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作為一種綠色、高效的建筑方式,正逐漸受到廣泛關注。本文在分析了其優勢與面臨的挑戰后,提出了新質生產力背景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標準化施工策略,為相關領域的實踐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標準化,施工策略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6.038
0 引 言
新質生產力是以信息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為代表的新型生產力,其快速發展為建筑行業帶來了諸多變革。裝配式鋼結構建筑作為一種新型建筑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節能環保、質量可控等優點,正逐漸成為綠色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施工也要遵循一系列統一的標準、規范和流程,確保施工活動的有序、高效進行。標準化施工不僅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還能確保建筑質量,降低安全風險。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標準化施工顯得尤為重要。
1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標準化施工的優勢與面臨的挑戰
1.1 優勢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標準化施工可以實現鋼結構預制構件的批量生產,縮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采用先進的施工管理模式,如BIM技術、數字信息化管理工具等標準化施工可以有效控制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波動,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建筑質量。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采用預制構件,減少了現場濕作業,降低了能耗和排放。標準化施工有助于推動建筑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還有利于加強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合作和協調,形成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提高行業整體水平。
1.2 面臨的挑戰
當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技術標準尚不完善,需要加強標準化體系的建設,加快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技術標準制定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同時,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施工需要較高的施工技術水平,對施工人員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施工人員迫切需要參加標準化施工技術培訓和教育,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專業素養。
2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標準化施工策略
作為一種新型生產力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標準化施工,對于提高施工質量、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施工前標準化準備、標準化構件生產與質量控制、標準化施工過程、安全與環保措施、質量控制與驗收以及后期維護與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考慮和實施,可以確保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施工質量和使用安全。
2.1 施工前標準化準備
(1)項目規劃與評估。在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施工前,首先需要進行項目策劃與評估,這包括對施工項目的整體規模、施工周期、質量要求、預算等進行全面的規劃和預測,此外,還需要對施工現場的自然環境、交通條件、法律法規等因素進行深入了解,以確保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
(2)現場勘查。在施工前,應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的環境勘查,了解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地質等信息,同時,還應對施工現場進行標準化的布置,包括施工道路規劃、臨時設施建設、材料堆放等。布置應遵循安全、方便、經濟的原則,確保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
(3)材料采購與檢驗。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主要材料是鋼材,在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和施工計劃,對所需鋼材進行采購。在采購過程中,應選擇有良好信譽的供應商,并確保鋼材的質量符合國家標準,采購回來的鋼材還應進行嚴格的檢驗,包括外觀檢查、尺寸測量、力學性能測試[1]等,以確保其質量滿足施工要求。
(4)質量管理標準體系建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質量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施工前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標準體系,并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確保他們熟悉施工流程和標準。建立的標準體系包括質量目標設定、質量責任制落實、質量檢查與驗收、質量改進措施等內容。同時,還應制定詳細的質量管理計劃和質量控制標準,確保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質量標準要求。
2.2 標準化構件生產與質量控制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最典型的特點是在工廠加工好標準化構件,然后運送到現場進行裝配,這樣大大地提高了施工的效率,減少了現場環境污染。標準化構件生產是極其重要的。應嚴格控制質量,確保構件尺寸、材質等符合設計要求。具體措施包括:
(1)選用合格材料。鋼結構構件的材料選擇應符合設計要求,并采用具有質量保證的材料供應商。鋼材應具有相應的力學性能和化學成分,滿足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材料在入庫前應進行嚴格的檢驗,包括外觀檢查、尺寸測量、化學成分分析[2]、力學性能測試等,確保使用的材料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2)加工精度控制。生產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工藝流程進行操作,并采用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技術,進行切割、成型、組裝、焊接、矯正、檢驗等步驟,確保每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同時,生產現場應有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3)質量檢測。質量檢測是確保標準化構件質量的重要手段。標準化構件在生產過程中應接受多道次的質量檢測,包括尺寸檢測、外觀檢查、力學性能測試等。檢測標準應符合國家及行業規范,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對于不合格的構件,應及時進行整改或報廢,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施工現場。
2.3 標準化施工過程
新質生產力不是簡單的技術,需要在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施工過程中不斷打磨;同時,還需要進行相應的管理標準建設。裝配式鋼結構建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實現標準化施工過程:
(1)基礎施工。按照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GB/T 51232—2016的要求,進行地質勘察與分析、基礎設計規劃、基礎材料準備、基坑開挖與排水、基礎墊層施工、鋼結構安裝、基礎混凝土澆筑、養護與質量檢測等施工,同時還需要對基礎進行質量檢測,包括基礎的平整度、垂直度、尺寸等參數,確保基礎施工質量符合要求。
(2)構件吊裝。構件到達施工現場后,按照設計圖紙,使用專業的吊裝設備,按照預定的吊裝順序和位置[3],將構件準確吊裝到位。安裝過程中應確保構件的位置準確,連接牢固。吊裝構件的垂直度、安裝高度差以及偏移量等都要符合GB 50205—2020《鋼結構工程質量驗收標準》。
(3)連接與固定。焊接是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施工中的關鍵環節。焊接過程中應按照焊接工藝標準選擇合適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確保焊縫的質量。同時,對于其他連接件,如高強度螺栓、鉚釘等,也應按照緊固件連接施工工藝標準來進行安裝,確保構件之間的連接牢固可靠。
(4)臨時支撐與調整。根據標準化施工的需要設置臨時支撐,確保結構強度符合裝配式建筑設計標準。同時,對構件位置進行調整,確保整體結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5)質量檢查與驗收。施工完成后,應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構件的尺寸、形狀、連接質量等。檢查合格后進行驗收,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GB/T 51232—2016標準。
2.4 安全與環保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設置必要的安全設施,如防護欄、警示標志等,還可以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和設備,如智能安全帽、安全監控系統等,確保施工現場安全;采取有效的防塵、降噪、廢水處理等環保措施,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以綠色環保引領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2.5 質量控制與驗收
在施工過程中,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和驗收制度,對施工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每道工序符合GB 50205—2020標準要求;制定詳細的驗收程序和標準,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對不合格項進行整改,并進行復查,確保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2.6 后期維護與管理
在完成施工后,施工技術人員還需要定期對建筑進行檢查,包括鋼結構連接、防腐涂層[4]等,確保建筑安全;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工作,如緊固松動連接件、修補防腐涂層等;建立完善的施工和維護檔案管理制度,記錄建筑的使用情況和維護歷史。
3 結 語
綜上所述,新質生產力背景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標準化施工策略的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在施工中,通過制定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提高施工技術人員素質、創新施工管理模式和遵守安全與環保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標準化施工進程,促進建筑行業的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黎梓峰.預應力技術在道路橋梁工程施工中的質量管理研究[J]運輸經理世界,2023(36):126-128.
[2]肖小強.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2(7):41-43.
[3]梁熾東.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2,7(15):223-225.
[4]劉俊艷.輕鋼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中國標準化,2023(24):196-198.
作者簡介
王建紅,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建筑鋼結構。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