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軌道交通與常規(guī)公交融合發(fā)展,應注重軌道站點周邊公交停靠站的優(yōu)化調整工作。本文介紹了既有研究及標準導則的相關要求,分析了既有要求存在范圍界定不清、與其他規(guī)范銜接不足、與其他設施要求不協(xié)調等問題。從指導規(guī)劃方案實施的角度,進一步明確了軌道出入口與公交停靠站換乘距離的界定范圍,提出了軌道出入口位于交叉口出口道、進口道以及路段等不同情形下的公交停靠站調整要求。為后續(xù)軌道站點周邊公交停靠站點調整及標準導則的修訂提供技術指引和參考。
關鍵詞:軌道出入口,公交停靠站,換乘距離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6.014
0 引 言
截至2023年底,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不含港澳臺)超過1萬公里,共有55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06條[1],城市軌道交通呈現快速發(fā)展趨勢,其已成為居民出行重要方式。針對常規(guī)公交與軌道交通的站點銜接,國家及各地方分別出臺了相關標準導則,但各標準導則存在標準不一,落實難度大、職責不清等問題。本次結合青島市調研情況,進一步提出了軌道出入口周邊公交港灣車站的設置要求,為后續(xù)軌道站點周邊公交站點調整及標準導則的修訂提供技術指引及參考。
1 既有研究及標準
學術研究方面,李洪斌等[2]在分析廣州軌道交通近期線網基礎上,指出公交車銜接距離控制在50~100m范圍內;黃建中等[3]研究上海地鐵與社區(qū)公交接駁過程中,得出其平均銜接距離為102 m左右,認為銜接距離普遍偏長;權宏偉等[4]在寧波市2號線交通銜接專題研究中,指出公交車停靠站距地鐵站出入口距離一般為30~50 m;孟丹青等[5]在分析南京市軌道交通與地面交通一體化換乘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指出公交站臺宜距離軌道交通出入口100 m范圍內;黃勇等[6]在重慶市軌道交通與公共汽車換乘距離適宜性研究中提出,軌道交通環(huán)線內及外圍組團中心片區(qū)內部換乘距離宜在50 m范圍內,其余一般性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宜在100 m范圍內。由此可見,學者們普遍認為常規(guī)公交與軌道出入口換乘距離在100 m范圍內。
既有標準導則方面,自2015年開始,國務院、住建部等先后在相關文件中提出了要加強軌道交通與常規(guī)公交銜接。GB/T 50546—2018《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標準》規(guī)定:公交車站與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接駁距離不宜大于50 m,并不應超過150 m。在此基礎上,各地分別先后出臺了相關導則標準(見表1),整體來看,兩者換乘距離“宜小于50 m”是軌道出入口與公交車站的換乘的基本要求與整體趨勢,各地方導則較國家標準更加嚴格。
2 存在問題與不足
既有研究、標準導則只提出軌道出入口與公交停靠站的銜接換乘距離的“理想”要求,而實際情況復雜多樣,受制于各種條件難以實現;如何界定兩者換乘控制距離、實現與其他相關規(guī)范的銜接以及處理好與其他設施關系的“微觀”方法,并沒有提及。
2.1 換乘距離界定不清
既有標準導則中,并沒有明確軌道出入口與公交停靠站“宜小于50 m”是如何界定的,難以指導實際方案調整;同時“宜小于50 m”的規(guī)定存在“一刀切”的現象,難以切合實際不同情形。此外,多數城市并未對軌道出入口與公交停靠站換乘距離下限提出要求,期望兩者實現“零距離”換乘。但經調研發(fā)現,特別對于中心區(qū)內部軌道站點,由于道路資源有限,公交停靠站正對軌道出入口存在客流集散空間不足、降低軌道客流集散效率及行人通過與候車乘客存在交織沖突等情況。
2.2 與相關規(guī)范銜接不足
在遵循GB 50157—2013《地鐵設計規(guī)范》等相關規(guī)范要求下,軌道出入口為更好地服務各方向客流,一般設置城市主干路沿線交叉口處。綜合相關規(guī)范對于在交叉口范圍內的公交停靠站設置要求,位于交叉口出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可滿足與軌道出入口銜接換乘距離“宜小于50 m”的規(guī)定;而位于交叉口進口道、相交道路(無軌道出入口布置)的公交停靠站受限于相關規(guī)范關于公交停靠站位于交叉口進口道的要求,“天生”不能滿足“宜小于50m”的規(guī)定。因此,其“宜小于50 m”的換乘距離要求,對于位于交叉口進口道、相交道路的公交停靠站適用性較差。
2.3 與其他銜接設施要求不協(xié)調
軌道交通銜接設施相關標準導則中,除對軌道出入口與公交停靠站銜接換乘距離要求外,也對臨時停靠點(出租車候車區(qū))的設置進行了規(guī)定。依據GB/T 50546—2018《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標準》等相關要求,出租車候車區(qū)距離軌道出入口不宜大于50 m,且宜設置在公交停靠站上游不小于50 m處,而實際軌道出入口周邊空間資源有限,難以在軌道出入口50 m范圍內既布置公交停靠站,又布置臨時停靠點,公交停靠站的設置與其不協(xié)調。
3 設置要求研究
結合對青島已開通運用7條線路、150座軌道站點周邊445處公交停靠站的調研分析與調整優(yōu)化方案,提出不同情形下公交停靠站要求。
3.1 軌道出入口與公交停靠站換乘距離界定
依據相關規(guī)范要求,步行作為最基本的軌道接駁方式,應保證其安全性、連續(xù)性、便捷性,車站出入口需在其前方直線距離約5~6 m空間內設置客流集散廣場,且該集散空間需保證與人行道的順暢連接。同時,公交站臺為換乘乘客集中區(qū)域,為降低對軌道出入口乘客集散及公交候車乘客的影響,結合實際經驗,建議以軌道出入口人行集散廣場邊緣至公交站臺的距離為換乘距離起止算點。參照GB50352—2019《民用建設設計通則》第4.2.4“建筑基地機動車出入口位置距離地鐵出入口、公交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5 m”的規(guī)定,同時考慮公交停靠站減速段長度約12~15m的要求,提出換乘距離下限不宜小于15 m。
3.2 合理實現與相關規(guī)范的銜接
3.2.1 軌道出入口位于交叉口時
結合GB 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規(guī)劃規(guī)范》等規(guī)范要求,軌道出入口位于交叉口范圍時,公交停靠站的調整,應優(yōu)先滿足交叉口的相關設置要求,以降低對交叉口運行效率的影響。提出位于交叉口處的軌道出入口周邊公交停靠站,有條件的需與交叉口展寬一并設置為港灣式停靠站,其具體要求為(見圖1):
(1)情形1:港灣式公交停靠站位于交叉口出口道時,與對向停止線一般控制距離應不小于50 m;換乘距離不宜超過50 m。
(2)情形2:港灣式公交停靠站位于交叉口進口道時,距離停車線一般控制距離應不小于90 m,需與右轉展寬一并設置;同時考慮停靠站可能存在左轉公交線路,則換乘距離控制要求不宜超過150 m。
(3)對于與軌道線相交道路且無軌道出入口布置的,依據調研公交停靠站與軌道出入口換乘距離一般在130~210 m之間,且該部分停靠站受交叉口展寬等限制,難以調整至更近距離,因此建議換乘距離按照不宜超過150 m控制。
3.2.2 軌道出入口位于路段時
當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布置在路段中時,公交站點宜布置于出入口下游;臨時停靠點設置于公交停靠站上游至少50 m處,且宜設置為港灣式(見圖2)。因機動車臨時停靠對道路交通運行存在較大影響,因此對于軌道出入口位于交叉口范圍內的臨時停靠點設置,優(yōu)先選擇設置于周邊次支路,且距離停止線距離應不小于30 m。
4 結 語
在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常規(guī)公交除做好線路優(yōu)化調整外,應依托軌道出入口的布置,進行公交停靠站的優(yōu)化調整。本文總結了既有相關要求及其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細化不同情形下?lián)Q乘距離控制要求,即軌道出入口與公交停靠站換乘距離控制下限宜不小于15 m;當軌道出入口位于交叉口出口道、路段時,換乘距離上限宜不大于50 m;軌道出入口位于交叉口進口道或相交道路無軌道出入口布置時,換乘距離上限宜不大于150 m。以期為后續(xù)其他城市軌道出入口周邊公交停靠站優(yōu)化提供參考,同時為相關標準導則的制定提供技術指引。
參考文獻
[1]光明網.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1萬公里[EB/OL].(2024-01-17)[2024-04-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297028512175524amp;wfr=spideramp;for=pc.
[2]李洪斌,何冬華.軌道交通銜接設施布局的無縫化應對策略——以廣州市軌道交通近期線網為例[J].規(guī)劃師,2012,28(3):86-90.
[3]黃建中,余波.接駁城市軌道交通的社區(qū)公交研究——以上海市為例[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14(3):77-84.
[4]權宏偉,吳祖峰.軌道交通沿線交通銜接及優(yōu)化布局研究[J].規(guī)劃師,2014(11):63-70.
[5]孟丹青,甘騫.南京市軌道交通與地面交通一體化銜接關鍵技術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8(6):148-180.
[6]黃勇,馮高乾,葛國欽.重慶市城市軌道交通與公共汽車換乘距離適宜性研究[J].城市交通,2023,21(3):46-54.
作者簡介
趙賢蘭,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城市綜合交通規(guī)劃、軌道交通規(guī)劃。
鄭曉東,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公共交通規(guī)劃。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