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標準化護理對提高患者舒適度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從山東大學齊魯醫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入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選取7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標準化護理,對比患者護理結果。結果:對比不良反應:對照組不良反應10例(28.57%),觀察組不良反應3例(8.57%)。對比綜合護理滿意率:對照組綜合滿意27例(77.14%),觀察組綜合滿意33例(94.29%),觀察組綜合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臨床指標:干預前,兩組對象SAS、SDS、GCQ、VAS指標對比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以上指標結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液透析患者接受標準化護理效果較好,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抑郁指標顯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顯著改善,舒適度提升,效果較好,可推廣。
關鍵詞:血液透析標準化護理,舒適度,護理效果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6.066
0 引 言
終末期腎病需要接受血液透析來維持腎功能,進而延長生命。由于腎臟功能受損后會持續惡化,最終會導致患者身體出現電解質紊亂、代謝酸中毒等,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血液透析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應對終末期腎病疾病,主要是利用人工透析器引出患者血流,利用透析技術來清除人體內的雜質和多余液體,最終將處理后的血液重新輸回人體內[1]。血液透析可以救助腎病患者,但是此類治療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使用動靜脈穿刺,拔針操作時候可導致感染。長期透析也可導致血壓異常,營養不良,患者的舒適度隨之降低。對此,建議對患者予以科學護理,針對患者個體身心需求和救治情況開展標準化的護理管理,確保護理質量[2]。本研究探討標準化護理措施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從山東大學齊魯醫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入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選取7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對照組3 5例,男性21例,年齡為4 5 ~ 6 9歲,平均年齡為(5 7. 8 7±2 . 0 9)歲,女性14例,年齡為4 4 ~73歲,平均年齡為(58 .76±1.12)歲。觀察組35例,男性23例,年齡為47~ 68歲,平均年齡為(57.49±2.94)歲,女性12例,年齡為43~77歲,平均年齡為(60.14±1.66)歲。兩組基本資料無差異,(P gt;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者接受檢查,臨床可接受血液透析治療;(2)患者對臨床的救治活動均知曉,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存在血液系統疾病;(2)有免疫功能障礙;(3)存在重度心力衰竭、合并感染對象。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醫護人員監測患者的體征情況,記錄患者的病癥變化,對患者予以及時護理。
觀察組接受標準化護理,主要方式如下:(1)做好個體化病癥評估。醫護人員了解患者的基本病癥情況,評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對血液透析的掌握程度,同時通過查閱一些有效的文獻,進而能夠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2)了解患者的個體訴求。醫護人員通過和患者交流,與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實際病癥情況。在此基礎上,密切監測患者的個體體征,結合患者的生理情況來記錄患者的尿量,體重變化和血液情況,同時詢問患者有無心慌,頭暈等不適癥,和家屬、患者一起制定標準化護理計劃。(3)實施臨床標準化護理管理。首先,醫護人員監測患者的生理體征情況,和患者及時交流,通過口頭宣教,發放宣傳手冊的方式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同時指導患者日常飲食需要清淡、低蛋白、低油鹽,確保飲食健康。其次,做好心理支持,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情況,為患者分析血液透析的流程和風險,為患者排憂解難,減少其負面情緒。再次,做好救治防護,醫護人員需要遵循醫院的透析流程,在血液透析前后幫助患者放松血管,可通過熱敷等方式來減少刺激;同時需要限制手臂行動,存在感染風險的部位嚴禁穿刺;結合患者的體征需要做好抗生素干預,預防感染風險。最后,做好透析后護理支持,透析后指導患者保護穿刺部位,預防感染。同時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提升其抵抗力。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有肌肉痙攣、皮疹、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對比患者護理后的綜合護理滿意率,有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綜合護理滿意率=[(十分滿意+基本滿意)]/小組例數×100.00%;對比患者經過護理前后的臨床指標改善情況,有SAS(焦慮量表,分數大于50分判定為焦慮)、SDS(抑郁量表,分數大于53分判定為抑郁)、GCQ(舒適度量表,96~100分為較舒適,86~95分為舒適,76~85分為不舒適,≤75分為極不舒適)[3-5]。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 S22.0統計學軟件,若有計數資料,格式為n(%),予以χ2檢驗;若有計量資料,格式為(-x±s),予以t檢驗。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 果
2.1 兩組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57%,對照組為28.57%,顯著低于對照組,指標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血液透析患者綜合護理滿意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綜合護理滿意率為94.2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14%(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2。
2.3 兩組血液透析患者SAS、SDS、GCQ、VAS指標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的SAS、SDS、GCQ、VAS指標結果和對照組差異不大(P gt;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的以上指標改善結果優于對照組,對比對照組結果更好(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3。
3 討 論
血液透析是臨床治療腎病的關鍵方式,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此類治療技術的方式在于及時清除血液內部的毒素雜質,盡量減少對腎臟的刺激,促進患者及時康復。臨床的對癥治療研究表明,血液透析能夠有效應對患者的疾病,改善患者的體質,有助于疾病改善[6]。
傳統的血液透析醫護要點在于用藥干預,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盡快發揮療效。在現代“生理-心理-社會”的護理模式改革下,臨床護理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患者需要更有針對性、更細心的護理服務。標準化護理措施是從患者個體身心需求而開展的護理服務[ 7 ]。在護理前考慮到患者的生理體征,心理需求,可確保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臨床開展標準化護理時,醫護人員可先監測患者的體征情況,針對患者的體質做好并發癥防護,同時做好透析后的護理,確保為患者提供全面、科學的護理服務[8]。
臨床也有研究表示,對血液透析患者予以臨床護理干預,可減少患者的感染風險,緩解患者的身心刺激,最終得到較好的護理結果[9]。
本研究針對收入的血液透析患者予以護理研究,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標準化護理,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綜合護理滿意率較高,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護理后患者的SAS、SDS、VAS指標顯著降低,GCQ指標顯著提升,觀察組的結果優于對照組,表明標準化護理措施可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效果,可推廣。
參考文獻
[1]楊芳.標準化舒適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況及不良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標準化,2022(24):289-291.
[2]宋彩蘭.危重癥患者鎮靜鎮痛標準化護理實施效果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22,38(10):1603.
[3]朱學捷.針對性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濾過并發癥中的標準化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標準化,2022(18):261-263.
[4]席文.標準化舒適護理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對心理狀況及不良并發癥的影響評價分析[J].中國標準化,2021(24):262-265.
[5]趙紀玲,陸小雙.早期標準化護理干預在降低血透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作用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1(16):196-199.
[6]潘曉紅,解玲琴.5S管理在血液透析設備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20):59-60.
[7]李碧芬,甘菊芳,徐冠雄.不同血液凈化護理模式對尿毒癥患者凈化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探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1):1949-1951.
[8]程韶娟.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臨床護理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36):149+157.
[9]馮紅梅.血液透析中護理操作的規范化探討與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3):228-229.
作者簡介
段舒舒,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護理學。
付敬,通信作者,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護理學。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