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教育階段,語文是一門強調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學科,按照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引導學生建立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的深刻認識,拓展自身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基于“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核心素養要求,有意識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從而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優化語文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高效實現教學目標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轉折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優化教學手段,積極創新教學思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其自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其中包括剛健有為的人文精神、崇德尚群的倫理規范、協和萬邦的天下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文明的精華,在世界文化體系中獨樹一幟。讓語文課堂知識內容豐富起來,激活學生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興趣,更高效地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重點突出具體教學內容,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其精妙和博大精深,使其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
(二)拓展學生文化視野
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綜合性學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一定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合理地融入其中。語文世界何其廣闊,教師需要通過長期系統的學習,引導學生在日常教學中聯系實際生活進行語文學習,加深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從而拓展他們的文化視野。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需要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展開對教材所蘊含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其目的在于拓展文化的深度和廣度,在此基礎上始終以大語文觀為導向,將教學內容與政治、經濟、曲藝等元素有機融合,引領學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二、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挖掘教材
語文教材中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從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入手,對其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展開深入挖掘,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的閱讀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文言文對學生能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價值引領作用,可以滋潤學生心靈。高中生正處于人生重要的轉折期,所以,教師在挖掘教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然后引領學生多角度分析和體會,從而增強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同時揭示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和文化價值。
(二)強化誦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文字體系,也是人類語言中表現力最豐富、最具神韻的一種語種,音、形、義使其散發出獨特的魅力,文字的巧妙組合仿佛跳動的音符,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加強誦讀,體會語言之美。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加強誦讀。誦讀中學生的感悟不一樣,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字音上把握韻律,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音樂美和節奏美,才能豐富自己的審美感受,讓學生從中體味語言的情感力量,讓學生在語言文字和優秀傳統文化中發現美、感受美,逐漸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在誦讀過程中,學生會與作者在多維度的思考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思辨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引入信息技術
受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日益豐富。如果將信息技術合理引入課堂教學,可以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語文知識以具象化、趣味性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為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賦能,進一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明顯改善語文教學效果。如清明節到來之際,教師們可先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們展示《二十四節氣歌》,組織系列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觀看紀錄片,對清明節的來歷,以及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內涵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組織詩文朗誦、主題征文、手抄報、短劇配音等活動,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緬懷先人,建立對人生哲理意義的深刻認識,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使清明習俗得以繼續傳承;或組織經典永流傳活動,帶領學生采取多種方式誦讀古詩詞,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古詩詞背誦大轉盤”,教師輕點鼠標,轉盤轉動,當轉盤停止轉動時,學生需要按照學號、座位、隨機等順序依次背誦對應的古詩詞。這種活動方式普遍受到學生的喜愛,全場齊聲誦讀的場面十分震撼。“古詩詞誦讀大轉盤”既使學生們深刻記憶了古詩文的內容,又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進入詩歌的境界,了解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綜上所述,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高中語文課程對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要深刻認識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采取多樣化的措施,重點突出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把優秀傳統文化巧妙地融入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去,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索產生濃厚的興趣,不斷優化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的文化底蘊逐步增強,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完成核心素養、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