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教師應采用高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引領與熏陶下快樂成長。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實現知識與情感的雙重提升。
關鍵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教學
深度融合
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多彩,涵蓋了詩詞歌賦、歷史典故、禮儀節慶、民間藝術等多個方面。這些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還能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探究通過識字、寫字、閱讀、吟誦、交流等教學策略讓傳統文化潤童心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
一、激發識字寫字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每個漢字都有其藝術靈魂。課堂是激發興趣的主陣地。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的圖片和動畫視頻甚至舞蹈動作等方式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教學,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如教學《動物兒歌》時,先用課件出示“迷、造、運”,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三個字都是形聲字,都有相同的部首和結構。教師先范寫,學生再書空。學生書寫,教師展示書寫作品,學生互相評價書寫效果。這樣把相同偏旁和結構的字放在一起指導,有利于學生區分字形、比較記憶,讓學生參照評價標準進行互評,使學生在寫和評的時候更能有章可循。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識字、寫字、評價的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與自信心。
二、注重朗讀技巧訓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朗讀是學好語文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需要先理解文章內容,吃透教材,教師要創設朗讀情境,使學生更有感情地朗讀,才能以聲傳情。教師平時要多在班級內部開展朗讀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當深情遇見文字,就有了美文;當美文遇見了語音,就有了朗讀;當朗讀遇見了可愛的孩子,就有了小小朗讀者……讓學生在朗讀的實踐中,理解背后的文化內涵。
三、閱讀悅讀悅成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樂樂無窮。”在班級中開展“閱讀悅讀悅成長”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讀書的樂趣。首先,推薦好書,動員悅讀。活動初期,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好書;再進行歸類、整理,填好《課外閱讀書目推薦表》,推薦學生多交新的“書伙伴”。其次,營造氛圍,悅讀進行時。通過補充班級讀書角的書籍,實現書籍資源共享;通過朗誦、講故事比賽,讓學生在“閱”中傳遞書香;通過“讀書分享”“讀書小結”“讀書卡片”“讀書手抄報”等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暢談、揮灑在讀書之旅產生中的奇思妙想。最后,班級展示,繽紛“閱”生活。期末,把這一學年開展有關“悅讀”的活動圖片進行整理、挑選,制作成美圖美篇,并打印出來展示在班級的公布欄,再次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讓他們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將現代教育技術滲透到寫作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時間的濃縮、空間的轉移和虛實的結合,能在較大程度上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和寫作欲望,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文能力。如筆者在教完《鳥的天堂》一文后,曾讓學生以《家鄉美景》為題寫一篇文章。起初,學生不知從何處下筆,寫作熱情不高,到快要下課時,幾乎有一半的學生還沒有完成。后來,筆者拍攝了一些記錄了家鄉美景的照片:巍峨秀麗的黃岐山、雄偉壯觀的揭陽樓、水清石奇的石水缸、熱鬧繁華的大商場、綠滿枝頭的花果園、古樸安寧的農家屋、鵝鴨成群的飼養場等。然后將其組合成課件,并配上音樂,通過投影進行播放指導。這些直觀鮮活的畫面,表現了繁榮興旺、安寧祥和的景象,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激發了他們的寫作欲望。學生們紛紛拿起筆,用滿腔的激情,謳歌家鄉的美景,涌現出不少語言優美、內容豐富的好文章。
五、人人講述名人故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應從多方面入手,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故事的興趣,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故事的魅力,如教師引導學生收集廉潔人物故事并在課堂上分享廉潔故事。《蘇東坡拒禮》《最美縣委書記——谷文昌》、紅色廉潔故事……通過講述一個個清廉故事,學生們不僅了解了許多歷史上的清正廉潔的人物,還找到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養的方向,提高了思想認識,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廉潔、奉公、誠信的種子。榜樣是有形的正能量、生動的教科書,廉潔代表著清正廉明、公正無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故事能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課堂多元賞識激勵評價引領,能使學生樹立積極表達的自信心。接受老師和同生的不同觀點,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田忌賽馬》講解時,在評價田忌、孫臏、齊威王三人誰是最大贏家這個問題上,多數學生認為田忌是最大贏家,從這件賽事中發現了孫臏是他最心儀的軍師。但也有學生說孫臏能夠有機會為田忌出謀劃策賽馬獲勝,得到田忌賞識,是最大的贏家。也有學生認為齊威王在賽馬失敗中得到教訓和啟發,才是最大贏家。我認為他們的觀點都有道理。在課堂中提出“參與無錯,百家爭鳴”口號,引導學生有理有據地表達觀點,點亮學生智慧火花,在語言實踐中也提升了思維能力。對學生們的表達能力進行評價,可以頒發獎牌進行激勵。針對學生的表現,頒發“發言勇者”“點評高手”“表達健將”獎牌。這樣優秀傳統文化也在語文課堂中得到傳承和實踐。
只有經過實際鍛煉,學生才真正獲得認識,才能將認知轉變為行為,而且從體驗中獲得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應結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