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尊稱古來有之。先生是一種尊稱,在《禮記·曲禮上》中這樣說:“從于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于道,趨而進,正立拱手。”而大先生的叫法更是對有德業者的一種尊敬的稱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
中國人民大學高銘暄教授,將“教育乃我之事業,科學乃我之生命”作為人生信條,他注重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守正道、求真理;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的名譽校長于漪老師,堅持教文育人的先進理念,推動把語文的“人文性”寫入《語文課程標準》中……他們堅守教育、奉獻智慧的實際行動,對我今后的教育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激勵著我投身于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堅定了我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借鑒高銘暄教授和于漪老師的實踐案例和成功經驗,我更好地體悟到了大先生的精神內涵,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教育實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課堂教學中,我認真上好道德與法治課,把思政首課制度落實在語文教學及主題班會課程中。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同行交流合作,提高教學效果,共同促進教育的發展。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的需求,通過對不同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各自的潛能,促使每個學生全面發展。交流,讓思想不凝固;碰撞,讓激情不減退;學習,向遠方不止步。業余時間我沉下心,投入地閱讀教育書籍,閱讀后主動實踐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和專業能力;研究學習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能,加深對大先生精神的理解和實踐。我帶領孩子們從認識少先隊的章程、認識紅領巾做起,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當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做的時候,我身體力行用榜樣示范讓學生看老師是怎么做的。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影響和感染學生,發揮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教育主導作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口說千遍,不如有一個良好的榜樣做示范。比如,學生亂丟垃圾這件事情,在走廊看到垃圾,我撿完后便故意提高音量或動作幅度大一些,引起身邊學生的注意。當然他們肯定看到了我,并且也有一些學生記住了我的這個行為。后來,我發現垃圾逐漸變少,很多學生會自覺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我便在班會上公開表揚這些學生,其他學生也接收到了這種表揚,于是向他們學習,亂丟垃圾這件事自然也就解決了。
教學的藝術在于不斷地鼓舞,激勵和喚醒。我深知自己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激勵者。
除了傳授知識,我更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品格。課堂上,我會結合教材內容,引導他們思考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之余,我會組織一些活動,讓他們學會合作與分享,培養團隊精神。我聯合社區和單位,組織學生參加“我是淇河守護神”“向勞動者致敬”以及“走進檔案館”的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服務活動。在2021年7.20特大暴雨災害發生后,我和學生及家長采購大量面包、方便面、餅干、瓶裝水和衣物,驅車趕往浚縣送到災區群眾的手中。
堅守教育,我謹記導師的告誡: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是教育;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是學生的楷模。我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深遠的,一個品德高尚的老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堂下,我以身作則,用我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和感染學生,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做到嚴于律己、率先垂范。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我深知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在學生嚴格的監督之下,而且時刻會被學生效仿。我時刻做到:要求學生努力前,我首先做到忘我工作;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我先以身作則和學生一起參加勞動;要求學生遵守紀律,我每天做到遵守工作紀律;我表揚學生的進步,學生會說:是跟老師學的。真是身行一例、勝似千言啊。
鑄牢教師魂,志做大先生,就是要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認真做好教書育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老師。“雙減”政策下,志做大先生,就是堅定對教育事業的衷心熱愛,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品質和道德修養;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保持教育教學的創新性。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關愛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教育教學傳遞給學生正能量,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教師,不能只做教書匠,人人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志做大先生,堅定理想信念;志做大先生,堅守教育陣地。在為師道路上,我將繼續學習,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以理想為航向,鑄牢教師魂,逐夢前行,做好新時代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