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科研方法對貴州省銅仁市馬拉松賽事進行研究分析。探索體育賽事與鄉村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為尋求銅仁市馬拉松賽事的價值,并針對目前的問題,提出優化路徑。通過優化體育賽事的規劃與布局;強化地方文化與體育活動的融合;提升基礎設施與服務質量;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注重可持續發展等方式,持續推動銅仁體育事業的發展,不斷推動鄉村體育旅游的發展,為助力鄉村振興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馬拉松賽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路徑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Sports Tourism Promoted by Marathon in Tongren City
SHI "Zhongyu
(Gui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Tongren, Guizhou Province 55430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marathon event in Tongren City, Guizhou Province. Exploring new path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events and rural sports tourism, in order to seek the value of the Tongren City Marathon event, and proposing optimization paths for current problems. By optimizing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sports events;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sports activities; Improve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quality; Intensify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efforts; Focusing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ther methods, continuously support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ongren, a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tourism, and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Marathon events;Rural sports tourism;Development Path
2022年1月18日由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大力發展“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綠色產業,促進全民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帶領銅仁市馬拉松賽事+鄉村旅游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1銅仁市馬拉松賽事的現狀
1.1銅仁馬拉松賽事的基本情況
貴州銅仁·梵凈山馬拉松是智慧型馬拉松賽道,全長43.742公里,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共承辦國家、省、市區級馬拉松賽事40余次,是中國國內首條具備承辦中國田協A2類馬拉松賽事的全封閉式賽道,全國首個以“梵凈山”命名的賽道,已入選全國6個典型智慧健身步道項目,具備中田協認證計時系統,可實現賽道數據化、可視化、智能化,著重將貴州銅仁·梵凈山馬拉松打造成全國金牌賽事、國際標牌賽事[1]。
1.2銅仁·梵凈山馬拉松賽道與鄉村體育旅游的融合情況
1.2.1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融合
銅仁市的智慧馬拉松賽道,是一個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體。賽道的設計充分考慮了現代科技與自然環境的結合,賽道旁設置了農耕文化的體驗區,形成良好的生態產業鏈,充分體現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中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為了配合馬拉松賽事,銅仁市政府還特別建設了一系列配套設施。例如,智慧停車場提供了大量停車位供游客使用,而在賽道周邊,特色的田園鄉村、農家樂、自行車租賃點、農作物采摘區等,都成為了吸引游客的亮點。這些產業形態與鄉村的自然風光、農產品資源相互融合,協調發展,共同作用于銅仁鄉村的經濟發展。
1.2.2與鄉村經濟建設的融合
銅仁市馬拉松賽事推動銅仁市鄉村經濟的快速增長。全市共接待游客1182.94萬人次,同比增長2.55%,實現旅游總收入114.57億元,同比增長11.6%,銅仁旅游市場持續回暖。自賽道建成以來,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打卡運動,據統計,自賽道智慧系統運營以來,累計參與運動人群25萬人次,累計運動里程14余萬公里,評價每天活躍人群近1000人次,周末最高峰達3000人次,直接帶動賽道沿途及其周邊經濟持續向好發展[2]。
1.2.3與多元化旅游發展的融合
銅仁市馬拉松賽事推動梵凈山旅游區的多元化旅游發展。賽事的路線設計巧妙地融合了梵凈山旅游區的自然美景,沿途的農家樂、露營地游樂場以及錦江河至江口流域的自然生態風光,這些元素為比賽增添了獨特的魅力。隨著賽事的逐年舉辦,銅仁市逐漸展現出其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形象,也積極推進了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為了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健身環境,銅仁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改善體育設施,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還使得競技體育、休閑健身變得更加智慧、有效、便捷和安全。
2銅仁市馬拉松賽事助力鄉村體育旅游的價值
2.1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政策,助力鄉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關于推進“十四五”農民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奮斗目標,著眼農民全面發展、農村全面進步,健全完善農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思想,開展馬拉松賽事與鄉村體育旅游相結合,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鄉村體育發展布局,充分發揮體育對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的重要作用,推動鄉村體育發展,完善鄉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3]。
2.2加快帶動產業振興,助力鄉村體育經濟建設
鄉村體育賽事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價值:一是體育賽事不僅能夠吸引媒體關注,提升地區知名度。全國80多家新聞媒體直播,觀看人數達200萬人次。二是能有效激活體育旅游市場,促進相關產業鏈的發展。直接帶動了體育用品銷售、餐飲住宿、交通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賽事期間的文化活動和農產品展銷會等,也為當地農產品提供了展示平臺,促進了農產品的品牌化和市場化。此外,賽事還促進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為鄉村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2.3多元化體育賽事模式,助力鄉村體育文化建設
馬拉松賽事的著力點是“以賽道保障賽事,以賽事推進經濟發展”,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體育強國戰略實施的具體舉措,是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機遇,推動部省合作落地落實、實現地方文化共謀發展的一次重要。梵凈山及其周邊地區被塑造為一個多元文化的交匯點,融合了生態、民族、紅色和傳統元素,成為文化旅游的典范。這一轉變不僅推動了當地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體育文化的多樣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銅仁市馬拉松賽事在推動鄉村體育旅游發展的困境
3.1銅仁市馬拉松賽事鄉村旅游產業融合力度不夠。
首先,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不足。以銅仁梵凈山賽道為例,沿線的文化、體育和旅游產業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三產結合發展策略,導致對某些資源的利用過于簡單,未能充分發揮其潛力。 其次,工業產品的構成存在失衡。在銅仁梵凈山賽道沿線,對于如何綜合發展文化、體育和旅游這三大產業的思路并不明晰,這種模糊導致了產業結構的不均衡,缺乏有效的整合,面臨著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產業結構失衡的雙重挑戰[4]。
3.2銅仁馬拉松賽事旅游產業品牌效應不明顯
目前馬拉松賽事品牌的產業化水平尚顯不足,其賽事資源的品牌價值挖掘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隨著賽事品牌價值的逐步增強,它正成為推動鄉村體育旅游產業鏈發展的新引擎。這一新引擎的潛力在于能夠通過門票銷售、贊助合作以及廣告收入帶來收益。盡管如此,由于缺乏覆蓋全國的商業分銷網絡和強有力的電視廣告支持,這些潛在的收入來源并未能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
3.3銅仁市馬拉松賽事組織制度欠缺
賽事的組織制度挑戰不僅體現在經驗的欠缺上,更在于組織機構與管理部門之間職責劃分的模糊,賽事組織管理方面仍顯不足,缺乏成熟的競賽組織經驗。首先,廣泛的村寨參與和有限的條件,缺乏組織競賽的經驗,競賽的組織管理還不健全。其次,大多數組織機構和管理機構之間的職責分工不明確,部門之間的合作不多,銅仁市馬拉松體育賽事的財政資源有限,人員配置水平也有所欠缺[5]。
4銅仁市馬拉松賽事推動鄉村體育旅游發展的路徑
4.1強化地方文化與體育活動的融合
4.1.1突出地方特色
利用銅仁的山地資源和民族文化,結合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展示,增加體育活動的觀賞性,加深游客對當地文化的了解。深挖地方少數民族文化內涵,打造銅仁市馬拉松賽事旅游品牌。隨著馬拉松賽事數量的增長,競爭也在增加,因此,有效整合地方文化內涵對于馬拉松賽事的轉型升級及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至關重要。
4.1.2增強體驗式旅游
通過設置互動性強的體育項目,如徒步、攀巖等,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同時親近自然,享受銅仁優美的山水環境。目前階段,馬拉松賽事的旅游品牌與地方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必須有機結合,這與馬拉松賽事與旅游產業相結合以促進地方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的愿景相統一。
4.2提升基礎設施與服務質量
4.2.1完善旅游基礎設施
加強交通、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為運動員和游客提供便利舒適的服務,確保他們在參加體育活動時能夠享受到高品質的旅游體驗。
4.2.2提高服務水平
嚴格規范體育旅游市場,有針對性的開展鄉村體育旅游培訓,培養專業的體育旅游服務人才,提升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技能,保證游客在銅仁的良好體驗。
4.3優化體育賽事的組織
4.3.1專業性與多樣性的結合
銅仁市通過舉辦全程43公里的專業馬拉松賽道,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體育活動結合起來,不僅吸引專業運動員,在賽事組織上應更具專業性。一是合理優化賽事組織制度,協調好賽事各方面組織管理,各方管理機構的協作方面加強,固定合作專業的管理機構,提前做好配合工作,在物資、人員調配、應急處置方面做好銜接。二是在人員配置方面應更加專業,長期開展賽事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多做現場實踐交流分享,做好總結和反思,不斷改進措施。三是多開展大中小型的馬拉松賽事,讓賽事組織機構多磨合,從而優化比賽機制,使組織制度更加完善,人員配置更有經驗。
4.3.2季節性活動的安排
除了馬拉松之外,銅仁市還可以根據季節變化舉辦不同的體育賽事,如環梵凈山公路自行車賽、梵凈山馬拉松賽等,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增設更多類型的體育活動,如太極拳展示、露營體驗等,增加活動的豐富性和吸引力。這樣能夠有效延長旅游旺季,均衡全年的旅游流量。
4.4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4.4.1利用新媒體進行市場推廣
通過網絡、社交媒體等渠道大力宣傳銅仁的體育賽事和旅游資源,積極做好賽事的推廣,增加賽事的特色,提高賽事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吸引國內外游客的共同參與。
4.4.2建立品牌活動
將銅仁馬拉松等體育賽事打造成為知名品牌活動,將本地特色文化與賽事品牌相結合,不斷創新,通過賽事品牌效應吸引更多的關注和參與,提升銅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6]。
4.5注重可持續發展
4.5.1生態保護優先
在發展體育旅游的同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確保體育活動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保持銅仁山水的原生態美。
4.5.2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通過體育鄉村旅游帶動當地旅游業、生態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和崗位,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實現旅游經濟與地方經濟的雙贏。
5結語
總的來說,銅仁市通過整合自然景觀與體育資源,不僅豐富了旅游業態,也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未來,銅仁市有望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體育旅游目的地之一,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多元、高質量的旅游體驗。在政府決策的主導作用下,體育主管部門和旅游主管部門的協同配合,社會各界的共同助力,不斷支持和推動銅仁體育事業發展,對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起到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欒雪嬌,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體育賽事的價值意蘊、發展困境與優化路徑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 2024 ,32 (07) 81-83+92
[2] 吳自強,周元超,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鄉村體育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 . 2024 ,46 (03) 43-49
[3] 李金容,陳元欣,陳磊 .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體育旅游綜合體發展的理論審視與實踐探索[J].體育學研究,2022,36(1):33-42,62.
[4] 杜顯浪,薛勇,石文毅,等.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體育旅游一體化發展價值審視——以銅仁市為例[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3,(1):58-61.
[5] 蒲畢文.我國鄉村體育賽事發展經驗及啟示—以規則“村BA”為例[J].體育文化導刊,2023.2(2):68-73,110.
[6] 譚江明.鄉村振興視域下我國體育賽事旅游產業發展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3.39(01):24-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