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企業名稱,形式合規,不適宜登記,權益保護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3.016
2020年12月28日,第734號國務院令公布修訂后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1](以下簡稱《規定》),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企業名稱登記由“預先核準”行政許可事項變為“自主申報”服務事項。《規定》的改革成果在2023年10月施行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實施辦法》[2](以下簡稱《辦法》)中鞏固、落實,《辦法》對名稱登記管理的具體要求及規范也進一步完善和細化。本文以《規定》《辦法》為主要法律依據,結合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政、司法領域案例,提煉出合法、合規、規范的企業名稱需要符合的基本條件:一是企業名稱的形式符合規定要求;二是不存在有違國家利益、違背公序良俗等不適宜登記情形;三是不侵害他人名稱合法權益,分別對應以下企業規范起名的三大要點。
1 企業名稱形式合規
依據《規定》第六條,企業名稱由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四段組成。企業名稱形式是否符合規定要求,需考慮其使用的文字、整體構成以及四段式各部分的規范情況。
1.1 企業名稱的文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3]第二條、第十四條及《規定》第五條,企業名稱應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基本用字,即使用規范漢字,不得使用外文、漢語拼音字母、阿拉伯數字等;規范漢字以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制定的《通用規范漢字表》為依據,目前最新版本由國務院于2013年6月5日公布,通知文號為“國發〔2013〕23號”。
1.2 企業名稱的整體構成
依據《辦法》第八條,企業名稱的四段應依次排列;《辦法》第九條進行了補充,根據實際需要,企業名稱中的行政區劃名稱可置于字號之后、組織形式之前,但應加注括號。
1.2.1 一般構成
一般情況下,企業名稱的組合構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
(2)字號+(行政區劃名稱)+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
(3)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行政區劃名稱)+組織形式。
1.2.2 特殊構成
依據并符合《規定》第六條及《辦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相關規定的,已經登記的企業法人通過名稱變更,其名稱可以不含行政區劃名稱或不含行業或者經營特點,其中不含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的包括使用“實業”“發展”等作為行業用語的情形[5]。
相關組合構成方式有:
(1)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
(2)行政區劃名稱+字號+組織形式;
(3)字號+(行政區劃名稱)+組織形式;
(4)字號+組織形式。
1.2.3 其他情形
本節主要介紹企業分支機構名稱與企業集團名稱:
(1)企業分支機構名稱
依據《規定》第十三條和《辦法》第十三條,企業分支機構的名稱應當冠以其所從屬企業的名稱,綴以“分公司”“分廠”“分店”等字詞,并標明該分支機構的行業和所在地行政區劃名稱或者地名(與所從屬企業一致的可從略)。
以境內企業的“分公司”為例,常見組合有:
——從屬企業名稱+行業+所在地行政區劃名稱或者地名+分公司;
——從屬企業名稱+行業+分公司;
——從屬企業名稱+所在地行政區劃名稱或者地名+分公司;
——從屬企業名稱+分公司;
(2)企業集團名稱
依據并符合《規定》第十四條和《辦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相關規定的,已經登記的企業法人通過名稱變更,可以在其名稱的組織形式之前使用“集團”或者“(集團)”字樣。企業集團名稱與企業集團母公司名稱的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應保持一致。企業集團母公司名稱的一般構成為:
——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集團+組織形式;
——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集團)+組織形式。
1.3 企業名稱的四段式
企業名稱的四段式可以讓社會公眾直觀了解企業的注冊地、字號、從事的行業、企業的類型等基本情況。企業名稱的一般構成情形如下:
1.3.1 行政區劃名稱
依據《規定》第七條,行政區劃名稱應是企業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行政區劃名稱,企業名稱中使用市轄區、開發區、墾區等的,應與行政區劃名稱連用,不得單獨使用。
以在深圳登記注冊的企業為例,其名稱中的行政區劃名稱一般是冠深圳市級行政區劃,即“深圳市”“深圳”。企業根據需要,可以在“深圳市”或“深圳”后面使用區一級行政區劃名稱,如“深圳市福田區”“深圳市福田”“深圳福田區”“深圳福田”;或者使用“深汕特別合作區”“前海”等法定開發區名稱,如“深圳市前海”“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根據《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調整冠省名企業名稱核準登記權限的通知》(粵工商規字〔2018〕5號)[4],申請人在深圳可登記冠廣東省名的企業名稱,如“廣東省”“廣東”,使用地級以上市、縣行政區劃的,應與省級行政區劃連用,如“廣東省深圳市”。
依據《規定》第十二條、《實施辦法》第十四條,企業名稱冠以“中國”“中華”“中央”等字詞的,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從嚴審核并報國務院批準。
1.3.2 字號
字號是企業名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用于區別不同經營主體的身份標識、商業標記。在商業領域,企業名稱中的字號以及商標,均可以起到與其他市場經營主體進行區分以及標示某一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作用,也可能隨著主體的經營活動而附著相應的商譽價值。
依據《規定》第八條、《實施辦法》第十條,字號應具有顯著性,由兩個以上規范漢字組成,可以是字、詞或者其組合,可以是自然人投資人的姓名。除具有其他含義外,字號或者字號的組成部分應避免使用缺乏顯著特征的字詞,如縣級以上地方行政區劃名稱(不限于注冊地本地行政區劃名稱)、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用語等,或社會公眾易誤認為與地名、行業或者經營特點有特定聯系的字樣。
情形一:字號使用縣級以上地方行政區劃名稱。以深圳為例,假設擬申請企業名稱:深圳市+福田+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址在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區是深圳市轄區之一,以“福田”作為字號,其與行政區劃名稱“深圳市”連用,一是易使公眾誤認為該企業注冊地在福田區;二是形成無字號名稱,不符合《規定》第六條等相關規定。
情形二:字號使用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用語。假設擬申請企業名稱:XX市+房地產+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房地產業為行業名稱,“房地產”在名稱中易直接被理解為與企業從事的行業有關,作為字號與“建設管理”連用形成無字號名稱;再假設擬申請企業名稱:XX市+導航+科技+有限公司,“導航”具有行業特性,對“科技”起有修飾作用從而形成無字號名稱。
情形三:字號與地名、行業或者經營特點有特定聯系。假設擬申請企業名稱:XX市+不良+資產處置+有限公司,“不良資產處置”屬于金融行業術語,“不良”作為字號與“資產處置”連用易被誤以為整體為名稱中的行業用語,從而形成無字號名稱。
1.3.3 行業或者經營特點
行業或者經營特點是反映企業經濟活動性質的用語,依據《規定》第九條、《辦法》第十一條,應根據企業的主營業務和GB/T 4754《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標明,標準中沒有規定的,可以參照行業習慣或者專業文獻等表述。企業為表明主營業務特性,可參照行業習慣或者以專業文獻為依據,在行業或者經營特點中使用縣級以上地方行政區劃名稱,如“北京烤鴨”“景德鎮陶瓷”“金華火腿”等。
1.3.4 組織形式
依據《規定》第十條、《辦法》第十二條,企業應依法在名稱中標明組織形式,組織形式用語應與其組織結構或者責任形式一致。《辦法》第二條規定的適用企業中,常見的企業類型有:公司、合伙企業及個人獨資企業。公司的名稱中應標明“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字樣;合伙企業的名稱中應標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有限合伙)”字樣;個人獨資企業的名稱中應標明“(個人獨資)”字樣。
2 避免不適宜登記情形
《規定》第十一條規定了禁止登記的九種情形,《辦法》第十六條對《規定》第十一條進行了補充并強調了五種情形,結合《企業名稱禁限用規則》[6]等,法定不適宜登記的主要情形整理如下:
(1)企業名稱不得損害國家尊嚴形象、宣揚反動思想損害國家利益或引發其他不良政治影響;
(2)企業名稱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妨礙社會公共秩序;社會公共利益是一個廣泛的、不確定的概念[7],與全體社會成員利益相關,可結合《憲法》《民法典》《合同法》等從公共秩序①、公共道德、國家安全、社會治安等方面理解[8];
(3)企業名稱不得涉及黨政軍群名稱,不得使用或者變相使用政黨名稱、黨政軍機關名稱、群團組織名稱及其簡稱、特定稱謂和部隊番號;
(4)企業名稱不得使用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國際組織名稱及其通用簡稱、特定稱謂,如“紅十字”“奧運會”“世衛”等;關于外國國家(地區)名稱的使用,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的規定,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應在其名稱中標明該外國公司的國籍,如“美國富國銀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5)企業名稱不得含有淫穢、色情、賭博等黃賭毒的內容,不得涉及迷信、暴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殖民主義等內容;
(6)企業名稱不得涉及民族、種族、性別等不尊重民族風俗習慣或歧視的內容,不得含有宗教組織或帶有顯著宗教色彩;
(7)企業名稱不得涉及宣揚封建文化糟粕、有違良好風尚等違背公序良俗的內容,不得含非法組織名稱或者反動政治人物、公眾熟知的反面人物姓名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內容;
(8)企業名稱不得含有可能使公眾受騙、產生誤解或具有誤導性的內容和文字,不限于:含黨和國家領導人、老一輩革命家、知名烈士、知名模范的姓名;涉及國家重大戰略、政策或使用相關的文字,公眾易被誤導認為企業與國家出資、政府信用等有關的;含絕對、夸大用語的,如“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易與其他已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關聯的;使用“研究院”“工程院”“勘察院”等文字可能使公眾誤以為是非營利性或其他組織等。
(9)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3 保持與他人權益的界限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第一千零一十三條、第一千零一十四條、第一千零一十七條等規定,企業享有名稱權,企業的名稱、字號、簡稱等受到法律的保護。《規定》第二十三條明確,使用企業名稱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因此,申請人擬定的企業名稱應與已在先登記注冊企業的名稱有所區分,避免侵害他人權益。
3.1 同字號名稱
《規定》第十七條明確了對在先企業名稱的保護,包括:
——已經登記的企業名稱;
——完成自主申報且在保留期內的企業名稱;
——已經注銷登記未滿一年的原企業名稱;
——變更登記未滿一年的原企業名稱;
——被撤銷設立登記未滿一年的原企業名稱;
——被撤銷變更登記未滿一年的原企業名稱。
在同一登記機關,申請人擬定的企業名稱不得使用與上述同行業(或不使用行業、經營特點表述)的在先企業名稱相同的字號,有投資關系的除外。《辦法》第二十四條細化了相關禁限用情形:
(1)相同名稱禁用情形
企業名稱中,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的文字及排列順序相同,或排列順序不同但文字相同的,這類情形下,企業名稱的四段向公眾傳達的企業基本情況信息完全一致,視為相同名稱,依法禁止登記。以深圳為例,如表1所示。
(2)高度近似限用情形
非相同企業名稱中,字號相同,行業或者經營特點文字表述相同,或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的文字表述不同但實質內容相同,視為高度近似。不同企業的名稱出現此類情形,易使公眾誤認為是同一家企業或關聯企業,按規定需要有投資關系②才可登記,如擬登記注冊的企業與在先企業之間有直接投資關系等。以深圳為例,如表2所示。
實踐中可見因企業名稱高度近似而產生的爭議或糾紛案例,這些案例中,對于名稱近似、侵權等的裁定會綜合考慮企業名稱四段的構成相似度,主營業務的相似度,在先權利及其在先持續使用時間、公眾知悉程度等因素。
案例1:同字號同行業情形。一個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姓名糾紛民事案例③中,“河北西某坡釀酒總廠”與“石家莊市西某坡釀酒有限公司”,字號和行業相同,行政區劃名稱方面,河北省包含石家莊市,雙方僅在組織形式有所區分,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這兩個名稱足以使相關公眾誤認為兩者存在特定聯系。
案例2:字號相同,行業表述不同但實質內容相同情形。“杭州某機機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機機床”)與“杭州某機磨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機磨床制造”),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與組織形式相同,行業表述文字不同,從而產生了企業名稱爭議④。本案例中,申請人“某機機床”注冊在先,經營范圍主要為機床設備及相關產品的銷售;被申請人“某機磨床制造”成立時的原行業表述為“機床制造”,成立次月變更為現名稱,經營范圍主要為各類機床及相關產品的制造、銷售。登記機關經查認為被申請人與申請人名稱近似,明顯造成公眾混淆。
案例3:字號相同,不含行業情形。另一起企業名稱爭議案例⑤中,“貴州某酒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某酒酒業”)與“貴州某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酒集團”),行政區劃名稱、字號、組織形式均相同;前者被授予過“中華老字號”,兩者間無投資關系。本案例中,申請人“某酒酒業”的行業為“酒業”,被申請人“某酒集團”名稱中無行業表述,但根據其經營范圍主要為酒類經營。登記機關經查認為雙方名稱字號相同,名稱相近。
3.2 知名企業
《辦法》第十六條強調,企業名稱不得“使用與同行業在先有一定影響的他人名稱(包括簡稱、字號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辦法》第二十三條也規定不得故意申報與在先有一定影響的他人名稱近似的企業名稱。“有一定影響的他人名稱”暫無明確的定義,深圳為維護商事主體合法權益,加強對有一定影響的知名字號保護,出臺了《商事主體名稱登記馳名商標和知名字號保護辦法》(深市監規〔2021〕6號),其中對知名字號的釋義和范圍可作參考。
以“默沙東”為例⑥,2023年4月,申請人“默沙東有限責任公司”和“默沙東某一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就被申請人“福清默沙東某一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使用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字號提起名稱爭議。登記機關經審理查明,“默沙東有限責任公司”是注冊商標“默沙東”的權利人,同時將其作為企業字號與核心商業標識使用,在我國已具備影響力與知名度,被申請人使用“默沙東”作為字號易使公眾混淆誤認為與申請人之間存在特定聯系。
3.3 馳名商標
根據《企業名稱禁限用規則》第二十七條,除取得馳名商標持有人授權外,企業不得將被給予馳名商標保護的規范漢字用作同行業企業名稱中的字號。 以一起侵害商標權糾紛為例⑦,“湖北新洋豐某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洋豐某業有限公司”,前者成立在先,擁有“洋豐YF”商標,為湖北著名商標,并被授予馳名商標,獲得較高市場知名度,該馳名商標中的規范漢字“洋豐”依法受到保護;后者在被訴侵權商品上突出使用“洋豐”字樣,還將“洋豐”字樣作為自身的企業字號并開展經營活動,法院認為此舉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提供者產生混淆誤認,后者構成侵害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4 結語
綜上,企業名稱的申請應遵循企業名稱登記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除企業名稱的形式要合規,還應避免不適宜登記情形,保持與他人權益的界限避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合規、規范的企業名稱,一方面有助于企業在市場上建立清晰的品牌形象,使公眾或相關利益方更容易識別和記憶;另一方面,有助于企業避免因名稱違規而導致注冊受阻或后續責令變更名稱等問題,減少因名稱相似引發的侵權、不正當競爭等風險,有利于企業穩健發展,提升品牌忠誠度與知名度。
作者簡介
李瑋,碩士研究生,標準化工程師,高級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商事登記、標準化等。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