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精細化工產業將進一步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石化化工產業精細化延伸取得積極進展。培育5家以上創新引領和協同集成能力強的世界一流企業,培育500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建20家以上以精細化工為主導、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化工園區。
實現營收近4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精細化工產業迅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張。2023年,我國精細化工產業實現營業收入近4萬億元,生產產品超過3萬種,其中諸多產品產量世界第一。技術不斷進步。一些重點產品供應能力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本質安全及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企業活力不斷增長。精細化工百強企業平均營收超百億元,骨干企業在聚氨酯、氟化工等領域形成較強競爭力,中小企業深耕細分領域,涌現出千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當前,全國已有400多家化工園區將精細化工作為主導產業,東部沿海及中西部地區各自依托市場、交通、資源等優勢,形成了一批精細化工特色產業集群。
此次九部門聯合出臺《方案》,亦在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以及“十四五”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等有關要求,提出精細化工創新發展的量化目標、具體任務和重點工程。《方案》 提出,到2027年,我國在產品供給方面攻克一批關鍵產品,對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在技術攻關方面,突破一批綠色化、安全化、智能化關鍵技術,能效水平顯著提高,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高;在企業培育方面,培育5家以上創新引領和協同集成能力強的世界一流企業,培育500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集聚發展方面,創建20家以上以精細化工為主導、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化工園區,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上下游企業協同的創新發展體系。
延鏈強鏈為方向,高端化發力
當前,我國精細化工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以原料型、通用型產品為主,高端科研試劑、高性能催化劑、特種表面活性劑、高性能樹脂等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影響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當下,急需聚焦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需求,以延鏈強鏈為方向,加大技術攻關力度,補齊產業鏈短板,提升優勢產品競爭力。對此,《方案》提出,一方面推進傳統產業延鏈。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延伸,打造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產品體系,以此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加快關鍵產品攻關,提升高端聚烯烴、特種橡膠、高性能纖維、高性能膜材料、高端試劑等領域關鍵產品供給能力,加強精細化工用重要裝備、高端儀器、控制軟件等配套保障。
我國精細化工產業有典型的“三高”特點,即對生產及應用技術水平要求高、產品質量和性能高、行業平均利潤水平高,因此需要較高的研發投入和服務成本。
對此,《方案》提出了具體措施:布局建設創新平臺,圍繞關鍵共性技術布局一批中試平臺。同時,制定化工中試裝置建設管理規范,強化產業、應急、環保等政策協同,積極開展關鍵工序和新工藝中試,推動研發成果加快轉化為生產力。
加快技術改造,綠色化發力
我國精細化工產業安全環保壓力依舊較大。精細化工生產多為間歇反應,涉及硝化、過氧化、重氮化等多種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工藝廢水含鹽量高且成分復雜、難以處理,部分行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排放強度大,裝置自動化控制程度低、老舊裝置數量逐年增加,存在一定的安全環保風險,亟須加快技術改造,提高綠色安全生產水平。
《方案》提出,一要推動技術改造。加快開發本質安全、降碳減污、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共性技術和成套裝備,動態更新石化化工行業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品目錄,推進重點監管的危險工藝加快全流程自動化改造或低風險替代,鼓勵企業加快老舊生產設備、用能設備更新,提高關鍵環節數字化水平。二要強化標桿引領。推動創建綠色產品(工藝)、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培育園區級、集團級、行業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智慧化工園區,打造“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標桿項目。
當前,國內“談化色變”“鄰避效應”依然存在,部分企業面臨著項目落地難、入園難、融資難等問題。對此,《方案》強調,要進一步加快技術改造,鼓勵企業進行老舊生產設備、用能設備更新,提高精細化工產業的綠色安全生產水平。同時,進一步改善行業發展的輿論環境,加強對高危工藝精細化工企業、園區的幫扶指導,取消限制精細化工企業入園的不合理政策,加大對化工企業創新發展、項目落地、融資擔保、穩崗就業等保障力度。
同質化嚴重,智能化發力
目前,我國精細化工企業入園率不足50%,部分化工園區主導產業特色不夠鮮明,園區內企業間產業鏈供應鏈關聯性不強,同質化競爭嚴重,未能發揮園區促進企業協同、產業耦合、降本增效等功能。行業布局東重西輕,東部沿海省份占據主導地位,而中西部地區精細化工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區域發展不均衡。亟須加快提升化工園區的發展質量,有序引導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分工合作、協調發展。
對此,《方案》提出:一是推動園區規范發展。加強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和認定管理,發布實施化工園區競爭力評價導則、智慧化評價導則,培育具有競爭優勢園區。推進基礎化工原料生產企業與精細化工企業聯合布局,促進產業協同耦合、資源循環利用、能源梯次利用。二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組織開展化工產業轉移對接等活動,引導地方科學謀劃延伸精細化工產業鏈,推進打造細分領域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形成東中西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
為確保落實,《方案》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部門協同和部省聯動,指導地方將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納入本地區、本部門重點工作。完善關鍵領域攻關機制,鼓勵骨干企業加大創新投入,補齊產業鏈短板。此外,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取消限制精細化工企業入園的不合理政策,加快推動精細化工項目落地實施。
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營業收入已近4萬億元。可以預見,充分發揮我國石化化工產業基礎雄厚、市場規模超大和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做好重點產品、做精重點技術、做強重點企業、做優重點園區,這個大市場將釋放出更多的發展新空間。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