其評價導向和價值發現作用。通過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和指標,引導科研人員關注高質量成果的產出,激發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同時,應加強對評價結果的宣傳和推廣,提高社會對科技成果價值的認識和重視程度[2]。
3.2.3 健全多維度評價體系
建立多維度、分類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充分考慮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科技成果的特點和差異。通過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指標和方法,全面、準確地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3]。同時,應避免評價標準的單一化和結果的功利化傾向。
3.2.4 推動評價行業成熟與標準化
加強科技成果評價行業的自律和監管體系建設,提高評價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推動評價機構、專家隊伍和評價方法的規范化發展,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和有效。同時,應建立行業內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機制,促進評價行業的健康發展。
3.2.5 調整評價導向與減輕競爭壓力
改變過于功利化的評價導向,平衡短期成果和長期價值的評價權重。鼓勵科研人員開展長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注重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應減輕評價結果帶來的不必要競爭壓力,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資源支持,促進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4]。
4 實施策略與保障措施
4.1 加強政策引導
制定相關政策,明確科技評價標準化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為科技評價標準化提供有力保障。
4.2 建立合作機制
加強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科技評價標準化工作。
4.3 強化培訓與宣傳
開展科技評價標準化培訓,提高科技評價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標準化意識;加強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科技評價標準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5 案例分析——以甘肅省科技“三評”改革為例
甘肅省委省政府對于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這要求科技評價工作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評價理念和方法,確保評價結果客觀、公正、科學。通過科技評價,可以有效衡量科技服務的成效,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服務支撐,為全省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供重要保障。
在這一背景下,甘肅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出臺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實施方案》,標志著在評價領域的深化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方案旨在通過優化“三評”工作,即項目評審、人才評價和機構評估,以推動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提高科技管理水平,進而促進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
具體而言,該方案強調尊重科技創新的長期性、后發性和不確定性,突出評價中長期目標和代表性成果,注重業績和潛力評價。同時,探索建立容錯免責機制,以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推進重大原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端人才引進。方案提出改進人才評價方式,落實職稱評審權限下放改革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大型企業等單位自主開展職稱評審。這有助于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方案完善了科研機構評估制度,根據科研機構從事的科研活動類型,建立綜合評價與年度抽查評價相結合的科研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長效機制。這有助于提升科研機構的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動科研機構向更高水平發展。此外,方案還強調了分類評價的重要性,統籌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門類,推進分類評價制度建設。這有助于更加科學地評價不同領域的科研成果和創新貢獻,提高科技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總體而言,甘肅省出臺的《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實施方案》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改革方案,旨在通過深化改革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為提升甘肅省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6 展 望
隨著數字化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評價標準化將更加注重數字化和智能化。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準確地評估科技項目的創新價值、市場前景和潛在風險,從而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缃缛诤虾蜆藴驶瘜⒊蔀榭萍荚u價的重要方向。在科技創新日益復雜和多元化的背景下,跨界合作和創新已成為常態。因此,科技評價標準需要適應這種趨勢,實現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之間的標準互認和融合,促進跨界合作的順利進行??沙掷m發展和社會責任也將成為科技評價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和社會責任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科技評價標準需要充分考慮科技創新對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影響,推動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深度融合。此外,科技評價標準還將更加注重國際化和開放性。隨著全球化的加速推進和國際科技合作的不斷深化,科技評價標準需要與國際接軌,實現國際間的互認和互通。同時,也需要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科技評價標準的進步和發展。最后,隨著科技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優化,科技評價標準將更加注重全面性和系統性。這包括建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綜合考慮科技創新的多個方面和多個層次,以及加強評價標準之間的銜接和協調,形成有機統一的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科技評價標準化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更加注重數字化、智能化、跨界融合、可持續發展、國際化以及全面性和系統性。這些趨勢將共同推動科技評價標準的不斷完善和優化,為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7 結 語
科技評價標準化是提高科技評價科學性和公正性的重要途徑。當前,科技評價標準化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評估標準不足、評價導向不明確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應完善評估標準與框架,強化評價導向與價值發現,建立多維度評價體系,推動評價行業成熟與標準化。同時,應調整評價導向,減輕競爭壓力,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萍荚u價標準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和優化科技評價體系,以適應科技發展的需求。我們期待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形成更加科學、公正、有效的科技評價體系,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李佳瑩,魏鵬,張儀帆,等.關于推動科技評價改革落實的思考[J].科技中國,2023(2):32-36.
[2]王軍輝.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我國科技評價工作的政策性需求分析[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22,37(7):7-14.
[3]王慧艷, 李新運, 徐銀良. 科技創新驅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 J ] . 經濟學家,2019(11):64-74.
[4]崔書慧.公共衛生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1.
作者簡介
呂梁玉,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標準與標準化。
(責任編輯:張佩玉)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科技計劃支撐項目“甘肅省科技推廣與應用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2JR11RA31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